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的合成
紫杉醇的全合成

紫杉醇的全合成1. 引言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等。
由于其药效显著,紫杉醇的全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紫杉醇的全合成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2. 紫杉醇的结构与活性紫杉醇分子式为C47H51NO14,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一种树木——云杉(Taxus brevifolia)。
它具有复杂的三环结构和多个手性中心,这使得它的全合成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紫杉醇在体内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
由于其卓越的抗肿瘤活性和广谱性,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 紫杉醇的全合成方法紫杉醇的全合成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天然产物提取和人工全合成。
天然产物提取是从云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步骤得到纯品。
但由于云杉生长缓慢且含量较低,这种方法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人工全合成是通过有机合成化学家们设计并优化一系列反应路径,从简单的起始原料开始,逐步构建紫杉醇的结构。
虽然人工全合成需要多步反应且较为复杂,但它具有高效、可控性强等优点,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和结构修饰的需求。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人工全合成方法:3.1 萘环法萘环法是最早被用于紫杉醇全合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以苯甲酸(cinnamic acid)为起始原料,经过多步反应构建出萘环结构,并最终与其他碳源进行偶联形成紫杉醇。
3.2 侧链合成法侧链合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紫杉醇全合成方法。
该方法以简单的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逐步引入紫杉醇的侧链结构,并最终形成目标分子。
3.3 环内酯化法环内酯化法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紫杉醇全合成的方法。
该方法以环内酯为中间体,通过多步反应进行结构修饰,最终得到紫杉醇。
4. 反应机理紫杉醇的全合成涉及多种有机反应,其中一些关键反应包括羟基保护、手性诱导、碳碳键形成等。
用酶合成紫杉醇半合成工艺流程

用酶合成紫杉醇半合成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其半合成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紫杉醇的前体物质,如10-去乙酰基巴卡丁III和10-去乙酰基紫杉醇。
紫杉醇生物体内合成过程

紫杉醇生物体内合成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紫杉醇是一种来源于紫杉树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癌症。
紫杉醇的生物体内合成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多个酶和底物共同作用,经过一系列反应才能最终得到紫杉醇。
下面将具体介绍紫杉醇在生物体内的合成过程。
紫杉醇的生物体内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体内,具体是在紫杉树的树皮和树叶中。
紫杉树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将葡萄糖输送到叶绿素细胞内。
在叶绿素细胞内,葡萄糖被进一步转化为异戊二烯醛,这是紫杉醇合成的起始物质。
接着,异戊二烯醛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逐步转化为异香树脑、异下角酯和芳亚麻酸。
这些中间产物经过进一步反应和转化,在经过多个酶催化反应后,最终合成为紫杉醇。
紫杉醇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物合物,结构稳定,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紫杉醇的生物体内合成过程不仅仅发生在紫杉树中,还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在其他微生物或植物中进行合成。
科学家们通过改造微生物或植物的基因组,使其拥有紫杉醇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和酶,从而实现紫杉醇的人工合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紫杉醇的产量,还可以避免砍伐紫杉树等不可持续的开发方式,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紫杉醇的生物体内合成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网络,需要多个酶和底物的协同作用,经历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合成出紫杉醇这种抗癌活性物质。
通过深入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机制,可以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开发出更多高效的抗癌药物,促进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紫杉醇生物体内合成过程】。
