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2009
冶金行业深度调研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冶金行业运行特点冶金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很多是集团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员工数量多,运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巨大。
基本属于流程型行业,工艺环节多、连续性强,生产包含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存在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经常波动。
为确保生产稳定顺行,需要根据物料、能量、质量要求制定最优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动态的调度。
严格的冶金产品质量规范,需要根据销售合同确定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产品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严格的质量追溯,并为客户开具质量保证书。
大宗原燃料在物流中占很大比重,物流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大型计量器具,进行专门的计量检斤工作,并根据“优质优价”原则综合数量和质量情况确定最终价格。
产品品种多,工艺过程长,同时存在大量的副产品和联产品,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核算难度大。
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大中修和经常性的设备保养以及点检定修,设备管理对于确保生产稳定顺行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的冶金工业水平不断在增强,应该一步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
冶金行业安全问题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再生资源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有色金属工业。
二、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一)内涵介绍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指金属冶炼、轧制、铸造等生产专用设备的制造。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归入专用设备制造(国统局代码36)中的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c361),其统计4级码为c3615。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产品主要包括:炼铁设备:转炉、铸模、铁水包等;炼钢设备;金属轧制机械:金属管轧机、金属冷轧机、金属热轧机及联合连轧机、开坯机、薄板轧机等;冶金普通铸造设备:浇铸机、钢坯连铸机、电磁搅拌设备、造型设备、制芯设备、砂处理设备、熔炼设备、落砂及输送设备、树脂砂机、清理设备等;轧辊、金属专用设备零件。
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钢结构正高速发展,预计成长性将保持在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具备其他结构无法比拟的优点,钢结构给住宅产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因而在国际范围内代表了未来的住宅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我国钢结构行业起步较晚,直到最近十几年,钢结构建筑工程才迎来迅猛发展。
钢结构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范畴,即先在工厂内进行部件部品的预制,得到施工所需的钢构框架,之后运到现场拼装。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是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循环要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钢结构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暖风频吹,政府出台了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多项政策。
例如,201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政策推动下,钢结构行业有望迎来重大机遇。
除了政策利好,城镇化推动下的国内建筑市场、轨道交通建设、仓储和物流园的建设和能源建设工程迅猛发展,也是钢结构行业持续向好的主要推动因素。
市场需求的扩大,将促使我国钢结构技术、产量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新工艺、新用途的钢结构将不断出现,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数据统计,2009-2018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018年,我国钢结构产量约为7069万吨。
2019-2023年,钢结构行业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预计到2023年,我国钢结构的产量将超过13000万吨。
2、政策持续加码装配式建筑推广,首提“钢结构+住宅”装配式建筑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2013年住建部印发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区域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要我国要加快形成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国务院于2016年提出我国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2017年住建部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分别大于20%、15%和10%,此外多项装配式建筑建设、评估标准相继出台,各省/地区相继发布配套政策支持推进装配式建筑实施,明确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目标,同时提出相关补贴、优惠政策。
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及意义

LCA 的最大优点在于“系统、定量”,在钢铁行业的环
- 27 -
供应链管理
文章编号:1002-1779(2009)05-0028-03
2009 年第 5 期
金融危机形势下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
□ 林亚生
摘 要:阐述当前金融危机对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从合理采购、平衡库存、建立科学的销售
究钢铁产品的环境特性在国际钢铁行业已广泛开展。
一、钢铁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钢铁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是评价与钢铁产品相关的 环境负荷和潜在环境影响的技术。其系统边界如图 1 所 示,包含了从原材料(铁矿石等)、燃料生产(煤等)、辅料 (耐火材料等)到钢铁产品生产,以及下游产品的生产、使 用、报废和回用的过程。钢铁行业进行 LCA 研究要联合 上游的矿石供应企业和下游的产品制造企业,是一项系 统的研究。钢铁企业可以只研究到钢铁产品生产完成运 出厂门这个边界,即“从摇篮到大门(from cradle to gate)” 的半生命周期研究。
