中考生物 专题2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科学专题训练2生物与环境

2023年中考科学专题训练2生物与环境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试题模拟训练——2生物与环境一、单选题1.(2022·宁波模拟)宁波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

秋茄花蕊和果实的结构如图所示。

当秋茄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

待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就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冲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B.这片滩涂上的所有秋茄是一个群落C.秋茄花蕊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D.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2.(2022·余姚模拟)2021年9月10日,云南野象群长途旅行终于结束,完全进入传统栖息地。

从生物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大象是属于卵生动物C.大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图中的大象属于一个群落3.(2022·桐乡模拟)冰墩墩是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右图是一张熊猫种群数量调查表,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熊猫种群已渡过“濒危期”B.利用克隆技术可改良熊猫品种C.熊猫妈妈用乳汁哺育熊猫宝宝长大D.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熊猫的有效措施4.(2022·龙泉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5.(2022·温州模拟)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特点是不用一滴水,也能保持马桶干净。

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就能将废料变成肥料。

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填空题6.(2022·温州模拟)温州陶山甘蔗是浙江省优良果蔗品种之一,为了推广名优产品当地建立了陶山镇甘蔗产业园。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2023年新课标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2023年新课标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返回目录
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吃__与__被__吃__(_或__捕__食__)__的关系而形 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
18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名师点拨 ①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可写入食物链。食物链必须
9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4.(2015·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
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C )
A.
B.
C.
D.
10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为自身和动物提供营养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将动植物尸体分解成简单的 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 境条件
15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种类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特点
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 物及自养型微生物,如硝 化细菌等化能自养菌及光 合细菌等)
20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模块一 认识生命
中考一轮复习指南·生物
返回目录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流动的。 (4)生物富集作用: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 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增加而__增__加___,如:在食物 链中“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通过富集作用,处于最高 营养级的“大鱼”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人教版中考生物精讲本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人教版中考生物精讲本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物网
能能量 和生存条件
壤等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名师点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为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消费者 为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其中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⑪吃吃与与被吃被 的关
者 ⑥分分
解解者 者
作用
示例
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③有机 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利用
④绿色植物、自养的细菌等
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 以植物为食
绝大多数动物、人
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 机物获得营养和能量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 真菌,还包括蚯蚓、白蚁、 蜣螂、秃鹫等腐食性动物
非生物 部分
为生物部分提供物质、⑦ 阳光、空气、水、土
旱。

(5)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6)⑦淡淡水 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 (7)⑧农水农田田 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在栽培和管理中需要投入大
量的人力和物力。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是地球上⑨最最大大的生的态生系态统 ,生物圈中又包含了各级生态系 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系统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关联的, 它们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 人人有责。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
物部分和分分解解者 。
(2)图2中的者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蛇蛇 , 此生物与鹰之间是捕捕食食和竞
争竞关争系关。

(系3)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含有鼠的一条食物链:草草→

中考生物总复习中考冲刺专题卷-专题02 生物与环境

中考生物总复习中考冲刺专题卷-专题02 生物与环境
2.在沙地上种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这说明( )
A.环境能影响生物B.环境能改造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植物的生命力强
【答案】C
【解析】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在海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A.泰湖中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天空中飞行的鸟,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7.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青蛙→蛇→猫头鹰B.草→食草昆虫→青蛙
C.草←食草昆虫←青蛙D.阳光→草→食草昆虫
【答案】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A.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
B.草、食草昆虫、青蛙,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捕食者,此食物链箭头标反了,C错误。
D.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错误。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解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基础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2. 生态模型3. 相关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1. 前置知识激活:通过提问,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和环境基础知识。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讲授新课:结合PPT课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配合生态模型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如此美丽?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何关系?2. 讲授新课(30分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同时影响环境;通过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基础:介绍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其数量变化规律。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影响。

3. 巩固练习(10分钟)提供几个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这些案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何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改善这些影响?4. 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中考冲刺生物专题卷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教师版)

中考冲刺生物专题卷 专题02 生物与环境(教师版)

