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国学乐游原活动教案

幼儿园国学乐游原活动教案

幼儿园国学乐游原活动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础阶段,为儿童注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非常重要。

国学教育早已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适合幼儿的国学教育活动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开发。

因此,本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乐游原及国学诗词等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国学文化,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国学文化的认识和感性理解。

2.提升幼儿的文化修养,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社会道德观念。

4.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国学诗词等文化知识,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接受国学文化。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制作工具:乐游原步骤1.教师向幼儿宣讲乐游原的由来和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本次活动将要玩的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 国学诗词小讲堂:《静夜思》步骤1.教师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并简要讲述他的生平。

2.教师介绍并朗诵古代文学名著《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一首。

3.教师分析《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幼儿对这首诗产生感性认识。

3. 国学知识问答环节步骤1.教师提问:乐游原的历史由来和使用方法?2.教师提问:《静夜思》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所作?4. 活动游戏:《小蝌蚪找妈妈》步骤1.教师带领幼儿游戏,通过找妈妈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回顾和总结步骤1.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提出总结性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回答和思考。

2.教师让幼儿回顾本次游戏和文化知识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识字、识句、感情表达方面的动作和表现,评估其对国学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2.评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合作意愿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价本次游戏的收获和效果。

《乐游原》教学设计

《乐游原》教学设计

《乐游原》教学设计《乐游原》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司马相如。

它以风花雪月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乐毅和嵇康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对《乐游原》进行教学设计,并使用中文进行回答。

1. 教学目标:(1)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主要情节;(2)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3)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并了解其中的寓意;(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的介绍:介绍《乐游原》的作者司马相如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主要情节的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了解《乐游原》中的主要情节,包括乐毅与嵇康相识、相恋、分离的故事情节。

(3)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乐毅、嵇康等,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举止言谈等。

(4)寓意的探讨: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提问,探讨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如风花雪月、红颜知己等,以及其中的寓意和深意。

(5)文学鉴赏的训练: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进行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3. 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介绍《乐游原》的精彩情节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司马相如和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背景知识准备。

(3)主要情节的讲解:教师根据作品的情节线索,逐一讲解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清晰的理解。

(4)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并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思考。

(5)寓意的探讨:教师引领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进行探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6)文学鉴赏的训练:教师提供一些文学鉴赏的指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展示和表达意见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乐游原古诗教案

乐游原古诗教案

乐游原古诗教案教案:乐游原古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作者背景,理解诗歌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2.学习乐游原的诗歌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学习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音乐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情感。

2.学习乐游原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3.引导学生阅读乐游原古诗的文本,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诗歌的剖析与鉴赏。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

5.师生共同品味和欣赏乐游原古诗,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六、课后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对乐游原的诗歌的评论或感悟。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或场景,创作一首类似乐游原古诗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乐游原1.了解背景和作者背景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诗歌的剖析与鉴赏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乐游原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和艺术价值。

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最后,通过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乐游原教案

乐游原教案

乐游原教案课程名称:乐游原教案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游戏规则和技巧。

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乐游原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游戏规则和技巧。

3. 分组进行游戏实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乐游原的背景和意义,并告诉学生今天将要学习乐游原的游戏规则和技巧。

第二步:讲解游戏规则和技巧老师向学生讲解乐游原的游戏规则和技巧,包括游戏目标、游戏道具和游戏规则等。

第三步:分组进行游戏实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队长。

队长负责组织队员进行游戏实战。

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和团队精神,尝试完成游戏任务。

第四步:总结和反思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游戏过程和经验,并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和团队精神对游戏结果的影响。

教学评价:在游戏实战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实战来提高游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改编和创新,设计新的游戏规则和道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乐游原教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乐游原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游戏实战,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游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的评价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

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游戏正能量,防止游戏过程中出现争吵和纷争。

古诗《乐游原》教学设计8

古诗《乐游原》教学设计8
驱车登古原。
பைடு நூலகம்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古诗词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习
古诗
精读品味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组赛诗会:个人参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背出古诗篇目最多的小组为胜。
2、师生评价,重在激励。
一、板书:乐游原1、介绍《乐游原》的写作背景。(老师适时补充或表扬)
二、师范读,(指导停顿、语速和语调)
三、学习生字緌、桐、籍、。
四、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同桌自学、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1、指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老师适时补充、引导、启发或肯定、表扬、激励)
2、指名交流: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懂?谁读懂了,愿意帮助他?
3、指名汇报:谁特别厉害,能将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多请几位说)
课题
8乐游原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要求(教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读出《乐游原》这首诗所描述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这古诗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等
准备




