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讲课稿

合集下载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2.学习不确定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菌落总数是一个评估食品卫生状况的指标,可通过细菌在富养基上形成的可见菌落数来间接反映食品中细菌的总数。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表面菌落数和悬浮菌落数两种。

1.表面菌落数测定将待测食品取适量均匀涂布在含有富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的可见菌落即为表面菌落,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可以得到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

2.悬浮菌落数测定将待测食品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然后以一定比例取样,将取样液经过一系列稀释操作后,滴加在琼脂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计算悬浮液中的菌落数量,以此推算原液中的菌落总数。

实验中使用的琼脂平板是一种可与菌落直接接触的透明胶状物质,其中含有滋养菌繁殖所需的成分,利于菌落的生长。

三、实验步骤1.取适量待测食品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

2.取一定量的琼脂平板,倒置于平顶培养皿中。

3.将待测食品样品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覆盖培养皿。

4.将培养皿以适当角度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

5.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计算菌落总数。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最小化空气扰动和污染,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在涂布琼脂平板时要注意均匀性,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涂布导致结果偏差。

3.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菌落生长的适宜条件。

五、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所测量值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菌落总数的测定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如操作误差、环境条件、样品质量等。

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不确定度的计算可以采用均匀型高斯不确定度扩展法。

首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菌落总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然后根据高斯分布的原理,计算95%的置信区间。

通过比较置信区间和数据范围,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原因分析

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原因分析

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原因分析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该从哪些方面找原因?对一个实验员来说最严重的投诉莫过于实验结果不准确。

当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时,可能的原因会有很多,千头万绪,如何剥茧抽丝,找到真正的原因,运用过程分析方法,分为8个方面去找原因。

一、实验过程我们可以将所有实验过程归纳为下面8个过程1:抽样过程2:样品制备过程3:有证标准物质对测试系统的影响4:仪器的校准过程5:分析(数据采集)过程6:数据处理过程7:结果的表达8:结果的解释二、8个实验过程具体原因分析1、抽样过程:-均匀性-具体的抽样策略的影响(例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比例抽样等)-媒介移动的影响(尤其是密度选择)-媒介的物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温度和压力影响-抽样过程是否影响组成?例如,在抽样系统中的差色吸附。

2、样品制备过程-均匀性和/或二级抽样的影响-干燥-碾磨-溶解-萃取-污染-衍生(化学或者物理的影响)-稀释误差-(预)浓缩-物种形成影响的控制3、有证标准物质对测量系统的影响-有证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有证标准物质是否与样品匹配4、仪器的校准过程-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仪器校准误差-标准物质及其不确定度-校准用的物质是否与样品匹配-仪器的精密度5、分析过程-自动分析仪的进位-操作者的影响,例如色盲、视差、其他系统误差-基体、试剂或其他被分析物的干扰-试剂的纯度-仪器参数的设置,例如积分参数-重复性实验的精密度6、数据处理过程-平均-修约的控制-统计-运算法则(模型拟合,例如线性最小二乘法)7、结果的表达-最终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置信水平8、结果解释-对照限值/范围-法规的符合性-目的的适用性。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菌落总数不合格是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成的数量超出了规定的标准。

分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菌落的定义与计数方法、菌落总数的重要性、造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解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方法。

下面将依次展开论述。

菌落是细菌在寒天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可见的单个或成片的生长。

菌落的计数方法通常使用平板计数法,即将涂有菌落的琼脂培养皿放在特定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然后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显微镜进行计数。

菌落的形成与数量,可以反映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及其中的污染情况。

菌落总数的合格性对于食品加工、卫生监督和生物实验等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菌落总数的不合格可能代表着食品的品质低下,卫生条件差或实验过程出现污染。

因此,对于控制菌落总数并保持其合格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后,造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可能是样品本身存在大量的菌落,比如在食品样品中,如果原材料或加工过程中存在不洁净的环境,就会导致样品中细菌数量较高。

其次,可能是培养基或菌落计数的操作过程不规范,比如培养基的制备不当,温度或湿度不适宜等都会影响菌落数量的形成和计数的准确性。

最后,也可能是实验室设备不干净或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样品受到污染,从而影响菌落总数的合格性。

解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该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监控,确保原材料和生产环境的洁净。

其次,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操作流程的规范化,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等。

并且,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菌落计数操作的熟练程度。

最后,对于不合格的菌落总数,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包括重新取样检测,追踪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菌落总数不合格对于食品卫生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决菌落总数不合格的问题时,应该注重培养基和操作流程的规范,以及对样品的洁净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要求。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模板进行撰写:概述部分应该从一个广阔的角度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它可以回答一些关键问题,如为什么该研究很重要、领域内的现有研究状况以及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在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的长文中,概述部分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撰写:引言部分:介绍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背景和相关重要性,概述该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首先,就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背景来说,它是一种用于确定食品和环境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我们可以对食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进行评估,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而菌落总数人员比对则是指对不同的人员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菌落总数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不同人员在测试菌落总数时所存在的差异,进一步确保菌落总数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对于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它是指人员之间在测试菌落总数时存在的可接受的误差范围。

