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合集下载

hlb015精神科护理分级制度

hlb015精神科护理分级制度

精神科护理分级制度一、护理级别依据精神科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1、分级方法(1)精神科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3)根据病情等级和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2、分级依据(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a.在精神疾病的基础上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如伴有严重的震颤谵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b.有极严重的自伤和自杀危险的患者;c.自杀未遂或严重自伤,生命体征欠稳定的患者。

(2)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a.较为严重的躯体疾病,如瘫痪、外伤、心肺功能衰竭、身体极为衰弱或需要严格卧床休息,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b.具有自杀、自伤、出走或伤人、毁物、兴奋、躁动风险较高患者;c.具有破坏性强、危害性妄想的患者;d.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拒食、木僵的患者;e.癫痫频繁发作的患者;f.有特殊治疗(如MECT),需要密切观察的患者;g.服药量大,有明显药物反应的患者。

(3)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a.病情稳定,但由于躯体疾病原因,仍需卧床或行动不方便,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b.病情趋于稳定,仅有低度自杀、自伤、兴奋、出走等风险的患者;c.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4)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二、自理能力分级1、分级依据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 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2、分级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根据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等级(见表1)。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发布日期:2021/03/20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精神科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对自身、他人、周围环境安全影响程度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

第一条特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精神患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者,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有极严重的自伤自杀危险。

3.受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者,生命体征仍不稳定。

(二)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评估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准备记录出入量,并作好护理记录。

2.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3.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以应抢救之需要。

第二条一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急诊入院尚不需特护的重症患者,如中毒、脱水、自杀、癫痫发作、木僵、谵妄、昏迷、瘫痪、外伤、心、肝、肾功能衰竭,或身体极为衰弱,或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严重的抑郁自杀、自伤和极度紧张性兴奋者,或严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觉所致的自杀、外走、伤人、拒食者。

3.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者,如ECT者,以及用大- 1 -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或有明显不良反应者。

4.入院1周内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1.安置重点病室,严格监护,其活动不能脱离护士视野,实行封闭式管理。

需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接班。

2.患者以在重症病室内活动为主,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护,物品由工作人员管理。

3.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遵医嘱予以约束时,应遵医嘱做好相应护理。

4.对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生活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同时要加强生活护理,保证生理需要,酌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5.护理记录3~7天记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第三条二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好转且稳定,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或仅有一般的躯体病。

2.生活自理尚有一定困难需协助者,或年老体弱、儿童患者等。

精神科的分级护理

精神科的分级护理

精神科的分级护理(一)特殊护理的标准与内容1.特殊护理的标准(1)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象、危及生命者。

(3)有严重的冲动、伤人、自杀及逃跑行为。

(4)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的痴呆、抑郁、躁狂状态;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

2.特殊护理的内容(1)设专人护理、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

(2)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3)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4)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

(5)保证患者每日入量,根据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

(6)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

.(7)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无导管污染及脱落。

(8)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9)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0)详细记录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二)一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1.一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症状急性期;严重药物副反应;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有变化;特殊治疗需观察病情变化。

(1)一级A:有自杀自伤、冲动、走失倾向的患者;严重药物副反应的患者;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

(2)一级B:严防摔伤、约束的患者;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

(3)一级C:除上述情况以外的一级护理患者。

2.一级护理的内容(1)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

将患者安置在护士易于观察的病室内,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有无自伤、自杀倾向。

(2)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标准版)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理级别由医师以医嘱的形式下达。

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特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和“五衰”等患者。

2、护理要求:(1)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护理措施,正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3)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5)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一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如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护理要求:(1)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2)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

(3)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

二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2、护理要求:(1)每1—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注意观察病情。

(2)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足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3)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

