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崇拜

合集下载

火崇拜与彝族服饰艺术

火崇拜与彝族服饰艺术

无法 延续 。 即使是现在 , 彝族人也仍 然将火塘看 了过 去 恶 劣 的环 境 ,心 中 的各 种 困惑 得 到 了合 作 是家庭 生活的中心 和家庭 的象征 。 理科学 的解释之后 ,却并没有放弃终 止对火 的 另外 ,彝人的火崇拜还缘于经济水平 发展 崇拜 , 仍然对火保持着原有 的热情 , 甚至是有增 程度 的高低 ,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原始 无 减 ,现 在 彝 族 的 火 把 节 也 是 举 办 得 越 来 越 隆 社会时期 , 生产力极 度低下 , 人们没有好 的生产 重 。 这 个 事 实 向我 们 证 明 了一 点 , 彝 人 对 火 的 崇
族人 向往美好生活 的精神寄托 ,在很 大程度 上 满 足 了 彝 族 人 追 求 光 明未 来 的心 理 需 求 。 其次 ,火对彝族 人的重要性还在 于它所被 赋 予 的象 征 意 义 。 彝 人 不 仅 寄 予 火 美 好 的精 神
寄托 , 而且还将火作 为彝族的象征 , 用 火 来 区 分
1彝族火崇拜 的原 因
1 . 1客 观 原 因
彝族人对火的崇拜 ,首先是源 于其居住 的 义 以及 审 美作 用 等 。 自然 环 境 。大 多数 彝 族 人居 住 在 山 区 、半 山 区 彝 族人惜火 、 爱火 、 敬火, 火 不 仅 成 了 他 们 和高寒 山区, 早 晚气 温 相 差 比较 大 , 所 以在 现 实 生产 生 活 中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部分 ,也 是 他 们 精 神
辽 宁丝绸 Leabharlann 2 0 1 3 年 第 3期
火崇拜 与 彝族 日 艮饰 艺 术
冒 晶
( 江 苏省南通 中等 专 业学校 , 江苏
南通
2 2 6 0 0 1 )

彝族崇拜火

彝族崇拜火

彝族崇拜火,是因为火是生命的象征。

元谋六月狂欢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

火把节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互赠定情之物,双双走入灌木花丛中,给人几分猜疑,给人遐想……凉山民俗风情:火把节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

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

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

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

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

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一千多年。

有关火把节的起源,记载和传说甚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

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于是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

另一种传说:天神恩梯古兹派喽罗到人间收取苛捐杂税被杀后,为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间。

俄体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烧害虫以保平安,虽说法不一,但各地过火把节的时间是相同的,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

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砣砣肉,爱美的阿米米(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彝族与火之文化情结研究

彝族与火之文化情结研究

彝族与火之文化情结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悠悠岁月,火与人类息息相伴,须臾不可离。

火能“博赡群生,资育万类。

……功用关乎古今,勋绩著于百姓”。

彝家之火作为一种自然力的物质实体,当被赋予彝族同胞的心智,它不仅能助猎、助耕、助医、助战,还能演绎历史,传承文化,并逐渐升华为一种饱蕴着信仰的神秘性和闪烁着心智灵性之光的文化复合体。

一、久远年代流淌下来的神话与传说在西南各民族的创始纪史诗、神话传说中,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关于寻火、取火、奉火、祀火的神话传说。

彝族同胞在解释或记述有关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神学等万物的起源时,亦包含着大量的有关火的神话与传说。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民间的创世纪史诗《勒俄依特》说: “天上坠下一个火球,掉在恩接介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

白天烧得黑烟滚滚,夜晚烧得火光闪闪,天是这样燃,地是这样烧”。

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的先基》说: “天上打起雷来,有一样红彤彤的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人们从来没有见过。

这样稀奇的东西,人们从来没有见过。

姑娘和儿子们,在旁边的树蓬里,折了些小树枝,拿来撬老树,撬着撬着嘛,撬出火来了”。

《梅葛》中说: “独眼睛这代人,用石头敲硬果,溅起火星来。

火星落在树叶上,野火烧起山林”,从此学会“用火来御寒,用火来作伴侣,用火来烧东西,……生吃树果有生味,熟吃树果味道美,人类从此冷暖来分辨,从此生熟能分开”。

上述几则有关火的神话传说,无论是“用石头敲硬果”敲出火来,还是用“三串小火镰”相摩擦“打”出火来,亦或折树枝“拿来撬老树”而“撬”出火来,其情节大同小异。

但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彝族先民是这样认识火,并学会摩擦生火的。

二、火神与火崇拜一般而言,在人类对火的初期认识与把握中,无外乎借助神或神力获取“火种”,历经艰辛磨难而获取“火种”,因观察雷击树木起火和摩擦起火等几种方法,但由于火具有神奇般的魔力,给我们先民的生活提高了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们赞美它、崇奉它,严肃而又虔诚。

