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冬笋教程(2017年)
挖冬笋的技巧

挖冬笋的技巧
1、全面翻土挖笋
可结合冬季松土进行,细翻30 - 40厘米,切忌大块翻土,以防鞭根损伤和折断,翻土时若见有冬笋,则可一次性挖掘。
2、沿鞭翻土挖笋
选择3 -4年生的壮龄母竹中枝叶浓密,叶色深绿中带有数片黄叶的孕笋竹(群众称“笋金黄”),在其附近浅挖,待找到黄色或棕色壮鞭后,沿鞭跟踪,发现节上须根发达,再继续向前,竹鞭向下伸的地方,大多可找到冬笋。
此外,发现断鞭,附近可找到它的对座笋。
3、开穴挖笋
竹农很有经验,见地表泥土松动或开裂的地方,并且有一个中心,向四周发展的,踏时有松软之感,地下必有冬笋,用锄头挖开即可挖取冬笋。
上山挖笋子的技巧

上山挖笋子的技巧冬竹笋不像秋天长出来的竹笋会长出地表,冬竹笋是不会长出地表的,只能根据裂纹才能挖到。
挖笋技巧如下:技巧一、寻找青鞭,也就是寻找竹子露出地面的地下茎,必须是发青,发绿的青鞭。
当然前提还必须是成年的竹子,否则无论是绿的发亮,还是绿的发黑,都不会有笋的。
技巧二、根据笋穴来寻找冬笋。
往年挖完笋的地方会有一个笋穴,而挖去笋的地方再长笋的机率是很大的。
所以看到往年的笋穴,不妨留意一下,很可能会有笋。
技巧三、看竹子的叉枝。
地下鞭在叉枝垂直方向,找到地下鞭80至120厘米位置就有笋。
用这种方法就要求竹子必须是壮年竹,且竹叶茂盛。
一般在四五十,五六十公分就有笋了。
技巧四、要顺鞭掏笋,即必须找到属于这根竹子的主鞭,主鞭两侧冬笋多,它身体强壮,全身披着黄金甲,侧芽突突地隆起。
一般竹鞭生在竹子尾部弯曲方向一侧60度的扇面范围里,竹鞭与第一节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
找到竹鞭后,那就顺着竹鞭挖进去,很快就能掏到冬笋了。
技巧五、一般冬笋往往长在竹子的竹鞭两侧,因此,特别要注意竹鞭分叉的地方。
挖裸露在地面上的翘青鞭笋要选择2-3年的老青鞭顺着它往下掏挖,一般都能挖到鞭笋。
竹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
笋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后期。
子鞭无力,可顺挖到主鞭,其竹笋往往生长在分叉处。
茂盛竹尤其如此。
技巧六、如发现竹园里的土壤有裂痕,说明冬竹笋在土壤中膨胀成长,地下肯定有大货。
顺鞭扒开地被物,在可能生笋的位置寻找裂痕,冬竹笋在土壤中膨大时,迫使土壤产生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裂痕,浅的可以遇见嫩青、黄笋尖。
用锄头挖时感觉松脆而有弹性,脚踩时松软有弹性。
南方挖笋技巧

南方挖笋技巧
1、看竹叶青绿状况:一般挖冬笋,首先得先看看竹叶的颜色,通过竹叶的颜色来判断底下有没有冬笋,如果竹叶是青绿色的,底下有笋的几率比较大,可以在旁边仔细看一下,如果竹叶不青,看起来黄黄的,则没有竹子。
2、顺着竹子的径路(竹鞭)找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冬笋一般都是长在竹子的径路上,相对比较成熟的笋子都能看到笋牙,比较嫩的笋子,一般可能会有一个快要开裂的小土包,那么你只要顺着竹子的径路去找,有的时候运气好,一根径路上面都可以找到好几个笋子。
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挖完以后,需要用土将竹子的径路盖住,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它明年再长笋,一方面也不容易伤及竹子。
3、看竹子的朝向:一般竹子头朝哪边,哪边就有笋子,我们可以判断一下哪边的树叶相对比较密集一点。
