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水泥标准

合集下载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标准范围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标准范围

检验项目
细度(0.045 方孔筛)(%) 需水量比(%) 烧失量(%) 含水量(%) 密度(g/cm3)
强度活性指数(%) 检验依据:GB/T1596-2017
Ⅰ级 ≤12.0 ≤95 ≤5. 0
技术要求 Ⅱ级 ≤30.0 ≤105 ≤8.0 ≤1.0 ≤2.6 ≥70.0
Ⅲ级 ≤45.0 ≤115 ≤10.0
减水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水泥净浆流动度(㎜)
≥180
密 度(c㎥)
1.03±0.02
减水率WR(% )
≥25
含 固 量(%)
12.0±1.2
PH 值
4.0-10.0
含气量
≤6.0
抗压强度比 7 d
(%)
28 d
≥150 ≥1490~ +120 -90~ +120
检验依据:GB/T 8076-2008
水泥
粉煤灰
凝结时间
检验 项目
烧失量 比表面积 (%) (m2/kg)
初凝
终凝
(min) (min)
抗折
3d
28d
抗压
3d
28d
技术 要求
≤5.0
≥300 ≥45 ≤600 ≥3.5 ≥6.5 ≥17.0 ≥42.5
检验依据:GB175-2007、GB/T1346-2011、GB/T17671-2021、GB/T1345-2005
砂子
项目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 空隙率 (kg/㎥) (kg/㎥) (%)
含泥量 (%)
泥块含量 (%)
氯化物含量 (%)
细度模数 (Mx)
技术 要求
≥2500
≥1400
≤44

粉 煤 灰 标 准

粉 煤 灰 标 准

粉煤灰标准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名称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 GB 1596-91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正文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和水泥生产中作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2 引用标准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3 定义:从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称为粉煤灰。

4 技术要求4.1 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应满足表1要求。

表14.2 水泥生产中作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应满足表2要求。

表25 试验方法5.1 烧失量、含水量和三氧化硫按GB176进行。

5.2 细度按附录A进行。

5.3 需水量比按附录C进行。

5.4 28天抗压强度比按附录C进行。

6 检验规则6.1 组批与取样6.1.1 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

不足200t者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量小于1%)的重量计算。

6.1.2 取样方法6.1.2.1 散装灰取样:从运输工具、贮灰库或堆场中的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  ̄3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样)。

6.1.2.2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任抽10袋,从每袋中分取试样不少于1kg,按6.1.2.1的方法混合缩取平均试样。

6.1.3 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必要时,需方可对粉煤灰的质量进行随机抽样。

6.2 检验项目6.2.1 型式检验6.2.1.1 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供方必须按4.1条规定的技术要求每半年检验一次。

6.2.1.2 水泥厂启用粉煤灰作活性混合材料时,必须按4.2条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作为生产控制,要求烧失量,三氧化硫和含水量每月检验一次,28天抗压强度比每季度检验一次。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Fly ash used for cement and concrete2005-01-19发布 2005-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本标准参考ASTMC618-2003《用于波特兰水泥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和原状或煅烧的天然火山灰》、JISA6201——1999《混凝土用粉煤灰》。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596——19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本标准与GB/T1596——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定义和术语(本版第3章);——增加了分类(本版第4章);——增加了C类粉煤灰及相应的技术要求(本版第6章6.1条和6.2条);——增加了放射性技术要求(本版第6章6.3条);——增加了碱含量技术要求(本版第6章6.4条);——增加了粉煤灰均质性要求(本版第6章6.5条);——增加了附录A含水量试验方法(本版附录A);——将Ⅱ级粉煤灰的细度指标由原来的45μm方孔筛筛余原版第4章4.1条;本版第6章6.1条);——取消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的等级划分(原版第4章4.2条;本版第6章6.2条);——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的烧失量改为不大于8.0%(原版第4章4.2条;本版第6章6.2条);——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的三氧化硫由不大于3.0%改为不大于3.5%(原版第4章4.2条;本版第6章6.2条);——用活性指数代替抗压强度比,并规定活性指数不小于70%(原版第4章4.2条;本版第6章6.2条);——强度检验方法采用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本版附录D);——规范了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内容(本版第8章和第9章);——需水量比试验所用标准砂采用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流动度由125mm~135mm改为130mm~140mm(原版附录B,本版附录B)。

水泥 钢渣 粉煤灰等相关国标汇总

水泥 钢渣 粉煤灰等相关国标汇总

水泥、钢渣、粉煤灰等相关国家标准:框架:1、G 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2、GB 21372-2008 硅酸盐水泥熟料3、GB/T 21371-2008 用于水泥中的工业副产石膏By-product gypsum used in cement4、GB/T 28293-2012 钢铁渣粉ground iron and steel slag4.1、GB/T 20491-200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4.2、GB/T 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度高炉矿渣粉5、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6、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concrete admixtures7、JG/T 486-2015混凝土用复合掺和料compound mineral admixtures for concrete8、GB 13590-2006钢渣硅酸盐水泥8.1、GB 13693-2005道路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 for road8.2、GB 25029-2010钢渣道路水泥9、GB 200-2003中热、低热、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moderate heat/low heat Portland cement、low heat portland slag cement10、GB/T 3183-2003 砌筑水泥11、GB/T 31289-2014 海工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 for ocean project1、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按照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水泥(或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标准

