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痛风是什么病

鸡肉、鸭肉、猪肉、火腿、牛排、兔肉、脑、 内脏(胃和肠)、牡蛎肉、虾和大比目鱼,及酸 苹果、菜豆(肾形豆)、小扁豆、蘑菇或菌类食 品、豆制品、青豆、豌豆、菠菜和花生等;
痛风是什么病
• 痛风(学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种
因嘌呤(一译“普林”)代谢障碍,使尿酸 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 又称代谢性关节炎。女性一般在50岁之前 不会发生痛风,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 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 比率。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 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 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这个病我就生气,为什么呢,因为我
身体特别好但就不知道是怎么得的这个病, 而且不管是去医院还是泡脚吃药都治不好, 光钱就花了好几万块钱,而且关节疼痛难 忍,混身不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 说有个丰舒诺汤药还行,我就抱着死马当 活马医的态度试了一下,前前后后用了四 个月吧,就把困扰我多年的痛风彻底消除 了。
水果,多饮水,多食碱性食物,碱化尿液, 避免酒精饮料。常见食物含嘌呤情况: • 含极大量嘌呤的食物: • 羊心、胰、浓缩肉汁、肉脯、鲱鱼、沙丁 鱼和酵母等;
痛风是什么病
• 低嘌呤食物: • 茶、咖啡、果汁、汽水等饮料,玉米粥、
面条、空心面、面包等谷类,除以上提到 的含中等量嘌呤蔬菜以外的各种蔬菜水果 及坚果,蛋类、乳制品、奶油制品、黄油、 巧克力等。 •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及剧烈运动、损伤。 • 减轻体重。
痛风是什么病
•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趾关节(这种情况称为
podagra),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 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 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 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 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 见于下肢。
痛风是怎么回事

痛风是怎么回事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40+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会发生第一次痛风。
第一次痛风后一般会有1-2年的间歇期,也有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
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
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
据统计,痛风病人20 %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 %。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痛风各期的症状1、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病症状:发作时间通常是下半夜。
该阶段的痛风症状表现为脚踝关节或脚指,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
使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患处组织内有松针状尿酸盐沉淀。
就是尿酸盐沉淀引起的剧烈疼痛。
请注意,发病期的血尿酸由于已经生成沉淀,所以尿酸值比平时最高值低2、间歇期的痛风病症状:该阶段的痛风症状主要表现是血尿酸浓度偏高。
所谓的间歇期是指痛风两次发病的间隔期,一般为几个月至一年。
如果没有采用降尿酸的方法,发作会频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长。
什么是痛风

痛风知识摘要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炎性关节疾病。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痛风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及其概念、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文档旨在为医学生和患者提供全面的痛风知识。
目录1.引言2.痛风的临床表现及特征o急性痛风性关节炎o间歇期o慢性痛风性关节炎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全过程5.病因和发病机制6.痛风的类型及其概念o原发性痛风o继发性痛风7.并发症及其概念8.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9.鉴别诊断10.治疗及预防11.总结1. 引言痛风(Gout)是一种由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痛风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和慢性的关节炎发作,其症状包括剧烈的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
痛风主要影响中老年男性,但近年来女性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痛风的核心概念和系统知识。
2. 痛风的临床表现及特征痛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特点: 突发性剧烈关节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受累关节红肿、发热、极度触痛,常见于大脚趾(跖趾关节)。
•案例: 一名55岁男性患者,凌晨突然出现右脚大脚趾剧烈疼痛,关节红肿热痛,无法行走。
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间歇期•特点: 急性发作后症状完全消失,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
间歇期的长短不定,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案例: 前述患者在急性发作后症状缓解,数月内无任何不适,但仍需控制饮食和监测尿酸水平。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特点: 反复发作导致关节永久性损伤和变形,形成痛风石(尿酸盐结节)。
•案例: 一名60岁男性患者,患痛风多年,膝关节和肘关节出现多个痛风石,关节活动受限,X光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破坏。
3. 常用术语解释•尿酸(Uric Acid): 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痛风健康宣教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痛风的基本知识 • 痛风患者的饮食建议 • 痛风患者的运动建议 • 痛风患者的日常护理 • 痛风患者的心理支持 • 痛风患者的药物管理
01
痛风的基本知识
痛风定义
痛风定义
痛风的分类
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或排泄减少 ,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囊 、肾脏等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关 节损伤。
定期回访与鼓励
定期回访患者,了解其病情进展, 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其保持乐观 心态。
06
痛风患者的药物管理
常用药物介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用于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关节疼痛和炎症,如 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糖皮质激素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用于抗炎和缓解疼痛,如泼 尼松、地塞米松等。
ABCD
秋水仙碱
、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如有必要,寻求专业医生或营养 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减肥计
划。
避免疲劳和关节损伤
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可诱发痛 风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连 续工作或剧烈运动。
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剧烈撞击 或过度使用某些关节,如膝关 节、踝关节等。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
控制饮食热量
合理控制饮食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 胖。
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可能诱发痛风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减 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03
痛风患者的运动建议
适合痛风患者的运动
01
02
03
04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
痛风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