挖到笋以后也别高兴离开,如果是冬笋,一般一根竹鞭上不止一个笋,古话有“竖一、横二、卧三四”所以如果挖到的第一个笋子是卧着的,那可能还藏着很多笋子,有的一根竹鞭(竹根)上,七八个的也不足为奇哦。
4、挖笋的时候,要注意从笋子的两边去挖:挖笋的时候,要注意将锄头平着地面去挖,不要垂直去挖,垂直去挖很容易将笋子挖坏,可以从两边,用锄头平着慢慢剥开上面的土层,直到看清楚笋子具体
怎么生长的,再用蛮力去挖。
挖竹笋技巧

挖竹笋技巧挖竹笋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技巧,不仅仅是为了收获美味的食材,更是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
在挖竹笋时,我们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和挖掘出这些宝贵的竹笋。
在选择挖竹笋的地点时,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竹林的山区或者一些湿润的地方。
这些地方通常是竹笋的生长环境,也是我们发现竹笋的最佳选择。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挖竹笋的季节,通常在春季和夏季竹笋的生长最为旺盛。
当我们找到了一个适合挖竹笋的地点后,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
一把锋利的小刀、一把铲子和一根长竹竿就足够了。
当然,这些工具的选购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我们要选择质量好、使用方便的工具,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挖竹笋的任务。
开始挖竹笋之前,我们需要先观察一下竹笋的生长情况。
通常,竹笋会露出一部分地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面上的竹叶和竹杆来确定竹笋的位置和大小。
一旦确定了竹笋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开始挖掘了。
用铲子小心地挖开竹笋周围的土壤,直到竹笋的顶部露出来为止。
然后,用小刀轻轻地割开竹笋的顶部,这样就可以将竹笋完整地取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小心地操作,尽量不要对竹笋造成伤害,以免影响到它的生长。
当我们挖到竹笋后,要及时将其收集起来,并用湿布包裹起来,以防止竹笋过早失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挖掘同一个地方的竹笋,这样会影响到竹林的生态平衡。
挖竹笋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
通过挖竹笋,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竹笋美食,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因此,在挖竹笋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和经验,同时也要保护好竹林的生态环境,让挖竹笋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活动。
希望以上关于挖竹笋技巧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挖竹笋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竹林,感受竹笋的魅力吧!。
挖冬笋的技巧

