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日本建筑

合集下载

日本的建筑文化

日本的建筑文化

日本的建筑文化日本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那个时候,木结构的建筑被广泛地应用于宗教和住宅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建筑发生了很大的演变,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日本建筑的历史、特点和未来发展。

历史日本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日本的文化和建筑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在那个时候,住宅和宗教建筑都采用了大量的木结构和屋顶,并有檐廊和围墙等特征。

在13世纪初,日本开始使用瓦片来制作屋顶,这使得建筑更加耐用,同时也增添了一定的装饰性。

在16世纪,日本出现了茶道和建筑的紧密联系。

茶道强调简单、自然和谦逊,这种理念也反映在了建筑中。

室内空间被简化,同时采用了枯山水和花园等特征。

在江户时代(1603-1867)期间,日本的城镇化加速,城市开始出现了木结构的住宅和商业建筑。

这些建筑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例如障板和纸拉门等。

特点日本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简洁、自然和谦逊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来创造宁静的室内环境。

建筑中经常呈现出对称和间隔的图案,同时也善于利用空间和材料的重复来创造视觉上的统一感。

例如,日本的传统茶室就是一个简单而精致的设计,它的原则是讲求和谐、平衡和节制。

日本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也是独一无二的。

建筑师通常使用本地原材料,例如木材、竹子、纸和石头。

这些材料都非常适合日本的气候和环境。

同时,这些材料也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自然美感,这强调了日本建筑关注自然环境的理念。

未来发展尽管日本的建筑文化由来已久,未来的发展仍面临着挑战。

日本的艺术和文化以及建筑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建筑师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如何在旧有的城市环境中建设可持续的绿色建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日本的创新和研发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建筑历史知识: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的建筑遗迹至今仍为人所贵。

虽然现代建筑变化多端,但在日本仍有着许多人继承并传承日本传统建筑的技巧和艺术。

这些传统建筑为日本文化与艺术增添了份厚重的底蕴。

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日本传统建筑历史追溯至公元前710年的飞鸟时代,始建于日本各地的神社和寺庙。

与传统建筑相伴的是一些独特的建筑文化,如瓦屋顶和用草屋上覆盖着厚厚的稻草屋面的较简单的建筑方式。

在日本的四季变化中,这种建筑方式也因应了不同的季节变化:夏季的房屋的屋顶可以打开,冬季的房屋则可以保持温暖。

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在于,这是一种为日本人民创造出的建筑美学和创作理念。

传统建筑由一系列独特的建筑元素和艺术特征组成,如:鬼瓦(特殊造型的瓦片)、护山壁(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的木材)、向拦(用于保持建筑结构的垂直梁柱)、彩色绘画和装饰等。

这些特色元素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俗,展示了人们的美学和宗教价值观。

此外,作为一个美学系统,传统建筑的构造也包含许多传统的绘画和雕刻技巧,体现了日本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制作技术,证明了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日本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种独特的、凝聚着日本传统建筑知识和技术精华的美学表现。

传统建筑体现了日本建筑的漫长历史,也代表了日本人优秀的设计和制造技能。

日本传统建筑的优美外观,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着很高的声望。

因此,传统建筑成为了日本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所、著名的寺庙和神社等都是典型的日本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的现状现代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导致了传统建筑的减少和消失。

快速都市化和环境破坏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传统建筑的保存和维护工作。

虽然有一些措施来保护这种建筑风格,包括许多相关机构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个人的房屋升值和利益等问题,传统建筑的保存与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挑战。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简介:张暄,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1-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现代日本研究班,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日关系与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工作。

平均1500人就拥有一座神社。

而且,日本战后社会发生了巨变,唯独神社建筑,与战前没有什么两样。

神社的布局与环境同样体现出日本人所追求的恬淡与清幽的审美趣味。

神社总体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古朴自然,毫无华丽可言。

周围多有围墙环绕,内有不少古杉,茂林修竹,林荫参天。

在都市,神社就是高楼大厦、立交道路、民宅民居中的一片绿荫。

日本神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形似“开”字的“鸟居”(即牌坊,一般是用木料或石料搭建的),这已成为神社的标志。