痛风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关节和软组织的沉积,引发急性关节炎和慢性关节损伤。
尽管这个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并不罕见,但仍然存在一些误解和不准确的信息。
因此,本文将探讨痛风的详细病因分析以及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分析1. 尿酸产生过多: 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代谢物。
当身体对嘌呤摄入过多或过快时,机体无法有效排除其中的尿酸,导致尿酸浓度升高。
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海鲜等摄入过多会加重尿酸生成。
2. 尿酸排泄障碍: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尿酸在体内不能充分排出,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
这可能与肾脏功能障碍或药物的干扰有关。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 NSAIDS 是缓解急性关节炎和减轻相关疼痛的常用药物。
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遵循适当剂量。
(2)可溶性尿酸合成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嘌呤代谢中尿酸的合成。
丙戊酸、阿洛普尿酸和费布索都是这类药物的代表,且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过多产生尿酸的患者。
(3)尿酸排泄增强剂: 存在尿酸排泄不畅的患者可以采取这种治疗方式。
目前,最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和别嘌呤内脏转运通道钾离子通道 (URAT1) 的抑制剂。
2. 膳食调控:(1)限制含嘌呤食物:以控制摄入富含嘌呤食品为主,如动物内脏、肉类和海鲜等。
建议每天嘌呤摄入量不超过150-200mg。
(2)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以稀释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并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3)限制酒精和含糖饮料:酒精会干扰尿酸排泄,而含糖饮料则与尿酸合成相关。
因此,减少或避免这些食物有助于控制痛风。
3. 体重管理:肥胖是痛风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重过大会增加尿酸生成并使其排泄受到阻碍。
因此,通过减少体重可以显着降低尿酸浓度,减少关节损伤的发生。
4. 合理运动:适度的锻炼对于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以及改善关节灵活性非常有益。
痛风

痛风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1]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1疾病概述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属于关节炎一种。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致使人体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人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尿酸属于体内垃圾,提示有痛风的危险过度的饮食不当,例如饮酒,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会引起尿酸高,轻度偏高不会有什么特殊的不适症状,一旦形成痛风结石沉积于体内关节等处,对于生活和身体的质量都会下降,建议忌烟忌酒,低盐低脂饮食,可适当锻炼。
必要时可使用御农降酸茶,采用现代最新工艺提取多种珍贵草本植物,保证了其纯度与浓度,无任何西药成分,平均可以降尿酸50-80。
1.简介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40+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会发生第一次痛风。
第一次痛风后一般会有1-2年的间歇期,也有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2临床表现可有阳性家族史,30岁以上男性多见。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夜间及淩晨突发,受累关节以拇趾及第一曋汗亟诙嗉,亦可累及踝、手、腕、膝、肘关节等,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1-2周内可完全缓解。
常因饮酒过量、高嘌呤饮食、手术、创伤、急性感染及用塞秦类利尿剂等诱发。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个月至2年内复发,常累及多个关节,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和功能障碍。
痛风演示课件

处理方法指导
痛风发作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缓 解疼痛和炎症;间歇期和慢性期可使用降尿酸药物如
别嘌醇、丙磺舒等控制血尿酸水平。
输入 局标部治题疗
对于局部关节炎症较重的患者,可采用关节腔内注射 糖皮质激素等方法进行局部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痛风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等多
遗传因素
痛风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 因素在痛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痛风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疼痛 通常突然发作,程度剧烈,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受 累关节常见于大脚趾、脚踝、膝关节等。此外,痛风 还可引起肾脏病变、尿路结石等并发症。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痛风可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 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肾脏病变等类型。其 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关节的 急性炎症发作。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是由长期尿酸盐沉 积引起的慢性炎症和关节破坏。痛风石是尿酸盐在软组 织中沉积形成的结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肾 脏病变包括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 导致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酸测定、尿常规检查、关节液检查等。血尿酸测定 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但需注意血尿酸水平受多种因素影 响。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双能CT等。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骨 质破坏和痛风石,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积液和滑膜增生,双 能CT可更准确地检测尿酸盐结晶。
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
鉴别诊断
02
痛风遗传学研究
痛风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学研究发现了多个与痛风相关的基因
痛风的科普知识