(4)按时记录护理记录单,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

三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

2、护理要求:(1)每日巡视患者两次,观察病情。

(2)按护理常规护理。

(3) 督促患者遵守院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动态需求。

(4)做好健康教育。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病情标准
感染综合科病情标准: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
精神科病情标准:
(1)各类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效果达显著好转。 (2)病未痊愈,但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经过考察确无影响环境的行
为,并能参加室内外工娱疗。
护理要求:
(1) 及时评估患者病情,护士对分管患者做到“十知道”。 (2)做好基础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护理措施到位,负责患者饮食、
分级护理制度
一、患者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级别,下达医嘱,并根
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分级护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有统一标识。 三、患者一览表和床头牌上有分级护理标志,标志与护理级别吻合,
根据医嘱及时更改。患者住院期间,应根据级别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四、分级护理病情标准及护理要求:
护理要求:
(1)评估病情,掌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医疗诊断、生命体征、阳性体征、 检验、检查结果、排泄、饮食、睡眠、心理需求、用药、治疗目的、护理评估、观察要 点,术前准备、术后情况。
(2)严密观察病情,至少每小时巡视1次患者。
(3)遵医嘱及时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及治疗。观察用药治疗效果及反应。
个人卫生等,有效果评价。 (3)巡视患者每班至少一次,按要求每日测量体重、脉搏、呼吸。每
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 (4)按时做好各项治疗用药,了解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5)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特级护理
。感染综合科病情标准:
病情危重或大手术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
精神科病情标准:
(1)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有极严重的自杀自伤危险。 (3)自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精神科分级护理

精神科分级护理

精神科分级护理精神科分级护理是指在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个体化需求,将患者分配到相应的护理级别进行专业护理和治疗。

通过合理的分级护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一、分级护理的背景和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同时,由于精神疾病的病情复杂多样,单一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因此,引入分级护理的概念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分级护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之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治疗效果提高:通过科学的分级护理,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精神疾病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3. 人性化关怀:分级护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帮助患者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二、精神科分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精神科分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和识别: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疾病程度等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所处的护理级别。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明确具体的护理目标和措施,并将其落实到患者的实际护理中。

3. 监测和干预: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调整。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4. 康复和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和病情变化,适时进行康复评估,并相应调整护理级别和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三、精神科分级护理的挑战和对策尽管精神科分级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满足患者需求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1. 护理标准的不统一:不同医疗机构对于精神科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这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困扰。

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对象、要点及健康教育

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对象、要点及健康教育

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对象、护理要点、健康教育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对象、护理要点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规定临床护理要求,在护理工作中达到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人力,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以医嘱形式下达,级别为精神科特级护理、精神病护理(Ⅰ、Ⅱ、Ⅲ级)或狂躁型精神病护理。

一、精神科特级护理,标志为深蓝三角1、护理对象:(1)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者,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外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有极严重的自伤、自杀危险。

(3)受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者,生命体征还不稳定者。

(4)脑立体定向手术后的病人。

2、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评估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危重护理记录。

(2)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3)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以应抢救之需要。

二、精神病护理(Ⅰ级),标志为红三角1、护理对象:(1)甲级入院尚不需特护的重症病人,如中毒、脱水、自杀、癫痫发作、木僵、谵妄、昏迷、瘫痪、外伤、心、肝、肾功能衰竭,或躯体极度衰弱,或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严重的抑郁、自杀、自伤和极度紧张兴奋者,或严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觉所致的自杀、外走、伤人、拒食者。

(3)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者,如ECT者,以及用大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或有明显不良反应者。

(4)入院2周内的病人。

2、护理要点:(1)安置重点病室,严格监护,其活动不能脱离护士视野,需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接班。

(2)病人以在重症病室内活动为主,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护,物品由工作人员管理。

(3)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予以约束时,应做好相应护理。

(4)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同时要加强生活护理,保证生理需要,酌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精神科分级护理

精神科分级护理

精神科分级护理精神科分级护理是一种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模式。

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将其分配到相应的护理级别,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从精神科分级护理的定义、意义和应用、评估和分类准则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精神科分级护理的定义精神科分级护理是一种基于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的分类系统,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和连续的护理服务。

它通过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以确保每个患者都能获得适当的关注和护理支持。

二、精神科分级护理的意义和应用1. 个性化护理:精神科分级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其特定的治疗和康复需求。

2. 精确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其提供恰当的护理和治疗。

3. 资源优化:通过将患者分级,可以更好地分配医护人员和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支持和监护。

