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桥文化
万古名桥出越州

当他们拾级而登之时, 耳际难道就没有响起低回深沉的历史音
韵?
绍兴自古多桥。据清光绪十九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
所示, 其时府城面积为 7.4 平方公里, 而城内有桥 229 座, 平均
每平方公里有 31 座。仅府城即有此多桥梁, 偌大的越州, 其桥
梁之繁, 当可想见矣。
拂去历史的烟尘, 一座斑驳却不失铿锵、参差却不失伟岸
而今绍兴横卧于水波之上的桥梁已达 一万多座, 竟为威尼斯的五倍许。在桥梁涌 起的背后, 是不是藏匿着无数动人的奇迹、 永恒的回味呢? 如果我们把每一次桥梁的嬗 变视作“涅槃”的话, 那么桥梁一次又一次的 升华, 终幻化成一个又一个让人们无法逃脱 的光环, 美似穹庐, 直到永远。
桥, 是越州最有力的一笔收束, 其出今 入 古 、入 古 出 今 , 囤 积 了 千 百 年 来 永 不 老 去 的底蕴, 必将定格于世界文化史上。“桥梁是 一国文化的表征”( 茅以升语) , 世界上还有 什么事情比绍兴桥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宝贵 的呢? 孰不信, 绍兴附近的河姆渡六千多年 前出土文物可佐证, 而从古到今涌现出舜 帝 、大 禹 、王 充 、秋 瑾 、鲁 迅 、周 恩 来 等 一 大 批 声 名 显 赫 的 政 治 家 、思 想 家 、文 学 家 、学 者 名 人, 其何以不是从生命活水中孕育出来, 从 精神桥梁上走将过来的呢?
传承古越文化 尽显绍兴本色

传承古越文化尽显绍兴本色古越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而绍兴作为古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在绍兴,古越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风格、节庆习俗等方方面面,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本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绍兴,感受古越文化的魅力,看看这座城市是如何传承古越文化,尽显绍兴本色的吧。
古越文化典范绍兴古越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它以绍兴、舟山、台州等地为著名发源地之一。
绍兴自古以来就是古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的古越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宗教、习俗等民俗文化。
如今,古越文化在绍兴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重要名片之一。
古越文化在绍兴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风格:绍兴的古建筑代表了古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绍兴的古城墙、水乡民居、古桥等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古越文化内涵。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成为了绍兴的重要文化符号。
二、文学艺术:绍兴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就孕育了众多文学艺术的大家和文化名人。
如唐代文学家裴迪、宋代文学家陆游、明代文学家袁枚等,都在绍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古越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三、民俗节庆:绍兴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古越文化的瑰宝。
例如嵊州的清明龙船节、诸暨的越裳节、绍兴的麦西漓山庙会等,都是古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绍兴独特的文化景观。
四、饮食习俗:古越文化在绍兴的饮食习俗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体现。
比如绍兴的糕饼、小吃、美食,都是古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产物。
如绍兴的八宝饭、酒酿圆子、绍兴酒等,都是绍兴传统美食的代表,体现了古越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独特魅力。
绍兴的古越文化传承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在历史上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当代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 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

夏富村青山绿水的自然独特性,用人们心底里富于田园风光和浓厚乡情的乡村意向,激发城市游客追寻归属感,回归原始家园生活、前往乡村的原动力,从而使夏富村的旅游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
3.3 重视外来年轻人群体,培养乡村知名度扩散的活名片年轻人群体既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力,也是自媒体传播的活跃阅读者和信息发布源头。
尤其是高校为代表的省内外来韶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每年来去不同的生活区域,带来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效果应该加以重视。
除了年轻人本身的旅游消费以外,对于知识水平整体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其专业所学和丰富的媒体创作潜力,对于本地的旅游景点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资源,并能弥补乡村旅游景区媒体创作人才的不足。
然而从调查数据看,夏富村在高校学生的认识中还相当陌生,这意味着当前针对年轻人的宣传明显不足。
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吸引年轻人参与的传播活动,鼓励他们用文字、影像和多种媒体形式去记录古乡村的现实魅力。
重视年轻人群体的措施在于使之长效化,这样即可随着每年学生的更替,为夏富村的知名度传播注入鲜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EB/OL]. http:///ztzl/yhwj2017/zywj/,2020-09-10.[2] 百度百科.夏富古村[EB/OL]. https:///item/%E5%A4%8F%E5%AF%8C%E5%8F%A4%E6%9D%91/17263274?fr=aladd in#3,2020-09-10.[3] (美)舒尔茨等.整合营销传播[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69.[4] 刘英杰.沈阳市旅游景区知名度、美誉度调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4):6-7.[5]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1.[6] 刘群.融媒时代家庭题材电视剧的特点与传播意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7) :82-85.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景观空间解译与特色认知研究——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王 涛1,傅盈盈1,严梦雨2,徐智慧1(1.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2.浙江省章水镇人民政府,浙江 宁波 315161)[摘要]古桥是江南水乡的核心标志和独特魅力所在。
《绍兴古桥文化欣赏》课件

