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加缪与《局外人》——他与“它”无关

合集下载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梅尔索的生活和思想。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加缪在书中对主人公梅尔索的刻画非常生动,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感情上,都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他的思想独特,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抱着一种冷漠的态度,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种刻画让我深感共鸣,也让我对梅尔索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其次,书中对梅尔索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尤其是在他面对母亲去世、自己被捕等事件时,他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都非常真实。

这些描写让我深入了解了梅尔索的内心世界,也让我对他的行为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哲学问题,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不可避免性等。

这些问题让我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对梅尔索的描写,我深入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

同时,我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
不能轻易地对他人进行评判。

在这个荒诞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存在主义下的荒诞与真实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用冷静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荒谬”的观念。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莫尔索的形象,展示了一个与世界分离、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的“局外人”,让我对人与社会、存在与真实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莫尔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他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持有一种冷漠和疏远的态度。

他对于母亲的死亡没有过多的悲伤,对于爱情也没有过多的热情,甚至在面对自己的死刑时,也只是淡然地接受。

这种冷漠和疏远让我感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荒谬”观念。

在加缪的笔下,世界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这个荒诞的世界也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然而,正是这种冷漠和疏远,让我看到了莫尔索的真实和勇气。

他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敢于拒绝社会的束缚和期待。

他不愿意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也不愿意为了名利而违背自己的原则。

这种真实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局外人》也让我对司法审判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小说中,莫尔索因为一桩杀人案而被判死刑,然而在整个审判过程中,他被视为一个道德败坏、情感冷漠的怪物,而不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个体。

这种以道德臆测代替事实依据的审判方式让我深感震惊和不安。

它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受到社会道德和偏见的束缚,从而忽略了个体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此外,《局外人》还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小说中,莫尔索与周围人的关系都是疏离和冷漠的,他们似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真正理解和关心彼此。

这种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让我深感悲哀和无奈。

它让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与他人产生隔阂和误解,从而失去了真正的交流和连接。

总的来说,《局外人》是一部深刻而震撼的作品。

它让我对存在主义哲学、司法审判、社会道德以及人际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读《局外人》的心得体会

读《局外人》的心得体会

读《局外人》的心得体会------荒诞世界中的孤独与无助读完《局外人》,我深感人类与世界之间的疏离与陌生。

阿尔贝·加缪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孤独与无助。

莫尔索是一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人。

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冷漠、超然,仿佛身处局外,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过是表面的寒暄,真正的情感和思想是难以交流的。

这种与世界脱节的态度,使莫尔索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也显得十分淡定和冷静。

加缪通过莫尔索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

这个世界对于莫尔索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和价值观,也无法融入其中。

他的一切行为和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经验,而不是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这种与社会的对立状态,使莫尔索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个体,无法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除了孤独,莫尔索也感受到了世界的荒诞和不可理解。

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都是基于自己的直觉和感性经验,而这种理解方式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他试图通过理性思考来理解这个世界,但最终却发现理性思考的局限性,无法解释世界的荒诞和不可理解。

在读完《局外人》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与世界之间的疏离和陌生感。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莫尔索,因为我们在面对世界的复杂和荒诞时,都可能感到无助和孤独。

但正是这种孤独和无助,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归宿。

总之,《局外人》是一部深刻反映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孤独与无助的作品。

它通过莫尔索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和一个孤独的个体。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阅读这部作品后,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读后感1周末拜读了法国加缪的诺贝尔文学作品《局外人》。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荒诞性。

公司小职员默尔索,过失杀人被起诉,却因为在他在母亲的葬礼上表现冷漠而被判死刑。

两者之间毫无因果关系,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却被检察官、陪审团、周边的群体从道德至高点上对嫌疑犯进行审判,可见这个社会是如何的缺乏理性和包容性。

默尔索是一个遵从内心活着的人,他与这个社会有着一定的抽离感,他不愿意虚伪地表现热情。

他对社会的约定规则不敏感,是否结婚、升职,他都表现得不热衷,无可亦无不可,似乎是个局外人、旁观者。

他因身体疲乏,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恸哭;葬礼后他如往常般生活,没有沉浸在悲痛中。

这些引起了周遭的人的不理解和反感,并成为他被指控杀人的依据。

人们普遍认为亲人逝世后一定要哀痛,并且一定要表现出来,甚至还雇人来奔丧哭灵,这些行为表演得越到位,越能唤起别人的深切同情。

让我想起了古代庄子妻子病亡却鼓盆而歌,庄子认为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就如四季的交替,生前珍重彼此,死后坦然放下,这是一种安然的洒脱的人生选择。

默尔索不装腔作势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上的道德标准,他的生命,被社会道德观所绑架,已与他无关。

在法庭上,检察官说:“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理葬了一位母亲。

”指控动机与杀人事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却迎合了法庭里看戏的群体和陪审员的情绪和心理,默尔索最终被送上断头台。

