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聚落景观遗产。
传统聚落景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聚落景观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在选址时会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农田和居民用地的效率。
2. 文化传承的丰富性:传统聚落景观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这些元素广泛传承于民间,并且成为社会共识和认同的标志。
3. 社会互动的紧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以人为核心,它们的布局和设计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空间形式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式,包括方形、弯曲形、圆形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通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方法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来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确定研究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
2.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古遗址等资料,收集传统聚落景观的有关信息,包括布局形式、建筑风格、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元素等。
3.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起数据库,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以杨柳村为例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以杨柳村为例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APP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APP的设计方面,当下很多APP过于简洁、过于抽象,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因此,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也逐渐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杨柳村为例,浅谈如何基于传统村落文化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APP界面。
杨柳村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一个传统村落。
村落古老、淳朴、充满生机,是经典的传统南方村落。
如果设计一款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和研究村落文化的特点和元素。
1.色彩杨柳村属于众多传统南方村落之一,这里华丽的建筑、激烈的气氛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让人惊叹。
如果把这些元素融入到APP界面设计中,势必会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色彩的设计可以充分展现村落文化的特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杨柳村的特色颜色是绿色,因为村里有一棵树被长满了青苔,这是村落最闻名的景点。
所以,在APP的设计中,绿色可以成为主要的色调,并配以其他具代表性的颜色,如典雅的紫色和深沉的棕色,来展现传统村落的朴素和神秘感。
2.构造和形态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和构造格局是当地文化发展的记录,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可以使软件的功能推出显得更生动、独特。
在杨柳村,传统建筑是独特的武夷建筑,挑高两间,其中一间作为卧室,另一间作为厨房和客厅。
尤其是外部装饰,它们通常都是用浮雕和雕刻来表达主人的故事和信仰。
因此,我们可以把传统南方村落的建筑形态、装修结构和特点等引入到APP中,如悬挂的单元格、装饰墙壁、天井水池等,这样可以增加APP的趣味性和增加用户和软件之间的文化感受。
3.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整个村落捕捉了村落风靡的元素和旅游景点等而产生的人气氛围。
所以,我们需要对村落的文化氛围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将它们运用到APP的设计中,使用户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氛围。
例如,在杨柳村中,虽然传统村落的文化氛围很强,但在APP界面的展现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些知名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元素加入进去,如某些活动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村落内部的智慧村、村民的生活故事等。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聚落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基因图谱,以及为其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这项研究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聚落的建筑、布局和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聚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需要对传统聚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采集聚落的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方面的信息,可以逐渐揭示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聚落的基因图谱。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将图谱应用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通过对图谱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为聚落的修复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修复工作符合聚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
其次,可以将图谱应用于传统聚落的规划和设计中。
