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分级及防治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简介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这是一种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不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非常重要。
分级1. 无骨髓抑制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的症状时,可被分级为无骨髓抑制。
2.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造血功能损害,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细胞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附近。
3.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造血功能损害,可能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分级,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倾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的处理应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无骨髓抑制对于无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定期进行化疗进展评估。
如果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可继续进行正常的化疗计划。
2. 轻度骨髓抑制对于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酌情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间隔时间。
如果患者的骨髓功能恢复良好,可继续化疗。
3. 中度骨髓抑制对于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这包括鼓励患者适当休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以及应用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使用生长因子等。
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计划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功能恢复。
4. 重度骨髓抑制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化疗、输血、使用生长因子、抗感染治疗等。
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性治疗方法。
总结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不同分级调整化疗剂量和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肿瘤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因此,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确保化疗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患者的安全,已成为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的为了规范化疗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测和处理等环节,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医疗风险,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三、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化疗药物分为A、B、C三个级别,根据药物的毒性、安全性、疗效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分类。
1. A级化疗药物:毒性较大,安全性较低,疗效确切,市场需求较大。
A级化疗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实行备案管理。
2. B级化疗药物:毒性一般,安全性一般,疗效较好,市场需求一般。
B级化疗药物应加强使用管理,实行审批管理。
3. C级化疗药物: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疗效不确定,市场需求较低。
C级化疗药物应合理使用,实行常规管理。
四、化疗药物采购管理1. 医疗机构应根据化疗药物的级别和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并通过招标采购等方式,确保化疗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化疗药物采购档案,包括采购品种、规格、数量、供应商、价格等信息,并定期进行审计和评估。
3. 化疗药物的采购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禁止采购非法、假冒、劣质化疗药物。
五、化疗药物储存管理1. 医疗机构应根据化疗药物的级别和特性,设立专门的化疗药物储存室,确保化疗药物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 化疗药物储存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盗、防火等措施,并设置合适的温湿度监测设备。
3. 化疗药物应按照类别和有效期进行分类存放,并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化疗药物配送管理1. 化疗药物的配送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确保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和时效。
2. 化疗药物的配送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化疗药物的质量和服务。
化疗后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化疗后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重要依据,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毒性分级标准使用最为广泛。
根据WHo毒性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轻度:这类不良反应程度较轻,通常不需要治疗。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中度:中度不良反应需要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重度恶心、呕吐、脱发、疲劳、感染风险增加等。
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调整化疗方案等,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重度:重度不良反应威胁生命,但可恢复。
这类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支持疗法等,患者通常可以恢复。
