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细菌总数监测常见误差分析细菌菌落总数就是水源地与地面废水样品检测必做得一项指标。

菌落总数检测同其她检验一样,也存在检测误差。

平板计数法就是细菌总数常用方法之一, 因此,该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水质好坏。

微生物平板计数得通常方法为每个样品用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常做3个重复。

但如何对平板菌落进行正确计数、3个稀释度以哪一个稀释度进行计数及微生物检测允许误差等问题,在饲料标准中并未有所规定,而这些问题与统计值得准确性密切相关。

我们就实际检测芽孢杆菌工作中遇到一些菌落计数得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

1。

1样品:随机抽取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合生素样品3份。

1。

1.2培养基:营养琼脂。

1.1.3仪器设备:磁力搅拌器,无菌培养皿,培养箱,振荡器。

1.2 试验方法1。

2。

1样品得振荡时间对菌数检测得影响选择1个样品,称取10 g,放人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 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l0、20、30、40与60 rain、用1 mL移液枪从中吸取1 mL样品悬浊液加入到盛有9mL去离子水得试管中,用振荡器使样品充分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一~1O一’不同稀释度得样品溶液。

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样品稀释液中各吸取200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5—37 cC培养箱中培养24 h。

1.2。

2 检测方法对菌数检测得影响各个样品称取l0 g,放入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 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40 rain。

并稀释成10~~l0 不同稀释度得样品溶液。

倾注平板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1m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待培养基表面干燥后,将平板倒置于3537~(2培养箱中培养24 h、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200 L涂布平板,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24h、2结果2.1样品得振荡时间对菌数检测结果得影响采用细菌平板计数得方法,不同振荡时间对合生素中芽孢杆菌检出量得结果见表1。

影响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准确度相关因素探讨

影响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准确度相关因素探讨

影响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准确度相关因素探讨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地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之中,而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食品行业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如今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制作各类食品中的微生物都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就侧重于对当前影响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准确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列举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方案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准确度影响因素引言:如今我国各种面点慢慢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这种食品的质量,相关人员就需要能够做到有效地对其中所蕴含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析和控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有效地检验出其准确性。

根据长时间的分析以及探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地从中发现一些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并且通过对这些因素开展分析以及调查,以此来做到更加精准的微生物菌落测定。

一、菌落总数及测定的概念(一)菌落总数菌落总的来说是一种细菌的集合体,其自身都是通过细菌自身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一系列的能够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这种生长物其自身通常拥有着数量非常多的细菌集合,细菌本身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生物,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以及聚集,越来越多的细菌就会集合在一起,这时候的细菌集合自身能够拥有一定的数量以及体积,人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就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1]。

根据《GB 478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和《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的标准要求,在对样品进行分析地时候,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工作,在完成稀释之后就可以与培养基进行混合。

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将培养条件选择好,并且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就注重对培养环境地控制以及改善,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从而帮助每个细菌能够在其中进行生长以及繁殖,最后能够慢慢地形成可见的菌落。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分析DOI:10.16659/ki.1672-5654.2017.30.034微生物检验主要是为了分析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提供给患者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先进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微生物检验的精准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微生物检验包含非常多的环节,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造成标本质量不合格,从而带来非常大的威胁。

因此,文中将具体介绍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以及控制策略。

标签: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控制策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进步以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给诊疗工作和感染控制带来的作用尤为巨大,直接对治疗质量水平带来决定性作用。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在标本采集方式、时间、保存、运送以及检验等各个环节当中,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出现失误,一旦出现将直接对检验的总体质量和结果有影响[1]。

所以,按照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保证微生物标本质量,及时送检以及检验,为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快速及时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具有重大的价值。

1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1.1 人员问题有关工作人员因为技术水平低或者思想上并不重视导致的不规范行为,给样本的可靠性以及检验结果带来影响,加大了资源浪费现象[2]。

并未利用无菌容器,标本留取容器受到污染或者存放不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到送检标本的质量。

错过采集标本的最理想时机。

采集标本的时机对检验价值有决定作用,错过采集时机所采集的标本其检验结果可能对检验结果判断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标本信息标示模棱两可,不完整[3]。

1.2 标本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样本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实验环境无法满足有关标准、检验工作人员操作不到位、采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样本无法满足检验的根本条件的现象出现。