03
古桥数量众多
绍兴地区拥有众多历史悠 久的古桥,其中一些已被 列为国家级或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
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桥保 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 法规。
修复工程持续进行
针对受损或年久失修的古 桥,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 开展修复工程,力求保持 其历史原貌。
绍兴古桥的传承方式
古桥的特色,也满足了游客的视觉需求。
03
CATALOGUE
绍兴古桥的文化内涵
绍兴古桥与文学艺术
文学中的绍兴古桥
许多文学作品中对绍兴古桥进行了描绘和赞美,如《雨巷》 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以“雨巷”和“古桥”为背景, 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深深眷恋。
艺术中的绍兴桥常常作为重要的元素 出现,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美和历史韵味。
绍兴古桥种类繁多,包括平板桥、石拱桥、廊桥等,每种桥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
平板桥多用于小河小溪,结构简单,如著名的八字桥;石拱桥则多用于大河,能够承受较大 的水压,如著名的广宁桥;廊桥则集桥、亭、廊于一体,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如著 名的柯桥。
绍兴古桥在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许多古桥上的石刻、木雕等都体现 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
在历史事件中,绍兴古桥常常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如明清时期的商贸往来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等。
见证历史的古桥
许多绍兴古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 历史的活化石。通过对这些古桥的研 究,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上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04
CATALOGUE
绍兴古桥的保护与传承
绍兴古桥的保护现状
01
02
绍兴古桥的旅游产品
古桥观光游
桥乡绍兴的桥联拾趣

桥乡绍兴的桥联拾趣桥乡绍兴的桥联拾趣古小江桥[对联]: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
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赏析]:这是一副非常有趣味的写景对联。
全联雅切实景,状物绘形,每句首尾蝉联,有上递下接之趣,韵味丰富,文字也对得非常工巧。
本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江桥的形状、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风物介绍]小江桥桥在城北江桥头,连接萧山街与北后街,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
《嘉泰会稽志》云:“乃宋江彪所居之处,因以名焉。
”江彪乃东晋护军将军,后又在南朝宋任职。
《嘉泰会稽志》又云:“今郡人乃以为江文通故居。
”江文通即江淹[444-505],历仕宋齐梁三代,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著名文学家。
人们认为江桥亦为江淹故居所在,故名江桥。
全长23米,净跨5.8米,宽3.1米,高3米。
拱为条石板分节并列砌筑,每列5-7块,靠背座栏雕刻精致,图案优美。
其桥基木桩现经碳14化验为距今850多年前之物,可见小江桥始建于宋代。
虽然代有修建,但基本桥型不变,故称为“古小江桥”。
南面桥头还立有“永作屏藩”石碑一块。
会龙桥[对联]:亭旁钟山望月俨同望海,桥临鉴水会龙即是会源。
[赏析]:上联点出桥上有亭。
这是一座路亭式廊桥。
宋朝时称咸宁桥。
此联作者当时站在桥上可北望钟山,即卧龙山。
浩月当空,月光倒映在海一样宽广的水面上,山水桥亭,月色波光,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的美景。
下联点出桥的地理位置和桥名出典。
会源即鉴水的各条支流汇合之处。
会龙点明了宋理宗会塾师的典故。
会龙即会源道出了理宗有“会龙”的机遇,后来才有“会源”登基的结果。
二联一合点出了此处是一方宝地。
[风物介绍]桥在西郭门外1.5公里,是座石梁式廊桥。
《越中杂识》记有:“宋理宗少时尝浴于此,稍东有会龙堰为余无锡遇宋理宗入。
”《宋史·理宗本纪》载:理宗,“讳昀,太祖十世孙,父希垆,追封荣王,家于绍兴府山阴县,母全氏,以开禧元年[1205]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
八字桥简介

