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摇篮曲》教案

合集下载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21篇)《摇篮曲》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1.课件:摇篮曲2.课件:哭声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摇篮曲》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摇篮曲》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摇篮曲》︳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歌曲,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宁静的旋律和温馨的歌词,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本节课通过学习《摇篮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歌,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摇篮曲》,并能用温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摇篮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效果。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4.视听结合法: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五线谱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合唱队: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摇篮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旋律。

同时,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和旋律。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纠正发音和唱腔。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用温柔的声音演唱,注意情感的把握。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播放其他版本的《摇篮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 摇篮曲 》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 摇篮曲 》教学设计

舒伯特《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通过歌曲学唱感受母亲对我们的爱,体会歌曲轻柔,温柔的情绪。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多种方式演唱,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控制好声音,用柔和甜美的展现歌曲。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正确的声音轻柔流利的演唱好歌曲。

三、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四、教学过程1发声练习:3 5 24 /3 2 2 5/35 2 4 /3 2 1 0……(出示幻灯片旋律音符)2导入:师: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来上音乐课,老师想问大家,你们认识那些音乐家呢?答:莫扎特,贝多芬师:今天呀,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音乐家(师播放幻灯片关于音乐家舒伯特的图片一点就往上飞数字最后出现歌曲之王)对了它就是舒伯特,他是奥地利的音乐家,这位作曲家一生做了9部歌剧,14部交响曲,100多首歌唱曲,567首歌曲,他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能创作5~6首歌曲,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成为经典,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歌曲之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经典之作《摇篮曲》。

3 初次聆听(观看视频)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讲了什么内容,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这首歌曲更适合什么时候演唱呢?(播放摇篮曲视频)答:妈妈在哄宝宝入睡,速度缓慢,旋律优美抒情。

师:你听出来歌曲是几拍子了吗?生:4/4拍师:强弱规律是?生:强弱次强弱师:那么4/4拍的指挥应该怎么发打呀,对,下内外上,好,我们来练习一下1234。

4复听歌曲一段模唱二三段指挥师:由于歌曲短小,并每段都重复相同的旋律,而且老师听到我同学已经忍不住的想要跟着唱一唱,那么我们就一边观察谱子,一边模唱歌曲,一边来指挥。

第一段我们先来听,第二段的时候我再加入模唱。

师:同学们刚才打的很好,看来都能做一名优秀的指挥家。

5分析歌曲曲式结构简单把握歌曲情绪师:谁能来给老师黑板上的旋律排一下顺序呢?生:排列师:对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这一条条的旋律都是一个个乐句。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 演唱《摇篮曲》(舒伯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 演唱《摇篮曲》(舒伯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摇篮曲》教案(演唱舒伯特曲)歌曲分析《摇篮曲》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第一课时的一首歌曲,由舒伯特作曲,其歌词简单而真挚,充满了母爱的温暖和深情。

歌词以母亲的视角展开,描述了母亲在夜晚哄孩子入睡的情景。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充满了母爱的温柔和呵护,而“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则生动地描绘了母亲摇晃摇篮的画面。

整首歌词虽然简单,但情感真挚,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摇篮曲》,体验音乐带来的温馨和宁静感受。

2、能够感知歌曲的情绪,用温柔、亲切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摇篮曲》。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表达出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初步感知1、初步聆听:说说这首歌曲属于什么体裁?歌曲体裁:摇篮曲2、你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摇篮曲也叫催眠曲。

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3、再次聆听:说说《摇篮曲》有什么样的特点?旋律:柔美抒情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情绪:温柔、亲切地三、歌曲学习1、这首《摇篮曲》是几拍子的?这种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四四拍(强弱次强弱)2、摇篮曲的特点。

旋律平静、舒缓、优美,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希望。

3、歌曲背景《摇篮曲》是舒伯特在19岁时根据德国诗人克劳迪乌斯的诗作而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