第二篇示例: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具有广泛的疗效和应用。
而紫杉醇的主要来源是从紫杉树的树皮中提取得到,但是该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提取难度大,产量低等。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一、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一直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传统的紫杉醇提取方法主要依赖于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然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有限,这限制了紫杉醇的大量生产。
因此,探索新的紫杉醇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紫杉醇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替代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紫杉醇的结构与作用机制1. 紫杉醇的化学结构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二萜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包含多个手性中心和独特的官能团。
它的基本结构由紫杉烷环和侧链组成,紫杉烷环是一个刚性的四环结构,侧链则连接在紫杉烷环的特定位置上。
这种复杂的结构赋予了紫杉醇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制紫杉醇主要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稳定微管结构来发挥抗癌作用。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是构成纺锤体的重要成分,紫杉醇稳定微管的作用会导致纺锤体无法正常形成,进而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癌细胞停止增殖并最终死亡。
此外,紫杉醇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等。
三、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研究进展1. 产紫杉醇真菌的筛选与鉴定研究人员从自然界中广泛筛选能够产生紫杉醇的真菌。
通过对不同环境样本(如土壤、植物组织等)进行分离培养,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方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含有紫杉醇。
经过大量的筛选工作,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产生紫杉醇的真菌菌株,如紫杉霉属(Taxomyces)、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
对这些产紫杉醇真菌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代谢途径。
2. 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了提高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产量,需要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紫杉醇生产工艺

6.1 概述 6.2 紫杉醇半合成工艺过程与质量控制
1
6.1 概 述
(一)紫杉醇简介 (二)紫杉醇的生产工艺路线
2
紫杉醇
简介
O
O O OH
苯 基 异 丝 氨 酸
10
*
7*
B *C
O NH O
A
*
* 13 1 * *
H
4 *
*
5
O
* 2' *
O
OH O O
HO
OO
11个手性中心 紫杉醇 Taxol 三环二萜核
20(Leabharlann )基础四元环的制备[2+2]型环加成反应:乙酰氧基乙酰氯在三乙 胺作用下脱HCl生成烯酮,烯酮与亚胺反应得 单一顺式异构体。
21
(3)基础四元环的制备
产物的立体构型取决于亚胺上取代基的类型。 取代基为芳基、芳杂环、共轭烯烃时,环加成 产物为顺式。
22
(4)氧化四元环的制备
cis-3-乙酰氧基-4-苯基-2-吖叮啶酮
乙氧乙氧基
28
(6)硅化四元环的制备
保护剂乙烯基乙醚与羟基的亲电加成机理
H
OC2H5 + H+
CC
H
H
H + OC2H5 HCC
HH
Ph NH
+
H HO
O
H C C OC2H5
HH
Ph NH
-H
HO
O
H C C OC2H5
HH
➢ 需保持反应体系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具有较强
3
紫杉醇
简介
HO O OH
O
O NH O
紫杉醇 生物合成

紫杉醇生物合成
紫杉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化合物,它是从太平洋紫杉树的树皮中提取的。
虽然紫杉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但紫杉醇的生产量非常有限,这使得它成为一种昂贵的药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探索了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涉及多个酶催化的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亚麻酸去羧化酶(P450scc)和紫杉醇合成酶(TAS)的作用。
这些酶在紫杉树中存在,并在其树皮中产生紫杉醇。