附件:简介: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v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桥,三向四面落坡,共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
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宽3.2米,桥东西长27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12.4米、17.4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
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
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
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
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
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护规划。
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
建筑特色:八字桥为梁式石桥,两侧桥基条石叠砌,基上各并列石柱九根,石柱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
整桥踏跺分三面四道与三条道路相贯通,南面分二道与主河两岸道路连接,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横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连接八字桥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东岸与南面东岸一道位于同一线上,分南北两坡。
八字桥正桥的桥洞宽四米半,桥两墩基用大块条石砌成,其上各立石柱九银,柱脚立糟中,以资牢固。
石柱约高四米,微向内倾,使之紧贴柱后的金刚墙上,这样就显得十分稳固。
石柱上用巨大条石压顶。
再上盖以石桥梁。
桥梁长约四米八,外侧用石二层,略作月梁形。
石制栏杆,望柱上刻有造桥捐资者的姓名。
柱头雕花作覆莲形。
八字桥的两边踏步,异于平常所见之桥。
桥的东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一沿河岸北下于广宁桥直街,一南下于东双桥东河沿。
绍兴古桥:城市灵魂与文化之美

文
统计。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 桥梁 229 座,平均每 0.0231 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
化
之 撰
美文 杜 思 源
/
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 45 倍,为清末时 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 2 倍。城内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谓之“桥 乡”“桥都”乃是名至实归。 据 1993 年底统计全市有桥 10610 座,故有“万 桥市”的美誉。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据专家考证,绍兴是 目前我国国内古桥保存数量最多、桥型系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为国 内其它地区所极其罕见的,从小江小河木桥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 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再到跨入当今世 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石拱桥,甚至还有一种拱梁结合的多孔桥型(图
绍兴古城之美,美在古桥遗存遍布,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走在古 城内,家家临水,户户邻桥,宛如一座水上之城。随处可见的是那一幅幅以 河为畔、枕桥而居的诗意画面,依水而居,水桥相依。一座城市,因水而灵动, 因桥而闻名,也成为绍兴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灵魂”,美不胜收,令人流 连忘返。据专家考证,绍兴是目前我国国内古桥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桥型
1),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
影。据统计,在绍兴全市现存的 604 座古桥中,有宋以前古桥 13 座,明以前
7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桥 41 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 550 座,可以说绍兴是中国古桥种类之集大成者, 堪称“中国桥梁博物馆”。
绍兴因桥而名,在于古桥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深厚,堪称绍兴这座城市文化的“文 脉印记”和“基因密码”。绍兴自古东南形胜,文化昌盛,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唐诗之路” 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无数的名人墨客为稽山鉴水留下了诗画传奇和经典故事,其中大量与 桥有关。咏桥诗、桥楹联、桥谚民俗等数不胜数。如曾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唐代诗 人元稹(779-813),在《寄乐天》云:“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 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写的就是《嘉泰会稽志》记载绍兴城内最早的桥“灵汜桥”。 南宋陆游(1125-1210)在他留下的 9000 多首诗歌中有百余首是咏桥诗,涉及 30 多座绍兴 古桥,如《五云桥》中“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即事》中“柳桥东岸倚 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等千古佳句。我国著名古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曾经写过许多 桥诗,如他在《越州吟》“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殿舞斜阳,越州佳处无人会,那得桥 乡兼醉乡。”作者还自注:“余谓水乡桥乡醉乡兰乡,唯绍兴得之。”可见绍兴古桥文化 的魅力。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1. 引言绍兴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其独特的水乡风光而闻名于世。
