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教案(详案)强烈推荐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电场强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表示方法:电场强度用符号E 表示,单位是牛顿每库仑(N/C)。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E 等于电场力F 除以电荷量q,即E = F/q。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思考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力,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第二章:电场强度的方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
2.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
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通过图形和箭头表示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方向的掌握。
第三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强度E 与电势差ΔV 之间的关系是E = -ΔV/d,其中d 是电场中的两点距离。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计算电场强度。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的掌握。
第四章:电场强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应用: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可以用于计算电荷的受力、电势差等。
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量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的受力和位置。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一、引言电场强度是电场中计量某点的电力作用强度的物理量,对于理解电场和电势差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主要讲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公式与计算、电场强度的矢量性质、电荷分布对电场强度的影响等内容。
二、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1. 电场的定义:在空间某一点,存在电荷Q时,该点周围存在力的作用,称为该点电场。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在电场中受力电荷上单位电荷所受到的电力作用称为电场强度,用E表示。
3. 电场强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千伏每米(kV/m)。
4. 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是矢量量,方向是电场作用力的方向。
三、电场强度的公式与计算1. 电场强度的公式在真空中,点电荷Q在距离r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 = kQ / r²k为库仑常数,k = 9×10⁹ N·m²/C²。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当存在N个点电荷时,某一点的电场强度为:E = E₁ + E₂ + …… + EN其中E₁、E₂、……、EN分别为N个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四、电场强度的矢量性质1. 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电场强度是矢量,对于多个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其合成电场强度是各电场强度矢量之和。
2. 电场强度的反比平方定律: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与Q电荷正负和r距离的方向有关,正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指向电荷,负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指向电荷相反方向。
五、电荷分布对电场强度的影响1.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而电荷分布体的电场强度则与距离、电荷分布、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
2. 板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假设有无限大的平面带荷Q,带荷平面面积为S,电场强度E为:E = σ / 2ε₀σ为板面电荷密度,σ=Q/S;ε₀为真空电容率,ε₀=8.85×10⁻¹² F/m。
3. 空间点电荷分布情况:空间均匀带电球壳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为:E = kQ / r²k为库仑常数,k = 9×10⁹ N·m²/C²。
电场强度教案(详案) 强烈推荐

现在来看黑板,有这样一个正电荷,电荷量为Q,提供电场,这个电荷我们称之为场源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放入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我们来看他们的受力情况,先看力的大小,可知a点处大于b点处,他们的受力方向也不同,也就是说位置改变之后,电场力的大小、方向都随之改变,而力又是由电场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定性分析,在电场中不同的点,电场的强弱与方向是不同的。
带着上面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做定量的研究,同样是这个正电荷做场源电荷,在空间选取A、B两点,到Q的距离分别为r、2r,在此两点分别放入电量为q、2q、3q的试探电荷,完成下面的表格
电荷量q
q
2q3qFaFb同学们来分析这组数据,首先横向观察,在同一位置,不同的试探电荷收到的力大小不同,在纵向观察,同一电荷在不同位置受力也不相同,那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电场力直接表征电场的性质么?显然不可以,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规律可循。同学们再来看看影响电场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有试探电荷的电量,到Q的距离r,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进行一些处理,简化一下变量,我听到有同学提到可以用比值,谁比上谁?我们可以尝试用电场力比上电荷量,好,接下来完成表格。
同学们思考一下,整个研究过程中试探电荷起到什么作用。它就是我们间接研究的媒介物。例如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只能表示温度的高低却不能改变温度。试探电荷一样,只能表示出场强,不会改变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一个客观存在。
以上我们掌握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它是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不受外界的影响。那又是什么决定电场强度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练习。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任意一点P的场强大小是多少。我们可以利用公式得到Ep=kQ/r2。大家注意这就是点电荷产生电场强度的公式。在应用时注意它的应用范围。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于是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的强弱,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结合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领略电场强度的定义,明确E =F q 和E =k Qr 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了解电场线是如何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度的。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场的概念。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以及场强方向的规定。
3.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及电场的叠加。
4.通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等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科学研究能力。
5.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6.使学生初步认识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
发展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的神奇,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的内容与特征。
