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成熟期

合集下载

5中国园林史成熟期1

5中国园林史成熟期1


太极图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 参与,徽宗精于书画,是一位素养 极高的艺术家,所以艮岳具有浓郁 的文人园林意趣。
宋 徽 宗 独 创 的 “ 瘦 金 体 ”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
北面为主山“万岁山”, 先用土堆筑而成,主峰为全园 制高点,上建“介亭”。后来 从各地开采上好石料运到东京, 使得万岁山加上石料堆叠而成 为大型土石山。万岁山的西面 隔溪涧为“万松岭”,上建 “巢云亭”,与主峰之“介亭” 东西呼应成为对景。万岁山东 南面,小山横亘二里名“芙蓉 城”,仿佛前者余脉。水体南 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双 峰并峙。
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1 寺观园林
宋代,佛教禅宗兴起,禅宗教义着重于现世的内心自我 解脱,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物中得到启示和从大 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感悟。禅僧的这种深邃清雅的情操, 使得他们向往远离城镇世俗的深山幽谷。 道教讲究清静,栖息山林有如闲云野鹤,当然也具有类 似禅僧的情怀,这样掀起了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次在山 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除了新开发建设的地区之外, 过去已开发出来的则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为明确。 因此,宋代以寺观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的数量之多,远 迈前代。如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这种风景名胜区在宋代大体 上已经建设成型,明以后开发建设的几乎是风毛凤毛菱角了。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建筑 园内厅堂楼榭,集中为大约四十处,几乎包罗 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 “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山顶制高点和岛上多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 建楼阁,可谓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作为造 园的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
第一节 总说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园林概述
除此外还有其他风格的造园手法,例如上海的凡 尔登公园(现国际俱乐部)和法国公园的沉床园, 都具有法国勒诺特式风格;河南鸡公山的颐楼和无 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显然具有意大利台地园风格; 上海的汇山公园(现杨浦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局部 风景区是荷兰式的风格。
新中国诞生后,不少城市人民政府把原来仅供少数 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 园地,很少新建公园。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 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 园林绿化也由恢复变成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 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 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 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工作上的失误, 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 转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时期,在严重困难 的形势下,园林绿化的资金大大压缩,建设工程被 迫停了下来。片面强调“园林综合生产”、“以园 养园”,出现了公园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
在“文化革命”中借口反对“封、资、修”和破 坏“四旧”,园林绿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城市中 特别是居住区、单位庭院内的绿地大量被侵占,与 此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科研院校也遭 到厄运。中央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已陷于停滞。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萌芽期—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高潮 期—变革期—新兴期 萌芽期:殷、周
园林雏形——园、圃、囿(台) 功能:狩猎场地—游乐、礼祭—游观 代表:周文王灵囿 形成期:秦、汉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代表:阿房宫、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和瀛洲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林 寺庙园林
成熟期 : 隋、唐、宋
山水建筑宫苑、 自然山水园林 、写意山水园林 代表: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
• 中轴线自北向南通过皇城和朱雀 门大街,直达大城正南门,形成 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 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 形成居住区“坊”和“市”,市 坊严格分开
• 开凿四条水渠解决城市供水。
• 唐朝的长安城
– 为当时世界模最大、规 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 荣城市
– 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 市中轴线北端
园林的全盛期
AD589——960
• 隋唐时期(AD589——960)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 期
• 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 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 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态度, 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习重点
– 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 – 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
• 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
– 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比较普遍 – 筑山:“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 – 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城市供水结合 – 植物:题材更为丰富 – 建筑:种类繁多;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丰富多样
– 大明宫
• 位于长安禁苑东南的龙 首原高地上,是一座相 对独立的宫城
• 格局呈典型的宫苑分置
– 南半部为宫廷区(正殿 含元殿)
– 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 内御苑,是多功能园 林),中央为太液池
含唐 元长 殿安 侧城 剖大 图明

立含 面元 复殿 原外 图观
大明宫麟德殿3D复 原图
–西苑
• 历史变化
– 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 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 私家园林
– 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 局部的细致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

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

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园林的产生时期— — 阴、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史上还没有所有类型的自然园林皇家园林的主流历史(2)园林的功能已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阶段(3)自然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神秘感2.过渡时期— —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类型开始形成皇家园林以寺庙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巅峰。

5、成熟期(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二)— — 元、明、清初a)石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带动了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高峰b)明末清初,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民间造园活动频繁。

6.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了后者。

现场分析是设计初期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庙台戏演出,市民空巷往观。

1、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2、明清官僚到了晚年,告老还乡,必置田宅,悠游岁月,尽声色泉石之乐,故戏曲盛行,园林兴建。