默尔索将真实本性贯彻到底。

判决后,他拒绝神父为他祈祷,拒绝皈依上帝。

与其相信彼岸与来世,让精神寄托于虚无,默尔索宁可真真切切地活在现实世界里。

这点我颇有同感。

曾经挚友极力劝我修行学佛,去追求彼岸、追求阿罗汉的境界。

我翻阅了许多大乘、小乘的书籍,走过一座座寺庙,见识得越多,信仰越淡薄,终究无法说服自己去相信一个虚幻飘渺的、颠倒的现实世界,我只汲取了其中有益的部分,即运用正念来生活和工作。

直至翻阅了文学泰斗的书《季羡林谈佛》,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看法:真实且热忱地生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修行。

2022《局外人》读后感5篇

2022《局外人》读后感5篇

2022《局外人》读后感5篇2022《局外人》读后感1这个故事中的被告方应该是主人翁默尔索。

往往说成应当,是由于尽管全部小故事全是紧紧围绕着这一一般的小员工的一次出现意外命案来叙述的,可是如同这本书的题型一样,默尔索是个局外人。

这个故事的內容其实不是很难,便是一个一般小员工在平凡的生活里糊里糊涂的犯下了一桩命案,最终被判了死刑的小故事。

主杆单一,没什么非常的支线小故事。

作者加缪仅用了五六万字来描述了这一简单的故事,完成了这一部杰出的著作。

初看这本书的情况下我觉得的是疑虑,由于默尔索实际上并沒有犯哪些不可饶恕的大错,实际上他的案件最多算作过失杀人。

并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可以说没人比他更可怜。

我很惊异这些刚正不阿的审判长们,刑事辩护律师,陪审团,稽查人员,她们居然为默尔索冠上没什么人的本性的叛离社会发展的罪不可恕的那样的罪行,随后以法兰西的为名是的,她们用那样的极大而又毫无道理的为名被判他死刑。

而第二遍看的情况下我觉得了一种禁不住的好笑的觉得,我不会清晰一场司法部门裁定的实际步骤,可是相信肯定并不是好像八卦的中年妇女一样充分发挥着自身无尽的想像力随后坚决而决绝的将自身的主观性意念释放在一个一般而平凡的仅仅一些冷漠沉稳的小员工的身上。

她们从一开始就沒有关心过默尔索的意向。

你最好别说话。

默尔索被那样劝诫道。

他以前那样在心中说:如今究竟到底是谁被上诉人呢?被上诉人但是尤为重要的,我有话要说。

我乃至被别人替代了。

他这般感慨。

他至始至终就处于那样的一个情况里将我放置事外,一切进度我还不可以过问,她们分配我的命运,却未征询我的建议。

他这一被告方居然至始至终便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也有比这更好笑的吗?她们探讨,她们臆想,她们争论,她们评定,她们裁定,最终他死刑。

这一她们里几乎也没有默尔索,可是结果却由默尔索担负。

想起这儿,我又体会来到除开好笑以外的另一种更加忍耐,更加恐怖的严寒,那就是一种可悲。

默尔索就好像深陷了一个局里,他与这一局相关,可是他又与它不相干。

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读加缪《局外人》

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读加缪《局外人》

都在 习惯 的巨轮之下缓慢地 转动着。邻居老萨拉玛诺和他的 狗许 多年来都是这样 互相仇 恨地生活着 ,每 天两次 , “ 十一点 和六点, 老头儿带着狗散 步。八年来 , 他们 没有 改变过路线。 ”
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单调 、 无聊 , 无休无止地延续下去。这也是
从 更 深 刻 的意 义 上讲 , 实都是 一 样 的 。 确 关键 词 : 缪 局 外人 评 论 加
地 探 索, 就会发现在他 的行为后面 的一些人生的真实。他是
加缪荒 谬哲 学的一个 文学显 现 , 体现 了作者 的哲学主 张。 他 比如, 他认为“ 么样 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假如要死 , 什 。“ 什么 样 的死 , 怎么死 , 这都 无关 紧要” , 。等等 。他 自有他 的逻辑
生命 的细流缓缓地流着 , 如果遇到礁石或者险滩, 也许也
会 激 起 一 点微 小 的 浪花 , 之 后 一 切 依 然 是 不 会 改 变 的 。 人 但
们也许会突然 觉醒于这 种一成不变 的生活, 感到 厌倦 。加缪
在《 西西弗的神话》 中写道“ 厌倦是件好事” 但是结果呢, , 就是 “ 自杀或是恢复 旧态” 对于普通人来说 , 。。 往往都是选择 了后 者 , 于默 而索而言也是如此。在他被监 禁的开始 , 对 最难 受的
种各样的故事, 于痛苦我们 已经习以为常。我们的态度总是决定于 对
我 们 与 这个 受 苦者 距 离的远 近 。 近 些我 们也 许 会 同情 、 叹 , 远 则 会 感 稍 冷漠、 无动 于衷 , 更远 也 许 甚至 会 嘲讽 , 像 我们 看 戏剧 、 就 看报 纸 的时 候