在尝试将紫杉醇的生物合成移植到其他生物中时,科学家发现,该过程涉及的酶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多个基因的表达和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他们还发现,许多基因的表达受到复杂的调节机制的控制,这使得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理解和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在努力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并探索将其生产工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一个有前途的方法是使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途径导入植物细胞中,并通过培养和优化条件来实现大规模生产。
总之,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而有前景的领域,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其工业化生产。
- 1 -。
紫杉醇半合成

紫杉醇半合成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
它最初是从紫杉树(Taxus brevifolia)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但因为紫杉树生长缓慢且含量较低,导致紫杉醇供应量非常有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
本文将介绍紫杉醇的半合成工艺以及其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主要通过对天然产物发酵提取得到的紫杉内酯(10-DAB)进行化学转化得到。
紫杉内酯是从紫杉树叶和枝条中提取的,并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步骤得到高纯度产品。
在半合成过程中,紫杉内酯与其他化学试剂反应,逐步完成紫杉醇的构建。
紫杉醇的半合成过程通常分为四个主要步骤:保护羟基、氧化、脱保护和酯化。
保护羟基是为了防止羟基的不受控制的反应,通常使用酯化试剂对羟基进行保护。
氧化步骤是为了将紫杉内酯中的部分羟基氧化为酮基,这一步骤通常使用臭氧处理或者氧化还原方法。
脱保护步骤是去除保护羟基的化合物,以恢复原始的羟基结构。
最后,通过酯化反应可以将羧酸与脱保护后的紫杉内酯反应,形成最终的紫杉醇。
紫杉醇半合成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和反应条件。
由于紫杉内酯的结构非常复杂,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对于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和高产率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反应优化,逐渐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反应路径和条件,使得半合成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
通过半合成方法得到的紫杉醇与天然紫杉醇在结构上是一致的,并且具有相似的抗癌活性。
因此,半合成的紫杉醇成为了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式。
目前市场上的紫杉醇主要是通过半合成的方式获得的,其纯度和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紫杉醇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并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因此,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半合成的紫杉醇在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大规模生产,满足临床需求,并可以通过结构修饰得到更多的衍生物,进一步提高抗癌活性和减少副作用。
紫杉醇的合成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紫杉醇的合成和生物学功能分析紫杉醇是一种天然产物,它是从太平洋北西岸的一种柏科植物——太平洋长白杉(Taxus brevifolia)中提取出来的。
自1980年代以来,紫杉醇由于其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而在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太平洋长白杉生长缓慢,只含有相对较少的紫杉醇,这限制了紫杉醇的商业化应用。
目前,合成紫杉醇的方法已经被发展出来,这开辟了一条生产紫杉醇的新途径。
紫杉醇的合成紫杉醇的合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合成,这种方法可以不依赖于太平洋长白杉供应,具有极高的可控性。
以下是紫杉醇的一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方法:首先,对取代苯环进行氢解。
将乙炔基团生成酮,然后使用Wadsworth-Emmons的方法将其转化成烯醇酯。
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光敏反应剂,在光照下进行反应。
接下来,需要对取代的环进行氢化,得到哌啶环和氢氧化铟作为还原剂。
此时,生产出的化合物需要两步反应进行改善。
第一步,使用溴化氰酸钠将生产物转化为三烯酸酯。
第二步,三烯酸酯的中心双键经过酸催化与五羰基二氰基铁反应,得到左旋紫杉醇,即需要化合物。
紫杉醇的生物学功能分析紫杉醇在从事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较大的一部分是与其抗肿瘤活性相关的。
紫杉醇是微管蛋白组成微管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是将有丝分裂中的微管定向拉扯,从而确保染色体的稳定性。
同时,微管通过其动态构建和解构参与了许多细胞生理过程,如胞质运输、细胞极性、细胞减数分裂和轴突生长等。