2023年彝族火把节是哪一天

2023年彝族火把节是哪一天

2023年彝族火把节是哪一天2023年彝族火把节是哪一天8月10日至12日。

2023年6月12日,晴隆县召开2023年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筹备会,会议拟定:晴隆县2023年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活动时间为8月10日至12日。

举办晴隆县2023年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对于展示晴隆形象、促进晴隆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火把节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

火把节会持续几天火把节的节期一般是2~3天,像四川凉山州一般是为期3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

具体的节日活动大家可以关注当地的官方通知,一般在火把节的时候活动还是很多的,比如有火把狂欢夜、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丰富多彩。

火把节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火把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举行。

它的寓意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首先,火把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

在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会手持火把跳舞、燃放烟火,象征着熊熊燃烧的激情和热情。

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前行。

其次,火把节也代表着"洗清污浊、迎接新生"的意义。

在古代,火把节还有祛病驱邪、祈求丰收的作用。

人们相信火把的燃烧可以消灭病魔和不幸,同时也为新的生命和丰收的到来祈福。

这种寓意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人生低谷时要积极面对、勇敢拼搏,同时也要积极向前、迎接新生。

最后,火把节也象征着努力奋斗,追求自我完善,勇于改变自己和适应环境的精神。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点燃火把,走上街头,跳舞、歌唱、放烟花,欢度佳节。

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三天活动详解

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三天活动详解

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_三天活动详解彝族火把节的寓意是什么火把节的寓意是丰收,因为火把节在彝族是集祈祷丰收、祭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核心内容是祈祷丰收。

而火把节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火把节三天活动详解1、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2、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

3、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

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

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的意义价值一、全民参与的最盛大的庆典布拖和普格地区的彝族火把节,是历史悠久,形态古朴,民族特色最为浓郁鲜明的、以火为核心、以火把为主题举办的民俗节日盛典。

统观世界各国和我国各民族地区,无论从历史沿革、文化积淀、民族特色、风俗传统、族群记忆、心理认同以及办节的时空规模、影响面、影响度、参与面、参与度来看,完整意义上的火把节当首推凉山彝族的“阿都”地区。

二、宏大的民族文化荟萃与展示火把节从时空领域的立体层面上,集中体现和展示出博大深厚的彝族文化。

表层:节日时空所表现的各种物化形态,如:杀牲祭祀、火把祈年,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展美……中层:劳动生产过程及成果,社会生活状态及希求;深层:民族的宇宙观、信仰,社会伦理,行为道德,审美情操,心理情感等。

