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体育与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安徽教师招聘中学体育考试大纲

2020安徽教师招聘中学体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招聘考试从教师相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目标与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考查目标具体如下: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2.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所要求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安徽省目前使用的中学教科书、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4.考查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游泳运动等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5.考查考生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三、考试内容范围(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1.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1)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1)了解学校体育的产生、发展和学校体育目标.(2)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操作的方法与内容要求.(3)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4)掌握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5)了解竞技体育的概念和基本特点.(6)掌握常用训练法的特点及运用方法.(7)掌握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8)了解青少年、女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9)掌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10)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阶段特征.(11)掌握体育道德的内涵,知晓怎样进行体育道德教育.(12)了解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13)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知识.2.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1)了解和掌握解剖学姿势、基本切面与基本轴、解剖学方位术语.(2)掌握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运动系统各器官的名称、运动特点以及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4)掌握心血管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5)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6)掌握肌肉活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及应用.(7)了解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8)掌握青少年、女生的解剖生理特点.(9)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10)掌握肥胖的判定指标与方法(11)了解简单判断疲劳的方法,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12)掌握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懂得合理膳食.(13)掌握体育与健康课、早锻炼、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与要求.(14)掌握运动损伤、重力休克、溺水等的原因、症状、预防与处理方法.(15)理解健康的概念及影响的主要因素.(16)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方法.(二)专业技能知识1.田径(短距离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蹲踞式挺身式跳远跨越式背越式跳高掷实心球侧向滑步推铅球)(1)了解田径运动的定义、内容和功能.(2)掌握田径场地器材的基本知识.(3)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4)掌握田径运动常用训练方法及课余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5)掌握田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编排校田径运动会.2.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健身价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战术和训练方法及课余运动队训练的要求.(4)掌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能合理的组织、编排学校球类竞赛活动.(5)能利用各种球创编球操与游戏.3.体操类(徒手体操健美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1)了解体操运动的分类及体操类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各项体操运动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了解体操运动中保护与帮助的意义,掌握常用方法.(4)了解体操组织竞赛与编排、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5)了解体操运动项目的场地要求,掌握安全防范措施.(6)掌握体操基本动作的组合与编排.(7)了解团体操的创编原则与方法.4.武术(健身拳形神拳太极拳防身术刀术或剑术)(1)了解武术的分类及基本知识,理解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及武术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武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掌握武术的图解知识及识图方法.(4)了解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原则与方法.(5)了解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5.游泳(蛙泳自由泳)(1)了解游泳的健康与卫生常识,以及游泳运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掌握游泳运动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自救的方法与常识.(3)掌握游泳技术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教学方法.(4)掌握游泳各种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及课余运动队训练的要求.(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目标.3.掌握中学相应水平阶段的课程内容及要求.4.掌握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5.了解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模块教学、选项学习和学分制管理的内容与要求”.6.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7.掌握中学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具体要求.8.掌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9.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10.掌握选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1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12.能科学合理地制订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3.能结合实际条件进行教学设计.14.能综合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和教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15.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3.主要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连线题、案例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课程与教学论约占30%.原标题: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中学体育考试大纲。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考试全攻略(体育与健康学科)(一):笔试考纲+面试考纲+解析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考试全攻略【考试大纲】--笔试部分—A《综合素质》(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 年版)》。
教师资格证《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20年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大纲体育与健康

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统一、公开的选拔性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与健康专业相关文件与课程标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的掌握程度;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
考查具体目标如下: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
2.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安徽省目前使用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考查考生对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运动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
5.考查考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
三、考试内容范围(一)相关文件与课程标准1.了解《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3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意义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是为了选拔具备优秀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确保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开展。
