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危重症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的应用
吸 比 (: I E)11 .,吸气峰压P P 0—3 i 2 ( l : ~1 5 I :2 5tm H 0 1lm r I
[] 2 陶建平. 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策略[ l J 中国实j儿科杂志, ] { {
2 1 ,52:1 . 0 02 ()17
[ 随素敏, 3 ] 都鹏飞.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 病合并急性肺水肿l 0
8 mo L .m l 。当患儿 m现第 3 ( 3 / 期 心肺功 能衰竭 前 期 )时 ,立即予
1 临 床 常 规 检查 :x 片胸 部 检查 :双 肺 纹 理增 多 1 例 ,肺 . 2 线 7
气管俩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重症手足 口病的关键 ,即早期识
别 ,早期发现 ,早期使用呼吸机是抢救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 1 . 通过本组资料结果显示6 例重症手足 口病常规使用丙种球蟹 O 白、甘露醇 、激素等治疗的同时 ,及时采用用机械通气进行辅助
56 2
吉林 医学 2 1年 1 02 月第3 卷第 3 3 期
机 械通 气在 危重型 手足 口病早期 的应用
罗彩梅 ,梁 粤 ( 广东省梅州市人 民医院儿科PC IU,广东 梅州 540 ) 100
[ 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X6 例出现3 ( } 商 ,0 j 期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 临床表现危重 型手足E病患儿 ,即患儿出现心率 、呼吸增快 、出冷汗 、皮肤花斑 、四肢发凉、血压升高。在患儿血糖升高时采用紧急气管插管和机 l
ka P ),5 a , 0 TH ,其余正常。进行患儿头颅MR 显示 NP O <5 l g mi I
2 例先 天性 第 5 脑室 ,4 、6 例脑 干 现多发 小斑 片状 异 常信号影 . 2 例右 侧顶 叶脑 膜强 化稍 明显 。

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正压 通气 吸氧 ,应 用静 脉滴 注 丙种 球蛋 白 2 g / k g ・ d ,
连续使用 2 d ; 甲泼泥松龙 2 - 4 m g / k g ・ d , 连续使用 3 — 5 d ; 2 0 %甘露醇 l g / k g 降低颅内压 , 1 次/ 6 h 。治疗 中, 根据 患儿 血压 、心 率变 动情 况 ,酌情适 量采 用 硝普 钠、 多巴胺 、 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 控制好患 儿血 压 、 心率 , 同时对症 降温 、 抗病 毒治 疗 、 预 防感 染
有 患儿均有发热、 四肢 末梢循 环不 良和 皮疹 等症状 , 部分 患儿存在神 经 系统 、 呼吸 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 的功能紊乱。
经治疗后 , 5 O例 患儿 中有 1 例 因医治无效 死亡 , 其余 经过 系统治疗均康复 出院 , 且 经过检 查 患儿血糖 浓度、 白细胞 计数 、 胸片检 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 时间 1 5 . 2 d , 通气时间( 8 5 . 0  ̄ 1 5 . 2 ) h 。结论 治疗过程 中及早采取机械通 气可 以改善治疗效果 , 降低 死亡率。 在重症手足 口病患儿
心血 管 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7年 第 4期
l 2 l
始其他论 著 交流 始
机械通气在 重症手足 口病治疗 中的疗效研究
顾 波
( 贵 州省 六盘水 市妇 幼保 健 院妇女 儿 童 医院 , 贵 州 六 盘水 5 5 3 0 0 1 )
【 摘要 】 目的 对 重症手足 口 病 的临床症状进行 阐述 , 并对机械通 气在 治疗重症手足 口 病 患儿的临床应 用和
0 . 3 ) 岁, 均合并 中枢性肺水肿 、 肺出血 , 使用机械通

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916·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D e c;27(6)故在彩超诊断基础上,对部分法洛四联征,法洛五联征患者术前行心导管检查作完整诊断十分必要“]。

导管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右心室流出道特别是肺动脉发育情况。

因为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发育情况对法洛四联征、法洛五联征者有无手术指征及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资料中法洛四联征,法洛五联征病例于心导管检查前超声基本能明确诊断,但仍有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体一肺侧支血管、左上腔静脉永存彩超漏诊,而心导管均能明确,为制定手术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减少了再手术及死亡的风险。

另外本文资料中部分超声诊断不明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例,经心导管检查后均能明确诊断。

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前诊断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解敏等f21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及心瓣膜病手术1941例,彩超诊断的正确率已达95%以上.在近90%的上述患者中超声已使外科术前诊断不再依赖心导管检查。