挖冬笋的技巧0.识别大小年:竹子出笋分大小年,大年竹林浓密,墨绿,出笋多。
小年竹林稀疏,出笋少。
大小年曾次混杂,成为“桃花畈”。
1.识别公母竹:竹子第一长杈节为双杈的是母竹,为单杈的是公竹。
母竹的冬笋多而大,公竹的冬笋少而小。
2.寻孕竹:凡是竹叶片长、细、尖且略带几张金黄色叶而且植株浓绿的母竹,为孕竹。
长笋多,竹林边的母竹长笋较多。
其主鞭往往金黄色,有力,侧芽壮硕。
3.识别阴阳面:顺竹鞭生长方向为阳面,长笋多。
逆竹鞭生长方向为阴面,长笋少。
4.识别竹龄。
一般两年以上的竹长笋较多,生笋点距母竹株0.5~1m。
两年以上的竹,竹节间白霉和节毛基本脱落,而两年以下的竹子竹节部位还有很明显的白霉和节毛。
如竹子已达4年以上的则呈黄色,竹竿较坚硬,生笋位置距离母株1.5~2m。
采挖时应选2年以上,4年以下的竹挖笋。
5.找准竹鞭走向:应根据竹鞭方位采挖,竹鞭与立竹的弯曲方向所形成的面夹角为0~60度,;竹鞭与第一节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
阳面笋较阴面多。
6.看土壤裂痕。
顺鞭扒开地被物,在可能生笋的位置寻找裂痕,冬笋在土壤中膨大时,迫使土壤产生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裂痕,浅的可以遇见嫩青、黄笋尖。
用锄头挖时感觉松脆而有弹性,脚踩时松软有弹性。
7.挖林边笋:竹林边阳光好,土壤肥沃,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抢地盘,出笋多而且大。
8.挖翘青鞭笋:选择2-3年的老青鞭,顺挖9.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垦过的竹林地内发现有小小圆圈并呈黑色湿润状态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笋。
这样挖冬笋,一挖一个准,老山家经验之谈

这样挖冬笋,一挖一个准,老山家经验之谈所谓冬笋,其实是立秋前后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等长大后可挖取食用的时候已是冬季,故名冬笋。
冬笋肉厚质脆,鲜嫩清爽,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之美誉。
在农家人看来,能够吃上冬笋,就是提前享受春天的美味了!那么怎样挖到冬笋呢?话不多说,直奔主题~首先简单说一下挖笋的基本技巧:一、区分大小年:毛竹有一个规律,隔年出笋多,中间有一个明显休息的一年,俗称大小年。
大年的毛竹除老竹外,竹荫浓密,叶片呈墨绿色,远望就像一把把鸡毛掸子。
而小年的连竹壮年的毛竹也稀稀疏疏的像一只只脱毛鸡。
有的竹林土地贫瘠或挖笋过度,导致大小年夹杂严重,就是所说的“桃花畈””花栳山“。
二、识别孕竹:农家人俗语说:“开枝低又粗,双开竹笋多”,意思是指最下枝桠为双枝桠,开的很低还很粗,其竹叶片长、细,尖且略带几张金黄色叶片而且整株浓绿的为孕竹,因为出笋消耗了一定的营养,最下面叶片的营养被转走,导致叶片发黄。
孕竹的主鞭呈金黄色,精神有力,侧芽膨大,出笋多,笋的个头也大。
三、寻找主鞭:找到了孕竹不等于找到了笋,还要找到孕竹的主鞭,如何找到主鞭这里介绍三个常用的方法:1,把孕竹四周的土全部挖开,找到最粗的最有力的那根就是,这个方法是最笨的、最累的、也是最有效的。
2,根据孕竹最下枝桠的方向大致和主鞭方向相同,在土质比较松软,土地起伏比较小的平地,而且其鞭比较直的情况下,主鞭的方向一般和最下枝桠方向相同。
3,根据孕竹的埠头弯的方向来判定,一般竹出来的时候竹埠头附近会有一个弯度,因为笋芽先是向外生长,然后再向上向外约45度生长,最后才是笔直向上生长,成为毛竹,这个弯度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方向和主鞭的走向大致一样,当然也有一定误差,笋和主鞭呈90度到180度均有。