治疗
治疗
改变饮食习惯: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避免酒精等刺激因素。
控制体重: 通过控制体重减少尿酸产生 。
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降尿酸药物, 如布洛芬、阿洛普尿酸等,帮 助控制尿酸水平。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 善代谢。
限制酒精摄入: 酒精会干扰尿酸排泄, 应避免过量饮酒。
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饮食,减少高 嘌呤食物摄入。
总结
总结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高尿 酸血症引起。
病因包括尿酸产生增加和排泄减少等多 方面原因。
总结
关节疼痛、炎症和尿酸结晶是 痛风的主要症状。 改变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药 物治疗是治疗痛风的主要方法 。
总结
运动、限制酒精摄入和均衡饮食可以帮 助预防痛风的发生。
痛风的科普知 识
目录 简介 病因 症状 治疗 预防措施 总结
简介
简介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 病,由高尿酸血症引起,通常会导 致关节疼痛和炎症。
痛风的起因: 痛风的主要原因是体 内尿酸的积累,这可能由于高尿酸 产生、尿酸排泄减少或两者的组合 导致。
病因
病因
增加尿酸产生: 高嘌呤饮食、酒精摄入 增加尿酸产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受损、药物使 用(如利尿药)、肾小管功能障碍等导 致尿酸排泄减少。
病因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可能增加 患病风险。
症状
症状
关节疼痛: 痛风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 ,常见于大脚趾关节,但也可累及膝盖 、踝关节等。
炎症和红肿: 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 等炎症症状。
症状
尿酸结晶: 长期患病可导致尿酸结 晶沉积在关节、肾脏和尿路中,形 成痛风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编辑词条疾病概述编辑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致使人体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人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1.简介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贵病”,因为此病好发于达官贵人的身上。
“痛风”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里,因其痛来的快如一阵风,故由此得名。
古代又称为“痛痹”。
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40+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会发生第一次痛风。
第一次痛风后一般会有1-2年的间歇期,也有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临床表现编辑可有阳性家族史,30岁以上男性多见。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夜间及淩晨突发,受累以拇趾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多见,亦可累及踝、手、腕、膝、肘关节等,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1-2周内可完全缓解。
常因饮酒过量、高嘌呤饮食、手术、创伤、急性感染及用塞秦类利尿剂等诱发。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个月至2年内复发,常累及多个关节,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和功能障碍。
3.痛风石性关节炎:为尿酸盐沉积所致,痛风石性关节炎发作后平均11年后出现,好发于耳郭和手指、足趾关节等处。
痛风石经皮肤破溃处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形成瘘管不易愈合。
受累关节有破坏及功能障碍。
4.肾结石及肾病:肾尿酸结石阻塞泌尿道引起肾绞痛和血尿,多数患者有肾性高血压及蛋白尿,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痛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尿酸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第二阶段为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然发作,绝大多数人是在睡梦中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首发部位常是脚的大拇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若有轻微的风吹过或稍有触碰,活动一下脚趾头,立马疼痛得像钻心一样,但在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动消失,这种“来去如风”的现象,称为“自限性”。
一次疼痛之后,看起来关节的炎症消除了,和正常人一样,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继续作怪,渐渐关节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第三阶段为痛风中期,由刚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几次急性发作以后,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表现为轻度下降;第四阶段为痛风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日益严重,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易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由于关节永久性畸形,影响了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极大地身心痛苦。
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等,临床出现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提示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功能明显减退。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不易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并发症编辑依据欧美对痛风患者死亡原因的统计,因痛风而产生的并发症中,以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占最多,其次是尿毒症、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
但在亚洲地区日本的研究却以以尿毒症居首位,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
不论是什么样的并发症,这些研究统计数据都值得我们重视。
1. 肾机能障碍痛风如果没好好治疗,则长期持续高尿酸血症,会使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肾脏内,造成痛风性肾病,或引起肾机能障碍。
2. 缺血性心脏病所谓缺血性心脏病,是指输送氧气及营养给心脏肌肉的冠状动脉硬化或阻塞,以致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碍,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坏死,主要有狭心症及心肌梗塞,这就好像自来水管一样,由于污垢阻塞的关系,水管口径愈来愈小,终致水流量减少或完全不通。
严格来说这种情况所有人均会发生,所不同的是有些人会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而加速进行而已,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就把痛风列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动脉硬化的促进因子。
因为痛风如未好好治疗,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使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沈淀在冠状动脉内,加上血小板的凝集亢进,均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展。
