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几个重要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精选、)
浅谈高中生物必修一有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浅谈高中生物必修一有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作者:肖三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17期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秉承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了,通过实验创新,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成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较多文献资料的查阅,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在实验材料及实验操作方面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
该文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尝试,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进 ;创新 ;高中生物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084-021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改进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的18~19页中有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一般会分别选择花生子叶、榨好的梨汁和稀释的蛋清液作為材料,与苏丹Ⅲ染液、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反应,通过相应的显色反应分别进行鉴别。
这些实验材料作为鉴定对象本身没有问题,但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区:即花生子叶只有油脂,梨汁中只有还原糖,蛋清只含有蛋白质。
事实上,这3种生物组织中都含有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在有机物种类上没有差异,只是在数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教师可考虑用全脂奶粉替代上述材料探究其中的脂肪、糖类和蛋白质。
另外,也可以在先向学生说明不同的植物器官的细胞中糖类、脂类、蛋白质都有,只是有的富含其中的某一种之后,选取一些实验效果明显的实验材料,如还原糖的检测中用白心萝卜或白洋葱的组织样液代替容易发生氧化呈褐色的苹果组织样液以及成本相对比较高的梨。
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可以用植物油或者肥肉替代实验效果不明显的花生匀浆及考验切片技术且耗费时间的花生子叶切片,这样只需要用胶头滴管滴1~2滴在滤纸上或者切肥肉,然后再进行其他步骤的操作。
略谈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及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

略谈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及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摘要】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实验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生物实验的现状,探讨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的案例,并阐述实验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文章还提出了如何推动实验技术创新以及实验技术改进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实验技术的反思和创新,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文章对实验技术改进的总体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展望未来实验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可以让生物实验更好地服务于高中生物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实验技术、改进、创新、现状分析、案例、必要性、推动、影响、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当前高中生物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简陋、实验技术不够先进、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们有必要对实验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通过引入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可以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也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实验教学向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高中生物实验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一些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的案例,探讨实验技术改进的必要性,探讨如何推动实验技术的创新,以及实验技术改进对实验教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为推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分析当前高中生物实验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实验设计单一:许多高中生物实验内容重复,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器材陈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装备老化严重,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影响了实验效果和结果的准确性。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几个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教材的几个实验材料的改进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的几个实验,笔者在实际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能使实验操作更简单易行,实验现象更明显,现总结如下: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的改进(一)材料的改进:将豆浆或鸡蛋清溶液改为煮熟的鸡蛋白(二)、改进的优点:1、取材方便:直接将生鸡蛋煮熟,剥去蛋壳,取蛋白切块2、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试管,直接将蛋白块放在培养皿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在可直接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明显:鸡蛋白为白色,与实验现象紫色形成明显颜色对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
4、实验器材清洗方便:用鸡蛋清溶液做,如果稀释不均匀,可能导致残留在试管壁不容易清洗。
(三)、改进的原理: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碱性环境中的Cu2+可以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
煮鸡蛋的过程是蛋白质变性的过程,但蛋白质的变性仅仅是空间结构的破坏,未改变肽键的结构,因此反应仍然可以发生,现象仍然存在,可以鉴定蛋白质。