但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尚有着超声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心导管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符合率远远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达到94.9%~97.3%和71.2%~78.5%¨。

j。

心导管检查技术一直是公认的心脏外科术前诊断中的“金标准竹[“,除可全面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大小、形态、瓣环和瓣膜结构及心脏和瓣膜功能外,还可清晰显示大血管的起源、排列关系、体一肺侧支的起源、行走、形态及远端的情况。

并可对各管腔进行测压和血气分析。

另外近10余年来介入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动脉导管未闭封闭术.房间隔缺损封闭术及窜间隔缺损封闭术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使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术前严格掌握适廊证非常重要,若“见洞就堵”,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术前和术后都需做心导管检查,以决定介入性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判断介人性治疗的即刻疗效n1。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3例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3例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机械通气治疗的2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患儿,年龄5 d,无血性痰液,胸片无片状高密度影,动脉血氧分压60~9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0~50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90%,PEEP<4 cm H2O,PIP<15 cm H2O时撤机拔管。

2 结果2. 1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23例机械通气患儿主要以3岁以下(87.0%)儿童为主。

临床表现:①发热及皮疹:23例患儿均有发热(100.0%),体温>39℃者13例(56.5%);除未找到皮疹的2例外,其余21例(91.3%)均有皮疹。

②呼吸循环系统:呼吸急促10例(43.5%),呼吸节律改变8例(34.8%);心率增快14例(60.9%),心率减慢2例(8.7%);血压增高[收缩压>118 mm Hg (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84 mm Hg]9例(39.1%);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循环不良6例(26.1%)。

③神经系统:23例(100.0%)患儿均有精神差,嗜睡;昏迷2例(8.7%),烦躁不安3例(13.0%),头痛呕吐4例(17.4%);肢抖易惊12例(52.2%)、抽搐1例(4.3%);肌力下降2例(8.7%)。

④實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16例(69.6%),其中>15×109/L者7例;末梢血糖>10.0 mmol/L者14例(60.9%);脑脊液细胞数增高者16例(69.6%)。

提示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糖增高是机械通气患儿的危险因素。

2. 2 病原学检查咽拭子核酸定量检测,EV71阳性者11例(47.8%),COX16阳性者7例(30.4%),有3例(13.0%)患儿EV71和COX16均阳性。

其余患儿系其他肠道病毒感染。

探究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探究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3 讨论
临床上, 手足口病按照患儿病情可分为重症型与普通型 两种, 病情分期为Ⅱ期、 Ⅲ期的患儿属重症型患儿。由于重 症型患儿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差, 且经常会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或其他器官损伤, 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重症手 足口病患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致残率,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 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 一般采用对 症治疗的方式, 并同时予以生命体征支持以及对患儿的重要 器官进行保护等措施。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够对重症手 足口病患儿的气道以及肺泡进行机械性扩张, 并对患儿肺泡 进行保护, 防止出现过早萎缩的症状 [5]。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 得功能残气量得到增加, 并对患儿出现的肺水肿症状进行控 制, 纠正出现的低氧血症。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重症手足 口病患儿采用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候, 需要对机械通 气设备的适应指征充分掌握, 才能对机械通气的临床价值达 到最大程度发挥。传统机械通气指征选择一般是Ⅲ期患儿, 但因患儿的神经系统受累导致病情发展迅速, 对其行机械通 气治疗很难达到较大治疗效果。并且, 在对Ⅲ期患儿进行治 疗的时候, 若其病情分期进入到Ⅳ期, 患儿治疗成功率很低。 因此, 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时, 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指 征进行适当放宽, 从而使得患儿的病情得到抑制。 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指征是指当患儿出现以下任一指征 就可对患儿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具体有: ①患儿的呼 吸频率明显加快或减慢; ②短期内, 患儿的肺部纹理出现增 强, 或出现片状阴影; ③患儿的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若患儿 出现以上任一症状, 都可对其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本 组无创机械通气模式选择为同步间歇指令性机械通气模式 (SIMV-PC) ,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状态, 降低肺渗出的风 险, 从 而 缓 解 了 由 于 缺 氧 造 成 的 对 脑 组 织 的 严 重 损 伤。 将 PEEP 设置为 6 - 9cmH 2O, 可对患儿可能出现的肺水肿及出血

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共433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治疗后患者情况。

结果: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14.1±6.9)×109/L;血糖平均(8.4±5.3)mmol/L;PaCO2平均(28.9±8.3)mm Hg;CRP 平均(6.89±10.1)mg/L;疗效有效率为86.8%;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6.5±2.1)h;病情未见变化甚至恶化的患者有57例(13.2%)。

结论: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卫生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所降低,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人群通常为儿童,发病症状轻微但是传染程度极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心、肺等机体组织发生病变,危及患者生命[2-3]。

本院应用机械通气法针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复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433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手足口病,发病后病情较重,均实施住院治疗,住院过程中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由传染病房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上述患者中男258例,女175例,年龄0.5~9岁,平均3.2岁,病程1~9 d,平均4.6 d。