3、而此两者未能孤立言之,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略仿湖山 ② 消解块状结构 ③ 兼容与齐备 ④ 石林景象 晤言一室之内,仰观宇宙之大。
24
5.4. 园林类型及实例
5.4.1. 皇家园林
5.4.1.1. 背景与特征
• • • • • • • 集中在东京(汴京)和临安 气魄减少、精致增加(少皇家气派 接近私家园林 艮岳——划分时代意义 一定的开放(百姓入内) 宋——没有远离都城 金——有离宫御苑
31
5.4.1.3. 南宋临安
① 临安城 :西湖、不规整布局 ② 凤凰山——大内御苑 • 后苑: a. 凤凰山西北部、视野开阔、避暑 b. 小西湖、一池三山 c. 东西南北四小区——赏四季风景 d. 大园包小园 e. 植物比重大、建筑疏朗
32
凤凰山上的凤凰亭 凤凰山下八卦田
③ 行宫御苑——西湖周边 · 德寿宫: a. 原秦桧赐第,俗称“北内” b. 缩移模仿西湖,又名“小西湖” c. 引西湖水,“冷泉” d. 东西南北四区 e. 摹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大型山洞) f. 芙蓉石——青莲朵
① ② 构图 取材
5.3.1.2元代山水画
① 强化主体意识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 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 为麻与芦,仆矣不能强辫丝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 ② 注重笔墨趣味 ③ 题诗、印章入画
23
5.3.2 园林化的山水 5.3.3园林
27
· a. b. c.
理水: 以雁池为主的一套完整的水系 河、湖、沼、沜、溪、涧、瀑、潭 山嵌水抱势态
• 植物布置: a. 品种繁多 b. 南方驯化品种 c. 多样化种植 d. 植物题景 · 动物放养: a. 天然动物园 b. 训练 · 建筑: a. 从造景的需要出发——点景、观景 b. 各种建筑形式 c. 除了台、榭、楼、阁,还有道观、寺 庙、书馆、村居、酒家
16
黄筌 《雪竹文禽图》
关仝 《溪山行旅图》
董源 《潇湘图》
屈鼎《夏山图》 郭熙 《早春图》 郭熙 《树色平远图》
五代·北宋山水画 17
b. 南宋 —— 水墨苍劲、大斧劈、 边角式截景 i. 李唐 承上启下 “竹锁桥边卖 酒家” ii. 刘松年 iii. 马远 “马一角” 《踏歌图》 iv. 夏圭 “夏半边” c. 元代 —— 文人画、复古、气 墨情趣 i. 赵孟頫 古意 书画同源 ii.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 瓒、吴镇 iii. 黄公望:浅绛山水 《富春 山居图》 iv. 吴镇: 渔父图、渔隐图 诗 、书、画、印 v. 王蒙: 擎笔 《青牟隐居图》 vi. 倪瓒: 疏简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写胸中逸气 左:王蒙·青弁隐居图 右:董其昌·青弁图
b. 宋词 ⅰ.“诗余”、“长短句” ⅱ. 细腻、具体、新巧 ⅲ.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ⅳ. 婉约派“杨柳岸晓风残月” ⅴ. 李煜、苏轼、黄庭坚、秦观、 柳永、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杨 万里、范成大 c. 宋金话本小说 d. 元曲 ⅰ. 元杂剧 ⅱ.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汉 宫秋》、王实甫《西厢记》 e. 史学 ⅰ 通史:司马光《资治通鉴》 ⅱ 金石学
② 契丹兴起
a. 燕云十六州 b.“一国两制” c. 萧太后 d. 西辽
③ 女真
a. b. c. d. e. 剽悍善斗 叛辽 攻辽 灭北宋 蒙古和南宋夹击下灭亡
④ 西夏
a. 党项人 b. 河套地区
3
4
6
5.2. 影响园林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5.2.1.总体:封建社会发育成熟,文化转化阶段 5.2.2.政治:士大夫的乐园,重文轻武,科举完
38
• 独乐园 a. 司马光之园。在洛阳 诸园中最为简朴。 b. 竹子构成多种形式的 “绿色建筑” c. 建筑与水环境结合独 到——“弄水轩” d. “独乐”的深远影响, “所以为人欣慕者不在 于园”——人品、诗文
③ 绘画
13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 代 人 物 画
14
宋 元 人 物 画
15
• 山水画 a. 五代 北宋 i. 荆浩(五代)《笔法记》《匡 庐图》 高远、平远、深远、“ 小斧劈”皴 ii. 关仝(五代)《关山行旅图 》《山溪待渡图》全景式构图 iii. 李成(北京) 寒林、平远 、淡墨 《读碑窠石图》 “蟹爪 树” “云头皴” iv. 范宽(北京) 师法自然“吾 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于诸物者 ,未若师诸心” 多写关山行旅 《溪山行旅图》 v. 黄源(南唐) 南方风景 平 远 “披麻皴” 《萧湘图》 《夏 山图》 vi. 巨然 (宋) 发挥披麻皴 深 远 《万壑松风图》
• 特征: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虚处大于实处 雅致——材料精心选择 天然——与外部自然相契合
36
5.4.2.2. 中原地区
①许多单独建置的游憩园—— 宴集、游赏 ②定期开发 ③莳花栽木著称 ④土山为主 ⑤《洛阳名园记》北宋 李格 非—19处名园 • 富郑公园: a. 宰相富弼之园 b. 北区 ⅰ. 大土山(腹洞) ⅱ. 竹林 ⅲ .明渠 c. 南区 ⅰ. 大水池 ⅱ. 池北主体建筑——“四景堂” ⅲ .池南“卧云堂” ⅳ. 土山上筑台,种竹、梅 ⅴ. 总体开朗