由于每个人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以及数据记录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菌落总数人员比对时需要考虑这些误差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对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人员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其对菌落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

通过建立合理的允许误差标准,可以帮助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更好地评估和控制菌落总数测试的准确性,提高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监测能力。

综上所述,本篇长文旨在探讨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允许误差,旨在为菌落总数测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并为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菌落总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论述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意义和允许误差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本文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意义以及允许误差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正文:2.1 菌落总数人员比对的意义:详细阐述菌落总数人员比对在何种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食品加工、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研究、监控和质量控制的作用。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重要的内容。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中菌落形成的总数量,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菌落总数的测定可以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是否受到了细菌的污染。

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细菌的增殖和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及时准确地测定菌落总数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更加重视。

开展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测定方法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可以为食品行业的食品质量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对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讨论的详细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研究背景】部分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探讨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问题。

菌落总数是衡量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菌落总数的准确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成为食品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测定方法和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提高食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进一步加深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认识,为食品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保障。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食品安全的提升和保障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是食品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通过菌落总数的测定可以评估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1.平板计数法:将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平铺均匀,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样品上的菌落,再进行计数,以确定菌落总数。

对细菌总数结果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对细菌总数结果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理、 确。 准




2 2—8 这 一 国标 检 测 方 法 来 做 醋 样 的 细 菌 总 数 检 测 , 方 法 . 4 此 中 没 有 “ 2 % 3 % 无 菌 碳 酸 钠 溶 液 调 p 到 中 性 ” 一 要 用 0 0 H 这
对细菌总数结果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李 晓玲 刘 彩 丽 ,
( 1西 安 市 中 心 血 站 , 西 7 06 ; 2I 州 卫 生 防 疫 站 , 肃 7 10 ) 陕 10 1 临夏 甘 3 10
[ 中圈分 类号 ] R 5 . T 94. 15 5 S7 1 [ 献标识 码 ] B 文
样 品 均 按 19 9 4年 颁 布 的 国 标 G B一48 79—9 4规 定
的检 测方 法进行 检 测 。
2 1 以 下 样 品 同批 检 测 的 空 白 对 照 都 为 0 . 。 22 每 个 稀 释 度 都 有 平 行 样 , 果 为 2个 平 行 样 的 平 均 值 。 . 结
用 , 菌 的生存 环 境 有 了一 定 的 改 善 , 细 菌 开 始 生 长 繁 殖 。 细 使 这 一 原 因 看 法 可 用 一 实 验 来 证 明 :98年 以前 我 们 厢 G 4 8 ・ 19 B 7 9
议 将高 稀 释度 上 的菌 落 数 除 以 1( 小 1 0缩 0倍 ) 报 告 。 这 样 再
2 结 果
细 菌 数 原 液 <1 I 0 1<1 I 的 异 常 现 象 。 03
32 为 什 么 这 种 现 象 出现 得 比 较 少 呢 ? .
321 傲细 菌总 数 的样 品 培 养 时 间 延 长 至 4h 8 .. 8 (4年 国 标 中 为 2 h 。 一 些 迟 缓 生 长 的 细 菌 有 了 生 长 的 时 间 , 以 ,8年 4 )使 所 9

细菌菌落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控制

细菌菌落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控制

细菌菌落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控制
遇婷;邓溪文;刘录春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8(24)24
【总页数】2页(P2673-2674)
【关键词】细菌菌落数;检测;误差;原因;控制
【作者】遇婷;邓溪文;刘录春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5
【相关文献】
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细菌的准确性及菌落数的相关性 [J], 李璇; 何佩霞; 邰苏豫
2.超声洁治时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的检测分析 [J], 徐雄均;陈晓川;陈琼玉;袁佳
3.菌落数检测的误差及其控制 [J], 胡巅;高葆真;张濛;张秀丽;廖兴广;炊惠霞
4.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J], 孙笑非;李超
5.牛冷冻精液细菌菌落数检测 [J], 陆汉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

菌落总数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指标,用于反映食品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和品质,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不确定度分析显得格外重要。

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霉菌总数计数法或者菌落总数计数法。

下面以菌落总数计数法为例,介绍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这里以蔬菜为例。

将蔬菜样品洗净并切碎,然后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进行样品的制备。

2. 稀释根据样品的预期菌落总数选择适宜的稀释倍数,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于后续操作。

3. 菌落计数培养基将稀释后的样品平铺在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上,然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产生菌落。

4. 菌落总数的计数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态,进行计数并计算出样品的菌落总数。

三、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由于一系列测量误差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菌落总数的测定同样受到不确定度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1. 实验误差在菌落总数的测定中,包括样品制备、稀释、计数等环节都存在测量误差。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称量误差,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体积误差等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

2. 环境条件菌落总数的测定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修正。

四、不确定度的计算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确定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根据实验数据和测定方法的特点,确定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实际测定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环境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根据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和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从而确定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总数监测常见误差分析
细菌菌落总数是水源地和地面废水样品检测必做的一项指标。