基于 LCA 的绿色产品开发
增加低价、低品位原材料的使用
● 增加使用低品位铁矿石 ● 增加使用低品位的煤作还原剂 ● 钢厂内部副产品的循环使用
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 绿色运输 ● 使用更大的海轮 ● 卡车返程的利用
考虑环境影响的环保 设施与技术
● 脱硫与脱硝设施 ● 原燃料的整体控制
提高节能方法
● 提高废热回收利用 的装备类型 ● 钢铁生产新技术的应用
流的输入和输出,所谓基本流是指[2]:①取自环境,进入 研究系统之前没有经过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如铁矿 石、一次能源等;②离开研究系统,进入环境后不再进行 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通过 建立清单模型把实物流转化为基本流,是本环节的基本 任务。
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上)

2000-2009 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上)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2-29 08:45:36.0一、世界钢铁产业布局演变历程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钢铁产业布局主要有 3 种基本形式:资源依托型、临海港口型和市场邻近型。
在二 战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钢铁工业大多属于内陆资源依托型布局。
在早期木炭炼铁阶段,炼铁业分布 在木材、铁矿石、河流运输方便和劳动力充分的地方。
进入煤炭炼铁阶段后,工厂向大煤田、大铁矿集 中,煤铁复合区是最理想的区位。
二战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铁焦比的下降,炼铁业由就 煤布局转向就铁布局,形成了 3 种钢铁工业地域类型:在大煤田区建钢铁联合企业;在铁矿区形成钢铁 工业基地;介于煤铁资源运输线上的基地。
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钢铁工业基本呈现出两种 发展趋势:从资源依托型到临海港口型;从资源依托型到市场邻近型。
1.从资源依托型到临海港口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钢铁产品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尤其是伴随着资源和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一些国 家的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开始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
典型如日本钢铁工业,最初是以原料地指向型为 主的八幡、釜石、室兰,进而在作为钢铁产品主要消费地的工业带内的尼崎、广田、小仓、船町、京浜, 而二战后开始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钢铁生产所需的水资源,又能依靠海运条件 进口铁矿和煤炭资源,产品出口也比较方便。
日本钢铁企业布局变化见图 1。
经过多年的空间演化,日 本的钢铁工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临海型布局,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面向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区内,形 成长达近 1000km、全世界最集中的沿海钢铁工业带。
这个区域集中了日本 85%左右的生产量和消费量, 如图 2 所示。
图 1 日本钢铁工业布局演变图 2 日本钢铁工业生产量和消费量空间分布 在沿海港口建设钢铁厂,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缩短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原料的 运输成本。
2023年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是指一个企业或机构,专门从事钢材的加工和配送工作。
它是钢材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状况对于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钢材是建筑、机械制造、汽车等众多行业的基础材料,其市场需求量巨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工程项目的兴建和产能的扩大,钢材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自2009年至今的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销售额从1322.95亿元增长到4208.9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0.74%。
2. 市场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价格、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加工配送中心,这些企业大多依托于钢材大型钢铁企业而成立,其中包括宝钢、鞍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加工配送中心,它们凭借着较强的资金实力、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3. 市场动态和影响因素: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企业开始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物流管理系统,提高了配送能力和效率,也带来了市场竞争的新变化。
4. 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钢材需求的增加,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环保压力增大等。
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来提高市场地位。
总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钢材需求增长的支持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压力的增大,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
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状况的调研与思考_刘春剑

国内钢材加⼯配送中⼼状况的调研与思考_刘春剑国内钢材加⼯配送中⼼状况的调研与思考刘春剑,郭永军,党振甲(河北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北京市 100022)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速发展,钢材消费需求正逐步升级。
未来国内钢铁产品资源会越来越丰富,钢材的质量也将不断地提⾼,⽽钢铁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由此,钢铁企业,尤其是板材⽐例较⼤、品种钢⽔平较⾼的钢铁企业将逐步缩减纯粹的钢材贸易业务,争取与下游企业建⽴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销、研以及加⼯配送为⼀体的产业链。
在资源和质量均能满⾜⽤户需求的同时,钢材加⼯配送必将成为钢铁企业营销战略的重点之⼀,但是建⽴加⼯配送中⼼的经营风险也应该引起⾜够的重视。
本⽂将通过对市场、钢铁企业、物流条件、下游主要⽤钢企业的消费特点等的调研进⾏深⼊分析,提出了钢铁企业新建、运⾏钢材加⼯配送中⼼的营销思路。