水泥(或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标准

⽔泥(或⽔泥粉煤灰)稳定碎⽯基层质量标准3.3 ⽔泥(或⽔泥粉煤灰)稳定碎⽯基层质量标准3.3.1质量控制流程图图3.3-1 ⽔泥(或⽔泥粉煤灰)稳定碎⽯施⼯质量控制流程图3.3.2原材料质量控制(1)轧制碎⽯的材料可为各种类型的岩⽯(软质岩⽯除外)、砾⽯。

碎⽯中不得有粘⼟块、植物根叶、腐殖质等有害物质。

(2)碎⽯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

(3)应选⽤初凝时间⼤于3h、终凝时间不⼩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泥、矿渣硅酸盐、⽕⼭灰硅酸盐⽔泥。

⽔泥应有出⼚合格证与⽣产⽇期,复验合格⽅可使⽤。

3.3.3施⼯质量控制⼤⾯积施⼯前必须先进⾏试验段施⼯,试验段长度应根据实际⼯程量确定,通过试验段确定相关施⼯参数。

(1)准备下承⾯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将下基层⾯的浮⼟、杂质清理⼲净并洒⽔湿润,使基层⾯的标⾼、平整度、压实度、宽度、横坡度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芯样孔洞采⽤同种材料回填夯实,并经监理⼯程师验收合格,⽅可施⼯⽔泥(⽔泥粉煤灰)稳定碎⽯基层。

图3.3-2 下承⾯清理⼲净并洒⽔湿润(2)施⼯测量及⽀⽴模板施⼯前恢复中线,路基两侧设⾼程指⽰桩。

直线地段每20m设⼀桩,曲线地段每10m 设⼀桩,并作出明显标记、指⽰基层边缘位置及压实后需达到的⾼度。

根据测量标⾼⽀⽴模板,模板需具有⼀定的⽀撑⼒或刚度,且稳固牢靠,碾压过程中不产⽣位移或变形。

(3)混合料的拌和及运输施⼯前先进⾏配合⽐设计。

必须采⽤⼚拌法,拌制前,需先检测集料的级配及含⽔量再⾏调配施⼯配合⽐,拌制的混合料的含⽔量,根据⽓温⾼低和蒸发量的⼤⼩采取略⾼于最佳含⽔量0.5%~2%的情况下拌和,拌和过程中当集料的级配及含⽔量变化时需及时调整施⼯配合⽐,并严格控制⽔泥⽤量。

(4)摊铺碾压混合料采⽤多功能摊铺机摊铺整形。

摊铺时使⽤两台摊铺机同时全单幅摊铺,两台摊铺机的纵向距离保持在30m以内,将混合料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均匀摊铺,当混合料离析或存在⾻料不均情况时,需配以⼈⼯掺拌均匀后再⾏摊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加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施工。

2施工准备2.1材料2.1.1水泥: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为32.5及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有现场复验报告。

2.1.2粉煤灰:一般采用细度不大于45%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粉煤灰;粉煤灰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有现场复验报告。

2.1.3石子:一般采用粒径为20~50mm的坚硬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大于3%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2.1.4石屑:一般采用粒径为2.5~5mm,含泥量不大于3%,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1.5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6外加剂: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2机具设备2.2.1长螺旋钻机:常用长螺旋钻机的钻孔直径为300~800mm,钻孔深度8~27.5m。

2.2.2振动沉管机:激振力74kN以上,允许加压力60kN以上。

2.2.3洛阳铲:选用直径多为110~130mm。

2.2.4辅助设施与机具2.2.4.1强制式搅拌机、高压混凝土泵、混凝土泵管、振捣器、材料秤、机动翻斗车、小推车、重锤等。

2.2.4.2水准仪、经纬仪、测绳、钢尺等检测工具。

2.3作业条件2.3.1施工场地达到“三通一平”,对软弱地面进行碾压或夯实处理。

2.3.2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应清理或改移完毕,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进行标识,并有技术保护措施。

2.4技术准备2.4.1收集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4.2测设建筑场地水准控制点和建筑物轴线桩,测放桩位并做好标记。

2.4.3对材料进行复试、试配。

2.4.4试桩,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是否适宜。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1.1长螺旋钻孔或人工洛阳铲成孔干作业灌注成桩工艺流程3.1.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工艺流程3.1.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工艺流程3.2操作方法3.2.1长螺旋钻孔或人工洛阳铲成孔干作业灌注成桩操作方法3.2.1.1定桩位:放桩位后应用钢钎打入地下200mm,灌入白灰做标记,经建设单位和监理验收。

粉煤灰国家标准

粉煤灰国家标准

粉煤灰标准标准名称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号 GB 1596-91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正文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和水泥生产中作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2 引用标准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3 定义:从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称为粉煤灰。