四、找到竹笋。
找到主鞭后最笨的方法就是,沿着主鞭上下顺挖,一般都能有所收获,前提是这根主鞭是出笋的。
那么笋一般长在主鞭的什么位置呢?根据主鞭对竹子的作用1繁衍后代,四处伸展,发芽出笋变竹2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毛竹主要的固定来自发达的根系3输送营养,冬笋的营养来自两方面,主鞭从土地里汲取养输送到笋,竹叶光合作用后的营养输送到笋,故营养最充足的地方就是离开孕竹不远处与子鞭分叉处,实际也常如此,比段的笋多且大。
怎样又快又准的挖冬笋 挖冬笋技巧绝招

怎样又快又准的挖冬笋挖冬笋技巧绝招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冬笋,不过很少人挖过冬笋,不知道怎样又快又准的挖冬笋,下面小编分享给大家挖冬笋技巧绝招,一起来学习。
怎样又快又准的挖冬笋挖冬笋技巧绝招首先找笋具体挖笋倒没有太多技巧,主要是找笋比较难:一、人工找:(1)选竹子嫩竹是不会长笋的,嫩竹表面颜色比较浅的,总之颜色越深就越老的。
一两年的竹子比较绿的。
建议找二年以上四年以下竹子。
一般是看竹子叶的颜色,黄一点嫩一点的是1-3年的。
3年以后的叶子有点发暗深绿色的,叶子的纹路更清晰。
(2)选土质最好选土比较松的地方,还有要看地上的裂缝,竹株最下一盘竹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观察地面,凡见地表有土块微微隆起、松动、开裂的地方,用脚轻踩有松软感则是有笋的征兆。
没有挖过的地方,观察地面水路痕迹。
有水路痕迹的地方有笋;竹鞭分叉地方有笋;竹鞭突然由地面深入处有笋;挖冬笋时,随便一深挖,出现大冬笋,说明此地冬笋多而大;冬笋相连几个都是大冬笋,说明此地是挖冬笋的好地方。
(3)选结笋方向年长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分鞭上,一般在母竹的后方。
对判定无笋的竹鞭,不要开挖,以免损坏竹鞭又浪费力气,更不要盲目地把母竹四周都挖空,遇上刮风下雪,母竹就会连根拔起,使母竹全都被毁。
挖笋时应选择枝繁叶茂、竹叶浓绿但带有少量黄叶的竹株作为找笋的对象。
(4)挖什么样的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浆;上头细、下头粗、来年成新竹。
笋形弯曲,基部尖瘦或笋壳干裂老化的笋,基本不会转化为春笋,这种是可以的挖的。
而那些基部丰满、根部发达、笋壳嫩而紧紧包裹笋肉的则是来年转化为春笋、破土出竹,促进林地繁盛的根本,需保留,最好不采挖。
二、冬笋探测器:像上面这样人工找的确比较麻烦,现在有一种机器,叫冬笋探测器,淘宝上就有卖的,可以轻松探测到地下哪里有好冬笋可以挖。
那样挖冬笋就不会这么累,省时省力。
一直以来,对冬笋的采挖是凭经验而为。
挖冬笋的方法

挖冬笋的方法1冬笋介绍冬笋是一种极富营养的食物,每年12月下旬开始采摘,春季可以采摘到比较好的冬笋。
冬笋营养丰富,低脂肪,丰富的植物蛋白,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等,特别有助于保护血管和降低血压疾病,特别适合小孩子和患病的成人食用。
2采摘冬笋想要采摘冬笋,可以自己在附近的草地上去找冬笋,但要注意,寻找的地方不能太接近高速公路、石灰土高峰或肥沃的土壤中,以免摘取有污染的环境中的笋,影响口感与食用。
如果没有自己采摘的经验,也可以去挖冬笋农家,他们有专业人士挖掘,挖掘的冬笋将既新鲜又品质上乘。
3挖冬笋之前准备准备挖冬笋之前,要先看冬笋在何处生长。
先在地上找,看看周围是否有直径约2厘米,长度一般可达一米以上的一种黑褐色的竖状草,这种草就是冬笋的母茎,把这种母茎的位置记下来,记住其数量,以备挖掘。
4挖冬笋步骤1、先用铲子把冬笋周围土壤打捞起来,尽可能多地搬走土壤,至少要搬走一小缸的土。