二、洋葱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改进(一)材料的改进: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紫色较深的细胞改为切开后光照保湿培养2-3天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二)、改进的原因:用镊子撕取表皮时,因外表皮与叶肉紧贴在一起,不易分离,往往容易撕破表皮细胞或带有叶肉细胞。
撕破表皮细胞的液泡,显微镜下观察,液泡的紫色变浅,有的液泡破裂后花青素流出紫色消失。
带有叶肉细胞的外表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重叠,层次加厚,观察效果差。
(三)、改进的优点内表皮与叶肉则易于分离,在剥洋葱鳞片叶的过程中,常出现内表皮自然分离。
内表皮撕取比较方便,且不容易破裂,既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又增强了实验效果,还降低了实验成本(洋葱在实验中利用率提高了)。
(四)、改进的原理:植物细胞液泡中花青素是在光照下形成的,采用光照保湿(维持细胞正常生理状态)培养的方法,把洋葱内表皮培养成紫色后,用洋葱内表皮做实验材料。
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分析及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探析

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分析及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探析一、引言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当前高中生物实验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技术不够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等,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本文对高中生物实验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分析1. 实验内容单一目前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显微镜观察、动物解剖等方面,缺乏灵活多样的实验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对生物学的整体了解不够深入,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相对较低。
2. 实验技术落后现有的高中生物实验技术多为传统实验技术,如染色、灌注、显微镜观察等。
这些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与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相比,已显得有些陈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实验兴趣。
3. 实验仪器设备不足据了解,部分地区的高中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较为简陋,缺乏现代化实验设备,例如生物芯片技术、PCR技术、体细胞克隆等。
这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还无法满足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学习需求。
三、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探析1. 引入新颖的实验内容高中生物实验应该逐步拓展实验内容,引入一些新颖的、前沿的生物科学实验,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生物智能制造、合成生物学等。
这样既能丰富实验内容,又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生物前沿技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推广先进的实验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推广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能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提升实验教学设备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提升高中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引进一些现代化、高效化的实验设备,如PCR仪、电泳仪、显微镜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操作环境。
浅谈高中生物必修一有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17.084浅谈高中生物必修一有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肖三(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三中学 湖北武汉 430317)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秉承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了,通过实验创新,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成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较多文献资料的查阅,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在实验材料及实验操作方面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
该文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尝试,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进 创新 高中生物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084-021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改进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的18~19页中有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一般会分别选择花生子叶、榨好的梨汁和稀释的蛋清液作为材料,与苏丹Ⅲ染液、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反应,通过相应的显色反应分别进行鉴别。
这些实验材料作为鉴定对象本身没有问题,但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区:即花生子叶只有油脂,梨汁中只有还原糖,蛋清只含有蛋白质。
事实上,这3种生物组织中都含有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在有机物种类上没有差异,只是在数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教师可考虑用全脂奶粉替代上述材料探究其中的脂肪、糖类和蛋白质。
另外,也可以在先向学生说明不同的植物器官的细胞中糖类、脂类、蛋白质都有,只是有的富含其中的某一种之后,选取一些实验效果明显的实验材料,如还原糖的检测中用白心萝卜或白洋葱的组织样液代替容易发生氧化呈褐色的苹果组织样液以及成本相对比较高的梨。
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可以用植物油或者肥肉替代实验效果不明显的花生匀浆及考验切片技术且耗费时间的花生子叶切片,这样只需要用胶头滴管滴1~2滴在滤纸上或者切肥肉,然后再进行其他步骤的操作。
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

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一、《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改进该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实验。
在教材实验中把抽象的实验直观化,对生物体的生长、细胞构成和细胞分裂等进行了验证。
就实际来看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取材精准—解离透彻—染色适宜—制片到位”。
那么本实验的改进点就落在解离、染色、制片等环节。
现就该三环节的改进,进行详细的阐述。
1.改进解离的时间在教材中制片过程是这样描述的: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其中在解离的操作中需要剪取洋葱根尖的2~3毫米,随后立即放入解离液中,并且解离的时间要控制在室温下3~5分钟。