通过对图谱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新建聚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其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和环境。
最后,还可以将图谱应用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中。
通过对图谱的展示和解读,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传统聚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对传统聚落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满足。
51.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规划应用——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规划应用——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牛海沣,何依摘要:当前古村落规划传统方式中,存在着数据类型包容度低、量化分析不足、历史信息管理不便等问题,本研究通过GIS软件平台,发挥其时空数据互联、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的等方面优势,构建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
针对古村落数据类型及规划需求,制定有利于历史价值保护和延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古村落数据库与信息模型。
并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通过古村落地理信息模型,在古村落“时-空GIS”动态模型、宗族社会结构分析、建筑遗存评价及对策、自动/半自动化规划制图及规划衔接管理方面展开应用实践,将GIS技术贯穿与规划决策、规划制图、规划管理全过程中。
整体上探索了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实现古村落规划信息的深度分析、高效管理、便捷交流,促进了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转型。
关键词: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 GIS 历史文化名村在当今人们寻求“乡愁”的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关注度愈加增高,古村落保护规划工作也得到更多的重视。
目前古村落规划编制及管理方式,规划工作者在调研资料汇总后,大多依赖计算机辅助制图(CAD)完成设计并形成成果。
规划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古村落的空间研究分析,也无法综合考虑各类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传统的图件成果不能满足古村落规划管理上的需求,使得古村落信息与规划管理工作存在交流障碍,影响了规划工作的高效开展。
传统的规划方式不利于古村落的进一步保护与发展,古村落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式面临转型,对规划信息的处理及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依靠该平台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方面优势,不少地区开始建立地理信息模型并应于规划工作中0。
将GIS 技术与古村落规划工作相结合,建立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规划设计及决策的科学性,实现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1研究现状及问题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上都有了成熟的发展。
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构建

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构建作者:谢攀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5期古村落作为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旅游地,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
然而,古村落既是遗产又是生活场所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发展路径的复杂性。
本文探讨了当前古村落旅游景区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智慧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古村落旅游景区管理的九大系统,以期为古村落旅游景区管理提供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古村落旅游日益兴起,古村落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古村落旅游景区接待的游客量日益增长。
然而,一方面古村落景区本身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古村落景区与社区叠置、既是遗产又是生活场所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发展路径的复杂性。
在凤凰古城进城费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风波、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和丽江束河古镇大火事件之后,更凸显了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复杂性。
“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适应了古村落旅游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希望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通过构建古村落旅游智慧管理系统为实现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从而为古村落旅游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的必要性由于古村落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而随着古村落旅游的不断发展,古村落景区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旅游服务设施滞后就大多数古村落旅游服务设施而言,难以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环境大多较为封闭。
