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科普讲座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内容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内容嘿,朋友们!咱今儿来唠唠预防食物中毒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食物中毒,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冷不丁就给你使坏,让你难受得不行。
咱平常吃的那些东西,可都得留点神。
就好比那菜市场买的菜吧,你得好好挑挑,别弄那些看着就不新鲜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还有啊,洗的时候也得仔细着点,多冲几遍,把那些脏东西都洗掉。
这就跟咱洗脸似的,不洗干净咋行呢。
再说说那剩菜剩饭,有的人觉着扔了可惜,就一股脑都吃了。
哎呀,那可不行!你想想,放了那么久,万一滋生了啥细菌呢?那不是自己坑自己嘛。
该扔就扔,别心疼那点东西,健康可比啥都重要。
还有那些街边摊,闻着是香,可你知道它干不干净啊?说不定那做的人手都没洗干净呢!咱可不能光为了过嘴瘾,就不管不顾了。
咱家里做饭的时候也得注意,生的熟的得分开,别混一块儿。
就像你不能把脏衣服和干净衣服放一起洗呀,一个道理嘛。
做饭的器具啥的也得经常消消毒,不然那细菌不都在上面安了家啦?
你说要是不小心中招了,上吐下泻的,那得多难受啊!那滋味,简直没法形容。
咱可不能让这种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吧?
所以啊,咱平常就得养成好习惯。
买东西仔细点,做饭讲究点,吃东西小心点。
别贪那一口,别懒那一下。
这食物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咱得认真对待。
咱都好好的,别让这小鬼有可乘之机,每天吃得开心又放心,多好啊!那才是咱该过的日子,你们说是不是?。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讲座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讲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
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物。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物,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平安,XXX自2002年起,在全国规模内施行食物平安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物,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物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16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

16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小学生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培训主讲人:李海东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职工时刻关心着你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往往影响到一个大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同时发生食物中毒问题也影响学校的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使学校陷于被动局面。
因此,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要求我们学生掌握必要的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一、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二、一般食物中毒的种类、原因、特点1.食物中毒的种类(1)四季豆中毒;(2)发芽马铃薯中毒;(3)豆浆中毒。
2.食物中毒的原因(1)中毒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没有食用者不中毒。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也比较短。
(3)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3.中毒原因发芽马铃薯中毒有毒成分: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龙葵素(龙葵碱),人食入~克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中毒初期,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烧灼感,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剧烈地吐、腹泻。
三、食物中毒有哪些特点?1.来势凶猛,时间集中:常常是突然(暴发性)发病,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而且集中在一天或一餐次。
食品安全及食品中毒防控教育讲座

食品安全及食品中毒防控教育讲座一、工作人员为儿童采购食品应注意以下几点: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儿童食用。
儿童食品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因此,为儿童选择食品谨慎为宜。
二、幼儿园教职员工除了要对食品采购、储藏、烹饪等方面的卫生把关外,还必须教育孩子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
孩子在幼儿园误食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更是多种多样,如园内投放的各种花花绿绿的毒鼠药,因教职工工作失误而误放在饮料瓶中的消毒药水等等,都可能被孩子误食。
因此,在平时要教育孩子不随便捡食和饮用不明物质。
三、目前孩子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欢",有的孩子甚至把药品当零食吃,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吃药,一旦要服药,一定要按医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导下服用。
四、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
如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进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
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
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有些家长购买饮料让孩子当水喝,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有些饮料含有激素,长期饮用会过早长出胡须或导致肥胖,内分泌失调,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最适合孩子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和自制新鲜果汁。
在此提醒教职员工要经常对家长说孩子最好的饮品是白开水,水是最好的饮料,能补充体能,排除毒素,是任何饮品不能代替的。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
22
(四)临床表现
沙门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 时。潜伏期较短者,病情通常较重。前驱 症状有寒战、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主 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 色水样便)及体温38~40℃或更高。一般 3~5日内迅速减轻。
按其临床特点分5种类型,其中胃肠炎 型最为常见,此外为类霍乱型、类伤寒型、 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接触者不需要检疫;流行曲线呈单 峰型,无余波。 • 5、有一定的季节性。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