关键词:钢材加⼯配送;钢铁企业;钢材消费趋势;创新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a’s SteelProduct Distribution CenterLIU ChunJian,GUO YongJun,DANG ZhenJia(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Sale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22, China)Abstract:China’s steel consumpt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line with rapid growth of economy.Chinese steel enterprises will suffer more severe competition after the country has more steel products and higher quality.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diversified market, steelmakers especially which mainly produce plate products and specialty steel have to build strategic cooperation relation with steel consuming companies and develop sound industry chain integrated with production, sales, research,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In other word, steel service center will be one of steelmakers’marketing strategies after the product supply and quality are proven to satisfy clients’ demand. However, steelmakers should draw great attention to the operation risk of building steel service center.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directions for steelmakers to newly build and operate steel service center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teel market situation, steelmakers, logistics condition, and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consumers etc.Keywords:steel product distribution center, steelmakers, steel product consumption tendency, innovation截⽌到2011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已达9亿t,⽽据钢铁“⼗⼆五”规划,我国的粗钢需求量峰值仅为7.7~8.2亿t,所以从今年起,中国钢铁业产能或由结构性和阶段性的过剩,转⼊全⾯过剩阶段,主要钢材品种都将供⼤于求,且钢材消费量进⼀步增长空间变⼩,由此产能过剩作为钢材市场运⾏的主要⽭盾将会长期存在。
论文手册

毕业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填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写)
注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至三项内容由学生填写,字体为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各项可以加次级标题,次级标题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加粗,次级标题编号为(一),再次级标题编号为1.。
注2:指导教师意见包括:对学生开题报告一至三项内容的评语和同意学生开题报告的明确意见;所在教研室(系)审核意见要表明是否同意指导教师意见,对学生开题报告给出:“通过”、“进一步修改”的明确意见。
如果教研室(系)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作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和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工作记载
答疑记录
答辩。
钢铁行业多元产业发展

面对经济疲软下滑,经济数据不乐观,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出口贸易摩擦,下游加工企业关停1/3等糟糕的情况,铁行业逐渐发展成区别于以往的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下,钢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危""机"的选择。
钢铁行业何去何从?是瘦身?是转型?还是消亡?如下结合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总结如下箴言。
1、产品升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48.5%,是钢铁产量大国,但不是钢铁产量强国,低附加值钢材占据整个钢材产量超过7成。
而关于钢铁行业的产品升级的问题,早在"十二五"计划初期就已经提出:为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钢铁企业将把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和实物质量,加快标准升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到钢铁产品上来看,截止到2014年10月份,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单月进口钢材1232576.96吨,1-10月累计8517220.12吨,从进口的品种来看,目前进口量大的钢材和特钢成为产品升级的重点。
从进口的产品上来看,进口的产品板材占比70%,特钢16%,说明我国的钢材产品需要这两种大类是重点。
而我国钢企也可以从这些钢材品种入手。
比如板材来说,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等可以实现国内的自供自给,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而特钢如车轴钢、高压锅炉管、高速铁路车轮等等钢材或特钢都可以适当提高自给率。
而拥有一个高端的产品能够使得一个企业逆流而上,而国内比较成功案例比如方大特钢。
在2009年10月江西冶金集团将57.97%的南昌钢铁国有股权转让给民企辽宁方大集团,方大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是钢材和汽车零部件。
方大特钢将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作为公司的主导战略产品,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生产基地。
其中弹簧钢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并且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2009-07-29 08:40:01一、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我国钢铁生产与流通简况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流通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2008年,我国生产粗钢50048.8万吨,同比增长1.13%。
2009年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粗钢26658.29万吨,同比增长1.23%。
2008年全球钢铁企业排行榜中,我国的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四大钢铁企业进入前十。