笔者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多次实验发现,这样实验的效果不是很好,细胞仍有较多处于不分散的状态。
于是我在实验中适当把解离的时间延长,改为了8~10分钟,这样一来,洋葱根尖变得非常酥软,往下再依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压片,细胞组织立刻分散成单层细胞,实验效果明显,且成功率很高。
2.改进染色的时间和方法在教材中染色过程是这样描述的`:用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盛放解离、漂洗好的洋葱根尖,且染色时间控制在3~5分钟。
笔者在实际实验中发现此举存在弊端,主要是:(1)进行染色操作之后,被染材料很难找到,需要花费较多时间;(2)染色时间上的问题。
如果染色时间长,在染色液中观察不到实验材料的染色程度,造成染色过深,实验失败。
具体的改进措施是:直接把解离、漂洗好的洋葱根尖放到载玻片中央,并在根尖上滴一滴染色液,染色时间控制在45~60秒。
随后用装有清水的滴管小心地将多余的染色液洗去,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因为在解离环节的改进中,洋葱根尖已处于非常酥软的状态,染色非常容易,所以缩短了染色时间,并且直接滴少量的染色液于材料上,可以便于肉眼观察,有效地控制了染色的程度。
3.改进制片的方法在教材中制片方法是这样描述的:盖上盖玻片,并在盖玻片上加上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进行按压,这样可以使得细胞分散开来。
再谈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实验的的改进与创新

若在洞窝里面撒上一层 白砂糖 , 锥 面上马上就会 出现 水分b 这是 因为糖融化后 , 形成了一层高浓度的溶液 , 苹果 细胞 液 的浓度 较低 , 于 是水 分就 从低 浓 度 的苹果 细胞液里渗透到外面的糖液里 , 汇聚成“ 水流” 。
随机将黑豆洒在方格上面。黑豆表示一棵植物 , 让学 生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 并完成表 1 。
表 1 调查 檀 物 种 群 密 度
样 方 组 号 样 方 1 样方 2 样方 3 样方4 样方5
种 群数 量
平 均值
“ 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 的种群密度”
一
“ 制作 D N A双螺旋结构模型” 是必修二第三章第 二节“ D N A分子 的结构” 中的构建实验。笔者尝试让 学生 以 自己为道具 , 具体 操作如下 : 学生 的身体是脱
“ 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蛋 白质 ” 是必修一第二章第 节“ 细胞中的元 素和化合物” 的一个实验 , 常用 的材
以上 问题 , 笔者 设计 了该 实验 的微 型实 验 :
图 2 脱氧核 苷 担着 学生 实验 技 能 的任 务 ,
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无盖盒子 , 盒子的底部是 划线 的小方格 , 上面贴上双面胶 , 每个小组有一个小 烧杯 , 里面放 6 o 颗黑豆( 不让学生知道数 目) , 让学生
并 为下 一个 环 节 “ 标 记 时 要 注意 哪 些 事项 ” 一 问题 的 过 渡 和思考 做 好铺垫 。
膜, 取卵壳膜的操作比 较困难 , 并 套 斌—定的浪费。
笔者采用苹果来代替这个实验 。去除苹果上端的果
皮, 从上端用刀挖成一个倒圆锥形 的洞窝 , 洞窝的尖 端开口位于苹果的另一端。 苹果按照大 口朝上小 口向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一、引言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
然而,在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反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 实验设计在现有的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常常过于简单和机械,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和创新性。
实验设计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以达到知识与实践的融合。
2. 实验设备与材料很多学校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条件有限,无法满足高质量实验教学的需求。
一些实验仪器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导致学校难以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3.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中,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改进与创新1. 实验设计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将实验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并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和创新空间。
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衍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设备与材料学校可以采取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资金筹措方案,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
同时,也可以开展与其他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实验条件的整体水平。
3. 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如实验设计、材料准备、数据分析等。
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应用案例1. 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引入虚拟实验软件或在线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实验操作。
这不仅可以弥补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实验选择和实验设计的自由度。
2. 科研参观与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生物实验室,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1几个重要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摘要对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中几个重要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简化实验步骤,降低实验难度。
关键词检测脂肪;色素分离;有丝分裂;叶绿体观察;改进创新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叶绿体的观察”教材中这四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复杂,时间耗费多,且实验现象并不明显,或者材料选择不佳,在限定的时间内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对此,我们对四个实验分别进行了如下改进: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改进
教材实验步骤中很关键的一步是对材料花生子叶进行切片,这对实验者的切片技术要求很高,要切出一层细胞,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手指划破,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做到。
之后的制片步骤要求用毛笔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操作繁琐,有时候选取的切片会进入毛笔找都找不到了,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并提高实验效果,我们选择了花生子叶内侧上皮,用刀片轻轻一刮或用镊子边缘撕取(如图1),薄薄的一层,非常好取,取好后直接放入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吸取水分就可以染色、去浮色、制片和观察(如图2),实践证明省时省力效果好!