4.严重:严重不良反应直接致死或促进死亡。
这类反应极其严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不可逆的损伤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或加速死亡。
除了WHO毒性分级标准,白细胞下降程度也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1.一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4000之间,属于轻度不良反应。
2.二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2000之间,属于中度不良反应。
3.三级:白细胞计数在2000-100o之间,属于重度不良反应。
4.四级:白细胞计数低于1000,属于严重不良反应。
通过这些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化疗副作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反应的时间效应关系,不良反应可以分为急性不良反应和延迟性不良反应。
急性不良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而延迟性不良反应则可能在给药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如骨髓抑制、肺部毒性等。
此外,根据不良反应对器官系统的损害程度,也可以将其分为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影响给药部位及其附近的器官,如静脉炎、口腔黏膜炎等;全身不良反应则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
化疗副作用

化疗导致呕吐的治疗的新进展
神经激肽-1 (neurokinin-1, NK-1)受体的抑 制剂
P物质(Substance P, SP)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 统常见的神经递质 在消化道P物质能选择性与NK-1受体结合诱导 出现呕吐反应 阻断NK-1受体与SP结合能阻断呕吐的发生。
化疗导致呕吐的治疗的新进展
开普拓所致腹泻的处理原则
急性胆碱能综合征
在静注开始后24小时内出现急性腹痛、腹 泻、出汗、流泪、流涎、结膜炎、鼻炎、低 血压、血管舒张、寒战、全身不适、头晕、 视力障碍、瞳孔缩小等
处理方法:阿托品*,0.25 mg 皮下注射 如果病人在上一次化疗有严重的乙酰胆碱样
症状,下一次化疗可预防性的使用阿托品 * 有禁忌证者除外
骨髓抑制 口炎 腹泻 脱发 周围神经炎
致畸致癌 皮肤色素沉 着、重要器官 损伤、重要系 统损伤、免疫 抑制
按毒性转归分类
������ 可逆性毒性
������ 不可逆性毒性
按毒性所致后果分类
������ 致死性毒性
������ 非致死性毒性
按毒性发生系统分类
������ ������ ������ ������ ������ ������ ������ ������ ������
化疗导致呕吐的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性别 年龄 饮酒史 晕动症 妊娠呕吐反应 焦虑症 既往化疗
影响结果
女性>男性 <6岁,>50岁较少见 >10单位/天者少见 无晕动症者少见 无妊娠呕吐反应者少见 无焦虑症者少见 无既往化疗史者少见
主要引起呕吐的化疗药物
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卡莫司汀、异 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等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
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
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
处理。
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但对于2度骨
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利用
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
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方法

菌感染。
●对于由5-Fu、CPT-11、HCPT导致的腹泻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其它化疗药物引起的腹泻大多会自行缓解。
腹泻的护理:
• 饮食调整: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少渣食物, 避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
• 粘膜保护、修复:硫糖铝、别嘌呤醇、苯海拉
明、维生素E溶液等含漱。
第三十一页,共66页。
四.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是蒽环类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第三十二页,共66页。
WHO分级
心脏 节律
0度 正常
心功能
正常
心包炎
无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窦性心动过 速,休息心 率>100次/ 分
无症状,但 有异常心脏 征象
单灶PVC (室早), 房性心律失 常
裂霉素(二甲亚砜与维生素E加维生素B6)、长春碱类(透明 质酸酶);
• 中度损害:博来霉素、铂类、氟脲嘧啶、紫杉醇; • 轻度刺激:卡氮芥、氨甲喋呤。
根据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肿胀及疼痛;
栓塞型:沿静脉走向处变硬,呈条索状硬结,外观皮肤 有色素沉着,血流不畅伴疼痛;
第十一页,共66页。
处理原则 •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预 防及治疗粒细胞减少。
• 必要时考虑输注粒细胞治疗粒细胞缺
乏症。
第十二页,共66页。
使用CSF
预防:
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或临床估计会出现明显白细 胞 ( WBC ) 下 降 , 开 始 用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CSF 至 WBC再次恢复到10,000/mm3时停止。 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没有提供单独的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但他们通常使用一种称为CTCAE(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的标准来评估和分级治疗副作用。
CTCAE是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用于评估临床试验中治疗或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
它包含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常见不良事件及其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CTCAE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0级到5级,具体描述如下:
0级:没有不良事件
1级:轻微不良事件,无需治疗干预,不会对日常活动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2级:中度不良事件,需要轻微的治疗干预,可能会对日常活动和功能造成轻度限制
3级:严重不良事件,需要积极治疗干预,对日常活动和功能有较大影响
