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合集下载

蒙城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与建议

蒙城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与建议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5期蒙城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与建议张 洁(蒙城县农机推广站,安徽蒙城 233500)摘要:为全面了解蒙城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发展情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富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蒙城县农机推广站组织成立调研小组,协调县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相关部门,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调研内容,深入基层,对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调研。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发展建议;蒙城县1 蒙城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耕地面积15.33万 hm2,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副产品丰富多样,是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省蔬菜产业化十强县,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0个。

经过多年发展,设施农业已初具规模。

由简易塑料小栱棚发展到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以及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现代化连栋温室,由传统耕作发展到机械化作业。

截止2020年底,全县蔬菜播种面积32 000 hm2,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 733.33 hm2,其中联栋温室占地面积133.33 hm2;日光温室占地面积266.67 hm2;中小拱棚占地面积5 333.33 hm2。

66.67 hm2以上蔬菜基地6个,33.33 hm2以上蔬菜基地60多个,蔬菜总产量153万吨以上,产值达20亿元以上。

从事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协会以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社累计达到815家。

2019年,蒙城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市商委签约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主动对接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安徽省率先建设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目前,蔬菜主供应基地面积2 000 hm2,2021年发展到6 666.67 hm2,配套建设冷链物流系统18套。

2 蒙城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发展情况2.1 耕整地环节机械化发展情况目前,蒙城县设施大棚内土地耕翻、旋耕、起垄、开沟等各项作业逐步由田园管理机、微耕机、开沟机和大棚王配套旋耕机等机具来完成,设施大棚土地耕翻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现状及成效

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现状及成效

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现状及成效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自2003年创办以来,坚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中心,以粮油作物为重点,通过加强管理和机制创新,示范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良种繁育工作得到稳步发展,科技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加快农技推广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示范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示范场位于县城南10km,于2003年从乐土镇购买土地14hm2。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有办公楼及仓库9间3层,面积800m2,晾棚300m2,塑料大棚2000m2,水泥晒场200m2,防护墙1100m,水泥道路3000m2,桥涵4座,排水沟1000m,机井4眼,半移动式喷灌设备2套,安装50k2。

现有职工7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36人;在学历构成上,大学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27人,中专26人,雄厚的技术力量为示范场提供全方位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2运行机制2.1组织管理实行场长负责制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产权属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县农委二级机构,全民事业单位。

管理上实行场长负责制,由农技中心1名副主任兼任示范场场长,按照建场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运作、统一管理。

2.2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法人代表,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保障了示范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2.3投入机制以县为主,单位、个体投入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从争取到的有关项目资金中支出,做到专款专用;除科研、试验用地外,其余土地由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承包开展示范,示范费用自筹,自负盈亏,既安置了就业人员,又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科研、试验费用从课题专项经费中列支。

通过项目、单位、个人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示范场建设,为示范场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后劲。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

(中国经济网消息).❖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

2023年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_1

2023年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_1

2023年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2023年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1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蔬菜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蔬菜生产为重点,以保障市场供应、市民消费安全和价格稳定为目标,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强化监管,蔬菜产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现简要汇报如下:一、整体生产情况我县是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现拥有____、____、____绿园、____县____家庭农场四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6月我县蔬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同比新增 0.2万亩,总产量达 26.5万吨,西甜瓜播种面积3.6万亩,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生产形势良好,销售价格平稳。

预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9.8万亩,产量达48.7万吨,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产量达到17万吨,力争全年蔬菜西甜瓜面积26万亩,总产量65.7万吨,产值超10亿元。

蔬菜面积较大的有________蔬菜基地6000亩,倒桥蔬菜基地5000亩,三城____蔬菜基地1000亩,西武蔬菜基地1000亩。

二、工作进展1、标准园创建工作。

滁州雷槽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今年上半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新建双层钢架式大棚182.3亩,集约化育苗工厂3.7亩,冬暖式大棚30亩在建,同时还建成了自身的产品检验室、农资仓库和商品化处理车间。

整个基地按照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培训指导、统一产品检验、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六统一”措施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实现低毒和无公害农药的全覆盖。

2.落实奖补政策、扶植蔬菜合作组织生产。

为了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做大做强,11月县政府出台了《____县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以奖代补办法》(____办〔〕192号),政府设立促进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年资金总额不低于200万元,列入县财政预算,滚动使用,以后随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用于奖励我县新建蔬菜大棚、开展蔬菜技术、人才的引进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同时土地规模流转、家庭农场等奖补政策陆续出台。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近年来,临汾市大力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蔬菜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总量和效益稳定增长。