9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六、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小组比赛
指名说题意、
指生说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指生读
同桌交流
指生说
学生交流

乐游原教案

乐游原教案

乐游原教案
教案:乐游原教案
课程名称: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乐游原》
教学目标:1.了解《乐游原》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式:听觉感知、讨论交流
教学材料:音乐《乐游原》、乐谱、白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过什么民族音乐吗?你们对那些音乐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Step 2: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乐游原》,并请学生闭眼倾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学习曲目信息
教师介绍《乐游原》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向学生展示乐谱,并解释乐谱上的符号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的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

Step 4:再次欣赏音乐
再次播放音乐《乐游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Step 5:讨论交流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
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和认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小结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总结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乐游原》所达到的目标,并介绍下节课的内容和预习任务。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乐游原》这首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并能够表达出对音乐的喜爱和认同。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古诗乐游原教案

古诗乐游原教案

古诗乐游原教案教案:古诗乐游原课堂目标:1. 学习古代诗人杨万里的《乐游原》这首古诗;2. 理解古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3. 练习朗读古诗,并体验其中的意境和情感;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古诗《乐游原》了解古代诗人的写作手法;2. 练习朗读古诗,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3. 学习并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手法;2. 学习并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合作学习,师生互动;3. 朗读演练,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相结合;4. 观察讨论,借助多媒体材料展示相关图片;5. 归纳总结,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的课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你们还记得上一节学的是哪首古诗吗?2.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3.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出示《乐游原》的诗词,让学生跟读一遍。

2. 分析《乐游原》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3. 分析《乐游原》的结构和用词。

三、朗读演练(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乐游原》,并进行集体练习。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朗读《乐游原》,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3.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四、观察讨论(15分钟)1. 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2. 引导学生从《乐游原》的诗词中找出与图片中景物相符合的描述。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五、归纳总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乐游原》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乐游原》;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的短文,并体现出类似《乐游原》的写作特点。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4.2 乐游原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游原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校本课程研讨:《乐游原》教案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②积累一些相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板书设计:
乐游原
不适→登古原
触景生情
夕阳美好只近黄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古诗朗读录象,引入课题《乐游原》。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乐游原》。

(二)初读感知:
1、齐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时对古诗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字词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①解题:《乐游原》又作《登乐游原》。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为京城士女登高游乐胜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向:接近。

向晚:傍晚。

③意:心情。

不适:不悦,不舒畅。

④驱车:驾车。

⑤古原:即乐游原。

4、指名交流诗句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傍晚,我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

远处的夕阳多么美啊!只是此时已将近黄昏,再美的夕阳也要落下了。

(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5、齐读古诗。

(三)深入探究:
1、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吗?——(引导学生回忆)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刚才我们用第一只眼睛读了李商隐的《乐游原》,现在我们一起尝试用另一只眼睛再深入品读《乐游原》。

2、自读古诗,想想自己对古诗还有哪些疑问。

3、出示参考质疑:
①诗人李商隐为什么感到“不适”?
(提示:你平时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不适”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只是指眼前的夕阳吗?还可以有其它哪些理解呢?
4、小组交流探究:将自己的质疑与小组同学交流,汇总,再尝试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5、播放音乐,小组代表谈谈探究的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相机给予指导:
①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2—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亲死去,奉丧侍母归郑州。

25岁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当时政治上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

在诗歌成就上,他与杜牧齐名,是晚唐的重要诗人之一,又称“小李杜”。

②写作背景: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

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泾源节度使王茂之的器重,王茂之将女儿嫁给了他。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在官场中异常失意。

这首《乐游原》正是在他失意时写下的。

③前人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看法:有人认为夕阳是穷途末路、悲观的感叹;也有人认为正因夕阳短暂美好,因此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当时是唐代后期,还有人认为诗中“夕阳”指的是唐朝,那是诗人对盛唐的追忆和对晚唐逝去的惋惜。

(学生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理解,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6、播放古诗朗读,学生闭目体会诗境。

7、有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8、融会背诵。

(四)总结拓展:
1、过渡:《乐游原》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哲理诗。

李商隐驱车登上乐游原,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历史上,也有许多充满哲理的古诗。

2、拓展:出示一些哲理诗,齐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拓展二:李商隐的其他诗歌,齐读——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五)作业:
1、将你对《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2、上完《乐游原》,我的收获是:
3、积累并背诵你喜欢的李商隐的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