我国钢铁生产企业众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钢铁企业7561家,其中,冶炼企业<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2691家;钢材加工企业4870家。
当前我国的钢材流通主要方式仍然是直供和分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向终端用户直供10210万吨,占销售总量的30.37%,分销14024万吨,占销售总量的41.71%,直供和分销占总销售量的72.08%。
<二)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取得的成果近年来,我国的钢铁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1)传统的钢材市场注重于向现代钢铁物流发展转型;2)政府和相关企业注重钢铁物流园区的扶持和建设;3)注重第三方钢铁物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4)注重钢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使钢铁物流向电子商务时代全面迈进。
同时,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渐显规模我国现有300余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中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涉及品种有冷轧薄板、电工钢、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不锈钢板、热轧酸洗板、热轧中厚板等,主要为汽车、家电、电子、建筑、轻工、钢窗、办公设备等行业提供服务。
当前,钢材的加工配送呈现“三高”趋势,1)剪切线的技术装备水平越来越高;2)产品加工精度越来越高;3)加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投资主体主要有四种类型:1)钢铁企业投资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目的是延伸产品规格范围,提高直供用户比例,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
宝钢目前已拥有各类的剪切加工配送中心27家,覆盖华东、华南、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18个重点用钢城市。
2)有实力的钢铁贸易商积极拓展经营触角,投资建设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
如中钢集团天津公司在天津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3)国外企业如韩国浦项、日本商社等在我国投资建设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4)终端用户如造船、汽车、家电等生产企业自建分条、横切、冲片、套裁、激光拼焊生产线,在满足自用后,向社会提供加工配送服务。
2、钢铁物流园区不断涌现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物流园区作为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建设速度加快,并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华南、华北、西南、西北、华中等区域的钢铁物流节点城市都陆续建设了钢铁物流园区。
广东乐从钢铁物流基地、江苏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等如今已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交易园区和钢铁贸易集散地。
天津北辰钢铁物流园区被列入天津市2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和天津区县重大项目。
“石家庄筹建大型钢铁物流中心”项目被列入2009年河北省级重点项目。
钢铁物流园区依据业态大致有三种类型:1)传统的钢铁交易市场通过设施升级改造以及钢铁贸易商的重新整合,转型为钢铁物流园区;2)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为实现专业化、现代化管理而投资建设钢铁物流园区;3)钢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实现生产和流通的有效衔接。
钢铁物流园区可以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提高钢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要。
3、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我国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日益成熟,在促进钢铁大物流的形成、活跃钢材流通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国的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四类:1)以钢铁资讯为主,如兰格钢铁网、我的钢铁、中国联合钢铁网、钢之家以及中华商务网等;2)以钢铁远期合约为主,国内前三甲分别是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兰格钢铁电子交易市场以及中国钢铁电子交易中心;3)以钢铁现货交易为主,如宝钢的东方钢铁在线、上海中金钢铁电子交易中心;4)以钢铁产品搜索引擎为主,如兰格搜钢、上海搜钢网等。
<三)、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我国钢铁物流产业起步较晚,从整体上看,在规模、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1)钢铁物流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各自为战和无序竞争并存,尚未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体系;<2)钢铁物流行业经营模式思路不清,缺乏行业规范;<3)基础配套设施等硬件条件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4)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5)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1、目前钢铁物流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扩散,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对钢铁物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钢材价格的急剧下跌、国内外需求的低迷,导致钢铁物流企业业务量下降,盈利大幅缩减,如五矿发展在2008年实现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减少11.94%。
同时导致钢铁物流园区和加工配送中心的投资和建设步伐也放缓。
2009年我国钢铁工业将经受产能严重过剩、国际国内钢材需求萎缩、钢材价格低位徘徊、贸易摩擦加剧、出口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困扰。
这势必将影响我国钢铁物流的稳定发展。
钢铁作为资金密集型产品,资金占用量巨大,周转时间长。
钢铁需求萎缩的形势一旦延续,钢铁物流企业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再加上贷款艰难,资金压力将加大。
2、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利好环境与机遇我国的钢材需求主要来自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行业,其中,建筑业的钢材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机械制造业,以上八大行业用钢消费量基本占全国钢材消费量的70%以上。