菌落总数检测同其他检验一样,也存在检测误差。

平板计数法是细菌总数常用方法之一,因此,该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水质好坏。

微生物平板计数的通常方法为每个样品用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常做3个重复。

但如何对平板菌落进行正确计数、3个稀释度以哪一个稀释度进行计数及微生物检测允许误差等问题,在饲料标准中并未有所规定,而这些问题与统计值的准确性密切相关。

我们就实际检测芽孢杆菌工作中遇到一些菌落计数的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样品:随机抽取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合生素样品3份。

1.1.2 培养基:营养琼脂。

1.1.3仪器设备:磁力搅拌器,无菌培养皿,培养箱,振荡器。

1.2 试验方法
1.2.1样品的振荡时间对菌数检测的影响
选择1个样品,称取10 g,放人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 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l0、20、30、40和60 rain。

用1 mL移液枪从中吸取1 mL样品悬浊液加入到盛有9 mL去离子水的试管中,用振荡器使样品充分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一~1O一’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溶液。

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样品稀释液中各吸取200 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5—37 cC培养箱中培养24 h。

1.2.2 检测方法对菌数检测的影响
各个样品称取l0 g,放入无菌锥形瓶内,加入90 mL无离子水,磁力搅拌分别为40 rain。

并稀释成10~~l0 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溶液。

倾注平板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1 mL,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待培养基表面干燥后,将平板倒置于35 37~(2培养箱中培养24 h。

平板涂布法检测菌含量:用移液枪从各个平行样品相应稀释液中各吸取200 L涂布平板,每个样品稀释液3个重复;将平板倒置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24 h。

2结果
2.1样品的振荡时间对菌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用细菌平板计数的方法,不同振荡时间对合生素中芽孢杆菌检出量的结果见表1。

从表l中可见:不同振荡时间获得的细菌菌落数量有较大差别。

总体而言,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检出有效菌含量增加,说明细菌从载体上解析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振荡时间为40 rain后产品中的菌含量基本稳定。

采用适当振荡时间才能更精确的显示产品中有效菌的含量。

表1 震荡时间对有效菌含量结果的影响 '["/_.CFU/g 震荡时间对有效菌落含量结果的影响
3分析与讨论
3.1样品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取样时对样品取样口和取样工具要消毒,防止样品交叉污染。

3.2样品的均质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固体样品要用均质器或玻璃珠等充分均质,也可在稀释液中添加相应溶解液f如吐温80和液体石蜡等1的稀释液,以保证样品的充分均质。

测定芽孢杆菌活菌数时,不同振荡时间获得的细菌菌落数量有较大差别,因为细菌从载体上解析并均匀分散到溶液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待测样品应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使得芽孢杆菌可以充分和均匀地分散到待测溶液中,避免因为菌体未完全释放而引起结果中细菌含量偏低的现象。

3.3 试验过程中操作方法的影响
加样l mL时,用1 mL的吸管并且每做一个稀释度都要换1支吸管,否则稀释度间菌落计数误差会超过10%,说明存在操作误差。

用吸管向平皿里加样,平皿开口要小,吸管要直立且加样结束后,让吸头接触皿底干燥处,保证加样的体积不少。

若采取倾注平板法时,平皿加样后要及时倾注琼脂,其间隔一般不超过20 min f最好在10 min内)。

以琼脂不烫手(约45℃)为宜,否则会杀灭细菌,太热也会使冷凝水过多,影响细菌的生长。

加入琼脂要及时摇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然后向另一方向旋转。

这样会减少菌落的集聚和连片现象。

另外,用力不要过大,使琼脂不溅到ⅡIL壁和肌盖上,保证计数结果的准确。

当琼脂凝。

当琼脂凝固后,要及时移人培养箱倒置培养。

若采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检测,放置适当时间后,则立即将平皿翻转后放置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避免菌落蔓延生长,难以计数。

为保证结果准确,除作琼脂的空白对照外,还要对菌落计数的全程做一对照。

3.4 菌落计数误差
菌落计数在完成培养后应立即进行,以防菌落继续生长蔓延从而影响测定
结果。

培养基中加入TrC f氯化一苯四氮唑)可使细菌菌落显红色,这样可与同样品颗粒和凝集物(白色)相区分,以提高菌落计数的准确性。

有学者认为:100 mL培养基中加入2~3 mL的TTC可使菌落着色且不抑制细菌的生长。

菌落计数时要2个人分别用菌落计数器计数菌落总数,取2个人的平均数报告菌落总数。

一般来说,每平板含20~200个菌落的稀释度的菌含量与实际结果最接近,超过200个/平皿或小于2O个/平皿的计数结果则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应尽量选择20~200个/平皿的稀释度进行芽孢杆菌的计数,保证菌落计数的有效性。

报告结果要遵守国标中菌落计数的方法进行。

4小结
菌落数检测的误差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

试验研究表明:除了检测环境和培养基之外,误差主要来自于样品和检验的操作过程,包括检验的准备环节。

一般认为,微生物样晶不能复检。

但当菌落总数在标准的临界或菌落出现明显的异常时,有时重新检测还是必要的。

这里所提到的重新检测是对同一批次未开封且保存的时间和温度都比较合适的样品。

这样,可以通过重新检测校正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