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
2、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条件 反射 语言 文字
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事物刺激)
狗的条件 反射
人和动 物共有
谈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刺激)
谈虎色变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2019/4/12
2
2019/4/12
3
2019/4/12
4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1、自然界统一于物质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 其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一步步形成的。人们 现在已知的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动物有一百五 十多万种,还有众多微生物,科学已经揭示了 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 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一开 始就是社会的产 物,而且只要人 类存在着,它就 仍然是这种产 物。”
古人类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2、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 界的主观映象
“天才们无论怎样 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 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 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 ‘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 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 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 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 二、三尺而已。”
超级玉米Biblioteka 特大土豆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同时有 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要坚持一 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想问题、 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我们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最大国情出发,既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长过程中又呈现出更加具体的阶段性特 征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方法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

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

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搞清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世界观?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形成了其发展的多样性。

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

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显然,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人类也正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世界观,观者,看也。

看什么,观什么呢?看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世界”。

用中国哲学的话说,看的是宇宙“大全”。

如果你看世界的时候,看的是“局部世界”,那就不叫世界观了,不叫哲学了,而叫科学。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唯物论(三观、两原理)物质观。

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特殊的运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意识观。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的反映和创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方法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观。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制约,并最终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其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是事物内部及事物诸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以事物间的区别为前提(要求:区别中看到联系,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有条件的。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方法论: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事物的过去,观察现在,预见未来。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列宁
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否认矛盾
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 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 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 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 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 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 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 此以外,都是鬼话。”
——《反杜林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 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 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 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 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相互依存
磁铁有南北两极,总 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即使将它切断、打碎, 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 存在。
相互贯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过程性 就是“现实的诸环
节的全部综合的 展开
原因和结果
•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 象
• 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 现象
• 因果关系是包括时间先后 顺序在内的一种现象必然 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普遍联 系
现象与本质
•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
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 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涵义:联系是个普遍性极大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含义及实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发展具有方向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要看它是否与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相符合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依据,不能以形式、现象是否新奇为标准,不能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不能以发展的快慢为依据。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由于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批判继承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所以,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方向作为宇宙的根本------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规律,是辩证法------提供根本方法论矛盾分析法核心和实质(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还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和科技产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变化和运动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发展过程以及物质发展的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本质物质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根据现代物质观,物质通常表现为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具有可感知属性的实物。

物质由微观的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物质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

根据物质运动的观点,物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物质的运动包括微观的分子动力学和宏观的物质迁移、变形等过程。

形成物质的运动的原因是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转化。

二、物质的发展过程物质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等阶段。

在宇宙大爆炸后,物质通过星体的聚合和扩散等形式进行生成和演化。

在地球上,物质通过地壳运动、大气气候变化等过程进行演化。

而在人类社会中,物质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物质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和人类智慧等。

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等对物质的生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需求指人类对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追求,它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发展的进程。

人类智慧则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它直接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物质创新。

三、物质发展的规律物质的发展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物质发展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在物质运动和物质转化中产生的客观规律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普遍性和基础性:物质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表现出物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辩证性和矛盾性:物质的发展是辩证的过程,包含着各种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实体,从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到宏观的天体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存在的基础,同时也受到一定的规律制约。

本文将探讨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两个基本属性。

质量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对于引力的反应。

体积是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除了质量和体积外,物质还具有其他属性,如颜色、形状、密度、电导率等,这些属性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分子、晶格等物质结构。

不同的原子和分子通过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物质。

例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形成O2分子;水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形成H2O 分子。

不同的物质结构赋予了物质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三、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相互之间有规则的振动。

液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相对较近,可以自由流动。

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具有较大的运动能力。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受到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四、物质的能量和运动物质具有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基础。

物质的能量包括内能、动能和势能等形式。

内能是物质分子或原子内部所具有的能量,动能是物质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质由于位置或状态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

物质的能量决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例如温度、热容等。

物质具有运动性,无论是微观的原子和分子还是宏观的物体,都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表现为振动、旋转和自由运动等形式。

物质的运动性与其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

五、物质的发展规律物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规律制约,其中包括物质的不灭性、运动性、转化性和发展性等。

1.物质的不灭性:根据物质守恒定律,物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通过物质之间的转化来改变其形态和组成。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精选全文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精选全文

目的 追求生活的幸福 幸福的生活
前 提
自然
我们是谁? 人是什么?
社会
5
斯多亚学派的鼻祖第奥根尼(犬儒学派)就 认为自然的就是幸福,因为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 一部分,遵循自然就是幸福。
他们认为真正的幸 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的 环境的优越之上,如 丰裕的物质,强大的 政治力量和健壮的身 体。故每个人都可获 得幸福,并且不会失 去它。
+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 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 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3
44
+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5
+ 什么是运动?
21
+ 就是世界处于什么状态、世界究竟“怎么 样”的问题。
+ 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 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哲学上
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2
辩证法
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 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 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
58
+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
活动。
59
60
61
62
+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 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大块去解释:①世界的物质性;②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③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接下来就以这三部分来讨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但却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的基石。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果,是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

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而且要以辩证唯物
法作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祥,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我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的知识就是这么多了。

(15级应用化学2班黎翠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