4. 连续护理:精神科分级护理还可以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连续性,通过不同级别的护理提供持续的关怀和支持,促进他们的恢复和康复。

三、评估和分类准则1. 生命危险度评估: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自杀风险和暴力倾向等因素,评估患者的生命危险度。

例如,高危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

2.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症状强度、病程持续时间和功能障碍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等级别。

3. 护理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护理需求,如药物管理、心理支持、行为管理等,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

将患者分为基础级、中级和高级护理级别,以匹配他们相应的护理服务。

四、精神科分级护理的挑战和展望尽管精神科分级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分类准则的标准化、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实施的一致性等。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经验分享,进一步完善精神科分级护理体系,并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
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定义
1.分级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2.Bart 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
决千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_,100分。

二、基本要求
1.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W S/T431-2013)》、《精神科分级护理常1规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制定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2.精神科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
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特级护理:大红色一级护理:粉红色二级护理:蓝色三级护理:绿色
5.临床科室应根据本制度结合科室疾病特点制定细化科室分级护理制度。

三、职责划分
1.主管医生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级别医嘱以及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2.责任护士使用Barthel C BI)评定量表对住院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根据住院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以及调整其生活自理能力等级,并报告主管医生。

3.医务人员负责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诊疗计划以及
患者的护理级别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4.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

5.护理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督查临床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导解决,必要时与医务部或分管院长沟通协调改进。

6.运营管理部、财务部负责测算护理难度、强度及工作量;人力资源部负责护理人员岗位设置及考核,并与护理部共同协调护理能级配置及人力调整。

四、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一)特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 精神障碍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2)严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3)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副反应,如恶性症状群、急性粒细胞减
少、出现危象等危及生命患者。

(4)严重外伤、自缢后复苏不全等尚处于危险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安置于重点病室,24小时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做好三交班(书面、口头、床边)。

(2)根据医嘱严格执行各项抢救、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书写护理记录。

(3)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保
持各种导管通畅,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4)做好安全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5)伴有躯体疾病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二)一级护理
1. 护理对象
(1) 严重的症状性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2)各种治疗或手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

(3)兴奋躁动、自伤、伤人等冲动行为患者。

(4)抑郁状态或处千亚木僵、木僵状态,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2.护理要点
(1)安置千重点病室,重点监护,每半小时至少巡视一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做好三交班(书面、口头、床边)。

(2)根据医嘱严格执行各项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书写
护理记录。

(3)遵医嘱视病情给予保护性约束,严格执行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4).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保持各种导管通畅,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5)做好安全护理,加强风险评估,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确保患者
安全,给予心理支持。

(6)伴有躯体疾病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三)二级护理
1. 护理对象
(1)表现懒散、孤僻、淡漠、兴奋多动或思想、行为怪异等病情尚不
稳定,生活部分自理患者。

(2)经治疗急性症状缓解但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1小时至少巡视一次,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做好风险评估。

(2)督促或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建立规律作息,鼓励自我料理,根据病情安排饮食,观察三餐进食情况。

(3)白天除接受治疗、午休等时间外,应离床活动,有计划的安排患者参加科室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

(4)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 护理对象
I
(1) 经治疗病情好转并基本稳定或处千康复期患者。

(2)慢性精神障碍或确诊为神经症等意识清楚,生活完全自理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2小时至少巡视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后反应。

(2)督促患者遵守病房制度和作息时间。

(3)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康复活动,为回归社会做准备。

(4)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5)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五、
生活自理能力分级
采用BarthelCBI)评定量表(表1)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生活自理能力等级(表2)。

(一)表1Bart h el C BI)评定量表
表1Barthel (Bl)评定星表

序号项目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1进食105
2洗澡5
3修饰5
4穿衣105
5控制大便105
6控制小便105
7如厕105
8床椅转移15105
9平地行走15105
10上下楼梯105
(二)表2Barthel指数总分
表2Barthe l指数总分(生活自理能力分级)
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重度依赖总分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
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
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护
无需依赖总分100分无需他人照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