在日本地图上,往往就是画一个鸟居的形状来代表神社。

鸟居以外是凡人世俗,鸟居里面则是神圣境地。

进入神社庭院,人们会看到一个或多个石制水槽,槽上横放着几把竹木做的长柄杓。

香客在进香祭拜之前可在此漱口洗手,然后再以洁净之身入内敬神。

神社内最大的建筑是本殿,是神祗的安奉处,对游客一般不开放。

本殿前面是相当宽敞的拜殿,是信奉者拜神和献祭的地方。

日本人与神社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生的某些特殊日子,都要到神社去参拜祈福。

婴儿出生要在神社举行保佑平安顺利成长的仪式,三岁、五岁、七岁及每年的男孩节、女孩节,大人要带孩子到神社去参拜。

青年男女订婚、结婚也要到神社参拜或在神前举行婚礼,以求神灵保佑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开车的人要到神社去求取行车安全的护身符。

面临高考的学生也要到这里祈求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今日的神社不仅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古迹,还是人们慰藉心灵、领略传统文化的场所。

过年时,全家人一起到有名的神社参拜,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典活动,已是东京市民过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神社宁静、自然及所带有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的大都市人们来说,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一个难得的避风港。

浅述日本建筑和文化

浅述日本建筑和文化

浅述日本建筑和文化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国民生活水平很高,但由于国土狭小,地价昂贵,日本住宅在设计上讲究"小、巧、精(致)、(舒)适"的实用主义,同时处处体现出大和民族的家居文化特色。

一是"气"文化。

受土地资源的限制,日本住宅不可能像美国、加拿大那样分布得十分离散,为了保持居住环境拥有新鲜的空气,日本居民都自觉地维护居住环境的健康。

现代的住宅设计中渗透了这种文化意识,通过对烟尘污染的控制、绿化植被的营造,设置宽大的门窗、隔扇,采取简洁的室内陈设布置,有效地提高了空气质量及其流通性能。

住宅设计上的"气"文化,给日本人带来的好处之一是,日本人的寿命延长了。

二是"季"文化。

日本国土狭长,四季气候分明,为了使居室融入自然,日本人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注意根据地方气候、风土来考虑安排居室布局,使住宅空间努力追随自然的阳光、风和绿色,把室外的景物纳入视野之内。

或者通过种种人工手法,建造充满着自然情趣的庭院。

人们身居室内,亦可饱览自然界的变化,感觉自然生命力的脉搏,从中体会人生的意义。

三是"木"文化。

日本在建筑材料的开发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这并未改变日本人对室内木料装修的偏爱。

木料装修能带给日本人回归自然的感受,而且对于居住在地震带上面的日本人来说,木料无疑是较安全的建材。

日本人的木装修做工精致,线条简洁,颇具原木风格,不像欧陆的木装修那样繁杂、豪华,而且与室内小空间流动合一,给人亲切、高雅的感觉。

四是"座"文化。

日本人乐于在充满木材、纸张(糊于移门、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气息所形成的氛围中,盘腿屈膝坐在榻榻米上无拘无束地交谈、饮食,进行心灵的对话。

这种赤脚文化,也可叫做"座"文化。

在现代住宅设计中西洋风日盛的今天,日本人仍保留着这一民族传统习惯,亦属难得。

日本地处地震高发带,因而日本的建筑也具有防震特点。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摘要: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日本传统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抽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文中介绍了黑川纪章的作品及其思想,阐述了他继承传统文化的四种方法。

由于他深入研究了日本传统文化,创造了富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建筑,所以他的探索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继承;方法1 日本建筑文化众所周知,日本建筑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但在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坚持着本民族的特质,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建筑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可分为神社建筑、皇家建筑、茶室建筑和庭园建筑。

神社建筑中的鸟居设于神路的入口,用来标志神社神域的门,以此来获得空间感。

它在形态和空间意向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之处,但它却不同于牌坊的建筑形式。

鸟居简化了牌坊的构件,只剩下了两颗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简朴之至。

伊势神宫是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它保持了材料和结构本身至纯的要素。

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要素做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草葺屋顶,没有天花,屋檐、屋脊无起翘,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了一切违背纯粹性的装饰物,完整的体现了日本古代的建筑美:简洁、朴素、调和的自然性格。

即使是皇宫建筑,这种崇尚自然、简洁的特性也展现无遗。

它不似中国皇家建筑的奢华高大庄严,更多的是简素、轻巧、自然。

如日本皇家建筑桂离宫内的御幸门。

它是竹编的、不高的建筑,与之相连的是一道竹篱笆。

而园内建筑都矮小精巧,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型屋顶,白墙白格子门,摈弃了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

它既表现出了皇家的尊贵清雅又发扬了日本传统建筑简素的特质。

从这些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日本建筑虽继承了中国建筑的技术,但在用材、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