认真总结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深入分析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有利于促进该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蔬菜种植效益。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总量稳定增长,生产效益持续提高202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577某1042,总产量2829某108,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平川7个县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502某1042,占到全市总面积的872,总产量2630某108,占到全市蔬菜总量的90以上。

可以说,蔬菜生产在优势产区的集中发展为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蔬菜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全市农民人均蔬菜收入从2022年的579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04元。

在农业和种植业中,蔬菜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洪洞秦壁,曲沃北董、史村,襄汾景毛等蔬菜主产区,蔬菜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12多种模式并举,设施蔬菜快速发展根据近年来临汾市设施蔬菜发展实际,在算账对比、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变了设施模式单一、发展步子不大的局面,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坚持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并举,积极引进推广移动大棚,总结创新节水设施莲菜模式,大大加快了设施蔬菜发展步伐。

曲沃、尧都、浮山、古县、霍州等县都引进推广了移动大棚,取得了初步成功,产生了良好效益。

襄汾、洪洞、侯马、曲沃、翼城、尧都等地的节水设施莲菜呈现出规模发展态势,特别是襄汾县2022年新发展了节水设施莲菜5362,成为设施蔬菜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2022年全市新增日光温室10002,大棚8402,节水莲菜9402,食用菌5802,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

13创新经营模式,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各县市、区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设施蔬菜,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规范合理流转,促进了设施蔬菜一村一品集中连片的规模发展,提高了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蒙城县农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对策

蒙城县农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对策
棉、 玉米套 瓜 菜等模 式 。
1 . 农业 结构调 整 由单 一种植 业 向种养 业发 展 3
种植 业结 构 的调整 , 别 是 玉米 、 草 面 积 的增 加 , 特 牧 对 于促 进 畜牧 业 的发 展起 到 了 推动 作 用 , 黄牛 、 猪 、 尔 以 生 波 山羊 、 蛋等 为主 的畜牧 业产 值 比重大 大提 高 。 禽
结构 调整 引 向深 入 。 32 以科 技 为先 导 。 . 以服 务 为 手 段 。 健全 农 村 社 会 化 服务
体 系 .
1 . 结构调 整 由低度 向 高度发 展 2
农技 部 门 大 力推 广 间作 套 种 模 式 , 改变 了种 植 结 构 又
增加了经 济效益 。 我县推广比较成功 的有麦套棉 、 在 瓜套
走 向深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稳 定粮 食 生产 的 前提 下 , 按照 市 场需 求 , 大力 发 展经
济 作物 , 其 是高 产 高效 的大 中 棚蔬 菜生 产 和 反季 节 瓜 菜 尢
生产 , 粮经 比 例 已 由 2 0世 纪 9 0年代 的 82 发 展到 现 在 的 :,
73 :。
在 新 的形 势下 , 以市 场 为导 向 , 产适 销对 路 的农 产 品 生 是农 业 结 构调 整 成 功 的关 键 。 县 大宗 农 产 品 生产 必须彻 我 底从 追 求 数 量型 转 变 为追 求 质 量 效益 型 , 强 大 宗 农 产 品 增 的市 场 竞争 力 , 高 农 业生 产 效 益 。 作 物 布局 上 , 适 当 提 在 要 调 减 粮食 , 大 经 济作 物种植 面 积 , 扩 尤其 是增加 劳 动 密集 型 且 具 有 竞 争 优势 的 蔬 菜 、 果 、 花等 经 济 作物 种 植 面积 : 瓜 棉 在 品种 结 构 上 , 重点 突 出优 质和 无 公 害 , 快 发 展 优 质小 加 麦、 优质 瓜 菜 、 质棉 、 优 优质 畜牧 产 品等 , 步全 面 实现 无公 逐 害 优 质农 产 品 的品 质水 平 和 安 全标 准 , 增强 农 产 品 的 市场 竞 争 力 , 大 国内 外 市场 的份额 , 我 县 农产 品做 大做 强 , 扩 把 从 而 增创蒙 城 农 业品牌 , 不断 扩 大农 业 外向 度 , 不断 把 农业

蒙城县种植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蒙城县种植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蒙城县种植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摘要: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蒙城县以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精神为切入点,立足岗位职责,及早谋划部署,多措并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粮食生产,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关键词:蒙城县;种植业;生产形势;分析;一、种植业生产情况(一)夏粮喜获丰收。