送检样品本身存在有关的质量问题。

比如在食品方面,样本出现不合格的因素包含原材料、生产、运送以及销售当中受到污染[4]。

浅谈微生物检验常见误差与质量控制

浅谈微生物检验常见误差与质量控制

浅谈微生物检验常见误差与质量控制作者:王慧玲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摘要:微生物检查是生物制药企业常规安全性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工作十分繁琐,影响因素包括培养基、菌株、试验步骤和供试品的制备方式等。

本文从微生物检查中常见误差谈起,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微生物检验能够为人们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在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其步骤复杂,对检测人员的操作精细度要求也较高,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可能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进一步为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有效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对各种检验样品的检验质量,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提高室的检验能力以及技术水平。

1微生物检查中常见误差1. 实验者主观因素及操作技能中的误差1.1. 无菌观念淡薄。

操作马虎、随意,容易造成供试品的再次污染以及已污染菌的繁殖及死亡,从而不能真实的反映供试品的染菌情况。

在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空间,每个操作,每个工具及材料,没灭菌者都是带菌者,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确定影响,因而应牢固的建立无菌观念。

1.1. 操作技能中误差。

操作不熟练,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细节不注意等都会造成损失。

每次操作前的消毒处理必须彻底,不得留有死角,对实验所用器具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灭菌;开启供试品包装的工具,如剪刀、砂轮等也应消毒,实验用的器具如吸管应清洗干净,灭菌,放液时不得接触液面,每ml样品必须放尽,否则影响细菌记数的准确性;这些细小环节都有可能污染供试品的可能,使平皿染菌数增多,导致实验误差。

1. 操作环境不符合要求带来的误差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单位的无菌室在设计上不符合要求,缺少传递箱或缓冲设备不健全,在操作中传递物品不方便,人员的频繁走动增加了染菌机会。

无菌操作台或净化工作台要定期检测其洁净度,确保达到100级。

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净化工作台中的高效及中效过滤器应根据检测情况,必要时及时换处理。

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原因分析

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原因分析

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原因分析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该从哪些方面找原因?对一个实验员来说最严重的投诉莫过于实验结果不准确。

当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时,可能的原因会有很多,千头万绪,如何剥茧抽丝,找到真正的原因,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分为8个方面去找原因。

一、实验过程我们可以将所有实验过程归纳为下面8个过程1:抽样过程2:样品制备过程3:有证标准物质对测试系统的影响4:仪器的校准过程5:分析(数据采集)过程6:数据处理过程7:结果的表达8:结果的解释二、8个实验过程具体原因分析1、抽样过程:-均匀性-具体的抽样策略的影响(例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比例抽样等)-媒介移动的影响(尤其是密度选择)-媒介的物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温度和压力影响-抽样过程是否影响组成?例如,在抽样系统中的差色吸附。

2、样品制备过程-均匀性和/或二级抽样的影响-干燥-碾磨-溶解-萃取-污染-衍生(化学或者物理的影响)-稀释误差-(预)浓缩-物种形成影响的控制3、有证标准物质对测量系统的影响-有证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有证标准物质是否与样品匹配4、仪器的校准过程-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仪器校准误差-标准物质及其不确定度-校准用的物质是否与样品匹配-仪器的精密度5、分析过程-自动分析仪的进位-操作者的影响,例如色盲、视差、其他系统误差-基体、试剂或其他被分析物的干扰-试剂的纯度-仪器参数的设置,例如积分参数-重复性实验的精密度6、数据处理过程-平均-修约的控制-统计-运算法则(模型拟合,例如线性最小二乘法)7、结果的表达-最终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置信水平8、结果解释-对照限值/范围-法规的符合性-目的的适用性。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菌落总数人员比对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样品进行多次检测,并将各次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然而在不同人员进行检测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允许误差范围,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误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误差,即使用的检测设备不同导致的误差;二是人为误差,即不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差异性导致的误差。

设备误差可以通过标定和校准设备来进行控制,而人为误差则需要通过培训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来进行控制。

在确定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时,需要考虑到样品中微生物的真实浓度。

根据统计学原理,当微生物浓度较低时,允许的误差范围可以相对较大;而当微生物浓度较高时,允许的误差范围则需要相对较小。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允许误差的范围。

一般来说,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通常在正负10%以内。

这意味着当两个不同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菌落总数检测时,两次检测结果的差异在10%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两次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超过了10%,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验证。

为了确保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人员:确保所有进行检测的人员都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了解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2. 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个人员都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检测。