电场强度的叠加、点电荷的电场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问题引导式理论探索得出“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2.运用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图示法、归纳推理法、讲授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认识和描述电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磨擦力均是接触力,惟独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磨擦力。
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情景导入:探索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演示实验】放在绝缘架上的通草球与感应起机电的一个电极接触,感应起电后,由于带同种电荷而使通草球张开某一角度。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6.利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预习情况,老师准备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教学方法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学生自学电场,培养学生阅读、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影展示问题1:真空中?它们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能够不需介质超越空间?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1.2-1)。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电场强度教学设计1、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并设计其教学活动过程。
建立过程:1.对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
研究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明确几个问题。
①B在A的电场中②B在不同位置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位置有关;场源电荷不同B的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场源电荷有关。
所以我们说电场的性质只与电场本身有关。
③确定场源电荷和场中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试探电荷发现其受到的电场力不同,要找到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性质,此物理量只与电场本身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所以直接用电场力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不合适。
2.寻找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在研究电荷在确定的电场、确定的点受力时,一个试探电荷受力为F,如果有一个同样的试探电荷在相同的点,其受力必然也为F,把这两个试探电荷放在一起时,电荷量变为一个的两倍,它们的受力可能是2F,依次类推……从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密度就是利用比值来定义的。
我们看到电荷的受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一个与电荷量无关的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
3.电场强度的方向。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放上不同的试探电荷,其受力方向可能不同,而同一电荷在电场的不同位置其受力方向可能也不同,所以要想完整的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必须是矢量。
我们规定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方向。
教学要求:①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掌握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公式;③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性及叠加原理。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探究课题师: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而且有能量。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它的特性,摸清它的“脾气”?我们只有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性质去了解它。
师: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什么?这对我们研究问题有何启发? 生: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参照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借鉴近三年高考试卷、借鉴往届复习迎考的成功经验、依托《三维设计》复习用书,回归课本,科学安排、扎实推进、高效做好高三物理高考总复习工作。
通过物理总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磨练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体会归纳题型—方法。
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
二、复习进度、阶段要求与方法(一)第一轮:20__年8月5日—20__年1月15日(预计单科质检)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这一阶段,渗透一些小综合,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滚动。
本轮复习侧重于“双基”复习。
刚进入复习时,学生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个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分析能力更为欠缺。
本着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的出发点,复习中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难度适度,撒密网,步子稳。
在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建立知识树。
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收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复习策略(一)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卷,把握好复习的范围、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学习研究市高三物理培训的内容信息、要求和建议,向上届高三取经交流,结合本届情况,备课组教师认真研讨,科学策划高三物理总复习各阶段各环节工作。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其定义和公式。
2.能够运用电场强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和电场线分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电荷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传递的。
2.引出电场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电场是一种物质。
二、探究电场强度的定义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受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
2.提问: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是什么?三、电场强度的计算1.介绍电场强度的公式:E=F/q。
2.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公式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
3.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电场强度计算的方法。
四、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电场线图,让学生发现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
2.讲解电场线的特点: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稀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
3.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电场线图,加深对电场强度分布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强调电场强度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公式推导和电场线图示,让学生对电场强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良好。