绍兴的河流纵横交错,众多的船只在这里穿行,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水上世界。
另外,绍兴也以其精美的桥梁建筑而著称,这些桥梁是绍兴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绍兴人民对于水文化的热爱和建筑艺术的突出表现。
本文将带您走进绍兴,探索绍兴的船和桥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独特魅力。
2. 绍兴的船绍兴地处于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和东南运河交汇的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
自古以来,绍兴人就依靠船只进行交通、农耕、贸易等活动。
绍兴的船种类繁多,如平底船、摇船、木船等,每种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绍兴的船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绍兴船是中国木船中独特的一种造型,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美丽的外观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绍兴的船文化不仅体现在实用性上,还展示了当地人民对于船艺术的热爱。
每年的绍兴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参赛队伍,成为了绍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参与龙舟比赛的船只造型各异,色彩斑斓,象征着勇气、团结和力量。
此外,游览绍兴的水上世界,乘坐摇船、欣赏滨江景色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3. 绍兴的桥与绍兴的船相伴相生的,是城市中众多精美的桥梁建筑。
绍兴的桥梁不仅连接着城市的两岸,更成为了绍兴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的桥梁建筑充满了传统的中国风格,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展示了绍兴独特的文化底蕴。
绍兴最著名的桥梁之一是位于锦绣川上的双桥,又称为暗花桥和白莲桥。
这座双桥以其精致的雕刻和复杂的结构,成为了桥梁建筑的典范之一。
另外,绍兴还有许多石拱桥和木拱桥等传统建筑,如玉屏桥、蛇形桥等,每座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绍兴的桥梁建筑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象征。
每座桥都有其故事和传说,成为了绍兴人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
4. 绍兴的船和桥带来的魅力绍兴的船和桥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首先,水乡风光让绍兴成为了浙江省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桥文化
桥文化是越文化的一部分。
绍兴是中外闻
名的桥乡、桥都。
"万古名桥出越州"《山湖处
处.续越州吟》,这是确实无误的事实。
桥是最
基本的交通设施,有了桥,绍兴水乡因河流阻
隔而分割的地区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深壑巨谷因溪流奔泻而相见不相通的山村互通往来。
它促进了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因此建桥修桥是民众的呼声,是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说,一座座桥又如一座座历史丰碑,展示着绍兴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实力,它不仅作为一种建筑物,生产与生活必需品出现于以及各地的民俗风尚伦理道德等,这种以桥的物质外壳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结社会,而且在它的身上又体现了桥梁科技、桥梁美学、咏桥颂桥的各种文艺样式合,便构成了绍兴的桥文化。
绍兴桥文化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
它是大众的文化,桥由大众建造,大众保养,大众使用,桥文化也由大众创造,大众欣赏,大众发展;离开大众,无所谓桥,也无所谓桥文化。
它是实用文化。
桥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构建,因此以它为载体的文化也是可视可闻可感可使用的文化,不仅当代人受其恩泽,而且后人也得其实惠。
造福于子孙。
桥文化是不断创造的发展中的文化。
桥是静止的,但使用它、歌咏它、观赏它的人是不断的、五湖四海的,有人用诗画描写;有人用影视表现它,有人用桥饰美化它,有人用故事传播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文化的积淀越来越丰厚,这是桥文化无限生命力之所在。
桥文化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文化。
它是实体物质与抽象意念结合的产物。
在桥这个实体上产生了某种文化意念又由这个文化意念丰富和提高了桥这一实体价值。
而且绍兴的桥与酒、茶、兰相比又有实体存在时间长、历史印记明显的特点,由此产生的价值趋向就不仅只是桥的本身而是产生了某种社会效益因此不少桥成了历史研究的标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实际材料,这是为当初造桥所意料不及的。
绍兴桥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的特点,不是内容单一停留在某一层面上的文化,它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为人们所惊叹。
桥文化的意念是什分深奥的。
我们的先人为我们记录了许多桥的材料,文人诗家们写写出了许多咏叹绍兴桥的诗文碑画,在绍兴不管在山区还是在平原,现在还保留着大量造型别致、千姿百态的桥,这是桥文化所在的基石是最优越的条件所在。
绍兴的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并不是交通工具这一简单含义,它的内涵深广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