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计划以及汽车、船舶、石化、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有利于我国钢铁需求的恢复。
同时,钢铁和物流两大直接相关钢铁物流的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必将给中国钢铁物流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此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对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钢铁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钢铁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和延伸的趋势钢铁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和延伸其实就是钢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产业链,发展现代钢铁物流。
而现代钢铁物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钢铁企业新型营销模式服务定位向加工、配送转化,另一方面是钢铁企业新型采购模式向外围资源基地延伸,采购、仓储、运输,三位一体。
焦炭和铁矿石是钢铁企业保证生产和维护发展的两大命脉,是钢铁企业发展原燃料供应链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特别是在铁矿石供应方面,钢铁企业要立足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海外投资和开发铁矿,达到对上游铁矿石资源的实质性控制。
另外,铁矿石海运费的持续高涨也是钢铁企业背负高成本的重要因素,钢铁企业积极发展海运业务,也是其延伸产业链的一个重点方向,通过自造船只或与海运企业、船舶公司、货物运输和存放港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进口铁矿石的运输成本。
在焦煤、电力、铁合金的供应上,要与生产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推进煤钢一体化和其他原燃料的稳定供应。
在向下游延伸方面,钢铁企业重视与终端用户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注重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加工配送中心,加强增值服务。
同时,在重点用钢地区和城市设立贸易公司,并努力向国际市场挺进,在海外设立贸易公司,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自身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
钢铁企业必定要走信息化建设这条路,来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真正提升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钢铁企业通过变革管理机构,优化管理配置和管理流程,实现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三流同步、产销一体、管控衔接。
2、第三方专业化钢铁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第三方专业化的钢铁物流企业是独立于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消费企业,按照钢铁消费企业的要求来对钢铁物流进行组织实施。
通过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钢铁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更好地保持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第三方专业化的钢铁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要延续这样一个路线:1)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或联合,建立大型钢铁贸易集团或钢铁贸易企业联盟。
借鉴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或联合的成功经验,通过“大吃小、强吃弱”的方式进行兼并重组或实行企业间的“强强”战略性联合,形成资产高、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钢铁贸易集团或钢铁贸易企业联盟。
2)借鉴日本钢材销售模式的经验,建立和完善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贸易企业的钢材代理制关系;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贸易企业之间通过签订代理协议,明确和强化双方的责权利,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工商关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稳定钢材价格,促进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
3)结合中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地域不平衡的特点,大力发展钢铁加工、分销的全国连锁营销网络。
我国的钢铁生产基地正逐步向沿海沿江地区发展,到2011年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要占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
钢材生产基地与钢材消费区域之间的地域空间上的差异度将逐步加大。
通过研究各地的钢材消费特点,做好分销机构的品种、加工模式等方面的规划,钢铁贸易集团或企业联盟大力发展钢铁加工、分销的全国连锁营销网络,保有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3、钢铁物流中心或园区功能拓展的趋势钢铁物流园区通过对钢铁物流的统一规划,多元化服务手段等优势,使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原料成本降到最低,成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钢铁物流园区的定位功能主要有钢材交易、仓储、剪切加工、配送运输、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八大功能。
目前大多数的钢铁物流园区都拥有这八大功能中的几种功能,但在这些功能上,有的也不尽完善,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交易方面,要全方位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选货、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实现钢铁交易的业态升级。
像华南物流钢铁交易中心发展的钢铁供应商网络现货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利用其现货交易平台,客户就可以享受现货查询、钢铁超市、竞卖竞买等服务,并能够在国内任何仓库实现货物的交收。
在仓储方面,将传统仓库向现代钢铁物流仓储中心转变,对出入库的钢材进行“信息化、条码化”管理,建立数字式立体仓库。
在剪切加工方面,大力吸引钢材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将园区的剪切加工能力从单一化向全面化和精细化发展。
在配送运输方面,物流园区将运输企业结成联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统筹安排,利用海运、河运、铁路和公路运输来提供低成本的综合货运方案,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