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
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
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
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第七章 园林工程竣工验收与养活管理

2.竣工图编制的内容要求 (3)施工过程中凡有重大变更或全部修改的,如结构形式 改变、标高改变、平面布置改变等,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补
充时,应重新绘制实测改变后的竣工图,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新
图上加盖“竣工图”标志,并附上记录和说明作为竣工图。
竣工图必须做到与竣工的工程实际情况完全吻合,不论是原 工图还是新绘制的竣工图,都必须是新图纸,必须保证绘制 质量,完全符合技术档案的要求,坚持竣工图的校对、审核制
2.竣工图编制的内容要求 (1)施工中未发生设计变更,按图施工的施工项目,应由施 工单位负责在原施工图纸上加盖“竣工图”标志,可做为竣工
图使用。
(2)施工过程中有一般性的设计变更,但没有较大结构性的 或重要管线等方面的设计变更,而且可以在原施工图上进行修 改和补充,可不再绘制新图纸,由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纸上注 明修改和补充后的实际情况,并附以设计变更通知书、设计变 更记录和施工说明。然后加盖“竣工图”标志,亦可做为竣工 图使用。
2.拟定竣工验收条件,验收依据和验收必 备技术资料
拟定验收条件,验收依据和验收必备技 术资料是监理单位必须要做的又一重要准 备工作。监理单位应将上述内容拟定好后 发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现 场的监理工程师。
(1)竣工验收条件
①合同所规定的承包范围的各项工程内容均已完成。 ②各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均已由承接施工单位进行了 白检自验(隐蔽的工程已通过验收),且都符合设计和国家 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合同条款的规范等。 ③电力、上下水、通讯等管线等均与外线接通、联通试 运行,并有相应的记录。 ④竣工图已按有关规定如实地绘制,验收的资料已备齐, 竣工技术档案按档案部门的要求进行整理。对于大型园林 建设项目,为了尽快发挥园林建设成果的效益,也可分期、 分批的组织验收,陆续交付使用。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 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 14 -
三明学院
圆明园的平面布局是倒置的“品”字形(长春园在东,圆明园在西,万春园居南, 福海居于中央)。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集我国古代造园 艺术精华,有的兼取欧洲古典宫苑的富丽豪华,构成了当时举世罕见的园林建筑 群。全国无数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堆山导水,以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 意组织于变化万千的景象之中。先后共构筑各类木石桥梁一百多座,园林景区一 百四十多处,楼、台、殿、阁、亭、榭、轩、馆、廊等建筑16万多平方米,比故 宫还多1万平方米。圆明园是三园中面积最大的,前后共有四十八景,每景中又可 分若干景,园中有皇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宴会用的九洲清晏殿,祭祀用的安佑 宫,藏书用的文源阁,仿西湖景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等等。
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1-
三明学院
-2-
三明学院
-3-
三明学院
-4-
三明学院
一、生成期(建筑宫苑大发展)16CenB.C.——220年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先秦、两汉。
二、转折期(220-589)自然山水园兴起: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589-960)写意山水园的兴起与发展: 相当于隋唐。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
三明学院
四、成熟时期——两宋、清初(960-1736)
△经济: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 经济空前繁荣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文化: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 细节的自我完善市民文化兴起
△园林发展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 地
-9-
内倾淡雅
三明学院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末叶(1736-1911)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园林的产生时期— — 阴、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史上还没有所有类型的自然园林皇家园林的主流历史(2)园林的功能已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阶段(3)自然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神秘感2.过渡时期— —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类型开始形成皇家园林以寺庙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巅峰。
5、成熟期(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二)— — 元、明、清初a)石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带动了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高峰b)明末清初,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民间造园活动频繁。
6.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了后者。