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94.6万亩,2021年平均单产538.9公斤,较2020年亩增产18.6公斤,增产率为3.57%,总产104.87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首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稳步推进。

全县10个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核心示范区11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61.3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产22.4 公斤,增产率为4.2%,累计增产2464吨,增收591.4万元,实现了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的目标,带动全县193.3 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38.9公斤。

二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再创佳绩。

通过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和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县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40万亩辐射区平均亩产580.13公斤,15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603.69公斤,分别比非项目区增产7.65%、12.02%。

三是优质麦生产成效显著。

160万亩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示范片平均亩产544.2公斤,较全县亩增产5.3公斤,均价按每公斤2.52元计算,亩增收13.36元,新增效益2137.6万元。

其中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种植面积25万亩,强筋小麦由金冠、恒瑞面粉加工企业及中瑞粮贸每公斤高于中筋小麦市场价0.16元收购,新增效益4353.6万元,两项合计新增效益6491.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安全粮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种植结构总体呈现“三减四增”态势,即传统的玉米、大豆、甘薯等粮食作物面积略减,面积分别为165.12万亩、1.64万亩、2.61万亩,同比分别下降 1.9%、68.6%、13%。

蒙城县开展“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蒙城县开展“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蒙城县开展“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为了解决“种地难”、“谁来种地”、“种好地”问题,蒙城县从2016年开始进行积极探索,对托管工作不断进行巩固拓展延伸和完善,历时近8年,历经农机托管、农事托管和现在的“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三个阶段。

“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主要指围绕粮食生产(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在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作业全程托管的基础上,向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两个环节延伸,开展“农资统供、耕、种、管、收(含秸秆还离田)、售”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工作。

托管的实施,服务组织增加了效益,农民降低了成本,缓解了禁烧压力,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农民、服务组织和政府“三满意”。

但也存在不足,现提出对策建议如下:一、存在问题(一)规模作业受限。

全县土地确权面积216.39万亩,虽然大部分乡镇和村实施了“户均一块田”改革,但因土地承包经营到户,耕地仍呈现分散经营状态,导致农作物品种不统一、播期不同、田管时间不同、收获时间不一致;从整体上看,虽然蒙城县地处淮北大平原,土地一马平川,但从局部来看,同一地块、甚至此地块与彼地块之间,存在地块不平整问题,从而导致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

(二)服务能力不高。

蒙城县自试点推行托管工作至今,参与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由2017年午季的285家,到2022年午季611家,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组织在托管服务、订单作业中得到发展壮大,也有一部分服务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被淡出。

目前,我县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能力总体还较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较多,操作人员老龄化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服务组织能力、服务能力不均衡,致使托管质量不高、机具调配不力、履约程度不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第一章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第二章蔬菜生长需肥规律第三章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第四章露地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第五章大棚菜茬口咋安排才高效第六章如何安排日光温室蔬菜茬口第一章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一、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0‟27号)省农委《安徽省2010年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皖农菜[2010]45号)县政府办《关于印发蒙城县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蒙政办…2010‟59号)二、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特点:1、面积日趋稳定2、价格稳中有升3、质量更加安全4、效益显著提高三、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获得荣誉:1、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十强县2、国家级蔬菜标准化实施示范县3、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庄周马店甘蓝、马集马庙马铃薯、范集李圩日光温室4、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马集马庙、小辛集城西、范集李圩、庄周马店5、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范集李圩日光温室6、省级蔬菜标准园:小辛集城西村、白杨林场出口蔬菜7、省级标准果园:篱笆郭集黄花梨8、省级蔬菜专业示范村3个:庄周马店、马集马庙、范集李圩四、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总体概况:201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含复种指数),总产量130万吨,产值9亿多元,直接为农民增收7亿多元。

我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资金,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规模经营,积极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要体现在:1、以庄周马店为中心的甘蓝和黄心大白菜(韩国白菜)生产基地。

总面积3万亩,总产量10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甘蓝主要是淮南新丰、上海新丰、京丰一号等。

大白菜主要是青杂、黄心大白菜等。

产地包括:庄周、范集、篱笆、王集、乐土等乡镇。

2、以范集、小辛集为中心的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总面积2000亩,总产量2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黄瓜、番茄、丝瓜、西芹、圣女果、草莓等。