6
食物中毒的分类
• 1、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型、毒素型 • 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①、有毒动植物 ②、有毒化学物质 ③、真菌及其毒素。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
7
细菌性食物中毒
• —、概 述
•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
•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菌、变 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大多数细菌性食物
中毒,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
率低。但肉毒梭菌等引起严食物中毒病
死率通常较高,为20%~100%。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暖湿的 5~10月。
1)细菌在较高温度下易于生长繁殖或 产生毒素;
2)机体在夏秋季节防御功能降低,易 感性增高。
3.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
毒的主要食品。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
9
(二)发生的原因
1、畜、禽受到致病菌污染;
2、被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 放;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 素;
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生 熟交叉污染。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
10
食物中毒专题知识讲座
避免食物中毒的健康讲座PPT课件

食物 - 烹饪温度:确保食物煮熟,特别是
肉类和海鲜
常见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
餐具和卫生 - 餐具清洁:保持餐具清洁
,避免细菌滋生 - 个人卫生:保持手部卫生
,避免交叉感染
食品中毒的症 Βιβλιοθήκη 和处理方法食品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常见食物中毒症状 - 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问题 - 发烧、头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
分开储存 - 冷藏食品:适当冷藏易腐食品,避
免细菌滋生
总结
总结
食品安全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 节 避免食物中毒需要我们掌握食 品安全知识
总结
通过正确的食材选择、加工和烹饪,以 及日常实践,我们可以预防食物中毒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生,需谨慎食用 - 注意食品保质期,避免过
期食品
食品安全的日 常实践
食品安全的日常实践
清洁食材和餐具 - 洗净食材:将食材洗净,去除表面
污垢 - 餐具消毒:用热水和洗涤剂清洗餐
具
食品安全的日常实践
煮熟食物 - 确保食物煮熟:使用适当的温
度和时间煮熟食物
食品安全的日常实践
储存食物 - 食品分类储存:将不同类别的食品
避免食物中毒 的健康讲座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常见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 食品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常见食品安全误区 食品安全的日常实践 总结
引言
引言
主题:避免食物中毒的健康讲座 目的:提供用户必要的食品安全知 识,预防食物中毒
引言
本讲座内容为科普性质,不代表医学建 议,请在需求个人化建议时咨询医生或 专业人士
食品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 -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严重症状
预防野生菌食物中毒知识讲座

预防野生菌食物中毒知识讲座一、野生菌的潜在风险野生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中不乏有毒品种。
有毒野生菌和野生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野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确定品种,需要经过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
因此,即使在熟悉的山林里采摘,也不能保证安全。
二、预防措施不要自信能自己采摘和鉴别野生菌。
常在市区居住的市民更不要仅凭图片等资料就去尝试自己采摘野生菌来食用。
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市场,并仔细检查。
不要因为觉得好玩或自信而尝试不认识的野生菌。
许多有毒野生菌看起来和食用菌非常相似,普通人难以区分。
避免同时食用多种野生菌,以降低风险。
即使是有毒的野生菌,其毒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与其他菌种的毒素相互作用,导致中毒症状加重。
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做到煮熟、炒透,以破坏毒素。
不要生食或半熟食用,以免毒素未被完全破坏而引发中毒。
对不熟悉的野生菌,可以先少量尝试,观察是否有不适反应。
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
烹饪野生菌时,尽量不要加入其他调料或香料,以免影响对毒素的判断。
存放野生菌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不要混合存放,以免混淆。
三、中毒后的处理如果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的中毒食物,并尽快就医。
同时,保留剩余的食物样本,以供医生诊断。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躺姿势,避免剧烈运动。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催吐,但要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尽量保持中毒者的体温,避免其因毒素作用而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
对于已经出现昏迷或呼吸困难的中毒者,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对于已经清醒的中毒者,应鼓励其多喝水,以加快毒素的排出。
但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所有与中毒者共同食用过相同野生菌的人,即使没有出现症状,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中毒症状的人,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洗胃、灌肠等治疗措施,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野生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防食品中毒安全教育讲稿

防食品中毒安全教育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同事和学生,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有关防食品中毒的安全知识。
食品中毒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如何预防食品中毒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了解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由于摄入被污染或变质食品导致身体不适的疾病。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头痛等。
