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外溶出中手动溶出仪和自动溶对比分析
智能溶出试验仪的特点介绍

智能溶出试验仪的特点介绍
智能溶出试验仪是一种现代化的药品质量检测仪器,其主要用途是测试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的释放情况。
相比传统的手动溶出试验方法,智能溶出试验仪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自动化程度高
智能溶出试验仪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可通过设定程序来完成药品测试过程,不再需要人工干预,能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误差。
2. 精度高
智能溶出试验仪在药物溶出的监测、历时设置、加速度控制和样品回收等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因此,它能够涵盖更精细和准确的溶出数据,在药物释放的过程中,对温度、旋转速度和溶出介质的pH等因素都进行了精准的测量与控制。
3. 数据可靠
智能溶出试验仪采用的是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数据统计,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一种技术,其可靠性更可信。
4. 操作方便
智能溶出试验仪的操作简单、直观,通过一个触摸屏,操作人员可以设定好相关参数,然后启动试验即可,设定、记录、数据查询及灌药等操作都十分方便。
5. 多功能性强
智能溶出试验仪具备多种模式和规格,可以适用于各种药品中成分的溶出性测量,包括普通片剂、胶囊、软膏、泡腾片等。
测试过程中还可选择不同的溶出培养基、溶出介质、溶出体积和温度等参数,以满足不同药品的测试需要。
6. 实用性高
智能溶出试验仪是一种可靠的药品质量检测工具,是药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其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药品的开发改进、生产控制、质量检验等方面工作。
在现代化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领域中,智能化设备的建设是必然趋势。
智能溶出试验仪具备的高精度、可靠性和多功能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药品生产企业重视和广泛使用。
溶出度实验报告

溶出度实验报告引言溶出度是一项用来评估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溶出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给定条件下的溶解能力和释放速度,从而判断其药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体外环境,探究不同因素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1.掌握溶出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研究不同因素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溶出度是指固体药物在给定条件下溶解出来的含量。
溶出度实验通常是通过将药物样品加入体外模拟介质(如生理盐水)中,利用摇床或溶出度仪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下的药物释放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模拟介质:根据需要的实验条件,制备合适的模拟介质。
通常可以选择pH 值、介质成分、温度等方面符合实际要求的条件。
2.准备溶出度仪器:根据仪器说明书,准备好溶出度仪器,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校准。
3.称取样品: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称取适量的药物样品,确保样品质量准确。
4.加入介质:将药物样品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模拟介质中,注意避免空气和其他污染物的接触。
5.开始实验:将药物样品与模拟介质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溶出度仪器中,开始实验。
6.实时监测:通过溶出度仪器,实时监测药物溶出度的变化,记录相应的数据。
7.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适当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和仪器•药物样品•模拟介质(如生理盐水)•溶出度仪器•分析天平•pH计实验步骤1.准备模拟介质: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合的模拟介质。
例如,可以制备pH 值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
2.准备溶出度仪器:根据仪器说明书,调试和校准溶出度仪器。
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称取药物样品: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
记录样品的质量。
4.加入模拟介质:将药物样品加入预先准备好的模拟介质中。
注意避免外界污染。
5.开始实验:将混合物放入溶出度仪器中,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摇动速度。
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实验方法

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实验方法
一、实验准备
1. 仪器:溶出度测定仪、天平、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
2. 试剂:溶出介质、标准品、稀释剂等。
3. 样品:固体制剂样品,如片剂、胶囊等。
二、溶出介质选择
1.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如水、磷酸盐缓冲液等。
2. 确定溶出介质的体积和温度,以满足实验要求。
三、溶出实验操作
1. 将样品置于溶出杯中,确保样品表面湿润。
2. 将溶出介质加热至设定温度,保持恒温。
3. 启动搅拌桨,设定适当的搅拌速度。
4. 开始计时,并记录药物溶出的时间点。
5. 在设定的时间点,取适量的溶出介质,并进行后续药物浓度测定。
四、药物浓度测定