中考冲刺生物专题卷专题02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答案】C【解析】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叫做应激性。

2.自然界因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A【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生物的普遍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都要繁殖后代B.生物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自由的活动D.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4.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答案】A【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A错误;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并且最后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统计所以,要全体同学集体行动,当然要特别注意安全,B正确;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可以按形态结构或生活环境等进行统计归类,CD正确。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 生物与环境共27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 生物与环境共27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 生物与 环境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生物中考真题分项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2023中考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中考真题分项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2023中考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专题02-1 生物与环境1.(2019山东省潍坊市)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A.A B.BC.C D.D2.(2019湖南省郴州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3.(2019湖南省郴州市)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条食物链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食物网中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C.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D.“阳光→草→昆虫→鸟→细菌”是一条食物链4.(2019江西省)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5.(2019四川省达州市)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6.(2019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7.(2019福建省)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8.(2019湖北省孝感市)植树造林可以营造“金山银山”,选好树种很关键。

树种单一的马尾松林往往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将马毛松和其他树种“搭配”种植形成混交林,能有效减少病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生物与环境
1.(2016·连云港)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16·福州)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
A.森林B.草原C.池塘D.农田
3.(2016·福州)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B )
A.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B.月季→蚜虫→瓢虫
C.月季←蚜虫←瓢虫
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4.(2016·孝感)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5.(2016·厦门)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6.(2016·齐齐哈尔)素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7.(2016·赤峰)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C )
A.鱼缸内的一群金鱼 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 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
8.(2016·厦门)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B )
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9.(2016·安庆)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10.(2016·保定)气温低于24 ℃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C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11.(2016·广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鼠类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是( D )
A.生产者 B.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动物为食的消费者
12.(2016·厦门)下列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的是( A )
①以鸟治虫②围海造田③植树造林④随意排污⑤喷药灭虫⑥养花种草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4.(2015·娄底)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生物部分②植物③光④消费者⑤分解者15.(2016·金华)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草→鼠→猫头鹰_。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自动调节能力_。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ⅠⅡⅢⅣ
能量相对值226.5012.80 3.560.48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的一个特点是_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_。

16.(2016·娄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含有机物数量直方图,若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可以表示为_乙→甲→丙_。

(2)假如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汞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丙_。

(3)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是_分解者_。

(4)从乙和丙中分别取出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如图二和图三所示,其中表示乙的体细胞是_图三_,表示丙的体细胞是_图二_。

17.(2016·保定)请结合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雨后的南大港湿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和煦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

蝗虫、蟋蟀贪婪地啃食着芦苇的嫩叶;麻雀叽叽喳喳,在芦苇荡中啄取着食物;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嬉戏;野鸭在水面悠闲地游动,不时地叼起一条小鱼;成群的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
(1)阳光、水分都能影响湿地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非生物_因素。

(2)文中描述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芦苇_,蝗虫、蟋蟀、麻雀、鱼、野鸭和大雁在食物链中属于_消费者_。

(3)在该生态系统中,蝗虫和蟋蟀的关系是_竞争关系_。

(4)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B )
A.阳光→芦苇→蝗虫→麻雀
B.芦苇→蟋蟀→麻雀
C.芦苇→蝗虫→麻雀→细菌
D.芦苇←蟋蟀←麻雀
(5)“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属于_条件_反射。

18.(2016·邵阳)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人和家畜,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

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由牧草、野兔、牛、羊、狼等生物构成了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_食物网_。

(2)在该生态系统中,野兔、牛、羊、狼都是哺乳动物,但牙齿的分化有明显差异,如图示属于狼的牙齿的是_乙_。

(3)为了保护牛羊,牧民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这将导致草原中野兔数量变化的趋势是_D_。

A.越来越少 B.越来越多
C.保持不变 D.先增多后减小
(4)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生态平衡_中起着重要作用。

(5)若该草原受到某有毒物质的污染,则下列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C_。

A.牧草 B.牛
C.狼 D.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