由于紫杉醇的结构特定,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亲脂性,可以通过细胞膜透过,并且可以定向结合微管蛋白。
紫杉醇则通过结合于微管的作用,干扰由于微管蛋白最稳定的形态。
干扰微管功能后,细胞失去了正常的微管结构,无法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的正常特征,所以,不正常的分裂和细胞周期停滞,这被看做是一种抗肿瘤细胞机制。
此外,紫杉醇还具有多种其他的生物功能,包括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治疗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以及白鼠中新生神经元发育和增生的促进作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 有机合成考试得分院别: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 分析化学学生姓名: 饶海英学号: 20114209033授课教师:考试日期: 2012 年 1 月8 日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合成进展摘要:本文对多烯紫杉醇的合成的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多烯紫杉醇合成抗癌多烯紫杉醇(daxotere) 商品名为多西她赛(Docetaxel) , 化学名为[ 2aR-( 2aα, 4β, 4aβ, 6β,9α, ( aR3, βS3) , 11α, 12α, 12aα, 12bα) ] -β- [ [ (1, 1 2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 -α-羟基苯丙酸[ 12b-乙酰氧-12 -苯甲酰氧-2a, 3, 4, 4a, 5, 6, 9,10, 11, 12, 12a, 12b -十二氢-4, 6, 11-三羟基-4a, 8,13, 13 -四甲基-5-氧代-7, 11-亚甲基-1H-环癸五烯并-[ 3, 4 ]苯并[ 1, 2-b ]氧杂丁环-9-基]酯,就是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开发的半合成紫杉醇的衍生物,它对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头颈部癌、胃癌等均有效。
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与肿瘤细胞微管蛋白结合, 加强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微管解聚,最终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增殖[1-3] 。
商业化生产的紫杉醇类抗癌药物大多采用半合成方法,这就是现阶段最具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的合成方法。
多烯紫杉醇的半合成方法就是利用从红豆杉属植物的针叶中提取的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10-DAB ) ,通过选择性保护部分羟基, 然后在10-DAB C13位的羟基上连接合成的手性侧链, 再去掉保护基团得到。
其中以多烯紫杉醇C13位侧链的合成以及该侧链与选择性保护的母核10-DAB进行酯化反应最为重要[4-5] 。
紫杉醇的构效关系已经被众多学者所研究与总结。
具有游离羟基的C13位侧链,C2与C4位的酯基,C4、C5位四元含氧环及紫杉烷的刚性环结构对抗癌活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988年,Potier等从欧洲紫杉(Taxus baccata)中分离得到10-去乙酰巴卡亭(Baccatin) Ⅲ( DAB),DAB 已被成功地用来半合成紫杉醇,并已工业化生产[6]。
半合成紫杉醇被认为就是除人工种植外,扩大紫杉醇来源的最有效途径。
随着对紫杉醇类似物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第一个紫杉醇类似物的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被开发成功。
多烯紫杉醇C13侧链中C3N上叔丁氧羰基取代了紫杉醇的苯羰基,其体外对微管解聚的抑制率就是紫杉醇的2倍,抗癌谱也宽于紫杉醇,水溶性高出紫杉醇20倍[7]。
美国堪萨斯大学Syed研究组发现,C3位为叔丁氧取代的紫杉醇与多烯紫杉醇的类似物的细胞毒性强于紫杉醇,水溶性也高于紫杉醇与多烯紫杉醇。
Ojima研究组制备的C3位含有多种取代基的多烯紫杉醇类似物,对多种人癌细胞株具有出色的细胞毒性,如对具有耐药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MDR的细胞毒性,紫杉醇的IC50值为300 nmol /L,而该类似物的IC50值则为36 nmol/L[8]。
紫杉醇的C4甲基碳酸酯衍生物,其水溶性比紫杉醇强40多倍,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约为紫杉醇的50多倍。
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发现了新的紫杉醇类似物化合物,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9]。
1992年,14β-羟基-10-去乙酰巴卡亭( Baccatin)Ⅲ( 14β-hydroxyl-DAB)从喜马拉雅山紫杉(Taxus wallicbiana Zucc、)中分离得到,与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的前体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相比较,C14位多一个羟基。
在此基础上,Ojima研究组合成了C3与C10位修饰的C1、C14位碳酸酯基-14β-羟基-10-去乙酰巴卡( Baccatin) Ⅲ衍生物,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奥兰索,其对多药耐药细胞株的细胞毒性比紫杉醇强440多倍[10],口服时具有非常好的生物利用度(48%~50%),可以减少神经与其她毒性,还可以做为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逆转剂[11]。