彝族火崇拜文化

彝族火崇拜文化
杨 甫 旺
( 楚雄 师 范学院地 方 民族 文化研 究所 ,云 南 楚雄 6 5 0 ) 70 0
摘 要: 火是 彝族 一个 重要 的 自然崇拜 对 象 。 自从 火在 生活 中产 生非 凡 的作 用 。 们 对 火更加 深 了神 人 奇之 感 。特 别是 对 于 已产生各 种巫 术观 念和 宗教 信仰 的人 类 来说 . 火不仅 仅是 一 种人 们在 现 实生 活 中 离不 开 的 自然 力 , 而且是人 们 心 目中的 一种神 异 的灵 物 。火神 也 随之 登上神 坛 , 并产 生 了很 多敬 火、 祭 火及 祭 火神 、 火鬼 习俗 。 送
在彝 族创 世 史诗 和 彝文 典籍 中 ,有不 少 火 的起 源 神话 。彝族 先 民以特有 的思 维方 式 解 释火 的来
历 。彝 族创 世史 诗 《 阿普 独摩 》说 ,彝 族始 祖 阿普 独摩用 石 撞击 取火 : “ 一个 人 王 ,有两 只 眼睛 , 有
世 界 上 没 有 火 ,他 造 出火来 。他 吃 不 动 果 子 ,用石 头 打 ,打 出火 来 啦 。 ”史 诗 《 细 的 先 基 》 说 : 阿 “ 天上 打起雷 ,有 一样 红彤彤 的东西 ;人 们 没见 过 ……姑 娘 和小伙 子 们 ,在旁 边 的树 丛里 ,折 了一些 小 树枝 ,拿 来撬 老树 ,撬着 撬 着嘛 ,撬 出火 来 了 。 ”史诗 串小火 镰 ,一 打 两头 着 ,从 此人 类 有 了火 。 《 ” 查姆 》 说 : “ 眼 睛这代 人 ,用 石 头 敲硬 果 , 独 溅 起火 星星 。火 星落 在树 叶上 ,野火 烧起 山林 。 ”从 此 ,独 眼人 “ 火来 御寒 ,用火 来作 伴 侣 ,用 火 用 来 烧东 西 …… 。 ”彝文 文献 《 南彝 志》 说 : “ 西 有位 披金 蓑 衣 的神 ,拄 着金 银杖 ,他 在南 天 门 ,挖 一 个 金坑 ,撬 起一块 白石 ,火焰 青 雾般 地 冒 出来 ,火 花 流星似 地喷 向 大地 。 ” 自从火 在 生 活 中产生 非 凡 的作 用 ,人 们 对火 更 加深 了神奇 之 感 。特 别是 对 于 已产 生 各种 巫术 观 念 和宗 教信 仰 的人 类 来说 ,火不 仅 仅 是一 种 人们 在 现实 生 活 中离 不 开 的 自然力 ,而且 是 人们 心 目中 的一种 神异 的灵 物 。火 神也 随之 登 上 神坛 。 四川凉 山彝 族 过 年要 祭 家 堂火 ,烧 山耕种 要 祭 山火 ,野

彝族

彝族


4.彝族建筑: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 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 似“干栏”的住宅。

感谢支持!

8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 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 总人口约900多万,在中国有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 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

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 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的原生形态, 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 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 商贸活动。



2.彝族服饰: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彝族服饰种类繁 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3. 彝族饮食: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 ,是个好饮而痛恨酗酒的 民族.彝族人最爱用的调味料有:辣椒、木姜子、花椒、盐巴 等。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彝族擅长煮、烤、拌、烧、 蒸、炖等。尤其长于羊、鹿子等皮毛类动物原料的烹制。口 味嗜咸、香、辣、麻、嗜酒。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

火把节这一习俗起源于先民们对火的原始崇拜。

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先民们是将火看成神秘精灵主宰的神物,所以崇拜火。

据彝族民歌《火把节》来推断,这个节日当起源于彝族的游牧时代。

夏秋之交,人畜多病,彝民们点火把环绕于住室厩舍中,燎烧害虫,躯除“病魔”,以图健康,相沿成习就成了传统节日。

在种植业发展起来以后,这种燎虫除害的范围又扩大到田地里的农作物。

随着这个节日的影响逐渐扩大,人们又不断给它附会若干动人的神话与传说。

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远古的一位彝族英雄,用智慧战胜了横暴而愚蠢的天神;有的说是纪念彝族奴隶起义军,使用“火羊阵”攻破土司的城堡;还有的说是纪念诸葛亮南征时,在火把照耀下与彝族头人聚会结盟。

如此等等说法的产生,就使火把节由“平安节”变成了“纪念节”。

罗平县旧屋基乡小寨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寨。

火把节之前七八天,村民们就自发的开始准备着火把节这一天的文艺节目。

而火把节当天,太阳刚出来,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把整个村布置的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摩师开始带着村民们到寨门口祈求神灵保佑,念祭文、祈福、打卦。

摩师抱着公鸡回到临时祭台,点着火把,再念一段祭文,开始了“打牛”。

打牛属于大宰,小宰就没有这么隆重,也只是在牛脖子处杀一个洞。

摩师带着村民,围着牛绕三圈。

之后摩师对着牛念一段祭文后,把牛头上的红布解下,挂到去年的牛头骨上。

就开始捆绑牛,杀牛。

强壮的男人们合力把牛杀死,解生、回熟。

到了下午5点左右,锅里的牛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摩师拿着牛头及马上要吃的各种食物,开始了供饭、祭祖,在祭台旁已放上了早上杀死的牛的头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提纲
题目:《彝族火神话与信仰习俗》
中心论题:彝族火神话对彝族信仰习俗形成的影响
写作意图: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羌人南下在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葫芦苼、唢呐,乃至一片树叶,都能成为彝族人的乐器,他们也用舞蹈开庆祝丰收、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比如说跳锅庄、跳“都火”等舞蹈。