产地包括:范集、小辛集、小辛集等乡镇。

3、以马集为中心的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

总面积2万亩以上,总产量4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早丰、早大白、荷兰15等。

产地包括:马集、岳坊、许町、小辛集、乐土等乡镇。

4、以乐土为中心的糯玉米生产基地。

总面积3000亩,总产量3000吨以上。

主导品种:京科糯一号、万年一号等。

产地包括:乐土、庄周、马集、三义等乡镇。

5、以白杨为中心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总面积1000亩,年产量3000吨以上。

主导品种:荷兰豆、青刀豆、甜豌豆、日本大叶菠菜小菘菜、香葱等。

产地包括:白杨林场、小辛集乡等乡镇。

6、以小涧、王集、庄周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总面积1000亩,年产量2万吨以上。

主导品种:双孢蘑菇、金针菇、平菇、大球盖菇等。

产地包括:小涧、王集、小辛集、庄周、漆园等乡镇。

7、以乐土、楚村为中心的大樱桃生产基地。

经过连续5年的发展,我县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近千亩,亩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上市初期价格每公斤80元以上,产品十分畅销。

8、以茄果类为主的早春和延秋大棚蔬菜发展势头较好。

主要分布在庄周、小涧、漆园、许町等乡镇,总面积3万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豆角、西瓜、黄瓜等,为早春秋冬蔬菜市场供应提供了丰富的花色品种。

五、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设施蔬菜发展较慢。

春提前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发展缓慢,外地客商前来收菜难以批量供应,难以组织货源。

另外秋延后蔬菜发展标准不高,深秋至初冬前蔬菜市场供应仍处于淡季。

2、加工能力显著不足。

我县是蔬菜生产大县,蔬菜资源丰富,产量多、品种全,特别是适宜加工的蔬菜品种较多,但是本县蔬菜加工企业较少,加工能力显著不足。

3、精品名牌相对较少。

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虽然部分合作社或基地注册了蔬菜商标,但品牌推介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足,精品名牌较少,品牌拉动力不强。

4、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蔬菜产业是弱质产业,是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扶持,但现在的农业政策保险、蔬菜良种补贴、基地建设配套资金等优惠政策未能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体现和兑现。

5、组织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我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组织30多家,但大都是松散型合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户难以从蔬菜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利益回流,难以得到更多实惠,因此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六、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1、狠抓基地建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整和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围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国家级蔬菜标准化实施示范县建设要求,根据龙头企业需求,狠抓甘蓝、韩国白菜种植,争取总面积达到6万亩。

突出抓好糯玉米、金针菇、双孢菇、胡萝卜、出口蔬菜及设施蔬菜种植。

继续扩大秋延后蔬菜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继续做好蔬菜标准园建设。

2、继续搞好科技培训。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继续做好蔬菜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基地、合作社,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大力推广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提升蔬菜产业科技水平,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3、推进蔬菜产品加工。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巩固现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争取引进2—3家农产品(蔬菜)加工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4、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继续实施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三增、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省财政支农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资金使用规定,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章蔬菜生长需肥规律一、蔬菜需肥特点蔬菜种类繁多,对养分的需求各异,仅蔬菜作物与大田作物比较,在营养需肥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蔬菜是喜肥作物与禾谷类作物相比,蔬菜不仅生物量大,而且养分含量高、养分移出量大。

如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氮、磷、钾含量,比水稻、小麦、玉米要高得多。

相关试验显示,蔬菜吸氮量比小麦高40%,吸磷量高20%,吸钾量高192%,吸钙量高430%,吸镁量高54%。

当然,不同种类蔬菜的需肥量也有很大差别。

2、蔬菜是喜硝态氮作物多数农作物能同时利用铵态氮和硝态氮,但蔬菜对硝态氮特别偏爱,铵态氮过多,会产生严重的生育障碍。

例如,西红柿栽培介质中的铵态氮比例不宜超过30%,尤其在低温时施用铵态氮肥更易出现氨害。

需要说明的是,在土壤栽培中,施到土壤中的铵态氮肥,除土温极低或土壤渍水导致硝化作用减弱外,总是处在不断的硝化过程之中。

因此,决不能认为蔬菜不能使用铵态氮肥。

3、蔬莱是嗜钙作物与一般大田作物相比,蔬菜是需钙多的作物。

据测定,萝卜、甘蓝的吸钙量分别比小麦高10倍和25倍。

我们常见的西红柿、圆辣椒脐腐病,甘蓝、白菜的干烧心病等,均是蔬菜缺钙的生理性病害。

4、蔬菜含硼量高蔬菜,尤其是根菜类蔬菜含硼量高,其含量为禾本科作物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由于蔬菜作物体内难溶性硼含量高,而再利用率低,因此易产生缺硼症。