它的简洁、质朴、自然的特点反映了日本人在审美、心理上的特质。

日本建筑也受到本土宗教原始神道教的影响,它以“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为根本思想,并由这种思想孕育出了本土原初的色彩观和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色、简素的色”的色彩观和“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以及“以诚为本”的思想,成为日本文化的萌芽,并逐渐形成了以“真实”为基础的“物哀”的审美精神。

文化遗产了解日本京都的古代庙宇建筑

文化遗产了解日本京都的古代庙宇建筑

文化遗产了解日本京都的古代庙宇建筑文化遗产:了解日本京都的古代庙宇建筑日本京都,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的古代庙宇建筑。

这些庙宇建筑不仅是日本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介绍日本京都的几个著名庙宇建筑,并探讨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

1. 清水寺清水寺位于京都市东山区,是京都最有名的庙宇之一。

寺内的主要建筑物是清水寺楼阁和清水舞台,其中,清水寺楼阁是代表性的日本木造建筑之一。

清水寺楼阁的设计精美,建筑工艺精湛,展示了日本古代建筑的优雅和匠心。

清水舞台是一座悬空的观景台,建于悬崖之上,给人一种飘然欲飞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2. 金阁寺金阁寺,位于京都市北部的鹿苑寺,是一座以金色外观而闻名的佛教寺庙。

金阁寺的主要建筑物是三层金阁,金色的外墙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和周围的绿色景观,宛如童话世界中的殿堂。

这座寺庙的设计简洁而又充满力量,充分展示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金阁寺的建筑风格也深受日本建筑师的推崇,成为了诸多现代建筑作品的灵感来源。

3. 平安神宫平安神宫位于京都市北部的平安区,是供奉天照大神的神社。

平安神宫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日本古代宫廷建筑的特点。

神宫的主要建筑物是一个由红色柱子和白色围墙构成的神殿,神殿的屋顶上装饰着华丽的金色屋脊。

神宫周围还有一片宽阔的庭园,庭园内种植着各种日本传统花卉和枫树,展示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4. 八坂神社八坂神社位于京都市东山区,是著名的神社之一。

神社建筑以鸟居、神木和神社大门为主要特点,展示了日本人对神秘和信仰的追求。

神社的建筑风格简约而又典雅,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每年的祭典期间,八坂神社还会举办各种神秘的仪式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朝圣者。

5. 神泉苑神泉苑,位于京都市西北部的岚山,是一座以苔藓庭园而闻名的庙宇。

庭园内有一片广阔的水池,水池周围生长着茂密的苔藓,景色幽静。

日本著名的建筑

日本著名的建筑

日本著名的建筑日本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深受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影响。

从古老的寺庙到现代的高楼大厦,日本的建筑以其精致的细节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一些日本著名的建筑作品,以展示日本建筑的独特魅力。

1. 古老的寺庙和庄严的神社日本的寺庙和神社是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京都的清水寺。

清水寺建于8世纪,坐落在一座山上。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巧妙地利用地貌而得名。

清水寺的主要建筑物都采用了日本建筑的典型特色,如建筑平衡感和红色的屋顶,同时展示了日本古代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另一个闻名于世的神社是位于东京的明治神宫。

作为纪念明治天皇的建筑,明治神宫以其庄严而庄重的设计风格闻名于世。

神社内的建筑物大多采用了木材和铜制,展示了传统和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每年有大量游客来到明治神宫,感受神圣的氛围和精湛的建筑技术。

2. 独特的城堡和宫殿日本的城堡和宫殿也是其建筑艺术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大阪的大阪城。

大阪城建于16世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城堡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雄伟的外观使其成为传统和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城堡内部精心设计的平台和观景台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还有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宫殿值得提及,那就是日本皇室的代表性建筑——皇居。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皇居是日本天皇的居所,也是日本历史的见证。

其建筑继承了传统的日本风格,高大的城门、壮观的庭院和华丽的宫殿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3. 现代的创新建筑日本的建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

东京塔是一座现代建筑的代表,也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座钢铁塔高333米,是日本第二高的建筑物。

它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优雅的设计而闻名于世,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

另一个现代建筑的典范是位于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建筑之一,东大寺大佛殿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宏伟的建筑展示了日本建筑师对木材工艺的精通。

