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机械波说课稿

高中物理机械波说课稿

高中物理机械波说课稿(引言)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机械波。

机械波是物质在传播能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掌握机械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对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运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介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机械波的定义。

机械波是由介质传播的一种传能现象,即能量沿着介质传递,而不传递物质本身。

常见的机械波包括声波、水波等。

(二、波的分类及特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机械波的分类及其特性。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机械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1. 横波:波动传播的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

常见的例子有水波、光波等。

在横波中,波峰和波谷相间排列,呈现出波形相互独立的特点。

2. 纵波:波动传播的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平行。

常见的例子有声波、弹性波等。

在纵波中,波峰和波谷相继排列,呈现出波形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除了这两种波的分类外,机械波还有一些共同的特性:1. 传播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

例如,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速度越快。

2. 反射现象:当机械波遇到障碍物或者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波与入射波有相同的角度。

3. 折射现象:当机械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三、波的传播规律)了解了机械波的分类和特性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1. 艾里斯定律: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能量守恒的定律。

能量的传递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波传播的距离增加,波前的能量将在传播方向上逐渐减小。

2. 赫兹三原则:机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

其原因是,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决定了波动的周期,而周期的倒数即是波动的频率。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物理机械波的简要介绍。

机械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中职物理《机械波及其应有》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中职物理《机械波及其应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第五章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高一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机械波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知道机械波的特点和种类3.了解机械波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典型案例分析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及查阅资料,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机械波的概念教学难点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多种手段辅助)教具准备机械波演示仪、音叉、绳子、多媒体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及进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备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神舟十号宇航员在太空打太极拳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神舟十号视频画面是通过什么传送过来的?水滴滴到水面上引起波动的动画,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声,通过这三个生活中的小事例观察视频,并能说出该视频是利用电磁波传送过来的。

总结出我们生活中有电磁波、水波、声波等各种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得出我们生活中各种波的存在,教师指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机械波。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机械波与电磁波、水波是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快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可以利用神舟十号的升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新课教学任务一:机械波的概念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四个任务:任务一:什么是机械波?任务二:机械波形成的原因;任务三:机械波的特点及种类任务四:机械波的应用。

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内容1、绳波的演示2、人浪的表演3、弹簧波的展示:利用多媒体对以上三个实例进行分析概括,得出机械波的概念:1、机械波的概念(板书)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机械波。

(上述的声波、水波和绳波都是机械波)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板书)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机械波(波动演示器实验和课件演示)◆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并带着问题进行探究。

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大赛一等奖

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大赛一等奖
并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中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活动反思
就业方向
幼儿园 学前教育机构
幼教一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
具有一定的视唱 能力
学习兴趣不浓厚
说教材
说学情
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说教法 学法
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说活动反思
突破重难点
情景导入 法
奥尔夫教学法
小组讨论 竞争法
师生合作法
情感体现
1、组内合 作展示
2、组组间 合作展示
力度统一 速度统一
音区统一 音色运用
节奏把握 表情把握
感受和谐音 乐之美
队员之间
声部之间
队员与指 挥之间
歌曲与合唱 表演之间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4.拓展与研究,学生参与
最优小组
说程说教教学学过过程 说说活活动动反反思思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5.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课堂活动
5.课堂作业(2分钟)

4.课堂回顾,课堂总结(10分钟)
易 到
3.游戏提升(15分钟)

, 层
2.基础知识讲解与巩固(15分钟)



1.学习引入(3分钟)
说教材
说学情
1.学习引入
说目标
说程说教教学学过过程 说说活活动动反反思思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2、欣赏《青春舞曲》
说程说教教学学过过程 说说活活动动反反思思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活动反思
4.拓展与研究,学生参与。
学生自主实践演练节奏型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声波及应用》说课稿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声波及应用》说课稿

《声波及应用》说课稿丹东市中医药学校周娜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辽宁省丹东市中医药学校的周娜。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波及应用》,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 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化工农医类)的第四章第二节。

本着职业教育“贴近生活、学有所用”的理念,在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知识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具有职业特色的超声波及其应用。

教材承接了上节《振动和波》的理论基础,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涉及内容丰富,是学生职业教育的序曲,是进入临床工作的基石。

2.基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中专学生情感尚处于可塑期的特点,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声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超声波在临床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模拟实验和教师讲授等活动,使学生对多普勒效应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3.根据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以为专业课作好理论导向为目标,确定超声波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结合中专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不足,对现象的抽象概括能力一般的特点,确定多普勒效应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声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之一,对此学生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职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在思维方式上由半成熟向成熟转化,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此外,中职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青春期,对于知识的认识,更倾向于“眼见为实”。