严重的食品中毒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食品中毒的认识,以及如何避免和处理食品中毒事件。
预防食品中毒的重要措施1. 保持食品卫生- 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有信誉和可靠的商家,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 在食品的储存、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
保持清洁的操作环境,避免交叉污染。
- 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并妥善处理剩余的食物。
2.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定期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知识和官方发布的食品安全警示信息。
- 学会读懂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质量控制情况。
- 不贪图便宜,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不合法的食品。
3. 做好食品处理和烹饪- 在处理生食和熟食时,要保持食材与的清洁,并避免将生食与熟食混合或交叉接触。
- 确保食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未熟或半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海鲜和蛋类。
- 注意保存和加热食品的温度,避免细菌滋生。
处理食品中毒事件的应急措施- 如果怀疑食品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有问题的食物,并将其隔离,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 如果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例如呕吐或昏厥,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就医。
- 尽快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关食品样本以便调查。
结语通过加强对食品中毒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食品中毒事件。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食品卫生,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并掌握适当的食品处理和烹饪方法。
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我们才能为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注意:本讲稿仅供参考,并非法律文件。
在编写相关教育材料时,请遵循当地法律和政策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科普讲座(二○一一年七月)一、概述(一)食品概念: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二)食品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并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食源性疾病(一)食源性疾病概念:食源性疾病顾名思义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种类: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病原物:生物性病原物、化学性病原物、动植物天然毒素。
1、生物性病原物: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卵。
(1)细菌及其毒素1)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2)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等。
3)引起人与畜共患疾病:如生猪5号病(口蹄疫),系人畜共患疾病等。
(2)病毒1)引起婴儿秋季腹泻:如轮状病毒等。
2)引起甲肝: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可引发甲型肝炎流行。
(3)真菌1)引起人类赤霉病麦中毒: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一种叫做镰刀菌的真菌污染,当人食用了用赤霉病麦面粉制成的面食,可引起中毒性疾病(醉谷病)。
2)引起人类肝细胞坏死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其中以花生和玉米被污染最常见,可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4)寄生虫及其卵很多动物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人吃了未煮熟的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得寄生虫病。
2、化学性病原物1)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或食物及其使用的工具、容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
2)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工具、容器、包装材料。
3)违法添加非食用添加剂。
4)食物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5)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
3、动植物天然毒素1)鱼体毒素,如河豚鱼体内的河豚毒素。
2)有毒贝类,如织纹螺中毒。
3)植物有毒物质,如苦杏仁、四季豆、鲜黄花菜。
4)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毒性物质,如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所形成的组胺;马铃薯在贮存时其芽眼处产生的龙葵素;不新鲜蔬菜含硝酸盐,在还原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三、食物中毒(一)食物中毒概念: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发病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都食用过同样食品,未进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发病集中,少则几人,多则数百人。
3)中毒临床表现相似,一般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三)食物中毒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吃了含有大量致病菌及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主要食物:病死畜禽肉、奶类和蛋类。
2)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再加上处理不当,未能杀死沙门氏菌。
3)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生,通过苍蝇、鼠类等污染食品、水源等也可造成中毒,大多数发生在5~10月间,其中7~8月份最多。
(2)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海产品。
1)主要食物:海产品, 盐渍食品。
2)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
3)细菌特性:本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每8~9分钟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盐水中停止生长。
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加热60℃5分钟可灭活。
(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中毒原因:患乳腺炎牛乳,化脓病灶肉;皮肤化脓病灶,急性上呼吸道炎症。
2)主要食物:乳制品、鱼、肉、蛋,凉糕、剩饭等。