这种封闭性使得古村落的现代化进程较慢,现有基础实施落后且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古村落旅游发展起步晚、投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古村落旅游景区没能根据市场的发展及时的更新旅游设施。
(二)景区重开发轻保护关于如何处理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寻找二者之间的折点,一直是学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景区的开发得到了较多的关注,相反关于村落遗产,包括古建、民居、街区、村落风貌乃至非物质文化如民俗、节庆等,如防火、方针、洪涝等设施不足或者管理不善。
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示的原理

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示的原理中国社会经济和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模式,加剧了中国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一系列矛盾。
这些问题都预示着应该有新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解决上述的困境。
针对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概念的引入,对学科构建和旅游展示都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论文以人文地理学中“基因信息链”理念,首次揭示地域传统文化(风水)基因及其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与单位构成排列组合结构,对传统文化景观的演变加以总结归纳和分析,并找出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规律,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中心理期盼认知的传统行为在空间上继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
对此研究的理念集合形成的基础上,借鉴“后现代人本主义”空间观理念,提出并论述了适应现代人文发展的“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
完善文化景观展示内涵下的遗址景观基因复原再现,构建满足遗址景观所在地(或社区)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行为需求,体现同步现代化的社会公正性,为传统遗址文化景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方法。
它是探讨遗址文化景观旅游展示问题的基本理论,也是解决旅游景观地域的社会生活空间问题的基本理念及其路径构建方向。
论文以韩城古城为例,融合性解构县级地域的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的基因结构,推理出系统的县域古城遗产文化景观形制基因构成和基因图谱,并据“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下,复原展示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符合现代空间生活质量的遗址文化景观,为旅游产业提供人地和谐的新理论、方法和工具。
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实现从物质空间研究进入“社会—文化”空间的导向转型研究,以及运用文化生态研究进入“社会—文化”的认知研究,重新审视和剖析遗址传统文化景观价值,阐发了对地域遗址文化景观的关联意象、人文传统及象征意义的深刻认知,深入挖掘历史城市空间的特征以及蕴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景观营建与规划的智慧,为旅游展示提供了一个宽阔和清晰的视野。
武夷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

1 景观基因及图谱概述美国学者格里菲斯·泰勒(Griffith Taylor)提出将基因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探寻聚落空间的规律[1]。
受国家“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启发,国内学者申秀英等首次将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引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中[2],刘沛林[3]开创性地提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图谱的概念,即用科学的、具象的图解及图示方法系统地表达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和规律。
聚落景观一直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显著标志,不同地域类型或背景的聚落景观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序列表征和发展规律,构成本地所特有的景观基因图谱[4]。
黄华达等[5]从景观基因的角度,借用文化符号学研究思路,对闽南地区17个传统红砖聚落景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建立景观基因解构模型,提取景观文化符号,结合文化识别闽南传统红砖聚落景观基因。
陈秋渝等[6]以川西林盘的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遗传信息的表达,以及基因所属位列、功能性和重要度两个层面进行了相应的分类,进一步阐释了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的方法与流程。
印朗川等[7]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上中下游案例聚落形态基因的提取、转译与比对,形成了湘江流域内传统群落文化景观形态基因图谱及编码序列图谱。
目前,现有地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多基于地理学区划地图背景的图谱分析,在此视角下绘制而成的图谱模型具有抽象化、二维化、尺度模糊的特点[8],在实际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运用局限。