3. 肾结石根据统计,痛风病人出现肾结石的机率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于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碱度越酸,越容易发生结石,因此必须多暍开水、服用小苏打以防止肾结石之发生。
4. 肥胖症我国由于经济快速成长,粮食充足,因此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不但会使尿酸合成亢进,造成高尿酸血症,也会阻碍尿酸的排泄,易引起痛风、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其主要原因为经常暴饮暴食,因此肥胖者应减肥。
5. 高血脂症痛风的人较常暴饮暴食,且多有肥胖现象,因此合并高血脂症的很多,这与发生动脉硬化有很密切的关系。
6. 糖尿病对痛风病患做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发现有30-40%合并「轻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那是肥胖及暴饮暴食引起胰岛素感受性低所致,如能早期就用饮食疗法,并控制体重,胰岛素的感受性很快即可复原。
7. 高血压痛风病人大约一半合并高血压,除了上述因肾机能障碍引起的肾性高血压之外,痛风病人合并肥胖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高血压治疗药常使用降压利尿剂,会抑制尿酸排泄,而使尿酸值升高,此点必须注意。
辅助检查编辑1.血、尿常规和血沉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
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
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
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2.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
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
缓解期间可以正常。
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3.尿尿酸含量测定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
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
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4.关节腔穿刺检查(一)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将滑液置于玻片上,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可见双折光细针状尿酸钠结晶的缓慢振动图象。
用第一级红色补偿棱镜,尿酸盐结晶方向与镜轴平行时呈黄色,垂直时呈蓝色。
(二)普通显微镜检查尿酸钠结晶呈杆状针状,检出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一半。
若在滑液中加肝素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镜检,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三)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滑囊液或疑为痛风结节的内容物进行定性分析来判定尿酸钠,是痛风最有价值的方法。
方法是首先测定待测标本的吸收光谱,然后与已知尿酸钠的吸收光谱比较。
若两者相同,则测定物质即为已知化合物。
(四)紫尿酸胺(murexide)试验对经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尿酸钠存在的标本,可行本试验以便进一步予以确认,此法简便易行。
其原理是尿酸钠加硝酸后加热产生双阿脲,再加入氨溶液即生成呈紫红色的紫尿酸铵。
(五)尿酸盐溶解试验在有尿酸盐结晶的滑液中,加入尿酸酶保温后,尿酸盐结晶被降解为尿囊素可见结晶消失。
5.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对于痛风结节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取其内容物,或从皮肤溃疡处采取白垩状粘稠物质涂片,按上述方法检查,查到特异性尿酸盐的阳性率极高。
6.X线摄片检查、CT与MRI检查沉积在关节内的痛风石,根据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扫描中表现为灰度不等的斑点状影像。
痛风石在MRI检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块状阴影,静脉注射钆可增强痛风石阴影的密度。
两项检查联合进行可对多数关节内痛风石做出准确诊断。
临床诊断编辑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检测血液中含有尿酸的浓度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临床诊断急性痛风的标准: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秋水仙碱试验治疗有效,即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数小时内,每1~2小时秋水仙碱0.5~1mg,如果是急性痛风,一般在服药2~3次后,关节立即不痛,从寸步难行到可以行走。
2.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有尿酸盐结晶。
上述三项符合一项者即可确诊。
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可确诊为痛风:⑴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⑵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观察到关节发红。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⑺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⑻可疑的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关节内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
⑾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
⑿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⒀典型的痛风足,即第一跖趾关节炎,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
鉴别诊断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与痛风所致的骨质缺损明显不同。
2.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老年人多见,膝关节最易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
3.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严重的受伤史,可作鉴别。
4.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症状,易误以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而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突出,且关节痛往往不明显。
5.其他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鉴别。
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
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原则防治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终止急性发作,防止复发。
(2)纠正高尿酸血症。
(3)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1.不食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
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多饮水,2000ml/日2.急性期处理:绝对卧床、抬高患肢,早期用药治疗。
秋水仙堿,首次剂量0.5-1mg,以后每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胃肠道症状后停用。
缓解后用0.5mg,每日1-2次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