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精)
水环境卫生细菌学检测—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2.2 平板涂布法
先制作平板;
取样品(无菌水)0பைடு நூலகம்1ml放入平板 上,涂抹棒均匀涂抹平板表面,直至 无残存样品(无菌水);
翻转放置。
平板涂布
2. 3注意事项
保证无菌操作要求,同时注意不得影响样品中的微生物(培养基不得 太烫,取样时不要离火焰太近);
制作平板时培养基不得沾附底面之外的侧面甚至盖上,未凝固前不得 翻转;
混匀器
四、接种培养
1.培养数量
不稀释样:样品、无菌水(无菌对照),共2 个培养,每个培养需培养3个平板(重复);
需稀释样:最大稀释样及前两个稀释样、无 菌水,共4个培养,每个培养需培养3个平板 (重复);
预先在培养皿底面标记清楚培养稀释度、操 作人、时间等信息。
培养皿标记
2. 接种平板
2.1 混合平板法
三、样品的稀释
主要针对样品中含较多微生物的水样(水源水、污水);
自来水、饮用水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取样培养。
1. 分装无菌水 取数支无菌试管,标记10-1、10-2、……,每试管分装9ml无菌水 或无菌生理盐水。 (也可分装好后再灭菌)
稀释所需的数量级根据样品中微生物量的估计而定,一般轻度 污染水稀释到10-3,重度污染水可稀释到10-5、10-6。
对于不利于细菌生长的污染物,常需检测对应专门微生物及污染 物含量的直接检测。
二、稀释平板培养计数法
细菌的个体微小,直接观察、计数困难; 单个细菌经过培养可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要设法避免多个细菌长成1个菌落,常需对 样品进行稀释处理。
稀释平板培养菌落
1.测定的程序:
样品稀释 接种平板 培养 菌落计数 报告
不同稀释度不得使用同一移液管,防止交叉影响及污染;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精)

A.3 无菌生理盐水
A.3.1 成分
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L
A.3.2 制法
称取8.5g 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五、 结果与报告
(一)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基和试剂(制法见附录A)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无菌生理盐水。
四、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稀释
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6.及时将15 mL~20 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二)培养
1.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 h±2 h。水产品30℃±1℃培养72 h±3 h。
2.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 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1条件进行培养。
3.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之老阳三干创作1 原理微生物活体数量的测定方法,经常使用平板培养计数法。
它是通过将样品制成均匀的一系列分歧稀释度的稀释液,再取一定的稀释液接种,使其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中特定的培养基内,最后根据在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计算出每克(或mL)样品中的活菌数量。
2 资料和仪器平皿:φ90mm。
2.2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
2.3无菌吸管:1mL(具0.01mL个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4灭菌锅。
2.5恒温培养箱2.6涂棒。
2.7酒精灯。
2.8超净工作台。
2.9磁力搅拌器。
0漩涡振荡器3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下图。
方法①↙↘方法② ↘↙4操纵步调4.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LB 培养基(最经常使用)牛肉膏 5g 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琼脂 20g 蒸馏水 1LpH 7.0~7.2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值,分装锥形瓶中,121℃高压灭菌30分钟。
无菌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8.5g 氯化钠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30分钟。
4.2 样品的稀释:固体样品: 称取10g 固体样品置于盛有9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内装数粒无菌玻璃珠),在旋转式摇床上200r/min充分振荡30min,制成1:10的样品均液,即10-1稀释液。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均液1mL(吸取前需要摇匀1:10稀释液),缓慢加入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克不及触及稀释液面),用漩涡振荡器振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稀释均液。
依照4.2.2操纵程序,制备10倍系列样品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根据对样品活菌数量的估计,选择3~4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均液(比方10-6,10-7,10-8,10-9稀释液)。
4.2 平板接种与培养接种方法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分别吸取分歧稀释度的菌悬液1mL于一个无菌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再在培养皿中分别倒入10~15mL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培养基,盖好平皿盖子,趁热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冷凝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28h,培养温度为36℃±1℃。
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测定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1 原理微生物活体数量的测定方法,常用平板培养计数法。
它是通过将样品制成均匀的一系列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再取一定的稀释液接种,使其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中特定的培养基内,最后根据在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计算出每克(或mL )样品中的活菌数量。
2 材料和仪器2.1 平皿:φ90mm 。
2.2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 ,500 mL 。
2.3 无菌吸管:1mL (具0.01mL 个度),10mL (具0.1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4 灭菌锅。
2.5 恒温培养箱2.6 涂棒。
2.7 酒精灯。
2.8 超净工作台。
2.9 磁力搅拌器。
2.10 漩涡振荡器3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下图。
方法①↙ ↘方法②↘ ↙4 操作步骤4.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4.1.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LB培养基(最常用)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LpH 7.0~7.2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值,分装锥形瓶中,121℃高压灭菌30分钟。
4.1.2 无菌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8.5g氯化钠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30分钟。
4.2 样品的稀释:4.2.1 固体样品:称取10g固体样品置于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内装数粒无菌玻璃珠),在旋转式摇床上200r/min充分振荡30min,制成1:10的样品均液,即10-1稀释液。
4.2.2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均液1mL(吸取前需要摇匀1:10稀释液),缓慢加入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能触及稀释液面),用漩涡振荡器振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稀释均液。
4.2.3按照4.2.2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样品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4.2.4 根据对样品活菌数量的估计,选择3~4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均液(比如10-6,10-7,10-8,10-9稀释液)。
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