景临林等人[12]以反式一肉桂酸乙酯为原料,经不对称双羟化(AD)、环氧化、重氮化及氢化4步反应得到多烯紫杉醇手性C13侧链(4),然后用苯甲醛将其保护后与保护的10一去乙酰巴卡亭I11(6)对接,最后去保护得到多烯紫杉醇。
多烯紫杉醇手性C侧链的4步反应总收率为76%,光学产率为99%,对接及去保护3步反应总收率为64%。
在多烯紫杉醇手性C13。
侧链的合成过程中,对价格昂贵的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配体进行了回收与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反应成本。
同时还优化了反应过程,避免了柱色谱分离,有利于多烯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具体合成路线见图1。
OC 2H 5O OC 2H 5O 2H 54HO OH 13252OC 2H 5O OH N 33325OC 2H 5O OH NHBoc 4p-MeO-PhCHO,PPTS,NaOH(aq),MeOH,HClOBocN MeODCC,DMAP,C 6H 5CH 3Troc=C 13CCH 2COO-O BocN MeO36 O OOHBocHN 8Zn,EtOH MeOHO OOH BocHN 9图1 多烯醇的合成路线在多烯紫杉醇的合成过程中,多烯紫杉醇手性C 侧链的合成就是关键步骤,其合成方法主要有手性源合成与不对称催化合成两种。
手性源合成普遍存在反应条件苛刻,立体选择性差,收率低的缺点,而不对称催化合成因其收率高,立体选择性好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文献[13]报道用不对称氨羟化(从)反应合成C 侧链,AA 反应不仅消耗大量昂贵的配体(DHQ)2PHAL,而且锇的用量也很大(就是AD 反应的20倍),使反应成本提高,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本文采用AD 反应合成C 侧链,但催化此反应的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配体(QN)2PHAL 价格昂贵,增加了反应成本,文献[12]用简便的方法对配体进行回收并多次重复使用,能得到很好的结果,大大降低了反应成本。
配体进行5次重复使用试验,化学产率与光学产率均没有明显的改变。
配体(QN)2PHAL 通过二氯甲烷萃取后浓缩再用乙醚沉淀即可回收。
参考文献[1] 汤致强、 抗肿瘤药-多烯紫杉醇[J]、中国药学杂志,1999, 34(2):134、[2] 宋沁馨,于立洁、 多烯紫杉醇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2):900-903、[3] 孙燕,李维廉,管忠震、泰索帝治疗晚期乳腺癌与肺癌[J]、中国新药杂志,1998,7(3) : 165-167、[4] 王锋鹏、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发现、化学及构效关系[J]、华西药学杂志,1997,12(1):23-30、[5] 李正邦,陈东林,王锋鹏、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化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1): 43 - 52、[6] Ojima I,Habus I,Zhao M,et al、New and efficient approached to thesemisynthesis of taxol and its C13 side chain analogs by means of β-lactamsynthon method、Tetrahedron, 1992, 48 ( 34 ) :6985-7012.[7] Ringel I,Horwitz S、Studies with RP56976 (Taxotere) : a semisynthetic analogof taxol、J Natl Cancer Ins,1991,83( 4) : 288-291.[8] Ojima I,Duclos O,Kuduk S,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3-alkyl-and 3'-alkenyl-3'-dephenyldocetaxels、Bioorg Med ChemLett,1994,4( 21) : 2631-2634.[9] Rose W,Long B,Fairchild C,et al、Pre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BMS-275183:an orally active taxane、Clin Cancer Res,2001,7( 7) : 2016-2021.[10] Distefano M,Scambia G,Ferlini C,et al、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a newclass of taxanes ( 14 beta-hydroxy-10-deacetylbaccatin Ⅲderivatives) onmultidrug-resistance-positive human cancer cells、Int J Cancer,1997,72( 5) :844-850.[11] Polizzi D,Pratei G,Tortoreto M,et al、A novel taxane with improvedtolerability and therapeutic activity in a panel of humantumor xenografts、Cancer Res,1999,59( 5) : 1036-1040、[12] 景临林,金瑛,张生勇,孙晓莉,抗癌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合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16卷第5期2006年10月总73期:292-295、[13 ] 王力元,王蕴峰,齐传民、经不对称氨羟基化反应合成多西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研究[J]、化工科技,200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