4 技术要求4.1 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应满足表1要求。

表14.2 水泥生产中作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应满足表2要求。

表25 试验方法5.1 烧失量、含水量和三氧化硫按GB176进行。

5.2 细度按附录A进行。

5.3 需水量比按附录C进行。

5.4 28天抗压强度比按附录C进行。

6 检验规则6.1 组批与取样6.1.1 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

不足200t者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量小于1%)的重量计算。

6.1.2 取样方法6.1.2.1 散装灰取样:从运输工具、贮灰库或堆场中的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 ̄3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样)。

6.1.2.2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任抽10袋,从每袋中分取试样不少于1kg,按6.1.2.1的方法混合缩取平均试样。

6.1.3 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必要时,需方可对粉煤灰的质量进行随机抽样。

6.2 检验项目6.2.1 型式检验6.2.1.1 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供方必须按4.1条规定的技术要求每半年检验一次。

6.2.1.2 水泥厂启用粉煤灰作活性混合材料时,必须按4.2条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作为生产控制,要求烧失量,三氧化硫和含水量每月检验一次,28天抗压强度比每季度检验一次。

粉煤灰、水泥标准

粉煤灰、水泥标准

2)技术指标依据我国现行国标GB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粉煤灰用作拌制混凝土的掺合料,其质量标准要求如表5.18。

(1)细度粉煤灰细度与其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有明显的相关性,因为细度愈细的粉煤灰一般活性愈大,所以细度是粉煤灰分级的一项重要指标。

粉煤灰的细度以45μm方孔筛的筛余量表示。

(2)需水量比需水量比是指在相同流动度下,粉煤灰的需水量与硅酸盐水泥的需水量之比。

需水量比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增加其流动度,改善和易性,提高强度。

(3)烧失量烧失量是指粉煤灰在高温灼烧下损失的质量。

烧失部分主要为未烧尽的固态碳,这些碳成分的增加,即意味有效活性成分的减少。

同时,还会导致粉煤灰的需水量增加,因此要加以控制。

(4)SO3含量与游离CaO含量粉煤灰中SO3含量超过一定限量,可使混凝土后期生成有害的钙矾石,导致危害。

游离CaO的水化速度很慢,且生成的Ca(OH)2体积膨胀,致使水泥石开裂。

因此,为保证体积安定性应控制粉煤灰中SO3与游离CaO的含量,同时,可以采用雷氏夹标准法试验进行评价。

拌制水泥混凝土用粉煤灰的分级表表5.18注:F类粉煤灰是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C类粉煤灰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按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的有关规定,将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汇总于表4.7。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表4.7注:①如果水泥经压蒸试验安定性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②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

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确定;③当有更要求时,该指标由供需双方确定。

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规定,水泥中凡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氧化硫、氯离子、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中任何一项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为不合格品。

2.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20%的活性混合材料(其中允许使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代替)、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技术指标
依据我国现行国标GB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粉煤灰用作拌制混凝土的掺合料,其质量标准要求如表5.18。

(1)细度
粉煤灰细度与其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有明显的相关性,因为细度愈细的粉煤灰一般活性愈大,所以细度是粉煤灰分级的一项重要指标。

粉煤灰的细度以45μm方孔筛的筛余量表示。

(2)需水量比
需水量比是指在相同流动度下,粉煤灰的需水量与硅酸盐水泥的需水量之比。

需水量比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增加其流动度,改善和易性,提高强度。

(3)烧失量
烧失量是指粉煤灰在高温灼烧下损失的质量。

烧失部分主要为未烧尽的固态碳,这些碳成分的增加,即意味有效活性成分的减少。

同时,还会导致粉煤灰的需水量增加,因此要加以控制。

(4)SO3含量与游离CaO含量
粉煤灰中SO3含量超过一定限量,可使混凝土后期生成有害的钙矾石,导致危害。

游离CaO的水化速度很慢,且生成的Ca(OH)2体积膨胀,致使水泥石开裂。

因此,为保证体积安定性应控制粉煤灰中SO3与游离CaO的含量,同时,可以采用雷氏夹标准法试验进行评价。

拌制水泥混凝土用粉煤灰的分级表表5.18
注:F类粉煤灰是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C类粉煤灰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1.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
按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的有关规定,将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汇总于表4.7。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表4.7
注:①如果水泥经压蒸试验安定性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②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

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
应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确定;
③当有更要求时,该指标由供需双方确定。

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规定,水泥中凡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氧化硫、氯离子、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中任何一项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为不合格品。

2.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20%的活性混合材料(其中允许使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代替)、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简称普通水泥,代号为P·O。

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规定:普通水泥的强度分为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其技术标准如表4.8。

普通水泥技术标准表4.8
注:对氧化镁、碱和氯离子含量的规定说明与硅酸盐水泥相同。

3.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按照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规定,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强度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技术标准如表4.9。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技术标准表4.9
注:①如果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大于6.0%时,需进行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
② B型矿渣水泥的氧化镁含量不作要求;
③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的规定说明同硅酸盐水泥相。

4.复合硅酸盐水泥
代号为P·C。

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应大于20%,且不超过50%。

其中允许使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的窑灰代替,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水泥重复。

我国现行国标(GB 175—2007)规定,复合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与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要求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