当时,舒伯特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相当贫困。

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创作了这首温暖而动人的歌曲。

歌曲描绘了一幅母亲在宁静的夜晚轻轻摇晃摇篮,哄孩子入睡的温馨画面,充满了母爱的温暖和安宁。

4、学唱歌曲。

①视唱歌曲旋律,边唱旋律边用手划拍子。

②唱这首歌的时候该用怎样的力度去演唱?(演唱歌曲时,力度要弱)③找出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了解装饰音的用法。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贺绿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贺绿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贺绿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宁静、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一个母亲为孩子唱摇篮曲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母爱和宁静的氛围。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的音乐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这首《摇篮曲》。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和音乐审美的培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感受宁静、优美的音乐氛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但是,对于这首《摇篮曲》,他们可能对于其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细节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细节。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摇篮曲》。

2.能够理解《摇篮曲》的音乐情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3.能够通过学习《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2.歌曲中的音乐细节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摇篮曲》的音乐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出《摇篮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我会详细讲解《摇篮曲》的背景、音乐情感和音乐细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3.示范:我会为学生示范演唱《摇篮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细节。

4.练习:学生会进行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5.展示: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摇篮曲》的歌词、音乐符号、音乐情感等。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摇篮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演唱、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摇篮曲》 ︳人音版 (五线谱) (4)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摇篮曲》  ︳人音版 (五线谱)   (4)

《摇篮曲》一、教学目标1、在本单元已学习过 3 首摇篮曲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体会具有中国风格的摇篮曲所体现的情感。

2、能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多次的聆听和律动感受八六拍的韵律。

3、通过反复的聆听旋律和身体律动,能够哼唱乐曲旋律,能够准确、完整、自信的演唱歌曲《摇篮曲》,用轻柔的歌声表达出妈妈哄宝宝入睡的真挚情感和亲切祝福。

4、说出想对妈妈说的话,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懂得感恩!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较强,这一阶段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材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活动吸引学生。

应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乐于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摇篮曲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特点,并能为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下定义。

2、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和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摇篮曲》,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体验和总结出摇篮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第四、第六乐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基础训练:1、导入: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铃鼓)。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动作,并能把他模仿出来。

拍铃铃 |拍铃铃|这是几拍子?2、下面听老师有变化了。

说说你听到了怎样的变化?跟着老师一起做手腿腿脚腿腿(强弱弱次强弱弱)3、跟着音乐一起来做。

4、跟着伴奏音乐吹竖笛。

5、6/8 拍的意义是什么?以八分音符为 1 拍,四分音符数几拍?附点四分音符数几拍?三、学唱歌曲:1、初听听一遍这首曲子,看看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或是说在什么情境下哼唱更合适?师:同学们说的都挺好,没有固定答案也不分对错,因为音乐带来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2、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来听一下完整的歌曲,看看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哄宝宝睡觉)。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摇篮曲》教案教材分析:这一首《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这是他 19 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 2 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教学目标:1.感受摇篮曲意境,体验歌曲真挚的母爱,懂得感恩。

2.能用有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摇篮曲》。

3.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附点节奏、4/4 拍强弱变化。

教学重点:体验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特点,能用柔和、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1 / 11歌曲。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

2.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思路:这是一节四年级的歌唱教学课。

主题是妈妈的爱,这个主题从一年级贯穿到四年级,因此,教师既要对这一课做单元式整合,又要比之前的教学有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构思上,既突出教学主题,又要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以创作小故事为教学主线,以妈妈的爱为情感主线,贯穿整节课,通过聆听、对比听赏、模仿、想象、肢体语言感受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自如地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最终使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更懂得反哺,使情感得到升华。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曲目,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温馨的乐曲,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首曲子采用宁静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非常适合作为摇篮曲。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谱,并且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然而,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摇篮曲》,体验音乐带来的温馨和宁静感受。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摇篮曲》。

2.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表达出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通过让学生聆听《摇篮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示范法:教师可以用钢琴或吉他伴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练习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乐谱、钢琴或吉他、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适合进行音乐欣赏和演唱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安静下来,注意聆听音乐。

b.教师播放《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带来的感觉。

c.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词语描述。

2.呈现(10分钟)a.教师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乐谱上的音符和节奏。

b.教师用钢琴或吉他伴奏,为学生演唱《摇篮曲》。

c.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摇篮曲《摇篮曲》教案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着名代表作之一。