通过这一考试,可以评估考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能力和素质,为学校选拔优秀的体育教师提供依据,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二、考试内容1. 体育教育理论知识1.1 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2 体育教育的基本原则1.3 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1.4 体育课程与教学设计2. 体育教学与实践能力2.1 教学方法与手段2.2 课堂管理与组织能力2.3 学生指导与辅导能力3. 体育技能与运动项目知识3.1 基本体育运动项目规则和技巧3.2 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3.3 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要点4. 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4.1 常用体育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4.2 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估与提高4.3 体育考试与考核的组织和实施三、考试形式与要求1. 笔试1.1 单选题:对体育教育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理论和概念1.2 填空题:要求考生熟悉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和教学技巧1.3 简答题:要求考生理解并回答与体育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2. 试讲2.1 考生根据出题方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场试讲2.2 试讲要求考生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材解读,展示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效果3. 实际操作3.1 考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操作演示,展示体育技能和教学方法3.2 实际操作考试内容根据考试要求确定,需要考生熟悉各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点四、参考资料1. 体育教育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2. 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点手册3. 体育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参考资料4. 体育教学评价和考核相关资料和方法五、考试评分标准1. 笔试部分:1.1 单选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按照正确回答的数量给予分数1.2 简答题按照回答的完整性和深度给予分数2. 试讲部分:2.1 教学设计和教材解读得分情况2.2 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得分情况3. 实际操作部分:3.1 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运动项目的规则掌握情况3.2 教学方法和指导能力得分情况六、考试安排与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地点和具体要求将在招聘公告中详细说明2. 考生需准备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相关资料进行报名和报考3.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需遵守考试纪律和要求,不得抄袭、舞弊等4. 考试结束后,将根据考生的成绩和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定,通知合格者进入下一轮面试或录用流程通过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旨在选拔出具备优秀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并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中小学教师招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运动人体科学(一)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的结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二)基本组织1郾上皮组织。
2郾结缔组织。
3郾肌肉组织。
4郾神经组织。
(三)运动系统1郾骨:儿童少年骨的特点及其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2郾骨骼肌:肌肉的物理特性及其体育训练意义;肌肉:生理横断面;初长度;动力工作;静力工作。
(四)消化系统1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郾胃和小肠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
3郾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五)呼吸系统1郾呼吸系统的组成。
2郾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6 8 13郾关键术语:气血屏障;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
4郾肺通气与肺换气:体育训练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5郾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六)泌尿系统1郾泌尿系统的组成。
2郾肾的位置和结构。
3郾肾的功能与运动:运动性尿蛋白的含义及与运动的关系。
(七)脉管系统1郾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
2郾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3郾血液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4郾关键术语:血液循环;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心指数;动脉血压。
5郾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6郾血液循环与运动训练: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体育锻炼与心力储备。
7郾淋巴系统:淋巴的概念;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八)神经系统1郾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反射弧包括的主要环节及其结构特点。
2郾脑与脑神经:大脑的分叶;脑干的组成;小脑的主要功能。
3郾脊髓与脊神经:脊髓的位置、外形以及内部结构和功能。
4郾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比较。
5郾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
6郾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7郾脑的高级功能-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
(九)感觉器官1郾感觉器官与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
7 8 12郾视器: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精选)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合理运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人体运动的神经、体液调控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按摩和医疗体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运动性疾病与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康复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教师招聘体育与健康试题考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9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教体[2018]14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速度、反应时的多种练习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
10.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11.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2.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
及锻炼方法。
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懂得中学生的合理膳食。
1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
医务监督的要求。
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5.知道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及按摩的基本手法。
16.知道危害健康的行为,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二部分基本技能
(一)田径(快速跑、耐久跑、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实心球、铅球)
1.了解跑、跳、投的基本知识。
2.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3.掌握田径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二)球类(篮球、排球、足球)
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知识。
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三)体操(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和健美操
1.了解体操、健美操的基本知识。
2.掌握体操、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体操、健美操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四)武术(长拳、短器械、长器械、太极拳)
1.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武术的识图方法。
4.掌握武术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理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等内容。
2.理解和运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教学建议与学习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等内容。
3.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性质、基本
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思路。
4.理解和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内容。
5.掌握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
6.掌握体育教学方法。
7.知道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9.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