本次研究治疗开始前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将卫生部于2010年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4],确诊上述患者均患有手足口病,病因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血液净化技术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2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血液净化技术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2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吉林 医学 2 0 1 3 年7 月第 3 4 卷第 2 l 期
4 3 21
血 液净 化技 术联 合 早期机 械 通气 治疗 2 5  ̄ J 1 危重 型 手足 口病 的临床 研 究
高 健 ,曹英芳 ,辛 月 春 ,曹 月香 ( 1 . 河北 省承 德市第 三 医院 ,河北 承德 0 6 7 0 0 0 ;2 . 河 北省 滦平 县医 院 ,河 北 滦平

般来 讲 ,手 足 口病是 因肠 道病 毒发 生变 异 而引 发 的一种 急
循环 现状 来 选择 使 用米 力农 以及 多 巴胺 还有 多 巴酚 丁胺 等药 物 。 对 于出 现严 重 高 血糖 的患者 可 以适 当 的服用 部 分胰 岛素 。血 液透
性 传 染病 ,这种 疾病 爆 发 高危人 群 是学 龄前 期 儿童 ,特别 是不 满 3 岁 的儿 童更 容 易感 染 此 病 。其 临 床症 状 主 要表 现 为 患者 手 部 以 及 足 部还 有 口腔 都部 位 出现 斑丘 疹 以及疱 疹 ,部 分 重症 患 者甚 至 并 发脑 膜 炎 以及 脑炎 还有 脑 脊髓 炎 与肺水 肿 等诸 多循 环 性 障碍 疾
0 6 8 3 5 3 ;3 . 河北省 丰宁县医院 ,河北 丰宁 0 6 8 3 5 0)
[ 摘 要】 目的 :对 机 械通 气 以及血 液净 化技 术 在现 阶段危 重 型手 足 口病 的有效 应用 以及 治疗 效果 进行 探讨 。方法 :在 2 5 例 患者 中 已经 有 3 例 临 床患 者 表现 出危 重 型 手足 口病 ,即常 见 的患 者 呼 吸增快 以及全 身 冷汗 还有 四肢发 凉 与血 压 升高 、皮 肤 花斑 等症 状 。实 际 操 作 中 ,当患 者血 糖 出现 不 断升 高 时 ,应 立 即选 择 使用 紧 急气 管插 管 以及 相 应机 械 通气 等方 法 进行 治疗 ,同 时选 取压 力控 制 并辅 助 以 通 气 模式 ,来 加 用 一定 量 未正 压通 气 ,并施 以一定 药 物治 疗 。结果 :2 5 例 危 重型 手 足 口病 患 者 中 ,在治 疗过 程 中通 过应 用压 力控 制并 辅 助 以通 气模 式使 得 2 O 例 患者 在其 机械 通气 时 间达 到 1~ 1 0 d 之 后进 行拔 管作 业 ,并撤 走专 用 呼吸机 ,并 结合 相应 的血 液净 化技 术 ,

机械通气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分析

机械通气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分析

机械通气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分析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儿童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进行监测。

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收缩压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患儿使用呼吸机通气时间为(7.25±2.84)d,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均好转出院。

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机械通气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标签:机械通气;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以短暂发热后出现口腔溃疡、咽炎以及手足部位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1]。

大多数患儿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是少数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病情凶险,可同时合并有心、肺、脑等组织的病变,危及患儿生命[2]。

本研究通过对3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5~53个月,平均(32.26±5.33)个月;病程1~4 d,平均(2.47±0.63)d。

所有患儿均符合危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经病原学检查全部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经X线检查发现,双肺纹理增多8例,肺不张6例,斑片状阴影12例,胸腔积液4例;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13例,肌钙蛋白升高6例,心肌酶明显升高11例。

临床表现为发热26例,肌痉挛21例,呼吸困难17例,呕吐16例,烦躁8例,昏迷8例,抽搐7例,肢体无力5例,吞咽困难4例。

机械通气原因:肺水肿或出血14例,中枢性呼吸衰竭6例,后组颅神经麻痹5例,呼吸肌麻痹3例,后组颅神经合并呼吸肌麻痹2例。

1.2 方法1.2.1 常规治疗方法分2 d给予2 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给予2 mg/kg甲泼尼松龙静脉滴注,连续应用3~5d;给予0.5~1.0 g/kg的20%甘露醇快速静脉推注,每4~8小时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危重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当中,早期给予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8例患有手足口
病危重症患儿为主要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常规组与通气组,常规组
患儿接受临床基础治疗,通气组患儿则需要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机械通气,对比两组
患儿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具体的临床指标。

