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简历图表

合集下载

苏洵、苏轼、苏澈生平表

苏洵、苏轼、苏澈生平表

1农历12月19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卯时生于四川眉山234二月,弟苏辙出生;1誕生,時軾四歲,洵三十一歲,遊學四方。

5年龄生平经历作品年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年龄生平经历作品1044庆历四年36苏洵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

9入学;1045庆历五年37苏洵居家读书,教授苏轼。

是年离家出外游学,自眉州出发到嘉州,游峨眉山,然后顺流而下从夔州巫峡下荆诸,准备前往京师。

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范滂专。

101046庆历六年38苏洵在往京师的旅游途中,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苏辙。

111047庆历七年39苏洵游学到京都,与好友史经臣等同举制策,没有考中,准备回家恰遇自阆州解官还朝的兄长苏涣。

苏洵在归乡途中于庐山结识庐山郡太守雷简夫,游览了著名圣地东西二林,特别拜访了圆通寺的老僧,又南游至虔州,游马祖岩,入天竺观观看白居易墨迹,又至临江,八月得父去世消息遂急切回家服丧。

苏涣在京方任监裁造务闻父去世亦回家服丧。

129父洵奔父喪返家,自此未再出遊,日日在家課子讀書並作名二子說。

洵以為讀書乃「內以治身,外以治人」,故轍自幼以史為鑑,關心國家之治亂興亡。

1048庆历八年40苏洵因家庭生活艰难,仍居家闭门读书,又送苏轼苏辙去西社读书,由成都教授刘臣教授。

苏洵与兄苏涣同家人将其父安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之侧。

131049皇佑元年41苏洵在家中读书写作。

14 1050皇佑二年42苏洵在家中读书写作。

151051皇佑三年43苏洵离家往犍为,拜访县令吴中复。

是年苏涣为祥符县令161052皇佑四年44幼女八娘年18岁,嫁妻舅程浚之子程之才。

17姐八娘嫁与舅父之子程之才(字正辅)为妻;1053皇佑五年45幼女八娘在舅父(公公)遭受虐待,和既是表兄又是丈夫的助虐,忧愤而死,苏洵苏轼苏辙与程浚及程之才断绝来往。

18八娘事翁姑不得意抑郁至死苏程两家绝交;1054皇佑六年该至和元年46苏洵和夫人为子苏轼,娶眉山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时年苏轼19,王弗16。

苏轼.ppt的+生平经历介绍

苏轼.ppt的+生平经历介绍

此时的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 心灰意懒,于是便带领家人 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 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 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 轼于是年被召还朝。这之后 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 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礼 部尚书。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 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 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 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 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 提出谏议。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苏轼《赤壁赋》墨迹
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 南宋词人辛弃疾 以苏、辛词为豪 放派的代表,故 常以并称。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 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

苏轼年谱

苏轼年谱

苏轼年谱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

祖父苏序。

父苏洵,北宋学者,与子轼及辙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

母程氏。

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 一岁苏轼生於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

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

庆历二年壬午(1042) 七岁开始读书。

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庆历三年癸未(1043) 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

庆历五年乙酉(1045) 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

至和元年田午(1054) 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

至和二年乙未(1055) 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

张待以国士。

嘉佑元年丙申(1056) 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

嘉佑二年丁酉(1057) 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

深受欧阳修赞赏,谓「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是时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

四月,母程氏卒於眉山,奔丧归里。

嘉佑四年己亥(1059) 二十四岁与弟辙及父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为《南行集》。

是年长子苏迈生。

嘉佑五年庚子(1060) 二十五岁至京。

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嘉佑六年辛丑(1061) 二十六岁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

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十一月与弟辙别於郑州,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十二月到任。

嘉佑七年壬寅(1062) 二十七岁在凤翔。

春,赴宝鸡、虢、郿、盩屋四县减决囚犯。

嘉佑八年癸卯(1063) 二十八岁在凤翔。

始识陈慥。

慥为新任凤翔知府陈希亮第四子。

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 二十九岁在凤翔。

与文同订交於歧下。

同字与可,善画竹。

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

治平二年乙巳(1065) 三十岁正月还朝。

判登闻鼓院,直史馆。

五月,妻王弗卒於京师。

治平三年丙午(1066) 三十一岁在京师。

四月,父苏洵卒。

治平四年丁未(1067) 三十二岁与弟辙护父丧返川。

(完整版)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完整版)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宋仁宗时代景祐三年(1036 年)丙子一岁公历1036 年12 月19 日,卯时,生于眉山县(属成都府路之眉州)纱縠行。