34
⑧ 大宁宫(万宁宫):
a. 以艮岳为蓝本 b. 琼华岛、广寒殿 c. 一池三山 d. “太湖石”来自艮岳——“折 粮石” e. 今北海公园的前身
⑨ 玉泉山行宫
以泉水闻名 “八大水院”
⑩ 钓鱼台行宫
35
5.4.2. 私家园林
5.4.2.1. 背景与特征
• 集中在中原和江南 • 文人园成为主流(全面文人化)— —影响皇家、寺观园林
• 建筑技术 a. 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 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b. 植物栽培技术,周叙《洛阳花木 记》、范成大《菊谱》 c. 园林叠石技术——专业叠石技工 (江南)、吴兴山匠、苏州花园子
22
5.3 园林与自然观
神之外观——南宋至元的自然观与园林 5.3.1 山水画所反映的自然观
5.3.1.1南宋山水画
vii. 卫贤(南唐) 界画 《高 士图》 viii. 郭忠贤(北宋) 界 画 《雪霁江行图》 ix. 许道宁(北宋) 侧锋长 皱 《秋江渔艇图》 x. 郭熙(北宋) 画论《林泉 高致》 《早春图》 xi. 王诜(北宋) xii. 米芾、米有仁父子 “米 氏云山” “米点山水” 《潇 湘奇观图》
荆浩《 山水诀》 五代赵《八达游春图》
37
• 环溪 a. 溪、池为主 b. 中间大洲——主要建筑 c. 松、梅为主要绿化 d. 建筑“洛中无可逾者” • 湖园 a. 原唐代宰相裴度的宅园 b. 开朗平远水景为主题 c. 动观、静观 d. 因时而变 e. 李格非:“洛人云,园圃之胜 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 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 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 惟‘湖园'而已。”
善,享乐偷安与忧患意识
① 完善政治组织 ② 文官化 ③ 募兵制 ④ “岁赐”换和平
8
5.2.3. 经济: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城市商业、
海外贸易
北宋交子
9
10
5.2.4. 文化科技: 总:承上启下,从汉唐的
向外拓展到纵深的 ① 理学
a. 新像新学派 b.“内圣外王” c. 探究人事之理,宇宙之理 d. 理、气
25
5.4.1.2. 北宋东京
① 东京城 • 坊里制→商业街→商业城市——商业兼政治中心,150万 人口 • 水陆交通方便,依江南水运的粮食和财富供应 • 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 • 城市绿化——御道、行道、御沟、护城河、河道 • 园林近城市 ② 延福宫 a. 宫殿群 b. 分区建设——“延福五位”。后又作撷芳园,称 “延福第六位” c. 其中大量建筑物的名称与植物有关 d. 建筑富有野趣、“覆茅为亭” e. 植物分区造景
11
② 文学
a. 古文运动 欧阳修、范仲 淹、王安石、曾巩、苏洵、苏 轼
西 厢 记
12
b. 两宋 i. 武宗元(北宋)《朝元仙仗图》 • 画院:诗句为题、命题作画、 铁线描 讲究意境 ii. 李公麟 白描人物画《五马画》 《临韦偃牧放图》 • 宋徽宗的题目:竹锁桥边卖酒 iii. 赵佶 《文会图》《听琴图》 家、蝴蝶梦中家万里、野渡无人 iv. 李唐 《万壑松风图》《清溪 舟自横、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 鱼隐图》《采薇 藏古寺、嫩绿枝头一点红 图》 v.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婴戏 •人物画 图》《货郎图》 a. 五代 vi. 梁楷 减笔、写意人物 《李 ⅰ. 正式画院 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 ⅱ. 周文矩(南唐)《重屏会棋图》 《泼墨仙人图》 ⅲ. 顾闳中(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c. 辽金 ⅳ. 王齐翰(南唐)《勘书图》 d. 元 i. 刘贯道 《消夏图》 ii. 赵孟頫 iii.张渥 《雪夜访戴图》
第五章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 (宋·元)
内容框架:
5.1 历史背景 5.2.影响园林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5.3 自然观与园林 5.4.园林类型及实例 5.5.成熟期总结 5.6.元代园林 5.7.思考题
2
5.1 历史背景
① 五代十国
a. 传承 b. 地域文明发展
⑤ 宋——文弱王朝
a. 赵匡胤(陈桥兵变、杯酒释 兵权、丹书铁券) b. 赵兴义 c. 杨业 d. 澶渊之盟 e. 仁宗庆历变政——范仲淹 f. 神宗熙宁新法——王安石 g. 司马光 h. 宋徽宗赵佶 i. 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 j. 南宋 k. 赵构、岳飞、亲桧
德寿宫园林建筑分布
·集芳园:后改名“后乐园”
·玉壶园 ·聚景园:有“柳林”之称 ·屏山园 ·延祥园 ·琼华园 ·玉津园
青莲朵——现北京中山公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3
5.4.1.4. 金中都
① a. b. c. 西苑 太液池、琼华岛 假山石取自艮岳 规模庞大、内容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