1. 使用适当的方法测定样品中药物的浓度,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 根据药物浓度和已知标准品浓度,计算药物的溶出度。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 绘制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2. 计算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3. 根据需要计算药物的累积溶出度。
4. 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溶出行为,并进行统计分析。
六、结果报告
1. 报告实验条件,如溶出介质、温度、搅拌速度等。
2. 报告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3. 绘制药物溶出曲线,并进行结果分析。
4. 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溶出行为,并得出结论。
七、注意事项
1. 确保实验条件的恒定性和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避免样品干燥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固体口服制剂体外溶出评价容易忽略的问题

• 添加剂:难溶药物制剂的溶出(释放)介质中需加入乙醇、表 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溶出介质
• 用水作溶出介质时方法学验证中耐用性考察应对比不同 来源的水!(很少见到 ) • PH 值、离子强度或表面张力等会因水的来源不同而改 变,在试验过程中也可能由于药物的影响或者溶解的二 氧化碳而有所改变。因此,只有经验证且结果表明水的 变化对药品溶出特性不影响或可忽略不计时,才可用水 作溶出介质。或应在方法中注明 • 有些单位使用去离子水,有些是双蒸馏水,敏感品种差 异很大!
• 1992 年由中国药科大学吴光辰、岳志伟老师编 写,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
• 《溶出度试验技术》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宁保明和张启明翻译, 2008 年 1 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 书的英文原版于2004年出版,是目前最新的溶出 度技术论著之一。
今后的展望
• 理念要改变, • 技术要提高, • 企业是主体, • 亡羊应补牢, • 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或工艺过程中一定有某些参数偏离了正常范围。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 根据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可以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 简 称 BCS系统)将药物划分成以下四类:
• • • •
第一类药物:高溶解性 高渗透性 第二类药物:低溶解性 高渗透性 第三类药物:高溶解性 低渗透性 第四类药物:低溶解性 低渗透性
体内吸收
体外溶出度试验
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
多数普通口服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与体外 溶出度具有相关性
≠
体内吸收 体外溶出
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速率与体内生物利用度不相 关。已有体外溶出速率不同的产品在体内具有生物等效 性的试验数据 即便如此与其它批次相比,如果一批产品的溶出特性大大
研究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摘要:目的比较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相似因子法和Chow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方法选取四种不同的固体药物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和缓释剂),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计算相似因子(f2)和Chow法的统计量(T、U、L),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相似因子法能够综合反映溶出曲线的形状和大小,适用于溶出曲线较为平滑的药物制剂。
Chow法能够分别评价溶出曲线的斜率和截距,适用于溶出曲线较为陡峭或有拐点的药物制剂。
对于同一种药物制剂,两种方法的结果可能不一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结论相似因子法和Chow法各有优劣,不能一概而论。
在评价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时,应根据药物制剂的特点和溶出曲线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综合运用两种方法,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固体药物制剂;体外溶出度;评价方法;相似因子法引言固体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辅料混合,经过一定的工艺制成的固态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和缓释剂等。
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是指在模拟人体消化液中,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出来并溶解在溶液中的程度和速度。
体外溶出度是评价固体药物制剂质量和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药物研发和注册的必要条件[1]。
评价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统计分析。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两种:相似因子法和Chow法。
相似因子法是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的指导原则,通过计算两条溶出曲线之间的相似因子(f2),判断两种制剂是否具有相同的溶出特性。
Chow法是根据Chow等人提出的论文,通过对溶出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两种制剂之间的斜率(T)、截距(U)和位置(L)差异,进而判断两种制剂是否具有相同的溶出特性[2]。