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

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

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亦坐贬夷陵。

宝元元年(1038 年)戊寅三岁苏轼兄景先卒。

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宝元二年(1039 年)己卯四岁弟苏辙生于二月二十日。

庆历二年(1042 年)癸未八岁始入乡校,从道士张易简读书,闻欧阳修等名。

此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5 年)乙酉十岁苏洵东游京师,拟应次年的“茂才异等”科考试。

苏轼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

此年因苏舜钦进奏院事件,范仲淹等离朝出任地方官,“庆历新政”中断。

黄庭坚生。

庆历七年(1047 年)丁亥十二岁苏洵因制科落第,南游庐山等地。

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闻讯返家,自此居丧读书,并教养二子。

皇祐元年(1049 )己丑十四岁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是岁,秦观生。

皇祐四年(1052 年)壬辰十七岁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

苏、程结怨。

范仲淹卒。

皇祐五年(1053 )癸巳十八岁至是岁,日益壮大,好读史、论史,章亦好道。

晁补之、陈师道生。

至和元年(1054 年)甲午十九岁娶妻王弗。

张方平镇蜀,访知苏洵之名。

是岁,张耒生。

至和二年(1055 年)乙未二十岁以诸生谒张方平于成都,张一见待以国士。

嘉祐元年(1056 年)丙申二十一岁张方平致书欧阳修推荐苏洵,苏轼、苏辙随父进京.兄弟俱获开封府解,拟应次年的进士试。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

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嘉祐二年(1057 年)丁酉二十二岁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

(完整版)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完整版)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那乐观豪迈、飒然超离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

他把学诗比作学禅,诗境等同禅境,每逢佳句则参禅”(《书李端叔诗后》)是他从事创作的体会。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

后人读苏轼的诗词文无数,其中体现的豪情震慑了多少人的心魂!文字明朗,文风清新,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伟大的一代宗师。

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

正如他的诗句:猿吟鹤唤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

他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褒奖,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因此他的诗句总能体现他的本性,从他的诗句中,我们总能看到那个乐观,豪放的苏轼,似乎能碰到他的心。

说苏东坡乐观、豁达,是因为他在历尽仕途坎坷之后还是那么天趣洋溢,超然无累,在苦难中他张显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他受到所有后人的爱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怎么能不受人尊敬?苏轼生平作诗几百首。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多么平静的心情,潇洒的人生态度,豁达的人生观念所有的过去都已经成为历史,雨也罢晴也罢,人生就是一场经历,走过路过,幸福悲伤,都是人生的意义;会识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石上有几个人有这种豪情,这种想象!西北望,射天狼”堪称一绝;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臾间有味是清欢,一蓑烟雨任平生。

”似乎看到苏轼早已看透红尘,心间一片澄澈,悠然看世间生老死别;J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橙黄桔绿”四个字轻易地把寒冷的冬季写得充满生机,不同凡俗。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此句携海上风涛之气而来,何其雄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所以人不可好高慕远,否则只会留下遗憾;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毅力成就古之成大事者,否则即使有超世之才也将一事无成;矢外黑风吹海立”一个立”字胜过千言万语,诗境不言而喻……超脱的语句是一个超脱的心灵释然的真心流露。

苏轼生平介绍 PPT

苏轼生平介绍 PPT

流落儋州
•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 1091年),他又被召 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 1092 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 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 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 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 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 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 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 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 100多年里,海南从 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 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 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 话”。
乌台诗案
•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 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 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 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 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 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 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 算躲过一劫。
苏堤
•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 (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 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 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 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 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 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 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 湖,左边是丰湖。

苏轼生平表

苏轼生平表
1044
9
弟苏辙入学;
庆历五年
1045
10
庆历六年
1046
11
庆历七年
1047
12
庆历八年
1048
13
皇祐元年
1049
14
皇祐二年
1050
15
皇祐三年
1051
16
皇祐四年
1052
17
姐八娘嫁与舅父之子程之才(字正辅)为妻;
皇祐五年
1053
18
八娘事翁姑不得意抑郁至死苏程两家绝交;
至和元年
1054
19
元丰二年
1079
44
知徐州,3月改知湖州,4月29日到任,7月御史李定等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苏轼。12月29日结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罢徐州往南京走笔寄子由五首》《舟中夜起》《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予以事系御史台狱…》《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西江月.平山堂》《灵璧张氏园亭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与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结婚,王弗16岁;
至和二年
1055
20
随父游学成都,苏辙娶史氏;
嘉祐元年
1056
21
三月与父、弟离家赴京师,五月抵京,八月应开封府试,以第二名中举,苏轼亦中;
嘉祐二年
1057
22
正月欧阳修主持礼部考试,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名震京师,四月母程氏卒,赴丧返川
《行赏忠厚之至论》、《谢欧阳内翰书》、《上梅直讲书》;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如梦令二首》
元佑三年
1088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培训资料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培训资料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培训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哲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多才多艺的才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如下: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陕西镇江(今属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一个文化世家。