3. 定期校准设备:定期对使用的检测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进行质控: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控,验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篇示例:菌落总数是一种用来评估空气、水、食品等样品中细菌数量和质量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人员之间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需要对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进行控制和评估。

本文将探讨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菌落总数不合格是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成的数量超出了规定的标准。

分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菌落的定义与计数方法、菌落总数的重要性、造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解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方法。

下面将依次展开论述。

菌落是细菌在寒天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可见的单个或成片的生长。

菌落的计数方法通常使用平板计数法,即将涂有菌落的琼脂培养皿放在特定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然后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显微镜进行计数。

菌落的形成与数量,可以反映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及其中的污染情况。

菌落总数的合格性对于食品加工、卫生监督和生物实验等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菌落总数的不合格可能代表着食品的品质低下,卫生条件差或实验过程出现污染。

因此,对于控制菌落总数并保持其合格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后,造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可能是样品本身存在大量的菌落,比如在食品样品中,如果原材料或加工过程中存在不洁净的环境,就会导致样品中细菌数量较高。

其次,可能是培养基或菌落计数的操作过程不规范,比如培养基的制备不当,温度或湿度不适宜等都会影响菌落数量的形成和计数的准确性。

最后,也可能是实验室设备不干净或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样品受到污染,从而影响菌落总数的合格性。

解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该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监控,确保原材料和生产环境的洁净。

其次,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操作流程的规范化,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等。

并且,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菌落计数操作的熟练程度。

最后,对于不合格的菌落总数,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包括重新取样检测,追踪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菌落总数不合格对于食品卫生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问题时,应该注重培养基和操作流程的规范,以及对样品的洁净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要求。

平板无菌落 误差分析

平板无菌落 误差分析

平板无菌落误差分析
一、菌种原因
菌种老化菌种如果经过连续频繁的传代达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就会造成菌种老化,岀现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的情况。

野生菌种相比于标准菌株,有一些野生分离的菌种本身比较脆弱,对营养要求比较高,对外界不良环境也比较敏感,难以在普通的平板上生长,往往需要加入特殊的营养物质。

二、人员操作不当
1、容器未洗刷干净,残留的抑菌成分导致菌不生长。

2、培养基配置过程中称量错误,加入添加剂比例错误等。

过度灭菌,有很多培养基成分不耐高温,过度灭菌会导致成分失效。

调pH值错误,不同温度下培养基的pH值也会不一样,未正确的调配pH值,也会导致菌不生长。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失误,特别是在稀释菌液过程中少接或者错接菌。

未放置合适的培养条件,根据不同菌对氧气的需求程度,可以分为需氧、厌氧、微需氧培养等。

根据不同菌对温度的需求,又可以在25°C、30°C、35°C、42°C、56°C等不同温度下培养。

三、培养基及添加剂原因
1、成品培养基本身质量不好,如原材料纯度不高、含有抑菌成分、原材料之间配比错误等都会导致成品培养基不合格。

2、特殊培养基及添加剂未正确存放,未遮光、冷藏、严格密封保存等导致失效。

3、培养基及添加剂超过有效期或者临近有限期,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导致菌不生长。

4、培养基及添加剂营养不够或者不适合培养某类菌种。

有一些菌种本身营养要求比较特殊,需要添加某些特殊营养后方能生长。

5、培养基pH值发生改变,有一些特殊的成品培养基pH值随时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使用前需要对pH值重新进行调整,否则也会导致菌不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总数监测常见误差分析
细菌菌落总数就是水源地与地面废水样品检测必做得一项指标。

菌落总数检测同其她检验一样,也存在检测误差。

平板计数法就是细菌总数常用方法之一, 因此,该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水质好坏。

微生物平板计数得通常方法为每个样品用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常做3个重复。

但如何对平板菌落进行正确计数、3个稀释度以哪一个稀释度进行计数及微生物检测允许误差等问题,在饲料标准中并未有所规定,而这些问题与统计值得准确性密切相关。

我们就实际检测芽孢杆菌工作中遇到一些菌落计数得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

1。

1样品:随机抽取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合生素样品3份。

1。

1.2培养基:营养琼脂。

1.1.3仪器设备:磁力搅拌器,无菌培养皿,培养箱,振荡器。

1.2 试验方法
1。

2。

1样品得振荡时间对菌数检测得影响
选择1个样品,称取10 g,放人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 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l0、20、30、40与60 rain、用1 mL移液枪从中吸取1 mL样品悬浊液加入到盛有9mL去离子水得试管中,用振荡器使样品充分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一~1O一’不同稀释度得样品溶液。