现场分析是设计初期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庙台戏演出,市民空巷往观。
1、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2、明清官僚到了晚年,告老还乡,必置田宅,悠游岁月,尽声色泉石之乐,故戏曲盛行,园林兴建。
3、而此两者未能孤立言之,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PPT文档演模板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二、大都、北京
1、元大都——北京的前身 (1) 规划:外城、皇城、宫城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的布局, 突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PPT文档演模板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2) 水利工程 西北郊玉泉山泉水
——宫苑用水 昌平神山与浮泉水
——漕运
PPT文档演模板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中、东、西三路布置,中路居中偏大——钦安殿 (最大);东西两路建筑的体量较小,以此烘托、反 衬中路钦安殿之宏伟。
东路北端偏西而 改建为太湖石倚墙堆 叠的假山“堆秀山”上 有御景亭。
PPT文档演模板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三)东苑 是一处寓于天然野趣,以水景取胜的园林,又称
“小南城”的后苑,如同御花园一样采取较规整的布 局,植物配置多为“移植花木清翠蔚然”,保留原东
7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9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一、历史背景
公元1271年,蒙古族的元王朝灭金、宋, 统一全中国,建都大都(北京)。公元1368 年,明朝灭元建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 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为满族的清王朝所取 代。
PPT文档演模板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一)西苑 1、元代
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南北一线, “一池三山”,最大的万岁山,山上建广寒殿,为岛
上 最大的一幢建筑。此外还有一处特殊的水景,是效仿 垦岳的。
PPT文档演模板
园林成熟期_元明清初
• 另两岛为“圆坻”、 “屏山”,“圆坻”为夯土 筑成的圆形高台,上建仪天 殿,北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 桥,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 岸;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 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沿岸 设殿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园特色分析
• 1)以水面为主体,因水成趣,山水相依; • 2)挖池堆山,人工造园; • 3)建筑形象小巧玲珑,外观形式朴素,平面
组合变化多端,但均以院落布局为基调,景点 一般以建筑为中心; • 4)植物造景,天然野趣; • 5)园中有园,丰富统一,“圆明园四十景” • 6)再现江南美景,如西湖十景 • 7)象征寓意,意境景观 • 8)西洋楼景,中西并存
16、黄龙洞
(3) 静心斋
•1、西苑
(2)
濠濮涧
•顺治—琼华岛建永安寺,
山顶建白塔
•乾隆—大规模改建
•园林陆地面积缩小了,建 筑面积增大。
瀛台
(1) 琼华岛
1)琼华岛景区
• 四面因地制宜创设不 同景观。
• 南坡中轴对称,构图 严谨(山地佛寺建筑 群)
• 西坡地势陡峭,着重 创造山地园林气氛。
• 北坡上部体现山地景 观;下部建弧形廊
盛转衰,到清末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化政治背景
• 守成多于创新,并过分追求纤巧琐细和形式主义 • 园林出现不同的地方风格—北方、江南、岭南 • 文人士大夫争名夺利,追求生活享受 • 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 • “隐于园”----“娱于园”
第二节 清中叶-清末时期主要园林
• 一、皇家园林 • 乾隆朝进入皇家园林建设的高潮,规模之大,
• (一)江南园林
• 7、个园
8、网师园
• 9、拙政园 10、留园
3、宁寿宫花园 6、颐和园
• (二)北方园林 • 11、半亩园 12、萃锦园 • (三)岭南园林 • 13、余荫山房 • 三、寺观园林 • 14、大觉寺 15、普宁寺 • 五、公共园林 • 17、檀干园 • 六、少数民族园林 • 18、罗布林卡
松鹤斋建筑 万壑松风:位于小 台地上,北面苑林 区景界开阔
内廷后殿 云山胜地楼:利用庭院内 的叠石做成室外蹬道
•湖泊区:
山庄盛处,政在一湖
•面积43公顷,约占全园六分之一
•以洲、岛、桥、堤划分水域,形成八个岛屿
•开阔深远和含蓄曲折兼而有之
•显示出江南水乡的婉约情调,尺度亲切近人
如 意 洲
•湖泊区:集中了山庄的建筑精华,以如意洲为 建筑中心,以金山亭为重点; •金山亭为重要的观景和点景建筑;
专用景区—武陵春色
春雨蒙蒙, 杏花盛开,杜牧 意境的体现
专用景区—杏花春馆
曲尺形的平 面布局比较罕见
专用景区—汇芳书院景区
专用景区----曲院风荷 红衣印波,长虹摇影,西湖曲院风荷景区的写照
福海景区—蓬岛瑶台景区
中国皇家园
林一池三山的传 统模式,仿李思 训画意,为仙山 楼阁之状。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绮春园全部由小型水面结合岗阜布置。
圆明园功能分区
• 1)朝宫区 –正大光明景区 • 2)寝宫区—九州清宴及后湖景区 • 3)专门景区-包括了书院、佛寺、娱乐
场地等 • 4)福海风景区:辽阔开朗 • 5)宫北墙的乡野风光
朝宫区--正大光明景区
殿后寿山剑 石林立,古松沧 然。
象征政治清明, 办事公正
福海景区—夹镜鸣琴景区
以声入景,
更富诗情画意 取材李白诗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巨大主楼横
跨水面,登楼 四望,一派田 园风光
乡野风光-鱼跃鸢飞景区
乡野风光-北远山村景区
以河塘、稻 田、菜畦、果园 等巧妙分隔,并 以水贯通,宛若 江南水乡
长春园
西洋楼 水景区
长春园:北区的西洋楼景观 欧洲和中国两个建筑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例
水
• 将自然界山水风景与人工建置交
替展现,形成步移景异景观
山
濠濮涧
画舫斋
3)静心斋
• 皇帝读书、操琴、品茗之处 • 以山池景观为主,建筑景观为辅