如甜菜心腐病、芹菜茎裂病、甘蓝褐腐病、萝卜褐心病等生理性病害。

由此来说,蔬菜作物对养分的种类和形态要求严格,必须有的放矢的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商品菜。

二、蔬菜施肥不当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蔬菜施肥不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易使蔬菜发生生理性病害。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易发生由于缺乏营养元素或营养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

如西红柿缺钙而诱发脐腐病,黄瓜蒸腾作用过于强烈引起硅、钙元素在叶缘聚集,导致磷钾养分不平衡而引起金边叶。

在某些施肥量大的地区可观察到过量施肥引起的生理障碍及其引发的严重的病虫害等。

蔬菜各种营养生理障碍测试中可以明显知道:缺钙往往是钾、氨、镁或硝酸过剩引起的;缺镁是钙、钾过剩引起的;硝酸过剩因日照不足引起;在相同日照条件下,作物显示日照不足的,系硝酸过剩引起;锰过剩往往因土壤酸性造成的;硼过剩因施硼肥后往往土壤由碱性调节成酸性后引起;缺硅酸往往因硝酸、氯过剩引起;亚硝酸集聚,因硝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磷、硝酸过剩因缺钾引起;缺锌往往因磷过剩引起等等。

三、蔬菜常用施肥方法蔬菜的施肥方法,大致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

合理施肥是蔬菜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1、什么是基肥?施基肥有哪些作用?施基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基肥是在本茬蔬菜播种或移栽前,结合整地耕翻土壤时施入的肥料,供蔬菜全生育期吸收利用。

生产中多将有机肥、磷肥、部分氮、化肥作基肥施用。

温室或大棚蔬菜,还由于种植条件密闭,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将因有机肥腐解过程中发热或释放有害气体而伤害种子或幼苗。

因而,施用的有机肥应该充分腐熟并在盖棚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施入。

有机肥用量要根据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的质量来确定。

当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很快,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不能适应蔬菜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因而对于有机肥的施用应给予充分重视。

化肥中主要是全部磷肥、镁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作基肥,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1/2和钾肥的2/3以上均可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施用。

化学氮肥作基肥很符合氮肥深施的原则并可提高利用率。

在蔬菜栽培中,施用肥料的主成分和副成分,因雨水淋溶而流失较少,盐类多积聚在土层内。

栽培茬次愈多,施用量(化肥)愈大,土壤集积的盐类也愈多,严重时可能引起水分从蔬菜根系向土壤中倒流而引起盐害。

因此,提倡在蔬菜种植前先测定土壤含盐量。

如果含量在0.2%~0.3%左右,则不宜施用化肥作基肥。

如果含盐量过大,要灌水洗盐,降低含盐量。

为防止一次施肥过量,造成土壤盐类浓度过高,要结合不同土壤质地选择不同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含氯钾肥中的氯,容易提高土壤溶液浓度且含盐指数高。

生产应用时应施用于耐盐性强的蔬菜,对耐盐性较弱的一般蔬菜,提倡施用硫酸钾。

但氯化钾价格较便宜,只要采取减少每次用量、增加施用次数,或施用后多浇水、与硫酸钾交替施用等措施,仍可防止或减轻影响。

但不提倡施用含氯化钠成分的氯化钾,含氯氮肥如氯化铵或含双氯复合肥。

2、蔬菜地如何追肥?追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追肥是指在蔬菜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一般多用速效性化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粪肥也可以作追肥。

追肥用的化肥,应尽量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品种,如氮肥中的硫酸铵、尿素;磷肥中的过磷酸钙、磷酸铵等;钾肥中的硫酸钾等。

追肥要掌握既保证蔬菜能及时吸收到所需要的养分,又尽量减少养分损失并能充分发挥肥效的原则。

在追肥技术上要掌握深施覆土和水肥密切配合的方法,大力提倡灌溉施肥,即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肥料随灌溉水渗入土壤。

灌溉施肥包括喷灌施肥和滴灌施肥。

其优点是灌溉水溶解了肥料并将它快速、均匀地渗入蔬菜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供吸收利用,因而肥效很快,养分损失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