图1
图2
2“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改进和创新
色素的提取参照教材,色素的分离教材实验步骤中滤纸条的制备,不仅要考虑与层析时的装置配套,还要去除边缘效应;画滤液细线时要求每次都画的又细又直;层析时还要注意层析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滤纸条不能贴壁等,基于这些种种细致的要求,我们改进和创新如下:
2.1 实验试剂的改进
人教版课本层析液(由20份在60~90摄氏度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本实验中把1份苯换成1份甲苯,最后实验结果证明现象很明显,四条色素带跑的很好,况且甲苯相对苯
对人的危害性弱一点。
2.2 实验步骤的创新
第一步:取一圆形定性滤纸,靠近中间部位打一小孔(用牙签较好)放在小培养皿上(如图3)。
第二步:用毛细吸管吸取提取出的色素滤液,点样在小孔边缘(如图4),待滤液干后重复2次。
第三步:自制棉花线,待滤纸上滤液干后从背面穿入(如图5)
第四步:将少许层析液倒入小培养皿中,棉花线浸入,开始层析,层析中的滤纸既是跑道,又相当于培养皿的盖子,可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一分钟之后就会出现4个非常漂亮的同心圆(如图6为两次实验结果),由外到内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结果清晰且省时省力。
图3
图4
图5
图6
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改进
教材中选取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提前3~4天培养,剪取根尖2~3 mm,实验过程中解离约3~5 min,漂洗约10 min,染色时间约3~5 min,合计约16~20 min。
制片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上加一层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整个过程从培养洋葱根尖开始就需要很长时间。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洋葱普遍发根率低,且分裂较不旺盛,要找到各时期的分裂细胞较为困难。
剪取的洋葱根尖只有2~3 mm,在解离、漂洗、染色过程中很容易丢失。
漂洗用时约10 min,时间过长。
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和载玻片后,用拇指按压载玻片时会把水挤出来,导致上层载玻片与盖玻
片沾在一起很难分开,结果前功尽弃。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改进如下:
3.1 实验材料的改进
我们选取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
大蒜较洋葱常见,且非常容易生根,水培,沙培效果良好,2天可以出根(这也取决于培养温度,大蒜是否处于休眠期等)。
大蒜根多且细,一颗蒜瓣上就有好多条根,取材方便,较细的根也方便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同时根细胞分裂十分旺盛,实践中无论上午8点还是下午4点做实验都能轻易的找到很多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剪取大蒜根尖时3~5 mm较适宜,也就可以避免由于根尖太短造成的丢失或分生区的破坏,根尖太长造成的难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及难以找到分生区细胞。
3.2实验用具和过程的改进
第一步:取三个干净的小培养皿标上1、2、3,依次摆放,分别向1号培养皿中加入少量解离液(盐酸和酒精1:1混合),2号培养皿中加入多些清水,3号培养皿中心(方便取出根尖)滴一滴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如图7)。
为防止试剂挥发有害健康,可以给1号和3号培养皿加盖。
第二步:剪取大蒜根尖3~5 mm先放入1号培养皿中解离2~3 min,再用镊子将其转移到2号培养皿中漂洗10 sec即可,然后将其转移到3号培养皿中染色2~3 min。
(如图8)。
第三步:将染色好的根尖取出放入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先盖盖玻片,放上一层吸水纸,再加上一片载玻片(如图9),这样可以避免上层载玻片与盖玻片沾在一起。
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就可以
完成制片。
实验用时6~7 min就可以容易的观察到各分裂期的细胞了(如图10)。
图7
解离漂洗染色
图8
图9
图10
4“叶绿体的观察”的改进与创新
传统的“叶绿体的观察”实验中的材料往往选择了菠菜,在操作时一般会撕取表皮细胞,由于表皮细胞本身不含有叶绿体,所以撕取表皮细胞的目的旨在获取表皮细胞上粘附的叶肉细胞,这样的材料不仅难以获取,而且细胞多有叠摞现象,不好观察。
还有人用刀片切取一部分叶肉细胞,这样难度更大,学生操作有安全隐患。
4.1“叶绿体的观察”的材料的改进
我们选用了西芹的茎段的表皮细胞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西芹茎段的表皮细胞富含叶绿体。
4.2 “叶绿体的观察”的操作方法的改进
直接用手扳断茎段,并撕取表皮细胞,用镊子选取其中较薄的只有一层表皮细胞的部分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效果明显。
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材的改进,实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但课时
少和操作困难等原因的限制,很多学校生物实验进行的少之又少。
因此从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方法等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简化实验步骤,降低实验难度就有助于增加教学中实验的比例,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