但在电场线分布关系的讲解上,可能有些同学理解起来还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电场强度的定义1.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2.电场强度的定义:E=F/q二、电场强度的计算1.电场强度公式:E=F/q2.示例:计算某点电荷的电场强度3.课堂练习三、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1.电场线图的特点2.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绘制电场线图四、课堂小结1.电场强度的概念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3.电场线分布关系五、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2.观察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六、教学反思1.课堂效果分析2.学生反馈与辅导3.教学改进措施重难点补充: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电荷,知道电荷间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是如何传递的呢?生:是通过电场传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强度》
同学们,魔术中有隔空取物这样一种表演,武侠小说里也有隔山打牛这样一门绝技,这些无不令我们觉不可思议,以为当我们理性思考时会发现,这里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没有直接接触,然而这种不可思议在我们物理中却也是可以存在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理学中的不可思议。
(写标题——电场强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伦定律(在副板书画两个电荷),真空中相距为r的两个相对静止的点电荷带电量为Q1Q2,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他们之间相互接触了么?没有,那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当时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提出了超距作用,那么什么是超距作用,所谓超距作用就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力,同学们,这样的解释能让你们满意么?显然,这并不能令我们满意,到了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次提出电场的概念(副板书上演示),即电荷周围存在由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它电荷会受到电场给予的一个作用力,这个力我们称之为电场力(在电荷Q2上标出F12),同理Q2也会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对Q1也产生电场力(在Q1上标出F21),F12与F21就是Q1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一解释看来比较合理。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电场么?给你一个带电的小球,谁又能告诉我电场在哪里?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电场真的存在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已经得到了近代物理学家的证明,并应用到了生产生活当中。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板书)。
与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样具有能量与动量,虽然无形,但我们可以感知,就像风它可以吹动树叶,我们却看不到;电脑系统进行计算,拆开电脑我们找到系统在哪里;人的思维控制人类活动,解剖人体,我们也找不到思维这样的器官一样,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感知电场的存在,如无线电波、手机信号、甚至光波,这些都是电磁波,电磁波又由电场、磁场组成,这一知识点我们会在将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之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电场的存在。
既然电场存在,那么电场又有哪些性质呢?现在就让我们研究一种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也就是静电场(画一个正电荷)。
电场看不见也摸不到,我们怎么来研究它的性质呢?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思考一下。
(停顿),我听有同学说可以研究电荷在电场中受力,通过受力间接反
映电场性质,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电荷——试探电荷,所谓试探电荷就是电量要少、体积要小,电量少可以避免试探电荷的电场对所要研究的电场产生影响,体积小,实验中可做为点电荷,对多个点进行精细的研究。
现在来看黑板,有这样一个正电荷,电荷量为Q,提供电场,这个电荷我们称之为场源电荷。
在电场中a、b两点放入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我们来看他们的受力情况,先看力的大小,可知a点处大于b点处,他们的受力方向也不同,也就是说位置改变之后,电场力的大小、方向都随之改变,而力又是由电场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定性分析,在电场中不同的点,电场的强弱与方向是不同的。
带着上面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做定量的研究,同样是这个正电荷做场源电荷,在空间选取A、B两点,到Q的距离分别为r、2r,在此两点分别放入电量为q、2q、3q的试探电荷,完成下面的表格
同学们来分析这组数据,首先横向观察,在同一位置,不同的试探电荷收到的力大小不同,在纵向观察,同一电荷在不同位置受力也不相同,那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电场力直接表征电场的性质么?显然不可以,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规律可循。
同学们再来看看影响电场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有试探电荷的电量,到Q的距离r,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进行一些处理,简化一下变量,我听到有同学提到可以用比值,谁比上谁?我们可以尝试用电场力比上电荷量,好,接下来完成表格。
这回我们再来观察这个表格,首先横向观察,不管是A还是B它的值都变
成恒定的了,不以试探电荷的电量变化而变化。
纵向再看,不同的点,比值不相同,那么这个比值可以表征电场的强弱么?我们来验证一下,看A、B的比值,明显A的要大一些,再看A、B的位置,A离着场源电荷更进一些,明显同一个电荷在A点受到的力就应该比在B点收到的力大,结果与我们的分析相吻合。
这就说明这个比值可以表征电场的强弱,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这个比值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板书)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收到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简称场强),符号用E表示(表格中写Ea、Eb)。
公式:(适用所有电场),单位:N/C或V/m。
我们再来研究电场强度的方向。
来看公式,我之前讲过,等号是一个很强大的符号,用等号连结说明左右所有的信息都相等,大小不说了,我们看方向。
这里F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q是标量,两个量相比应该还是矢量,因此场强就是一个矢量,方向应该与等号右侧相同。
应该注意一点,电荷量q有正负。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场强度方向与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
(画A、B上)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电场中场强的方向与正负电荷的选取是无关的。
同学们思考一下,整个研究过程中试探电荷起到什么作用。
它就是我们间接研究的媒介物。
例如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只能表示温度的高低却不能改变温度。
试探电荷一样,只能表示出场强,不会改变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一个客观存在。
以上我们掌握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它是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不受外界的影响。
那又是什么决定电场强度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练习。
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任意一点P的场强大小是多少。
我们可以利用公式得到Ep=kQ/r2。
大家注意这就是点电荷产生电场强度的公式。
在应用时注意它的应用范围。
当出现多个场源电荷时P点的场强是多少?同学们计算一下。
我们知道电场强度为矢量,所以我们可以求出各个点电荷在P点产生电场,然后矢量合成,这就是电场的叠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