它成为东大寺的象征,也是日本建筑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日本建筑风格

日本建筑风格

3.战国时代
戦国时代:1493年明应政変(一说1467年应仁之乱) 开始至1573年15代室町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放逐, 室町幕府实际上灭亡为止
军事的高度紧张使得城郭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时期有平 城、平山城、山城、水城等几种形式。
4.江户时代
江戸时代:1603年江戸幕府开府至1867年德川 庆喜大政奉还,天皇得权为止
类型,神社是日本
固有的神道教的崇
祀建筑。最有代表
性的建筑是伊势神
伊势神宫
宫。
•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
• 2 发展分期:
•2)奈良时期(6世纪中 叶—10世纪)
• 本时期是日本建筑受中 国影响的发展时期,一方面, 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传统 的宗教建筑发生了很大改变, 宁一方面,在城市与建筑上 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内容。 这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为佛 教寺庙,如法隆寺 唐招提 寺等。
文物欣赏
建筑欣赏
仿唐式建筑
back
镰仓时代:1185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至1338年镰
到 仓幕府灭亡 室町时代:1338年镰仓幕府灭亡,足利氏于京都室町 建造御所,至1573年足利义昭被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为止,包括南北朝时代和戦国时代
镰仓时代武士的出现对日本城郭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武士的居处大多在平坦的地势上,出于作战、防备的本性, 武士们常常在居所周围垒土台、挖深沟,构筑相对安全的施设。 这种形式的“居所”后来发展成为“馆”、“平城”。在镰仓 末期、南北朝时期,恶党、山贼群起,他们凭借地势有利的山 体,让讨伐的幕府军队吃尽了苦头。各守护大名纷纷效仿的将 自己的“馆”、“平城”移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山头上,这就 形成了战国时期叱咤一时的山城的雏形。
日本又因为信仰问题,所 以有许多的寺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樣”,其典型建築是鐮倉的圓覺寺舍利殿,精美細緻,與豪放
大氣的“大佛樣”有著顯著的不同;三是“和樣”,即傳統的
日本樣式,也曾一度復興。
三十三間堂的正式名稱為蓮華王
院,於公元1164年由平清盛所建。
三十三間堂的名稱是因正殿內由
33根立柱隔開的間隔而得名。在
三十三間堂長約120m長的殿內,
以正殿中央的一尊千手觀音坐像
資料來源
日本建築的尺度—曲尺
自古以來在日本的建築上用來測量長度的尺度是「曲尺」 。
傳說它是起源於中國,在公元701年的「大寶律令」中被定為日 本的標準尺度。日本曲尺的單位是「尺」、「寸」、「間」:1間 是等於6尺、1尺是等於10寸。
它不僅被用於發祥地中國,也一直被使用於韓國和臺灣。直到 現在,在某些場合,曲尺制仍和公尺制同樣的被使用,它已經 成為面臨日本海和東中國海的亞洲國家之間一千多年以來在建 築上共通的尺寸。
從方便起居生活著想而產生的尺寸
Step-up rail城鎮的木匠們在建造房屋時, 自古以來一直遵守著幾個不成文的慣用 尺度。例如,「上框(在日式房子,當您 脫掉鞋子後最初踏上的地板)」的高度, 通常都不超過8寸(約24公分)否則將不方 便於登上;天花板如果有其房間榻榻米數 乘以1分(3公厘)的凸狀彎曲,則無壓迫 感;屋簷之寬為半間(約90公分)、走廊之 寬為3尺5寸至4尺(約105公分至120公 分),如此,在雨天時雨水吹打不進「坐 敷(日式客廳)」而涼風卻可順暢吹入, 冬天時溫暖的陽光也能照射進來等等。 這些尺寸都是經聰明的木匠們以多年的 經驗為基礎所作成的,而且有科學證據 來支持的尺度。從這裏可以感覺到上代 暨現時木匠們對居住者的關懷。
平安時代的建築
平安時代是日本建築史上最具特色的時期之一,在 8世纪後期 至12世纪的四個世纪中,日本建築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重要的 演變時期,即唐風向和風的演變,或說唐代建築的日本化。 在内容上,佛教建築仍為主流.受唐文化的影響,密教與净 土教盛行。故日本平安時代建築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密教 與净士教建築的研究為中心的。
