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PPT

合集下载

战争与和平PPT教材课件

战争与和平PPT教材课件
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美东时间9月11日早,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客机分别 从北面和西北面撞向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两座标志性建筑和象 征瞬间消失。就在人们惊魂未定之际,离白宫不远的地方发生大 火。接着,一架飞机撞到五角大楼,而后国会山爆炸,国务院门 口也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此外,还有一架飞机被劫持,在匹 茨堡附近坠毁。这样在今天的大规模恐怖主义劫机爆炸中,共有4 架美民用飞机被劫持和撞毁。
3、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 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 标人类做了哪些努力? 4、目前世界局势如何?目 前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1、引发战争的因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国际恐怖主义
国情导读
宗教、民族、种族矛盾
领土、资源纷争 还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带来的危机
索姆河战役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德军尸体横阵
法国步兵向前推进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中弹的美军战列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991、海湾战争
2001、9.11事件
2003、美国攻打伊拉克
1999、北约轰炸 南联盟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 公元1964年的5164年间,全世 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期间 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大 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 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 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 的黄金带。
海湾战争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付出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代价,破坏和消耗了人类有限的宝贵资源,造成海湾地区 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科威特在战争中直接经济损 失达3000亿美元,伊拉克达2000亿美元。多国部队全部耗 资1133亿美元,战后伊拉克和科威特重建计划预计5000亿 美元。这笔巨额耗资相当于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联 合国粮食计划署对第三世界国家投资200年以上。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学课件

3、美苏“冷战”加剧及军备竞赛升级,造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不安;
4、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5、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四、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漫画:面对伊拉克战争,各国表态
1、特点:
内容上——多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 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罗 素
爱因斯坦
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之外都把它 忘了吧!果真如此,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天堂的通路。如果 不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 途。 ——《人类的危机》
警世之语
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外,原子的分裂已经改变 一切,我们因此走向从未有过的大灾难。
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 行动。
2、作用:
(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 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 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 制定; (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 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 坚实基础。
1968年期间,我们阵亡的人数平均每 周达到278人。我们每年在战场上的额外花 费220亿美元。征召人数提高到平均每月3 万人,尽管做了这样的投资,在战场上还 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 ——尼克松于1973年5月3日致国会咨文
美国著名反战人士,影星简· 方达和越南人民 军战士一起在nghe An省行走,简· 方达要求不搞特 殊,和战士们同吃同住。(1972)
和平鸽 ( 毕加索)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英国能够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实力决定: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 海上霸权,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处于“世 界工厂”的地位。
国家利益决定:英国为了掌握欧洲霸权而 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 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 坐山观虎斗;同时,欧洲大陆上的法、俄、 德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 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 条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战前夕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
1、以欧洲为中心 ,英国居于领导地位, 德国向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挑战;美国 独霸美洲。
2、随着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 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在欧洲 形成了三大基本矛盾;英德矛盾、法德 矛盾、俄奥矛盾。
3、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
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化
近代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一战前,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欧洲一直 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一战后,中心开始 由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表现为美国势 力的大大增强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建立。 原因是欧洲国家在历次战争中不断削弱、 一战后美日两国实力增强,俄国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等。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因为二战使西欧 各国进一步削弱,而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 国相抗衡的国家。
各国的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 的根本目的。
各国的意识形态。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 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
各国的国内斗争。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 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击,使得对外政策的制 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
地缘政治的存在。不是的地区,有着不同的 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关 系。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等政策,中国 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这都是地 缘政治的重要表现。

《战争与和平》课件

《战争与和平》课件

——摘自小说原文

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 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这三个人物都是作者喜 爱的正面形象。 安德烈和皮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小说中,这两个人物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 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 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 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皮埃尔心直口快,易动 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 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 得到成长。
战 争 与 和 平
制作:李深鹏
一、 走进“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 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 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 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 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 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 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 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 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 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 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 小说充分展开了娜塔莎热烈而丰丰富的 情感,她与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 民族气质,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长。这 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 值和审美值。
三、主要人物
皮埃尔、叶连娜
娜塔莎和安德烈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 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 的道路。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 制,同情农奴,为农奴的苦难“饱经忧 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 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 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由 于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奴而与家庭产生 冲突,离家出走,病逝在车站。

《战争与和平》参考ppt课件

《战争与和平》参考ppt课件
10
战火中惊慌逃亡的孩子
伊拉克儿童的伤痛
儿童被迫参加患白血病的小男 孩和先天畸形儿
12
战争究竟消耗了多少金钱?
13
战争的危害
战争对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的摧 残和伤害; 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 的环境污染; 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 影响经济的发展; 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4
失去母亲的幼儿号啕大哭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 车妇孺200多名。废墟前,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 因为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
5
索姆河战役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德军尸体横阵 战
法国步兵向6 前推进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中弹的美军战列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和平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 件
3、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们的共同愿 望
4、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8
探究
举例说明: 人类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做出了
哪些努力?
19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 中东和平谈判 朝核六方会谈
20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
21
中东和平谈判
22
朝核六方会谈 23
想一想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你应 该为和平事业做些什么呢?
7
在海湾战争中, 破坏最大的是油田。 科威特当时有1080 口油井,大约有950 口在战争中遭到破 坏,其中每天烧掉 大约600万桶石油, 约92万吨。
8
海湾战争期间: 波斯湾北部沿岸的
水鸟数量锐减97%。 40多种鸟类、甲壳类、 哺乳类动物灭绝。
9
海湾战争中,燃烧的油井每月向大气层 释放67.5万吨烟灰。被伊拉克军队倾倒的 6000万桶石油,使科境内40%的地下水资源 遭受严重污染。