2、再用大勺子瓤一勺勺把缸里的冬笋撬出拿出来,找到比较厚壮的冬笋,这样质量会更好。
3、再用刀子将长出来的地衣切掉,把腐烂的地方也一并切掉。
4、将冬笋收集完毕后,记得要把冬笋的母茎仔细拔除,收拾好冬笋采摘的地点收拾整齐。
5收获冬笋后的处理1、将采摘的冬笋筛洗干净,但注意不要用肥皂或香皂洗,否则口感会变差。
2、把洗好的冬笋放入塑料袋中,用半碗水装满,不要放入过量的水,否则冬笋有可能变柔软得太快。
3、再放入冰箱冷藏,冬笋最好保存在0-3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可以使冬笋保存较长的时间,最好在三四天内食用。
总之,挖冬笋不难,但要认真准备好挖冬笋前期准备,把规程守好也很重要。
挖冬笋是一件大雁,一家大小可以一起来挖,可以吃饱冬笋,又有大聚会的感觉,这既好玩又能保证冬笋的新鲜品质,是一件大家都喜欢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毛笋出土
冬毛笋
↓
←
成竹 毛笋发育成新竹
←
毛笋
鞭笋竹示意图
三、规律与经验
天地万物都有规律,要想挖到冬笋就要知晓冬笋如何长出来的,长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长的,什么情况下长的,就要把握其生长规律。 规律一般来说,本源只有一个,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上升到理论成为 书面化是规律的一种表达形式,还有一种就是实践总结规律,俗称经 验。理论化的规律往往死板,因为它是总结性的,高度性的,本质性 的,随外因的影响的应变性不够。 而经验它来源于实践,能够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因势利导,相比 来的实用,但其缺点就是经验因人而异,经验足的可以接近于理论, 经验少的则比较单一,往往知晓一、二个诀窍,实用性就显的狭隘了。
第七种方法详解
顺地势,顺水流、顺松土壤寻找主鞭。
鞭有趋向潮湿、疏松土壤的习性,我们可以根据此条经验 指导我们找寻主鞭,特别是地形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比如 斜坡、土壤松硬不等、干湿不等等。
第八种方法详解
大雪压倒的毛竹一般不少,特别是没
有钩头的毛竹林更容易压倒,可以在压倒
毛竹根部寻找主鞭,继而找笋。 另外钩过头的毛竹,出笋一般比较少, 因为竹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少,积 累少了,繁殖能力就大打折扣。
大年竹畈
小年竹畈
2.认识竹龄
7年竹
3年竹
2年竹
当年竹
如何判断竹子年份呢,新竹,节部位有很明显的白霉和节毛。 2年以上的白霉和节毛脱落,2年-4年竹竹身呈青至渐渐加重,或 者青中泛黄,6、7年的往往青色有退,俗称“白皮竹”,再上就 叫老竹了。2-4年的竹称为壮年竹,出笋多。有的农户在竹身上标 记出笋年份,那么隔1年是大年,当然隔3年的爷代竹也是大年。 上图标出“14”的是出笋竹。
3.认识出笋竹
首先识别孕竹,隔 1年的大年竹就是出笋竹,当然找到最下枝桠 竹叶片长、细、尖且略带几张金黄色叶而且植株浓绿的母竹,竹笋比 较多。因为出笋消耗了一定营养,最下面的竹叶营养转移走,导致叶 片发黄。而且出笋竹的鞭金黄色,侧芽膨大而硬,竹鞭上须根发达。 有的朋友找很浓绿竹子,却挖到的笋寥寥无几。原因就是竹叶太 浓密,营养过多往竹上走了,出笋反而少了。所以最好选择是隔年孕 竹,竹蓬头清清爽爽的笋比较多。
在距离母 竹约1.8米、 土层20公
分深度、
主鞭分叉 处发现2株
冬笋,冬
笋方向弓 背向右下。
第六种方法详解
根据母子关系判断大致方向找笋、找鞭。笋无公母之分,只有前后之分, 有时候竹比较疏的情况下,或者猜想母子关系,判断出笋位置,从而在出笋竹 “去鞭上”或者叫阳面找笋。