利用这些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加入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途径,以此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将以看、议、讲相结合,图文交互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辅以直观演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原理变为生动的动画,让学习更有乐趣。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声波及应用说课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声波及应用说课
声波及应用
丹东市中医药学校


1 2 3 4 5
第四章 振动和波
第二节 声波 及应用
临床工作 的向导
理论结合实践
振动和波 贴近生活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过实验模拟和教师讲授等活动,使学生对多普勒效应 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和防范意识。
超声波的应用: 1.测量距离 2.医学诊断和成像 3.超生处理
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 1.从声源处:安装消音器 2.从传播过程:树立隔音板 3.个人防护:戴耳塞等
波源与接收者相互靠近或 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 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多普勒效应。
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余时间到附 近的医院对超声波 在临床上的使用情 况进行调查,写出 调查报告。
谢谢评委老师
2012年11月 河南.洛阳
80dB 以下
80~100 100~120 120~140 dB dB dB
140dB 以上
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在允许范围内。 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工作, 妨碍休息。 产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 消化不良等症状。 很快使人头昏、恶心,甚至 呕吐。 会引起鼓膜破裂,双耳变聋, 甚至言语混乱、神志不清、 脑震荡、休克或死亡。
1.
认知丰富 动手能力强
2.
逻辑思维 能力增强
3.
好胜心强 眼见为实
凝 绝 不 通 声 暂 歇
冰 泉 冷 涩 弦 凝 绝
幽 咽 泉 流 冰 难 下
间 关 莺 语 花 底 滑
大 珠 小 珠 落 玉 盘
嘈 嘈 切 切 错 杂 弹
小 弦 切 切 如 私 语
大 弦 嘈 嘈 如 急 雨
唐 《 琵 琶 白 行 居 》 易 .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机械波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机械波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机械波标题: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机械波引言:大家好,我是XX,今天很荣幸来为大家讲解高中物理中的机械波部分。

机械波作为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对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也是对波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认识。

我将结合教材要求,围绕机械波学习的目标和难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了解机械波的分类和特性;3)掌握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机械波和非机械波;2)能够分析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能够计算机械波的传播速度。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机械波的分类和特性;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方法的运用;2)对不同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机械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机械波的分类和特性;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课件和示例引导学生对机械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理解;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和计算传播速度;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机械波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知识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装置中的弹簧的起伏和振动,引发学生对机械波的认知,并与生活中的常见波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给学生传授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对机械波的传播过程进行思考和理解。

3. 实验演示:设计实验,使用波动线(沿波传播方向的连续抖动线)和波节(即波形的最低点)来展示机械波的一些基本特性。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感受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职高物理——《机械波及应用》教学设计主讲曾兰州《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教学设计(1学时)教材丁振华李燕主编《物理》(机械建筑类书号978—7—04—027765—4)授课班级职一年级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2)班班级人数45人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4日周四下午第一节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整合《机械波及应用》是丁振华、李燕主编的职高物理教材第一册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三节内容。

教学中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做了必要的删减。

如:对教材中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声波”内容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把教材前面的问题讨论“闹钟实验”放到后面,作为教学检测的学生思考题。

这样做以突出知识的运用,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又如新课导入时,从水波、声波等日常生活案例入手,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创新意识等方面培养。

2、教材的地位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和机械制造与加工、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

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等专业课增加了知识储备。

3、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职一年级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2)班,班级中有45位学生。

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欠佳。

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声学知识,对声波知识有一些了解。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职高物理——《机械波及应用》教学设计主讲曾兰州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波及形成的原因;(2)了解机械波的种类——横波和纵波;(3)机械波的应用(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查阅资料,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高队长说课

高队长说课

《机械波》说课稿巴彦县高级中学高瑞一、说教材机械波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2.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和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3.通过比较对机械波进行分类.能力目标1.通过波的模型的建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对波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三、说重点难点1、波的形成过程分析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正确、准确地理解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正确的理解振动和波动的关系,理解滞后的观点是正确理解波的传播过程和特点的关键,要让学生充分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题,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只是的探究过程中来。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经验都有所尊重.逐步把全班学生培养成科学探究推理严谨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科学学习的科学学习者.五、说教学过程【演示】看录像带,使学生对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足球比赛中看台上的人浪(2)大型团体操——红旗飘飘(3)艺术体操——长绸舞【演示】(1)抖动长绸;(2)在地面上抖绳子。