《战争与和平》课件

《战争与和平》课件


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

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 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 物。
内容梗概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娜塔莎·罗斯托娃
《 战 争作与 和 者平 》 简 介
第三部分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作品鉴赏
•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 《战争与和平》在表达对战争的不满的同时,从人物的刻画和人物的命运 上,描写了对人道主义的赞扬。
• 而作为虔诚的说教者,他又强烈地宣传“不要用暴力和邪恶抗争”和“道 德上的自我改善”等博爱主张。
• 《战争与和平》虽然描写的不是农民生活,但是在描写战争与主人公 安德烈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很多其他的“悲惨”人物,来表达自己对 他们的同情。
• 这一切凸显了托尔斯泰“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 故事发生在贵族阶层,但很明显,受迫害的绝不只是小说里的贵族, 受到战争迫害的也不只是主人公安德烈,而是千百万劳动人民。
艺术创新
借鉴和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把史诗、历史小 说和编年史等多种艺术格式的特点熔铸于一炉,在长篇小 说的艺术形式上,史诗的哲理思索、历史小说的还原叙事、 编年史的严谨客观都体现于作品之中,融合无痕。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战争与和平》叙事线条的第一个基座是它的时间横轴。
在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家的晚会

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人教版

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人教版

3、1943年—1945年 大战的胜利阶段
(1)欧洲战场南线: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4000架飞机 和3200艘舰艇掩护下,开始西西里岛登陆战,随即进攻 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逮捕,法西 斯政权崩溃。 欧洲战场东线:1943年8月苏军大举反攻,1944年 夏解放全境,进攻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德军节节败退。 欧洲战场西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288万人在诺 曼底登陆;8月美法联军在法国南部登陆,解放马赛, 迅速向北部推进600公里,与诺曼底登陆部队会师,解 放巴黎。 1945年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夹击德军,1945年4月 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0天后攻入市中心,希特勒自杀, 5月9日德军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5、哲学或思想根源说
哲学是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可以说是文化的深根。
什么是极端民族主义呢? 表现:1)看到别的民族有某种优势时,在不屑一顾 的同时有着深深的自卑与愤恨; 2)看到自己民族有某种优势时,产生无法抑 制的优越感与狂傲感。 3)目空一切,自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第二,权力意志与极权主义。
权力意志: 尼采:生命就是权力意志,凡有生命的地方,都 有权力意志。……暴力赋予第一个权力,没有哪种权 力的基础不存在这僭越、篡夺和暴力。 人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意志”,在这 方面并无高尚和卑鄙、文明和野蛮、仁慈和粗暴之分。 希特勒:人类在永久的战斗中长大成人,而在永 久的和平中则必将死亡。 人民是奴隶,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作主人。 群众和牲畜一样,它不理会逻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1、经济根源说
2、国际政治根源说
3、文化根源说
4、军国主义根源说
5、哲学思想根源说

30年代德国经济危机 1、经济根源说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控制 基础上的,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各国之间脆弱的和 平关系就会被生存危机的压力所破坏。

《战争与和平》优质课件

《战争与和平》优质课件
侧重 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 相遇的情节的描述。
第三部分:背叛后的争吵。
侧重 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研读文本
第一部分
了解什么叫“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就是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决 定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由人物的身份、性 格决定情节的发展。
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 心,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二是贴着人物的言 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刻画人物。
研读文本
第二部分
本部分除了娜塔莎之外还写了哪些女性形 象?她们各有什么特点?写她们的目的是什么?
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典雅华贵 爱仑:美丽雍容
研读文本
第二部分
通过娜塔莎和以上几位女士的对比,你认为娜塔莎是个 什么样的女孩?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
很可羞的了。”
心理
研读文本
第二部分
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 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思考一下,别急于回答,这样一 位可爱的姑娘她的婚姻会是怎样的?
安德来公爵“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 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令他厌烦的拘束”,因 此他选择了清纯的娜塔莎。而娜塔莎在跳舞时的种种 表现,也正是其可爱性格的体现。对朦胧爱情的寻觅 是两人一见钟情的基础。
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语言、动作)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 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 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动作、外貌)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 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 撕了下来。(语言、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 元 优 化 总 结
知识点整合
单元检测评估
知识体系总览
专题要点整合
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异同 背景 内容 异 影响 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列强处 理战后遗留问题 处理战胜国与战败 国之间关系,共同 策划反苏 主要确立战后帝国 主义国家在欧洲、 中东、非洲的新秩 序 华盛顿会议 亚太地区列强矛盾尖 锐、军备竞赛激烈 处理战胜国之间关系, 共同支配中国 主要确立战后帝国主 义国家在亚洲、太平 洋地区的新秩序
目的 性质

过程 内容
结果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 瓜分世界 均为分赃会议 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充满矛盾和斗争 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 主权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矛盾
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 特点和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1.2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呈现出相对稳定的 和平局面。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总体上说,一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实 力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的建立奠定了2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2)尽管各国对该体系态度各异,但都希望在保持 这一和平体系的基础上作某些调整,使之有利于 本国。 (3)意、日虽有不满,但尚无实力对它调整。
(4)德虽对此不满,但它急需外国资本“输血”以复兴 经济,因此也满足于用和平手段来改善自己的处 境。 (5)一战后,民心向往和平,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 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 2.相对稳定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1)围绕“赔款”和“安全”两大难题,战胜国与战败 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在欧洲范围内,英法争夺欧洲霸权是主要矛盾。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基本上处 于和平共处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