实战详解:下图便为比较明显母子关系,老竹为13年竹,母竹为15年出笋竹,
第二种方法详解
根据最下面一枝桠的方向来寻找主鞭,如果是土地比起伏 比较小的平地,且土质比较松软的,在鞭比较直的情况下, 那么主鞭的方向一般和最下面一桠大致一致。如果地形复杂, 如起伏较大、石头树根其他鞭多也会有误差,而且往往误差 很大,因为侧芽萌发变成毛竹生长的同时会根据“自然条件 力”进行扭转。“自然条件力”是指一种合力,是自身生长 力(内在动力)和外界作用力(重力,土、石对笋的阻力) 的合力。
南竹是毛竹中的一种。很多人错写为“楠竹”。(商务印书
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980页,关于“南”
字的最后一个词条,即“南竹”,解释是:毛竹。该书第982页 对“楠”字的解释是:楠木。所以,“南竹”不能写成“楠 竹”。)被统称为毛竹,又别于毛竹,南竹是毛竹中最名贵,最 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
证明 竹埠头深,反之
浅。露出毛竹根,
说明竹埠头浅。
五、识产笋竹规律
1.认识大小年
毛竹有一个规律,隔年出笋多。中途有个明显休息的一年,俗称大小年, 大年竹,除老竹外,竹阴浓密,叶呈墨绿色,远望去感觉象一把把的鸡毛掸 子,而小年的竹连壮年的竹也稀稀疏疏。而有的竹林由于挖笋过度,导致大 小年夹杂严重,俗称“桃花畈”。大年竹出笋相对多,小年反之。当然大小 年是指大部分竹是大年,并非全部,偶数年出的竹偶数年在出笋多,奇数年 出的竹在奇数年出笋多。
(三)、出笋时间、范围
有文献显示2年竹出笋1米以内占40%左右、1~2米范围占36%、2米 以上占24%;6年竹1米内出笋占16%,大于2米的则为46%。与笔者认为 观点相同,也就是2年竹出在主鞭上,2年以上竹处在子鞭上,而且竹 越老出笋越远。当然也是相对而言,2年竹如果一级鞭出笋条件限制, 也可以出在子鞭上;放山竹出笋往往超过2米,应视情况随机应变。这 个因素给犁田法创造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出笋时间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出笋越早,阳面较阴面温度高、 山下温度较山顶高、平地较高山温度高、土壤覆盖物多较无覆盖物温 度高、纬度低较纬度高温度高。
第五种方法 根据裂笋、乱开泥挖到笋、野猪挖笋处、退孔笋洞找鞭再 回追主鞭。 第六种方法 根据母子关系判断大致方向找笋、找鞭。 第七种方法 根据地势判断主鞭。 第八种方法 “落井下石”法。
方法详细解
第一种方法详解
把竹埠头周围土全部挖开找主鞭称为“犁田法”。往往使用其他方法找不到 主鞭情况下会采用此终结法,不过也要讲究一定技巧,技巧如下:1.竹埠头比较 浅,笋比较浅,容易找到主鞭和笋。2.大年竹比较多的2、3米左右的范围内,笋 比较多容易出现好运气。3.再则就是泥比较松容易开挖,或者地势好适合开挖。
第五种方法详解
如果有裂缝笋,乱挖到笋、野 猪挖笋处等可以根据此出笋鞭, 找到主鞭或者再回追主鞭。如果 有退笋孔( 2年前的退笋孔),挖 开看鞭也是一种方法。
实战详解
此图土壤坡度在30°左右,竹埠头比较深,有人已经在下坡方向 挖过,露出一黄鞭伴有一小笋芽,判断此鞭为主鞭,再看下坡
土壤松而且厚适合长笋。可以顺鞭开挖找笋。
二、鞭、笋、竹的关系
毛竹,地上为竹竿,地下为竹鞭。浙江地区白露之后竹鞭上侧芽萌 发,慢慢形成冬笋,到冬至前后冬笋成熟,可以开挖。立春过后,万物 复苏,冬笋渐渐膨大拔长,俗称”冬毛笋”。到清明前后,“冬毛笋” 出土成毛笋,之后迅速长成竹子,端午前后放出侧枝桠,鞭笋可以挖了。
→
鞭侧芽萌发成冬笋
→ ←
实战详解
图中有大概15°左右斜坡,竹 埠头弓背向山下(主鞭为寻找更好
水源),主鞭斜放向山下,在距离
母竹大概60公分左右出笋,主鞭 与竹立体垂直面呈60°左右夹角,
如主鞭行走土壤条件好的话还可能