4级: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需要紧急治疗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害或功能丧失
5级:死亡
这些分级标准是根据临床观察和患者报告的症状和影响进行评估,并且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和记录治疗引起的不良事件的严重性。
但请注意,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会因治疗类型、疾病状态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特定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不良事件分级信息。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详]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15181e1ae2bd960591c6772e.png)
皮质神经 0°:无 1°:轻度嗜睡或激动 2°:中度嗜睡或激动 3°:重度嗜睡或激动,混乱,无定向力或幻
觉 4°:昏迷,癫痫发作引起的精神病
神经-小脑 0°:无 1°:轻微不协调,轮替运动障碍 2°:紧张发抖,辨距障碍,发音含糊,眼球
震颤
3°:运动失调 4°:小脑坏死
0°:无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4°:威胁生命
感染
感染引起发热 0°:无 1°:37.1~38.0° 2°:38.1~40.0° 3°:>40.0°,持续时间<24小时 4°:>40.0°,持续时间>24小时或伴随低血
压
体重增加/减少 0°:<5.0% 1°:5.0~9.9% 2°:10~19.9% 3°:≥20% 4°:
腹瀉或其它非血液毒性
Grade 1(2-3 stools/d > pretreat) Maintain dose level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A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是国际上通用的药物毒副反应评定标准,与 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RECIST)具有同等 的重要性
危险,故患者以此剂量用药不得连续用药超 过48 h。洛派丁胺不应用于预防给药,甚至 前一治疗周期出现过延迟性腹泻的患者也不 应使用。
如虽按上述治疗腹泻仍持续超过48 h,停用 洛派丁胺,改用其他抗腹泻措施和大力加强 治疗,如给予复方苯乙哌啶、八面蒙脱石加 用生长抑素、活性碳等;并且应该开始预防 性口服广谱抗生素,同时接受胃肠外支持治 疗,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四、化疗药毒性反应分级 推荐的化疗药物副反应的分度为0级、Ⅰ级、 Ⅱ级、Ⅲ级、Ⅳ级
一、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二、胃肠道毒性反应
三、泌尿系统毒性反应
四、呼吸系统
五、发热(药物所致)
六、过敏
七、皮肤
八、脱发
九、感染(特殊部位)
十、神经系统
十一、疼痛
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因素
种类
内容
心率加快段抬高,心酶谱升高,可能为冠状 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受损。 4.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
四肢末端麻木、无力,6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亚叶酸钙()
适应症 与氟尿嘧啶类联合增效,大剂量甲氨蝶呤解毒治疗
注意事项 1:一般用葡萄糖配制 2: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3:在5前应用
化 疗 后 口 腔 炎
预 防 措 施
1.胃肠道反应:纳差、恶心、呕吐,急性呕吐一般发生于给 药后1~2小时,可持续一周左右。
2.肾毒性 :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2即为肾毒 性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肾小管损伤。急性损 害一般见于用药后10~15天,血、增高,肌 酐清除率降低,多为可逆性,反复高剂量治 疗可致持久性轻至中度肾损害。目前除水化 外尚无有效预防本品所致的肾毒性的手段;
氟尿嘧啶(5)
适应症 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头颈部肿瘤
注意事项 1:一般溶于葡萄糖 2:静滴3小时以上 3:与亚叶酸钙联合在其后使用
1.胃肠道反应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
重。偶见口腔黏膜炎或溃疡,腹部不适或腹 泻。 2.骨髓抑制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大多在疗程开始 后2~3周内达最低点,约在3~4周后恢复正 常),血小板减少罕见。 3.心脏毒性
治疗因素 ①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
②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组成、用药顺序等)
患者因素 ①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
并放疗等)
②与末次治疗的间隔时间
③全身状况、年龄
④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顺铂()
注意事项 1:一般用盐水配制 2:致吐最强的化疗药物之一 3:肾脏毒性 4:一次性大剂量(602)时应水化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分级及防治
基本概念
一、在实施化疗前必须确定 1、患者一般情况 2、病理诊断 3、分期 4、评分 5、化疗同意书 6、化疗方案
基本概念
二、按化疗目的分为: 1、根治性化疗 2、姑息性化疗 3、辅助性化疗 4、新辅助性化疗 5、同步化疗
基本概念
三、化疗副反应原因: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 之间在生化代谢及修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细胞选择性低。 据美国的统计,因化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引起 的死亡率为3%~10%。
3、神经毒性:神经损害如听神经损害所致耳 鸣、听力下降较常见。末梢神经毒性与累积 剂量增加有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脚套 样感觉减弱或丧失,有时出现肢端麻痹、躯 干肌力下降等,一般难以恢复。
4、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白细胞和/或血小 板下降)一般较轻,发生率与每疗程剂量有 关,若≤100 m2,发生率约10~20%,若剂 量≥120 m2,约40%,但亦与联合化疗中其 它抗癌药骨髓毒性的重叠有关。
●进食对口腔粘膜刺激性低、胃肠道易于消化吸收并富含维 生素、高蛋白的流质饮食,以促进促进粘膜组织增生,加速 溃疡愈合;
●口腔溃疡出血严重者可用或口含及锡类散等外敷治疗。
谢谢
谢谢大家!
口腔炎护理措施
●用0.2%的洗必泰或地塞米松10、庆大霉素16万U的生理盐水 进食前含漱,每次10~15,在口内保留0.5~1分钟,每天2~3 次,可减轻吞咽或咀嚼时的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的机会,有 利于粘膜上皮的修复; ●若疑有霉菌感染则应予5%碳酸氢钠或制霉菌素漱口;若疑 有厌氧菌感染可用3%双氧水含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