(4)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一般而言,寄生于人类肠道的大肠杆菌是无害的共生菌,并且对于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人体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吸收或合成有重要作用,但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人食物中毒。
1)主要食品:肉类、水产品、豆制品、蔬菜及鲜乳等。
2)病菌来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染源是人和动物的粪便。
自然界的土壤和水常因粪便的污染而成为次传染源。
(5)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土壤和污水中都有大量繁殖,正常的人、畜肠道也常带有该菌。
变形杆菌一般不致病,当染菌食物在20℃以上的环境中放置较长的时间后,变形杆菌就会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食用者的中毒。
主要是熟食制品如熟肉类以及剩饭菜、凉拌菜等很容易通过接触容器、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而染菌。
(6)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三管齐下—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细菌。
1)防止污染:a)严格家畜、家禽屠宰卫生要求;防止被感染或污染的畜、禽肉进入市场;加强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或销售各个环节监督管理。
b)注意厨房、饮用水卫生,凉拌间、食具消毒保洁,生熟食品及其加工工具、容器分开,除四害。
c)注意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有皮肤化脓灶、急性上呼吸道炎症、腹泻等病症的炊事员应暂调离其工作,不宜留长指甲。
2)控制繁殖:即烹即食,低温储藏食品。
不生吃虾、蟹,少吃盐腌品。
3)杀灭细菌:食品在食用前彻底加热。
凉拌食物(如海蜇)冲洗后置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沸水中飘烫数分钟。
2、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性中毒常见:河豚鱼、织纹螺、高组胺鱼类、毒蘑菇、四季豆、发芽的马铃薯、鲜黄花菜、桐油等中毒(1)河豚鱼中毒1)原因:河豚毒素,剧毒。
2)部位:河豚内脏、睾丸、卵巢、眼、鳃、脑等部位,鱼一旦死亡,毒素可侵入鱼全身。
3)预防措施:a)市场禁止出售河豚鱼。
b)市民杜绝食用河豚鱼。
(2)织纹螺中毒1)原因:织纹螺在摄食有毒藻类时,将其毒化,这种毒素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不会消除或减效。
2)预防措施:a)市场禁止出售织纹螺。
b)市民杜绝食用织纹螺。
(3)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属于过敏性食物中毒)1) 常见高组氨酸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青皮红肉鱼,如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竹夹鱼、金枪鱼、马鲛鱼等。
2)原因:细菌作用,组氨酸生成组胺(不新鲜鱼)。
3)预防措施:低温储存、运输鱼类。
(4)四季豆中毒1)原因:四季豆炒、煮未透,可能与含皂素等物质有关。
2)预防措施:四季豆要熟透。
(5)鲜黄花菜中毒1)原因:新鲜黄花菜含秋水仙碱。
2)预防措施:a)食用新鲜黄花菜要去其长柄。
b)开水焯后再冷水浸泡2小时。
c)开水焯后晒干食用。
(6)未煮熟豆浆中毒1)原因:未煮熟豆浆含生豆浆毒素,如含皂素,对心脏等有刺激作用。
2)预防措施: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
(7)毒蕈(蘑菇)中毒1)毒蕈:80多种,剧毒10多种。
生长在温暖、潮湿地方;外观美丽,色泽鲜艳毒性大。
2)预防措施:不要采摘食用。
(8)发芽马铃薯中毒1)原因:发芽马铃薯含有含龙葵素(马铃薯毒素),是一种有毒的糖苷生物碱,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
2)预防措施:a)土豆应贮存在通风、阴凉的地方。
b)生芽的土豆不得食用。
(9)非食用油中毒1)原因:主要误售、误用。
2)预防措施:a)采购食品必须严格执行查验制度。
b)食用油与非食用油销售应严格分离。
3、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有:亚硝酸盐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及甲醇、钡盐、氟硅酸钠等中毒。
(1)亚硝酸盐中毒(乌嘴病)1)不新鲜、腐烂的蔬菜,放置久的熟蔬菜,菜内硝酸盐在还原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2)暴腌蔬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第7~8天达高峰,腌后20天下降。
3)苦井水含硝酸盐,煮粥或食物,锅内放置过夜,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
4)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5)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加入食品。
(2)有机磷农药中毒1)原因:a)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
b)食物及其使用工具、容器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被有机磷农药污染。
2)预防措施:a)一洗(常规多次清洗)、二泡(清水浸泡半小时)、三飞水(漂烫5~10分钟清除残毒90%)、四削皮(马铃薯、萝卜等)。
b)食物不得与有害有毒物质混放。
(3)甲醇、钡盐、氟硅酸钠等中毒。
1)原因:主要误售、误用、误食。
2)预防措施:a)采购食品必须严格执行查验制度。
b)食品与非食品销售应严格分离。
c)有毒有害物品不得与食物混放。
(四)食物中毒处理1)协助医生抢救病人。
2)紧急上报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3)封存食品,保护现场。
4)协助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样及处理现场。
(五)食物中毒预防1、政府作为1)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环节以及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监测。
2)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4)加强对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a)重点环节:食品(原料、辅料、添加剂)进货查验、储存、加工(凉拌)、消毒保洁以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厨房环境。
b)重点品种:饮用水、食品添加剂、凉拌菜、熟肉制品、鲜榨果汁、盐渍食品以及有无有毒有害食品、变质食品。
c)重点区域:学校食堂、民工食堂、农家乐、小餐馆。
2、企业自律1)推行企业《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食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管理,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2)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销售管理制度(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查处)。
3、安全意识(宣传教育)1)减少家庭、集体食堂群体聚餐的机会。
2)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
3)不冒险食用有毒动植物。
4)彻底加热烹调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
5)食品与非食品不得混放:由于颜色、形态相近,桐油当菜油、亚硝酸盐当食盐、甲醇当白酒、氟硅酸钠当苏打粉、钡盐作“粉白”等可引发中毒事件。
有毒有害物品一定要小心储藏,不得与食物混放,并注上明显记号,防止食品从业人员及家庭小孩、老人接触。
关注食品安全,保证您的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