再出笋。
第四种方法详解
鞭有起伏,很多情况下有翘起露出地 面,可以根据翘起的鞭老嫩、侧芽的大小 来判断此鞭是否有笋,当然首先要判断可 能是那棵竹的鞭:如果是隔年竹一级鞭追 回即可,如果是二级鞭就需要回追至主鞭; 如果是白皮产笋竹那笋很有可能出在子鞭 上,可以鞭二头顺挖看看。
(二)、竹鞭的生长方向:天地万物都是离不开阳光、空 气、水分,植物也是如此,并且是靠激素来调节的。竹鞭 在泥土中走向,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就是它往水分充 足、阳光充足、营养充足、土壤疏松的地方繁衍。
鞭这种趋向潮湿、疏松土壤的习性可以指导我们找寻主鞭,特别是 地形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
(三)、竹鞭土壤分别深度
有文献分析显示竹鞭在土层中生长的深度依林地土壤 疏松肥沃程度而异,一般生产靠近土壤剖面的底层。如果 土层为40公分深度,竹鞭在25-35公分分布占80%。如果土 壤比较硬,则主鞭分布较为浅一点。
( 四)、判断主鞭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是看竹埠头深浅,竹埠头浅主鞭也浅。有的土 壤很疏松、土层很厚,竹埠头深,主鞭在土里确实很深, 开挖工程量巨大,可以寻找露出土面浅鞭,继而来帮助寻 找主鞭。鞭四通八达,肯定有露出的子鞭,耐心、仔细寻 找才是关键。
挖冬笋几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不为标榜,不为浮华, 此文只是在前人基础上 一次总结,尽此而已。
一、冬笋来源
冬笋故名思议就是冬天毛 竹的笋。毛竹属禾本科竹亚科 刚竹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 物。它靠地下根状茎进行繁衍。 根状茎我们称为鞭,鞭出笋, 笋其实就是鞭的嫩头。夏秋天 笋,叫鞭笋、冬天笋叫冬笋、 立春后冬笋出土叫毛笋、毛笋 长大就成了竹。
六、找主鞭规律
找到了竹,不等于找到了笋,那要找到主鞭才行,那怎么判断主鞭的 方向呢。 第一种方法 把竹埠头周围土全部挖开找主鞭,是最笨的,最累的,也 是最容易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 根据最下面一枝桠的方向大致和竹鞭方向相同。 第三种方法 根据竹埠头弯的方向来判断主鞭走向。
第四种方法 根据翘起的鞭回追主鞭。
构成一个关系,其鞭必然再两竹连线的延长线上
由于此出笋竹埠头比较深,故笋位置比较远,顺延长线上寻找,大 概距出笋竹大概3米出找到一裂,笋裂缝一般呈圆形、放射状突起, 区别与竹鼠地洞,竹鼠地洞长条形或者小碎土隆起。
挖开裂缝后,出现一笋(图 中小笋产生),再顺鞭方向挖到 对坐笋,一般到春天后此处小笋 会成退笋,而大笋会长成成竹。 再可顺主鞭回追。
(二)、出笋条件
1.营养。来自毛竹的逆向供应、来自前鞭和分鞭的顺向供应。母竹健 康壮大、穿爷代竹、分鞭良好,笋就壮大。当然如果穿二株以上隔年 竹,那出笋更多。
2.最好有疏松、肥沃、潮湿的土壤、良好的阳光。当然过犹不及!
雨水影响:有文献描述:如果是干旱年,山坡上部、中部冬笋较少, 山凹、山湾、平底湿润地有笋。如果是雨水丰沛年,山坡上部、中部 冬笋较多,山凹、山湾过湿笋反而减少。(特别是夏末秋处,冬笋芽 萌发期间,雨水影响更大) 阳光影响:阳坡出笋比阴坡多,而且来的早。 土壤影响:疏松肥沃土壤出笋多而大。究其一片竹林来说。竹林边阳 光好,土壤肥沃,。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抢地盘, 俗称“放 山竹”,出笋多而且大。而且主鞭比较容易判断寻找,但其出笋的位 置往往较远。
实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