结果:通气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
于常规组,且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儿,两组实验对象的具体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意
义(P<0.05)。

结论:针对手足口病危重患儿的治疗,在早期给予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较好,该方案值得应用。

【关键词】危重症;机械通气;手足口病;早期;疗效
手足口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生于儿童群体中的感染疾病,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感染
柯萨奇病毒或者EV71病毒[1]。

患儿感染手足口病之后,会出现身体发热、手足口疱疹等主
要症状,如果患儿未能接受临床治疗,病情会发展至危重症阶段,这样会造成患儿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且患儿病情会出现明显进展,导致患儿病
情预后情况较差,甚至诱发患儿死亡,给其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

因此,为确保患儿的
自身生命安全,需要为其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我院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早期机械通气
方式,收到较好的反馈,现根据研究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患儿中选择48例手足口病患儿加以分析,所有患儿的病情均已发展为危重阶段,所有患儿接受临床各项检查之后符合《手足口病
诊疗指南》当中重症诊断标准,且患儿的病程均未超过5d。

我院在研究开始之前,将以下患
儿排除在外:心脏疾病患儿、肝肾功能障碍患儿、所用药物过敏患儿、不符合早期机械通气
指征患儿、失去意识患儿、无家属监护患儿。

我院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
及通气组,每组各24例对象。

常规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为5个月—3岁;通气组患儿当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1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4岁,两组患儿的基础
资料数据对比无差异存在(P>0.05),因此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身体发热的患儿需要接受退热处理,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亚
低温治疗仪。

患儿需要接受2g/kg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与0.5—1g/kg的甘露醇注射,医
生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多巴胺等药物,并且限制液体的入量,帮助患儿纠正酸碱不平
衡情况。

通气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需要同时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机械通气的初始
模式为A/C模式,撤机之前改为SIMV+PSV模式,逐步过渡为CPAP模式。

患儿初始吸入氧浓
度为80%—100%,PIP为20—30cmH2O,PEEP则为6—12cmH2O,患儿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0—40次,潮气量为6—8ml/kg,呼吸比则应当设定为1:1.5—1:2。

患儿在接受早期机械
通气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尽量减少吸痰操作的次数,避免患儿的呼气末压力出现下降,应
当保证PEEP在合理范围内。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儿的症状变化以及胸片检查的结果等对通
气治疗的参数进行调整,逐渐下调PEEP数值。

患儿病程在5d以上且无血性痰液,胸片不存
在高密度影,PEEP在4cmH2O以下,二氧化碳分压在30—50mmHg之间,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超过90%,这时可以为患儿撤机[3]。

1.3临床观察指标
我院在研究中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根据其症状缓解程度等将其疗效分为无效、改善以
及治愈,患儿治疗总有效为改善+治愈。

无效:患儿死亡或者在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等;改善:患儿的相关症状在治疗后有所好转,但是相关指标接受检查后未完全恢复正常;治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主要症状完全消失,个人体征恢复正常,接受实验室检查后相关指标恢复
至正常标准。

此外,针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包括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以
及住院时间,并作以浅析。

1.4统计学处理
我院在此次研究当中将两组患儿数据代入SPSS19.0软件包中处理,选择X2值验算计数资料,利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若最终结果显示P<0.05,即为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效果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中常见的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一般发生在
学龄前儿童当中[4]。

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一般症状较为轻微,但是也有一些患儿病情会发展
至危重症阶段,其心肺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都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导致患儿死亡[5]。

因此,在这类患儿的临床治疗当中,为其选择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选择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这样可以保持患儿的气道内正压水平,并且显著提高患儿的平均肺泡压,避免患儿出现肺部渗出的情况,以免其出现肺出血等
不良反应。

患儿在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之后,气道与肺泡都会得到显著扩张,患儿的肺泡
可以得到较好保护,以免出现肺泡萎缩等情况,其功能残气量也会增加,患儿低氧血症可以
得到显著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患儿早期机械通气治疗之前,医生一定要切实掌握患
儿的相关指征,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

在此次研究当中,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通气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且未出现
死亡,明显好于常规组患儿,且相关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分析差异明显。

结语:
针对临床当中患有手足口病且病情发展至危重症阶段患儿治疗方案选择而言,让其在早期接
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主要指标可以得到较好改善,且患儿生命安全有较好保证,该
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凯萍,曾雪飞,何颖慧,方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157-158.
[2]侯克镇.丙种球蛋白、甲泼尼松龙联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2):121-122.
[3]梁彩玲,杨玉霞,李珍珍,程琳琳.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3例临床分析[J].中国
实用医药,2016,11(08):115-117.
[4]王云茹,刘欣跃,郝现伟,闫哲,张丽.探究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59+65.
[5]胡莉莉.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05-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