1057年:苏轼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

1060年:苏轼被任命为江西临川府推官,开始了他的地方官员生涯。

1063年: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

1071年:苏轼被任命为江西安抚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079年:苏轼被任命为四川知州,开始了他的地方政治生涯。

1080年:苏轼被贬谪至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流放生涯。

1087年:苏轼被任命为广东知州,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地方政治生涯。

1091年: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流放生涯。

1092年:苏轼被任命为湖州知州,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地方政治生涯。

1094年:苏轼被贬谪至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开始了他的第四次流放生涯。

1101年8月24日:苏轼在婺州逝世,享年65岁。

苏轼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官场生涯和贬谪流放,但他始终保持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其优秀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散文和书法作品,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代表作品包括《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他的作品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艺术表达而广受赞誉。

苏轼还是一位卓越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体”,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著称。

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在政治方面主张“以民为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治国理政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于望湖楼醉书》《山村五绝》
《临江仙送王缄》《少年游润州作》《南歌子游赏》《南乡子梅花 词和杨元素》《南乡子送述古》《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江城子与 张先同赋》《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行 香子》《行香子过七里濑》《醉落魄 离京口作》
年龄
时间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35-38
岁•
1071-1074
神宗熙 宁四年 至熙宁 七年
杭州
杭州 通判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36岁的苏轼落败, 被迫请调杭州但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和挫败感。
科举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殿试二十五篇进策。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 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 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 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 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 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诗》曰: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
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 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 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
21-23
岁•
1057.4-1059.6
仁宗嘉 祐一年 至嘉祐 四年
四川
眉山
翰林 学士
丧母,为母守丧二年。
23-25
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 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 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 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 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 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 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 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 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四川
眉山
服丧。1068年娶妻子王闰之。
32-35
岁•
1068.8-1071
神宗熙 宁元年 至熙宁 四年
京城
开封
监官
浩院
1069年,岀任监官浩院(掌管官吏辞令书的官)。 神宗任王安石推行新政,实行变法。苏轼认为问题 的关键不在于法制,而在于吏治,反对变法,多次 上书,未被采用。
《议学校与贡举札子》、《谏买浙灯状》,《上皇帝书》及《万言书》
《留别诗》,“喜雨亭记“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苏轼
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 却寻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29-30
岁•
1065-1066
英宗治 平二年 至治平 三年
四川
眉山
1065年妻亡,1066年父丧。
30-32
岁•
1066.4-1068
英宗治 平三年 至神宗 熙宁元 年
岁•
1059.6-1061
仁宗嘉 祐四年 至嘉祐 六年
京城
开封
嘉佑四年赴京,并在嘉佑六年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 参加制科考试。是年举行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 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 选。
25-29
岁•
1061.11-1065
仁宗嘉 佑八年-英宗治 平二年
凤翔
签书
凤翔
府判 官事
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相当于副知府。
游蕲(q0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1]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其三)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①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④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苏轼(其四)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浣溪沙苏轼(其五)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
苏轼生平简历图表
年龄1
时间
年号
地点
职务
主要经历
期间主要词
0岁
1036.12.19
仁宗景
佑三年
四川 眉山
苏轼降生
0-10

1036-1046
仁宗三 年-仁宗 庆历6年
四川 眉山
学童
母亲启蒙教育,并于天庆观私塾读书,常受道士老 师张易简褒奖。至10岁,其母教读《后汉书》, ^立成才。
10-20

1046-1056
年号
地点
职务
主要经历
期间主要词
40-43

1076-1079
神宗熙 宁九年 至神宗 元丰二 年
徐州
(江苏 铜山)
徐州 太守
《浣溪沙5首》《江城子别徐州》《永遇乐梦盼盼》
浣溪沙苏轼(其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苏轼(其二)
《传》曰: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 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 宥之”三。故天
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 鲧可用”,尧曰 不可, 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 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
仁宗庆 历六年-仁宗嘉 祐兀年
四川
眉山
学生
在老家四川眉山专心读书。并在1054年,娶妻子
王弗。
20岁
1056
仁宗嘉
祐兀年
京城
开封
预考 生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去京城参加科考,顺利预考。
21岁1057
仁宗嘉
祐二年
京城
开封
进士,
翰林
学士
1057年春科举进士及第,其文章受欧阳修惊异好
评。春秋对义第一,皇帝殿试受仁宗欣赏。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
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
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西江月平山堂》《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