在全国各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愈发丰富的背景下,福建闽北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相关研究较少,相关学术研究摘要 福建武夷山古村落类型多样,然而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武夷山区域景观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得出的研究成果,利用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图示表达方法,以1 000 m、500 m、200 m、1 m、1 dm 五种长度为尺度单位,从外在环境特征的角度出发,对环境基因、布局基因及建筑基因进行识别及特征解读,从而构建出武夷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构建景观基因组合图谱,为该地区地域景观营造与保护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直观清晰的指导和依据。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研究旨在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本研究收集了大量中国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特征和演化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份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旅游开发等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城市规划与设计、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许多传统聚落正在面临拆迁和改造的命运,这导致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忧虑。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2.1 数据收集与整理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和云南的丽江古城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搜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
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特征和演化过程,我们提炼出了一系列共性的景观基因,并进行了归类和排序。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份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三、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3.1 城市规划与设计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融入传统聚落的布局方式、建筑风格和景观元素,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城市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空间分析模块: 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的操 作与管理。
( 4) 基因提取模块: 据输入的景观指标要素 实现景观基因提取, 并将提取结果存 入景观基因 要素库。
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图谱数据库定义 为表达古村 落景观空间地理属性特征的数据集, 并将图谱数
1期
胡最 等: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
85
图 2 聚落景观基因信息提取流程 F ig1 2 Extraction o f g ene inform a tion for se ttlem ent
land scapes
可见, 构建古村落景 观基因图 谱, 可较 系统 地了解我国传统聚落的时空分布特 征及其发生发 展规律; 加强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促进现 存古村 古镇全方位的保护; 同时有助于古 村落的旅游开 发规划, 社会经济与古村落开发协调发展 [ 10] 。
3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平台的构架
本文提出的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平台 基本框 架, 由地图 显示 管理 模块、空间 分析 功能 模 块、 图谱单元建模模块、图谱单元管理模块 等组成 [ 8] ( 图 1) 。
( 11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 系, 衡阳 421008; 2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31 河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保定 071000)
摘要: 我国古代先进的社 会经济文化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古村落。 本文分析了 近些年我 国古村 落研究的 基本特 点, 并以 / 文化景观基因学说 0 分析了古村落景 观基因 信息图 谱平台 构建的 内容与意 义, 以及 其关键 技术与 解决方 案。同时, 讨论了该程序的基本框 架和主要功能、需求分析、功能 模块划分 与实现 思路。最 后, 以 湖南江 永女书 为例, 对古村落景观基因 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 关键词: 古村落; 景观基因; 图谱平台; 原型系统
412 古村落景观基因信息提取 景观基因图谱的建立本文采用如下方法: ( 1)
建立景观基础数据库, 存储研究区古 村落的生态 环境数据和人文要素数据。 ( 2) 根据景观文化基 因识别原则划分古村落的景观要素特征指标体系, 并建立景观要素特征库, 主要有环境要素特征库、 建筑要素特征库、文化要素特征库。 ( 3) 建立景 观要素特征库与景观基础数据库的数 据映射关系 (图 2) 。
86
地球 信息 科学 学报
( 5) 图谱单元管理模块: 主要实现图谱单元 的创建、数据 录入编辑操作、构建图谱单 元信息 模型、部分简单谱系图形显示功能。
5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1 系统设计 构建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平台是一项较 复杂
的系统工程。系统建设目标, 一是探索图谱 单元 定义与划分的技术途径; 二是探索聚 落景观基因 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三是选取某些典 型古村落构 建景观图谱数据库, 并实现某些图谱 单元表现方 法, 如双坐标轴线图、要素透视表、散点图等。
G IS系统开发。 E-m a i:l fuyanghuzu@i 1631 com
84
地球 信息 科学 学报
2 010 年
构建我国古村落的多维动态地学特征谱系图, 从 而为保护和开发规划古村落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212 图谱研究内容 目前, 关于我国文 化景观的研究与国 际先进
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 23 25 ] 。对此, ( 1) 要对我国现 有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进行全面的研究, 充分了 解它们的建筑、历史、文化和环境特征。 ( 2) 应 对现存古村落建立景观文化基因识别体系, 划分 景观群落区系, 构建聚落景观区划图。 ( 3) 需构 建我国古村落景观要素特征数据库, 研究古村落 信息模型与聚落景观基因信息的提取、图谱单元 的建立等关键技术。 ( 4) 研究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的表达方式, 建立图谱表达规范 [ 9 ] , 设计图谱系 统的反演、预测模拟功能等。 ( 5) 建立古村落景 观图谱信息的发布机制。随着 W eb210的发展, 空 间信息的获取、集中、发布将变得非常容易。