相似因子法和Chow法各有优缺点。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3],相似因子法能够综合反映溶出曲线的形状和大小,适用于溶出曲线较为平滑的药物制剂。
(细节决定成败)溶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使用溶出仪做溶出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体外溶出曲线的测定与对比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CFDA发布了《药物溶出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后,相信有些研究单位会更换或增加许多先进的溶出设备,以减少旧的溶出设备引起的差异。
但在验证合格的溶出仪上,重复检测样品的溶出度时,我们还是会遇到数据结果差异较大现象。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就隐藏在实验过程的细节中。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在溶出试验中,应引起大家注意的细节。
配制溶出介质溶于溶出介质中的气体可能会干扰溶出结果的重现性。
因此,在配制溶出介质前,因对纯化水进行脱气处理,具体方法有:超声、煮沸、加热至41°C后真空脱气等。
若使用加热脱气的方法,要等脱气结束后,水温降至室温时,再进行配制,以免加入盐酸或醋酸后,其受热挥发,影响溶出介质的PH值。
不同来源的纯化水PH值不同,当使用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时•,在使用之前最好确定水的PH值,以免因水的PH值不同,造成溶出数据的变化。
安装搅拌桨(篮)在溶出仪出厂、安装时(或每隔6个月),都需进行机械验证。
在验证通过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安装搅拌桨(篮)的位置与验证时的安装位置不相同,就会影响搅拌桨(篮)与溶出杯的同轴度,进而影响溶出杯内溶出介质的流动状态,使样品的溶出数据发生变化。
另外,有些厂家的溶出仪的搅拌桨(篮)是需要调节安装高度的,但常常我们为方便下次使用,在清洗设备时不拆除搅拌桨(篮),总认为已调好搅拌桨(篮)高度,不需再调节。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搅拌桨(篮)的晃动,会使固定好的搅拌桨(篮)松动。
长时间使用后搅拌桨(篮)的高度可能已降低,最终,使得样品的溶出度发生变化或组内溶出的平行性变差。
应用转篮法进行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观察转篮空隙是否发生堵塞,如堵塞,用超声处理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经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应注意转篮的形状是否完整,如发生扭曲变形,应及时更换新的转篮。
难溶性药物体外溶出评价及溶出度方法的建立

难溶性药物体外溶出评价及溶出度方法的建立难溶性药物是指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的药物,其溶解度对于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评价和溶出度方法的建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难溶性药物体外溶出评价和溶出度方法的建立。
一、难溶性药物体外溶出评价1.体外溶出仪器法:该方法使用体外溶出仪器,将药物样品放入溶出器中,通过模拟胃肠环境的溶液进行溶解,然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溶液样品,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药物的溶出度。
这个方法可以模拟真实的体内环境,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但操作复杂且设备要求较高。
2.透析袋法:该方法使用透析袋来模拟胃肠道,将药物样品装入透析袋内,然后将透析袋放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通过观察溶出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的溶出度。
这个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存在透析袋与实际胃肠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
1.药物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建立: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溶剂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可溶解的药物量。
常用的方法有:a.饱和溶解度法:制备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得到药物的溶解度曲线。
b.pH-溶解度对应法: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改变药物的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通过测定不同pH值下的药物溶解度来评价药物对溶液pH的敏感性。
2.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药物的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体外溶出过程中的速度和程度,可以通过体外溶出评价方法来测定。
对于难溶性药物,常用的方法有:a.体外溶出仪器法:使用体外溶出仪器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通过测定药物溶出曲线,可以获得药物的溶出度和速率。
b.透析袋法:使用透析袋模拟胃肠道环境,将药物样品装入透析袋内,然后通过测定透析袋内外药物浓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溶出度。
c.磷酸盐溶出度法:该方法是通过磷酸盐溶出度来评价药物的溶出度。
药物和磷酸盐混合制成颗粒,然后通过测定颗粒溶出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的溶出度。
关于体外溶出中手动溶出仪和自动溶对比分析

关于体外溶出中手动溶出仪和自动溶对比分析体外溶出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释放性能评价方法,在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手动溶出仪和自动溶出仪是最常见的用于体外溶出测试的仪器设备。