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

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

歌曲充满了温馨。

静谧的气氛。

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 . x | ,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对比,使歌曲洋溢浓厚的对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

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深化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

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利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复习以前唱过的摇篮曲。

教学过程:一、聆听故事,感悟舒伯特的艺术人生。

1、抒发母爱教师启发: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崇高、最纯洁、最伟大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爱吗?(学生小组议论,个人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见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母亲摇着摇篮,小宝宝静静安详地睡觉的情景图片,联想、回忆自己童年在母亲怀抱中安睡和爱抚中成长的情景,体验母亲的无私与温暖。

3、想象为图画选择什么合适的音乐?(速度、力度、情趣: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其音乐特征是:舒缓、宁静、平稳、柔情。

4、讲述一盘土豆的故事,走进舒伯特,感悟音乐家的艺术人生,激发喜欢唱摇篮曲的兴趣与情感。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关于《土豆与摇篮曲》的故事吧!(师讲述故事)二、学唱歌曲《摇篮曲》1、欣赏录音《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体会歌声的轻柔与舒缓。

3、视谱听录音,感受旋律特点,发现音乐的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采用体验式方法,掌握歌曲的难点乐句,唱好附点节奏和装饰音。

(1)体会摇篮“摇的感觉”,对比感受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美感效果,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2)练习强化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急于宝宝能尽快安睡的心情,让学生唱出装饰音唱得自然、流畅、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并启发学生边演、边唱、变体验。

三、精心处理歌曲,体验歌曲感情。

1、再次聆听歌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爱情感的纯洁、伟大。

2、探讨如何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歌曲情感上加以处理(学生自主发言),创造情景体验情感,对比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感受摇篮曲应有的美感效果。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是快还是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作曲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产生共鸣。

)3、尽情表现,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感受、体会、想想自己的母亲与自己的亲情,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恬静、舒缓的情绪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设情境,想象意境,用多种艺术方式表现歌曲美。

1、提供纱巾、包被,想象摇摇篮的感觉,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舞姿即兴创作表现母爱的情景。

2、师生共同欣赏,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美的表现能力。

3、欣赏舞蹈《摇篮曲》,感受舞蹈的布景恬静而安详,道具的真实与亲近,舞蹈动作的舒展、柔婉及温情,进一步提高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

五、深化拓展,欣赏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感受其不同的美感效果,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2、自己选择某一种伴奏形式或演唱形式练习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比较感受其美感特征,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美感效果。

3、整理经验,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用板书写记录。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听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美。

听到摇篮曲,唱起摇篮曲,让我们体验到人间的温暖,亲情的甜蜜,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真挚与伟大。

六、感觉母爱,释放情感。

1、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演唱和表演的《摇篮曲》,让我们感到你们与妈妈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太阳,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

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上的皱纹,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献给亲爱的母亲。

2、再读舒伯特。

深入舒伯特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了解“歌曲之王”的其他伟大着作对生活的态度。

3、再唱《摇篮曲》,献给妈妈。

师:摇篮曲的歌,象天籁之音,久久回味。

为歌颂母爱,为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用最美的歌声演唱这首《摇篮曲》。

结束本课。

《摇篮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

采用6/8拍,F宫调式。

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受,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师:愉快的四十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生:(欣赏)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生:(3、4个学生谈感受)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

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

〕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进行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

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妈妈唱歌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四、新歌教学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说……)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师:你也来说说……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师:对,这首歌听起来很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五、练习歌曲1、分组演唱歌曲。

2、分男女生,各一段。

六、课后延伸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

(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的《摇篮曲》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生:(1)(2)(3)(4)……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

你真是一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

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七、小结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

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

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教学反思: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的节奏方式。

通过对这首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优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旋律风格。

6/8拍子的节奏增加了动荡摇晃的节拍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妈妈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