1 引言
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生产力孕 育了为 数众多的古村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 口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很多 古村落面临被 破坏, 乃至烟没的危险。因此, 运用现代 信息技 术手段, 开展 对古村落的研究与规划, 保 护好这 些中华历史文化的 / 活化石 0 势在必行。
近年来, 我国学者关于古村落的研究主要有: ( 1) 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思路, 将一些自然科学的理 论与方法引入到古村落的研究当中, 如在生物学 基因概念的 启发下, 提出 了聚落 景观基 因学 说, 成功地进行了我国很多古村落文化 景观基因的识 别与表达 [ 1] , 建立了我国南方古村 落的文化景观 基因区划 [ 2- 3] , 并应用到 古村落资 源的旅游 开发 规划当中; 此外, 引入了物理 学中的场论, 通过 建立古村落场理论, 探讨了古村落 景观安全格局 的关键要素 [ 4] 。 ( 2) 以 G IS技术为依托, 建立古村 落景观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如从 古村落保护的 必要性出发, 建立了古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 5] ; 探讨了聚落 景观 管理 模式 的关 键技术 问题 [ 6- 7] , 以及建立 聚落 景观 基因 信 息图 谱 的基 本 理论 问 题 [ 8] , 初步提出了景观文化基因信息单元的概念, 与建立图谱单元模型 [ 9] 。 ( 3) 将景观文化基因理论
4 图谱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
411 景观基因图谱单元的划分 地理单元是地理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空 间单
元 [ 11] 。结合景观文化基因的确定原则, 划分景观 基因图谱单元时遵循以下规则: ( 1) 每个图谱单 元尽量表示一个地理空间中的古村落, 且每个古 村落在地图上仅用一个唯一的图形符号表示, 两 者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 2) 图谱单元要能够描述 相对应的古村落的地理空间要素且突 出主要的特 征要素; ( 3) 图谱单元具有相关的描述参数、维度 参数, 即在进行图谱单元显示或者运算处理时具有 一定的自组织能力; ( 4) 图谱单元之间可相互进行 某种形式的关系运算, 如缓冲区叠加分析、比较运 算、空间定位查询等; ( 5) 图谱单元具有明确的空 间位置属性。结合上述规则, 笔者建立了图 谱单 元信息模型并实现了图谱单元的初步划分 [ 9] 。
成缓冲区、距 离量算等功能; 图谱单元建模 模块 主要通过分析古村落景观基因的发生、发展等内 在机制和数理逻辑关系, 结合输入的 景观要素指 标体系 [ 9] 建立基因图谱单元; 图谱单 元管理模块 主要完成图谱单元的显示、分析等功能。
通过建立并输入景观要素 指标体系, 图 谱平 台实现景观文化基因的自动提取并构 建景观基因 要素库。以此为基础, 划分并 建立图谱单元, 通 过对图谱单元的分析与管理为古村落 保护与旅游 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图 3 图谱平台基本表达方式 F ig1 3 G enera l wo rkflow of the graphic me thodo logy
based on G IS
415 景观地理数据的管理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系统将拥有一个 海量数
据库, 其数据呈 现出多源、多格式、多类型、大
容量的特点。这是因 为古 村落涵 盖了大 量历 史、 人文与社会经济信息。如何高效地管 理并实现快 速的数据查询与运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难题。图 谱系统将管理古村落空间特征的基础 地理底图数 据、 DEM 数据、卫星影像数据和多媒体数据、景 观要素特征数据等大量的数据, 通过 图谱单元层 级加以整合, 进行有序管理。同时对图谱数 据库 做了改进设计, 更好地开发高效的数据挖掘算法。
第 12卷 第 1期 2010年 2月
地 球信 息 科学 学 报
JOURNAL OF GEO-INFORM AT ION SC IENCE
V o l1 12, No1 1 F eb1, 2010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
胡 最1, 刘沛林 1, 2, 申秀英1, 刘晓燕 1, 邓运员 1, 陈 影 3
图 1 图谱平台基本框架 F ig1 1 Basic fram ew ork of the g raph ic m ethodo logy system
地图显示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基础数据 库中空 间数据的显示与管理功能; 空间析 分模块主要完
413 景观图谱数据库的设计 建立图谱数据库是构建古村落景观基因 图谱
2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涵义
211 景观基因图谱 [ 17] 内涵 景观基因是指文化 / 遗传 0 的基本单位, 即
某种代代传承的区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文化因子, 它对某种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反 之, 它也是识别这种文化景观的决定因子。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 ( Gene G raph ic M ethodo logy for Se tt lem ent) 是从广义的尺度或宏观地理视角 充分了解古村落的地理空间特征及其 构成要素的 相互关系, 了解我国不同地域和不同 生态环境特 征下古村落群系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布规律与 特征, 运用地 学信息图谱的方法, 研究我国 古村 落群系在时空领域的发生发展规律、中华文明在 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特征及古村落群系相互关系,
成功地用于碛口旅游规划并提出了古 村落信息廊 道的概念 [ 10] ; 探讨了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文化价 值等的评估 [ 11] 。 ( 4) 分析我国传统聚落的人居思 想、建筑艺术和所蕴含的人地和谐发 展思想并总 结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 12- 16] 。
本文结合上述前人的研究, 提出了景观 基因 图谱平台基本结构 [ 8] , 运用 VC710初步设计开发 了图谱的原型系统。
据库划为景观基础要素数据库、景 观要素特征数 据库、图谱单 元数据库。景观基础要素数 据库包 含 DEM 数据、交通数据、行政区划数据、聚落景 观区划数据等; 景观要素特征数据 库包含建筑要 素编码数据、环境要素编码数据、文化因 子编码 数据; 图谱单 元数据库则包含图形符号编码、景 观要素编码、景观空间位置属性数据等。景观基 础要素数据库通过景观要素特征字 段与景观要素 特征数据库建立关联。景观要素特 征数据库通过 景观要素编码字段与图谱单元数据库建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