我们说波在长绸、绳子上传播,下面以抖绳子以例说明绳波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演讲稿(15分钟内完成)
幻灯片一:开场白(本页2分钟完成)
(1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物理课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天,我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下面的说课向各位专家做一个简要汇报!
幻灯片二:知识准备
(80’)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

当我们把兵乓球靠近音叉时,可以看到兵乓球会发生振动。

实验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①音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②兵乓球为什么会振动?③兵乓球的振动说明了什么?接着要求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课外活动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和查找、了解有关声波和机械波知识。

(向评委展示网络教学资源和部分学习网址)刚才进行的实验和教学安排是在新课前的一次课上进行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学习《机械波及应用》做好知识准备。

幻灯片三:说课文稿
(25’)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机械波及应用》。

这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振华、李燕主编的《物理》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三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幻灯片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整合
一、教材分析(本页2分钟内完成)
(65’)首先关于教材的整合《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机械波、声波和机械波的应用。

教学中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做了必要的删减。

如:对教材中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声波”内容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把教材前面的问题讨论“闹钟实验”放到后面,作为教学检测的学生思考题。

这样做突出了知识的运用,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又如新课导入时,从水波、声波等日常生活案例入手,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0’)幻灯片五:第二教材的地位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和机械制造与加工、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

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等专业课增加了知识储备。

(25’)幻灯片六:第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职一年级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

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欠佳。

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声学知识,对声波知识有一些了解。

幻灯片七:二、教学目标(本页50秒内完成)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幻灯片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机械波的形成,而机械波形成的原因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和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

幻灯片九: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教法设计(本页70秒内完成)为突出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
案例分析法
教师以日常生活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任务进行观察、探究和实验,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幻灯片十:四、教学方法与学法——学法设计
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学法主要有:
讨论分析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指导——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音叉、绳子、波动演示器。

幻灯片十一: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6—7分钟内完成)
本节课教学主要: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首先,是知识准备,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1、案例分析,引出任务;
2、解析问题,实施任务
3、任务目标检测与反馈;
4、完成任务,教学效果评价
☆先完成什么教学目标,再说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幻灯片十二:教学过程(一)案例分析,引出任务——任务一机械波
教学中先从生活案例水波引入,再由教师演示音叉实验,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绳波实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来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小组成员汇报,教师归纳,得出结论:(1)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2)机械波产生条件是:振源和介质幻灯片十三:教学过程(二)解析问题,实施任务二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先安排学生人浪表演,再组织学生研究绳波实验,在此基础上建立绳波理想模型,将细绳简化成若干质点连接而成;然后用波动演示器演示机械波是如何形成与传播的;最后通过Flash动画配合分析,由各组学生讨论回答。

找出机械波形成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波动特征:
在波动过程中,传播出去的只是质点的振动形式和波的能量,质点本身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做振动,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出去。

☆在教学中,通过建立绳波物理模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幻灯片十四:问题解析——机械波形成的原因
幻灯片十五:任务问题——横波与纵波的比较 Flash动画
幻灯片十六:任务三横波与纵波(表格)
通过观察横波和纵波Flash动画,学生讨论,各小组推选成员从定义、产生条件、波形特征等方面汇报比较和区分横波和纵波。

☆教学中大量借助Flash动画,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幻灯片十七:任务四机械波的应用(不需要读标题)
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声波学习的基础上,简单介绍超声波、次声波及它们的应用——
1、测量距离: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性。

3、超声波探伤
幻灯片十八:教学过程(三) 任务目标检测与反馈
通过目标检测题对教学任务进行检测与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幻灯片十九:教学过程(四)完成任务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中,通过闹钟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与思考:如果把闹钟放入真空中,我们能否听到闹铃声吗?最后由小组成员汇报,教师点评。

本节课课后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让声音在宇宙空间传播?要求同学们,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验证自己的答案。

这样做,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幻灯片二十:六、板书设计
幻灯片二十一:教学回顾与感悟(教学反思)(90秒内完成)
各位评委,刚才我简单的介绍了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环节,主要由:
网络资源展示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学主要特点是: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要把握好“度”。

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由。

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中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知识准备和网上学习阶段:查阅资料、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同
时为终学身习奠定了基础。

创设情境阶段:培养学生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施任务阶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目标反馈阶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教学评价阶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幻灯片二十二:能力培养目标(30秒内完成)
“勺饮不器盛沧海,拳石频移磊泰山”,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相信物理课教学一定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