• 空间处理:放-----收---放 • 增加层次:沁泉廊,假山分为两重 • 两条主轴线(主轴线—次轴线) • 通过空间的分隔获得丰富的层次,体现了
前后临湖,起承前启后作用,环湖九座小岛 寓意九州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寝宫区--九州清宴景区
专用景区—万方安和
最具特色的园林建筑,30间水榭彼此相连, 冬暖夏凉。以水面和建筑描绘出天地万物宛如云 归大海。
水田蒲苇和 田字园林建筑 形成重农为主 题的园林思想
专用景区—澹泊宁静
山重水复, 桃花万株,为桃 花源的景观写照
• 园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
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总体布局
• 三园均以水为主题,以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 作为园林的骨架,但各有特点;
• 圆明园大中小水面结合,形成不同的自然空 间;
• 长春园以大水面为主体,利用岛堤桥等划分 为有聚有散的水域;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 第一节 历史概述 • 第二节 清中叶到清末主要园林 • 第三节 小结
第一节 历史概述
• 清乾隆---宣统年间(170余年) • 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上最后一
个繁荣时代,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 •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
的危机。 • 太平天国革命及其后的鸦片战争使封建社会由
锤峰落照
北枕双峰
•山岳区:山形 浑厚优美,可 居可游
•建筑宁隐勿显, 宁疏勿密。
•以松树为基调
南山积雪
北枕双峰
• (二)造园特色分析: • 1、夏季避暑,政治怀柔 • 2、山林环抱,山水相依 • 3、造园手法的应用: • 借景:远借园外自然山景:外八庙、田园景色 • 透景、障景、对景的应用 • 景名、楹联与诗文的运用
粹赏楼 符望阁 倦勤斋
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 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
造园特色
• 共分为五进院落 • 1)假山为屏,正厅古华轩、流杯渠 • 2)三合院布置 • 3)石假山为主体 • 4)以符望阁为主体的庭院 • 5)以倦勤斋为主体的庭院空间 • 横向分隔院落,并各具特色 • 假山多用峭壁、悬崖手法,创造幽奥气势 • 建筑装修、体形、装饰上变化多样 • 建筑物的命名直接反映乾隆“归政”的愿望
火树腾辉映绿云,凤箫声应鹿鸣闻; 御园节景年年赏,谁识山庄迥出群。
(一)总体布局:
• “前宫后苑”规制,宫廷区位于南部, 北部为苑林区。
• 宫廷区:正宫、松鹤斋、东宫 • 苑林区:湖区、平原区、山岳区
宫廷区:采用前朝 内廷式布置 包括正宫、松鹤斋、 东宫三组建筑群
前朝正殿: 澹泊敬诚殿:全部由 楠木建成,外形朴素, 尺度亲切。 园内遍植古松,环境幽 静
• 4、象征寓意 • 湖泊景区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的塞外
风光,山岳区为北方名山的象征 • 山的雄浑,湖的婉约,平原的开旷 • 园外外八庙分别为蒙、藏、汗、维的民
族形式 • 成为多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 东坡植物景观为主, 建筑比重最小。
玉镜光摇琼岛近,悦疑仙客宴蓬莱
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瀛洲
琼华岛南坡
琼华岛北坡
建筑
2)濠濮涧—画舫斋景区
• 自南向北划分为四个景区
• 筑土为山,云岫、崇椒二室以爬 山廊连接
• 水池为主—濠濮间、九曲石桥
丘陵
• 平地筑土山呈岗坞丘陵状
• 建筑为主---画舫斋、古柯庭
芝径云堤:堤身较 狭,几与湖水相平, 尺度亲切
烟雨楼: •仿嘉兴烟雨楼 •四面临水,为观 景和点景建筑
水心榭:山水呈动静,上下印空明;北塞无双处,西峰一带
万树园 • 平原区:建筑疏朗, •多沿山麓布置 •莆田丛越、濠濮间想、 莺啭乔木、水流云在
•分为两个景区: “万树园”和“试马 埭”。 •表现塞外草原的粗 试马埭
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标志着康、 雍以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完成。 • 道光后的1860年皇家园林遭到八国联军的焚 烧破坏。 • 乾隆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对造园艺术颇有 见解;六下江南,携图以归;设计、施工、 管理统一管理。
• 1、西苑 2、慈宁宫花园
• 4、圆明园 5、避暑山庄
• 二、私家园林
圆明园现状图
• 5、离宫御苑之二---避暑山庄 • 天然山水园林, 占地564公顷,在清代皇家园林
中面积最大 • 康熙题四字“三十六景”,乾隆题三字“三十六
景”,
• 园墙采用城墙的形式 ,五座园门均采用城门楼 的形式 ,以显示塞外宫城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 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小中见大的设计构思
叠翠楼 画峰室
罨画轩
沁泉廊
焙茶屋
抱素书屋
静心斋
韵琴斋
静心斋平面图
沁泉廊
五龙亭
九龙壁
北海特色
1、“琼岛春荫”主景突出,被 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2、城市水系重要一环。 3、西苑与宫城相依相衬。 4、城市立体轮廓标志。 5、园中之园相互联系
3、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古华轩 遂初堂
宁寿宫花园中流杯渠与碧螺亭
4、离宫御苑—圆明园
• 规模为三山五园之冠,总面积350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内容之丰富为三山五园之冠,为一座人工山水
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 人工水面占1/2左右,岗阜岛堤约300余处,约占 1/3,各类木石桥梁100多座,建筑物面积16万 m2,景点120多处。
• 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 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 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 壁,供人凭吊。
景点取材内容
• 1)模拟江南风景的意趣如四宜书屋、狮子林、 曲院风荷、三潭印月等
• 2)借用前人的诗画情意如夹镜鸣琴、杏花春 馆、武陵春色等
• 3)再现道家仙山琼阁、佛经的梵天乐土形象 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