本文将从原理、操作、优缺点等方面对这两种溶出仪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于手动溶出仪,自动溶出仪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大规模快速地进行溶出试验,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溶出仪通常由多个溶出器、温度控制装置、搅拌系统、取样系统等组成。
在进行体外溶出测试时,只需要设置好相关参数,然后点击按钮启动测试,自动溶出仪就能够实现自动加样、自动搅拌、自动取样等功能。
自动溶出仪还可以设定不同的溶出条件,如不同的搅拌速度、不同的温度等,以模拟不同的体内环境。
自动溶出仪的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好,适用于大规模样品测试。
但自动溶出仪的价格相对手动溶出仪较高,操作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手动溶出仪和自动溶出仪各有优劣。
手动溶出仪适用于小规模的样品测试,价格相对较低,操作简单,但操作手动化程度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动溶出仪适用于大规模样品测试,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好,但价格较高,操作比较复杂。
因此,在选择使用何种溶出仪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以满足实验的要求,并且根据实验室的经济条件和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体外溶出中手动溶出仪和
自动溶出仪对比分析
经过长得半年体外溶出试验,分析出手动溶出仪和自动溶出仪之间区别,证明自动溶出仪在体外溶出和处方工艺等方面优势。
我们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溶出曲线为研究对象,大连辉瑞和美国辉瑞及自制片对比溶出曲线,和手动溶出曲线的对比。
试验主要仪器:天大天发溶出仪(手动、自动)、安捷伦液相1260等。
溶出曲线测定方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溶出曲线测定方法根据药物溶出曲线测定和相似性比较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参考日本橙皮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溶出实验方法及液相色谱条件。
取本品12片,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 第二法),分别以四种溶剂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5、10、15、30、45、60、90、120、180、240、300、360分钟时,取溶出液10ml,补溶出介质,精密量取5ml,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0.45μm 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5ml,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精密称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品19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5ml,置1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另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每片溶出量(结果乘以0.721,将苯磺酸氨氯地平换算成氨氯地平)。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v/v)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甲醇-乙腈(50:3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柱温为35℃,调整流速使苯磺酸氨氯地平峰保留时间约为7.0分钟,理论板数按苯磺酸氨氯地平峰计算不低于3000,拖尾因子应不大于2.0。
四种溶出介质的配制方法:①水:实验用水(测PH值)。
② pH 1.2盐酸溶液:取盐酸7.65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③ pH 4.0磷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钠1.22g,与2mol/L醋酸溶液(取120.0g(114ml)冰醋酸用
水稀释至1000ml,即得)2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④ pH 6.8磷酸盐缓冲液: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27.22g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250ml,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8.0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112ml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注:色谱条件的选择、辅料干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稳定性试验、线性范围不在本文中列出。
手动溶出曲线数据(介质PH6.8第一次):(大连辉瑞)
(第二次)
结论:手动溶出仪有以下几种缺点:1、取样时间控制问题;2、补液问题;3、
取样注射器问题;多批次差异较大;
自动溶出仪(介质PH6.8第一次)大连辉瑞N85310
大连辉瑞N11204
是溶出仪0.45滤膜吸附造成的。
结论:证明大连辉瑞比美国辉瑞产品在介质PH6.8中偏高。
美国进口和大连辉瑞对比(介质水)
综合结论:(因我个人时间关系许多数据未列出)1、手动做溶出曲线时许多条件的制约,多批次数据重现不好,同时无法有效评估出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情况,会带来后面的处方工艺研究错误和原、辅料的选择问题;2、自动溶出仪使用时需要时间经验的结累和合理的应用及手、自动相互验证,和产品条件对应和溶出方法改进;3、进口参比制剂一定要确认来源和产地;4、因一致评价工作开展的原因,目前国内才重视体外溶出曲线,溶出仪选择是关键;5、不要犯我单位的错误,就是认为溶出曲线没什么技术含量,结果延后了项目进度大半年;(我单位刚开始也是选择手动溶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