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样品稀释液中各吸取200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5—37 cC培养箱中培养24 h。

1.2。

2 检测方法对菌数检测得影响
各个样品称取l0 g,放入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 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40 rain。

并稀释成10~~l0 不同稀释度得样品溶液。

倾注平板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1 m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待培养基表面干燥后,将平板倒置于35 37~(2培养箱中培养24 h、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200 L涂布平板,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
35~37℃培养箱中培养24h、2结果
2.1样品得振荡时间对菌数检测结果得影响
采用细菌平板计数得方法,不同振荡时间对合生素中芽孢杆菌检出量得结果见表1。

从表l中可见:不同振荡时间获得得细菌菌落数量有较大差别。

总体而言,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振荡时间得延长检出有效菌含量增加,说明细菌从载体上解析需要一定得时间;当振荡时间为40rain后产品中得菌含量基本稳定。

采用适当振荡时间才能更精确得显示产品中有效菌得含量。

表1 震荡时间对有效菌含量结果得影响’["/_。

CFU/g 震荡时间对有效菌落含量结果得影响
3分析与讨论
3.1样品处理对结果得影响
取样时对样品取样口与取样工具要消毒,防止样品交叉污染。

3、2样品得均质处理对结果得影响
固体样品要用均质器或玻璃珠等充分均质,也可在稀释液中添加相应溶解液f如吐温80与液体石蜡等1得稀释液,以保证样品得充分均质。

测定芽孢杆菌活菌数时,不同振荡时间获得得细菌菌落数量有较大差别,因为细菌从载体上解析并均匀分散到溶液中需要一定得时间,待测样品应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使得芽孢杆菌可以充分与均匀地分散到待测溶液中,避免因为菌体未完全释放而引起结果中细菌含量偏低得现象。

3、3试验过程中操作方法得影响
加样l mL时,用1 mL得吸管并且每做一个稀释度都要换1支吸管,否则稀释度间菌落计数误差会超过10%,说明存在操作误差、用吸管向平皿里加样,平皿开口要小,吸管要直立且加样结束后,让吸头接触皿底干燥处,保证加样得体积不少、若采取倾注平板法时,平皿加样后要及时倾注琼脂,其间隔一般不超过20 min f最好在10 min内)、以琼脂不烫手(约45℃)为宜,否则会杀灭细菌,太热也会使冷凝水过多,影响细菌得生长。

加入琼脂要及时摇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然后向另一方向旋转。

这样会减少菌落得集聚与连片现象。

另外,用力不要过大,使琼脂不溅到ⅡIL壁与肌盖上,保证计数结果得准确。

当琼脂凝。

当琼脂凝固后,要及时移人培养箱倒置培养、若采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检测,放置适当时间后,则立即将平皿翻转后放置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避免菌落蔓延生长,难以计数。

为保证结果准确,除作琼脂得空白对照外,还要对菌落计数得全程做一对照、
3.4 菌落计数误差
菌落计数在完成培养后应立即进行,以防菌落继续生长蔓延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培养基中加入TrC f氯化一苯四氮唑)可使细菌菌落显红色,这样可
与同样品颗粒与凝集物(白色)相区分,以提高菌落计数得准确性。

有学者认为:100 mL培养基中加入2~3 mL得TTC可使菌落着色且不抑制细菌得生长。

菌落计数时要2个人分别用菌落计数器计数菌落总数,取2个人得平均数报告菌落总数、一般来说,每平板含20~200个菌落得稀释度得菌含量与实际结果最接近,超过200个/平皿或小于2O个/平皿得计数结果则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应尽量选择20~200个/平皿得稀释度进行芽孢杆菌得计数,保证菌落计数得有效性。

报告结果要遵守国标中菌落计数得方法进行。

4小结
菌落数检测得误差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

试验研究表明:除了检测环境与培养基之外,误差主要来自于样品与检验得操作过程,包括检验得准备环节。

一般认为,微生物样晶不能复检、但当菌落总数在标准得临界或菌落出现明显得异常时,有时重新检测还就是必要得、这里所提到得重新检测就是对同一批次未开封且保存得时间与温度都比较合适得样品。

这样,可以通过重新检测校正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