他们有形式多样的服饰,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彝族历史的悠久的,文化是深邃的,写这篇文章,是想给大家呈现彝族文化的多样化和独特性,让大家对彝族多一层了解。

一.彝族关于火的神话
火,光灿闪烁,灼灼发光。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能利用火,都是生吃食物,后面慢慢学会用火,彝族先民从实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系列的关于火的神话。

在四川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说到:“天上坠下一火球,掉在恩接介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

白天烧得黑烟滚滚,夜晚烧得火光闪闪,天是这样烧,地是这样烧,为了创造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烧。

”在这个神话中,彝族先民认为是火创造了人类了,是大火的燃烧诞生了祖先。

云南红河彝族的史诗《小细的先基》中关于火的神话是这样说的》“天上打起雷来,有一样红通通的东西,从山上掉下来,这样稀奇的东西,人们从来没看过。

姑娘和儿子们,在旁边的树蓬了,折了一些小树枝,拿来撬老树,撬着撬着嘛,撬出活来了。

人们有了火,会把生的肉,烤成熟的吃,会把生的东西,烤成熟的了。

”在云南楚雄的彝族神话中,有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用石撞击取火的神话,其中说到:“有一个人王,有两只眼睛,世界上没有火,他造出火来。

他吃不动果子,用室友打,打出火来啦”。

还有一个关于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与仙女婚后生下三十六哥小哑巴的关于火的神话,用火帮助他的孩子开口说话,“涅浓撒萨歇,帮阿普独摩想了一个办法,山中坎颗竹,烧在火塘中轰的一声竹爆炸,火星四散烫着下哑巴,你叫一声“阿子子”,我叫一声“阿抖抖”,……一群哑巴说了话。


彝族《勒俄特依》神话中的火创造了人类,火“为了创造人类燃”,也诞生了祖先,“为了诞生祖先烧”,在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的神话中,是火让人类开口说话。

火对彝族人的文化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二.彝族的信仰习俗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自视为火的子孙,在他们心中,火已从具体的实物上升到抽象的至上神,火即神,神既火。

火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在节日里,人们燃起篝火,围火弹琴唱歌,踏歌起舞,尽情欢乐;在平常生活中,他们依靠火来占卜吉凶。

活着的时候他们以火会友,离开人世时,也要有火为伴。

在彝族人的观念中,人是火创造的,没有火就没有人,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火的陪伴,所以,彝族人的一生都有火的陪伴,火对于彝族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彝族人对火的发明、应用。

崇拜,形成一种独特的火文化。

而其中火塘是彝族火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彝族谚语说:“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

”足以看出彝族人对火的感情之浓厚,所以彝族人在火方面有很多禁忌和信仰习俗。

(一)火塘。

彝族人把火塘看成是火神居住之地,是祖先神灵取暖的地方,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生活工具,在他们的居住民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每一户
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彝族人把它视为家庭的象征,把它与佳人的命运祸福紧
密相联,所以,火塘里的火长年不能熄灭,称为“万年火”。

因为这种信仰,所
以火塘不允许被跨越,也不能在火塘边做一些污秽的事,甚至不允许产妇和孕
妇坐在火塘边。

(二)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几日,是由古代火崇拜发展而成的民族
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又来有很多传说,但不管是哪一种传说,都表现了彝族人
对火的崇拜。

(三)祭祀活动。

在祭祖时,要烧稻草,方烟火,用袅袅的青烟为信号,迎接各代灵祖回来享祭赐福。

在行叫生魂仪式十烧干松毛卷,使失魂顺着青烟而归。

在新
娘的转魂仪式上,也要在火塘边进行,这样,新娘的魂便转到夫家。

除此之外,还有兆卜、火葬焚尸、烧草灰、跳火绳、穿火草衣等等。

结语
彝族火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

它以大量的火神话和有关火的信仰习俗组成一个立体的神圣文化叙事机制,承载了彝族对火的崇拜和信仰。

事实上,早期神话的起源和传承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个性逐渐养成的过程。

彝族繁杂的火神话和火习俗折射出来的远不只是其文化事象表层的片断记录,它是彝族人民传统信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们已经有效地融入了彝族民俗生活方式中,并以顽强的传承和再生能力世世代代植入彝族整体和个体身上,由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彝族火的民族个性与民族文化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