日本文化
榻榻米-「module(建築常用的基本單位)」的先驅者
從方便起居生活著想而產生的尺寸
日本建築演變簡介
飛鳥時代的建築
奈良時代的建築
平安時代的建築
鎌倉時代的建築
室町時代的建築
桃山時代的建築
江戶時代的建築
日本的設計理念
日本建築文化“外緣”向“內核”文化的成功轉化
飛鳥時代的建築
飛鳥時代(553~644年),是日本建築真正成體系發展的開始, 這一時期的建築雖然現今已不存在,然所謂飛鳥樣式的建築卻 有留存,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築——法隆寺。
法隆寺的金堂
位於奈良縣的法隆寺是日本目 前既存的最早期建築,被認為 是飛鳥時代建築的核心代表,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 建築。法隆寺建造於7世紀, 作為聖德太子的私人用寺廟, 一共包含了41棟的獨立建築; 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堂」以及 「五重塔」。具有漢傳佛教色 彩的金堂是一座兩層樓高的樑 柱結構建築,屋頂為入母屋造 (歇山頂)形式。
(國寶)為中心,1001尊千姿百
態、栩詡如生、神態各異的千手
觀音立像沿兩側整整齊齊的一字
排開,金碧輝煌,氣勢奪人, 是
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的壓卷作品。
室町時代的建築
室町時期的建築是日本近代建築奠定基礎的階段。此時最有代表 性的建築物,是金閣寺和銀閣寺。室町時期是日本庭園設計發展 的時代。庭園設計所以在此時期受到重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 原因:1.禪宗對園林環境之重視。2.此時中國山水畫普受歡迎, 受到中國山水畫以及宋代庭園設計的影響,日本人對優美的庭園, 產生了很大的喜愛。3.日本小型住宅式建築的發展,促使日本 人注意環境之美化。
醍醐寺是世界文化遺傳。它 建於874年,為真言宗醍醐派 的總院。除了五重塔外,全 寺曾因戰火被毀。1598年, 藉豐臣秀吉賞花之際重建寺。 內擁有京都最古老的木結構 建築 五重塔、絹本著色五大 尊像等眾多的國寶。
京都醍醐寺的金堂
鎌倉時代的建築
鐮倉時代的建築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大佛樣”(又稱“天竺
樣”),主要是模倣中國南方寺院的建築風格;二是 “禪宗
奈良時代的建築
奈良時代是日本古典建築的黄金時期,這一時期佛教寺院建築尤其興 盛,其建築奠定了日本所謂和式建築體系的基礎,並且這一時期的寺 院木构建築擁有相當數量留存至今。著名的代表有東大寺、西大寺、 藥師寺、元興寺、興福寺、大安寺及唐招提寺。
東大寺內的正倉院
奈良的東大寺則是8世紀的寺 廟代表建築。作為各令制國 (日本古代的行政區劃)所有 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東大寺 是日本漢傳佛教早期歷史中最 具大規模的宗教建築。位於金 堂中的盧舍那大佛約高達16.2 公尺,代表佛教精神,就如同 東大寺代表日本所有佛教寺院 的中心,以及對於佛教傳播的 貢獻。
日本建築演變簡介
日本古代建築的發展,若以佛教建築傳入日本的飛鳥時代算 起,亦已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歷程,其間的發展和演變充滿了 生氣和特色,其中又被劃分為三個階段: 古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553~1183年) 中世纪:包括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1184~1572年)。 近世則為桃山時代和江户時代(1573~1867年)。 若以研究對象的類型來分,有寺院、神社、住宅、都市、城 郭和茶室等等。
在日本,典型房間的面積是用榻榻米的塊數來計算的,一塊稱為 一疊。傳統的商店店堂設計為五疊半,茶室常常是四疊半。
除了喪葬及房間面積廣大的情況,榻榻米一定不能擺放成格子形, 即絕對不能出現四塊榻榻米的角聚在一處的組合,所以一般和室 的面積至少也有四疊半。而且,柱子和柱子之間的間隔也從榻榻 米決定,門窗隔扇(「襖」、「障子」之類)的大小也有一定。
日本曲尺的單位的1尺等於30.303公分,最小單位的1分是等於3 公厘。據說因為日本的氣候濕氣重,木材的伸縮性經常在建築 時造成問題,所以這個較大的刻度比較適合於日本建築界使用。
榻榻米-「module(建築常用的基本單位)」的先驅者
一張榻榻米的傳統尺寸是寬90公分,長180公分,厚5公分,傳統 的日本建築中,房間尺寸都是90公分的整數倍。值得一提的是, 東京的榻榻米尺寸是85公分乘180公分,關西的榻榻米尺寸是6尺 3寸(約190公分)乘3尺1寸5分(約95公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