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三、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老师整理的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10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原则二、实验基本原理:细菌菌落总数(CFU)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
它是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卫生指标。
在饮用水中所测得的细菌菌落总数除说明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外,还指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
但还应当指出的是,水源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
因此,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断水的污染的安全程度就更全面。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细菌菌落总数在1ml自来水中不得超过80个。
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它们的培养基才能将它们培养出来。
然而在实验工作中不易做到,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污染程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培养箱,恒温水浴,冰箱,菌落计数器,放大镜,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灭菌水,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水样的采取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在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为了要正确反映水质在采样时的真实情况,水样在采取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4小时。
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存于冰箱,但也不应超过24小时,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
(1)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分钟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分钟后,用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立即返回实验室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水样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原理及方法电子教案(精)

《水处理微生物》教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无菌操作的实施各环节操作要求参考资料环境微生物陈剑虹、胡肖容主编科学出版社环境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一、训练目标1.能准确地采样和稀释样品,会制备平板。
2.能正确报告样品中的活菌数。
二、材料用具1.材料与试剂待测样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75%酒精棉球,试纸等。
2.仪器与用具天平,培养箱,干燥箱,超净工作台,水浴锅,称样瓶,吸管,培养皿,玻璃珠,试管,三角瓶,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等。
三、训练操作规程1、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操作流程及技术要点操作流程操作技术要点训练准备提前分组,建议2人一组,每组准备以下物品:1.培养基:15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瓶2.无菌水:9mL无菌水5~7支(吸取9mL蒸馏水装入试管中,所需数量根据样品中含菌量而定),然后塞上塞子培养基、无菌水采取高压蒸汽灭菌,于121℃灭菌20min3.1mL吸管8支,10mL吸管1支,培养皿9套。
用报纸包扎好,在干燥箱中于160℃灭菌2h取样超净工作台里操作,也可室内操作(需70%酒精净空,酒精灯无菌区操作)1.提前30min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机和紫外线开关(注意:操作前关闭紫外灯)2.在超净工作台上,按无菌操作法准确量取待测样品1mL,注入到第1装有9mL无菌水试管中(注意:吸管吸液端不要接触到液面),振荡制成10-1菌悬液系列稀释再取1支吸管伸进10-1菌悬液吹吸数次,吸取1mL菌液注入到第2支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即成10-2菌液依此法按10倍序列稀释至适宜稀释度(图6-3)(注意:每换一个稀释度取1支新吸管)标记取12套培养皿,在皿底注明稀释度,每个稀释度重复3皿(含无菌水3加样取连续的3个稀释度菌液,用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mL菌液加入对应的培养菌落计数一般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菌落的稀释度,算出同一稀释度3重复的菌落平均数,再根据公式求出样品的含菌量平板菌液注入量稀释释倍数平均同一稀释ml)(cf u/样品含菌数⨯=菌落度菌数报告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则该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该样品中的细菌总数2.若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
微生物 菌落总数 测定详细讲解

菌落总数测定详细讲解一、茵落总数的概念和测定意义菌落(colony)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发育而形成的能被肉眼所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细菌聚集而成的,故又有细菌集落之称。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1)或表面积(clni)内,、所含能于某种周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细菌集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是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记,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食一中细菌的性质以及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科学依据.二、茵落总数测定的几项说明1.菌落总数的测定。
是以检样中的细菌细胞和营养琼脂混合后,每个细菌细胞都能形成一个可见的单独菌落的假定为基础的。
由于检验中采用37℃于有氧条件下培养(空气中含氧约20%),因而并不能测出每g或ml检样中实际的总活菌数,厌氧菌、微嗜氧菌和冷营菌在此条件下不生长,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一些细菌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嗜中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2.鉴于食品检样中的细菌细胞是以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或成堆的形式存在,因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可以来源于细胞块,也可以来源于单个细胞,因此平板上所得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菌落的数字不应报告活菌数,而应以单位重量、容量或表面积内的菌落数或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报告之。
3.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分别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
因此,要得到较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将检样接种到几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上,并培养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氧气供应等。
但国家颁发的食品卫生标准对不同食品的菌落总数的规定,都是根据用普通营养琼脂进行需氧培养所得的结果确定的,因此在食品的一般卫生学评价中并不要用几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N =∑C/(n1+0.1n2)d…………………………………(1)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三、培养基和试剂(制法见附录A)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无菌生理盐水。
四、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稀释
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示例:稀释度1:100(第一稀释度)1:1000(第二稀释度)
菌落数(CFU)232,244 33,35
N=∑C/(n1+0.1n2)d
=232+244+33+35/[2+(0.1×2)]×10-2=544/0.022=24727
A.1.2制法
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7.0±0.2。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高压灭菌15min。
A.2磷酸盐缓冲液
A.2.1成分
磷酸二氢钾(KH2PO4)34.0g、蒸馏水500mL
A.2.2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2,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后贮存于冰箱。
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5.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
附录A
A.1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PCA)培养基
A.1.1成分
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
《技能训练库》综合技能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名称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学时
6学时
实训目的
1.掌握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的程序
2.学会国标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
一、定义
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二、设备和材料
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箱、天平、均质器、1 mL和10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250 mL无菌锥形瓶、90 mm无菌培养皿、pH计或精密pH试纸。
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五、结果与报告
(一)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4.按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
5.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 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 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min。
A.3无菌生理盐水
A.3.1成分
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L
A.3.2制法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三)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1.选取菌落数在30 CFU~300 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 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 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6.及时将15 mL~20 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二)培养
1.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 h±2 h。水产品30℃±1℃培养72 h±3 h。
2.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 mL),凝固后翻转平板,按1条件进行培养。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300 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 CFU或大于300 CFU时,则以最接近30 CFU或300 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二)菌落总数的报告
1.菌落数小于100 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2.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上述数据修约后,表示为25000或2.5×104。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5.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