样。在加缪的《 局外人》 默而索一直都是 自己生命的局外人 , 中, 站在 自己的生命 之外, 具有 了更强的洞悉能力。死亡和活着, 爱或者不爱 ,

阿尔贝 加缪 局外人 读后感

阿尔贝 加缪 局外人 读后感

《局外人》是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其中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存在的探索所震撼。

小说的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在故事中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

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着冷漠的态度,似乎与他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格格不入。

这种冷漠与社会期望间的冲突使得梅尔索成为一个局外人。

通过梅尔索的视角,作者深入探讨了生命的荒谬和人类的存在问题。

他对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的质疑引发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

梅尔索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他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或意义,从而暴露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冲突。

在整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感和对自由意志的质疑。

梅尔索在社会中被视为异类,他无法适应所谓的“正常”生活,并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引发了我对社会标准和个体自由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如何定义和限制个体的思考。

此外,《局外人》也引发了我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思考。

梅尔索的冷漠和与他人的冲突让我思考,到底什么是对错,什么是道德,它们是社会赋予的还是个体内在的?这些问题是复杂而深刻的,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它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疑问。

总而言之,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梅尔索的视角和冷漠的态度,作者对人类存在的荒谬和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这本小说激发了我对个体自由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并让我重新审视了社会对个体的定义和限制。

我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对哲学思考和人类存在感兴趣的读者。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我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后,深感其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技巧的独特性。

在小说中,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冷漠、孤僻、无情的人,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缺乏兴趣和感情。

这种冷漠的态度,表现出了一种超然和无所谓的态度。

他看待生命和死亡,看待社会和人性都是如此的麻木和理智。

梅尔索的孤立和超然使得他陷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的孤独。

他与周围人的疏离和衝突使得他越来越无趣,无情,生命变得毫无意义。

小说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意识流手法,读者可以看到梅尔索的内心活动,感受到他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变化。

这种手法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梅尔索的性格和思想,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同时,故事情节也非常出色,人物性格与剧情相结合,紧张且扣人心弦。

《局外人》通过对主人公梅尔索的刻画,表现出现代社会的人性沉沦和虚无感。

他对生命的漠视和死亡的冷漠,既反映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生命,也揭示了存在主义中的深刻思考和价值观的考虑。

这使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活着的目的,引发了对生死、自由、责任等问题的探讨。

在这个人类喧嚣与忙碌的世界中,我们有时会迷失自己,蒙蔽内心,感到空虚和孤独。

小说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回归自己内心,寻找内在的自我和内心的价值。

同时也提醒我们,存在并不是一种必然的事情,而是一种需要意愿和选择的事情。

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自己的选择和各种境遇,勇敢地承担自己的人性和责任。

总之,“局外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期间让我感慨颇多,思考了许多人生和心理思考问题。

这部小说的魅力和震撼力在于它清晰直白地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扭曲和孤独,并从中引出了反人类的思考和人类在社会中的正当性问题。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在未来的岁月里,陪伴我思考这个世界和人的哲学意义。

在《局外人》中,梅尔索的孤独和超然主要源于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他拒绝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无从寻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加缪与《局外人》
——他与“它”无关
作者:陈晓霞阿尔贝·加缪离开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已经五十年了。

请允许我可以亲切地称呼他为加缪,这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贫民区的穷孩子,这个不到一岁就因战争失去了父亲的战争孤儿,这个母亲是文盲和女佣、舅舅是制桶工人的法国下层移民的后代,这个未满四十四岁就已经成了继吉卜林之后最年轻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幸运儿,年仅四十六岁,,在投身文学创作的短短二十五年间,创作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终于在一九六零年因车祸而离开了这个他曾热爱着的世界。

加缪,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一九五七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说到阿尔及利亚,至少我可以断言它是我真正的祖国”。

了解加缪,阿尔及利亚是引领我们走进加缪心灵的一把钥匙,他的精神世界,他的情感所寄,他的思想和信仰指向。

加缪的小说中有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描写都充满着爱意,他的大脑里一直存在着那个平民区、那个街道和那栋房子的回忆,因为母亲是和阿尔及利亚分不开的,他怀着一份相同的爱将母亲和阿尔及利亚混为一体,在后来的很多著作中,那栋小房子经常出现在加缪的笔下。

这样一个心中一直存在爱的人对这个自己生活的世界似乎有着一种冷漠的荒诞的认识,他的长篇小说《局外人》就参杂着这种荒诞。

加缪的《局外人》对主人公莫尔索的定位就是“一直生活在局
外的人”似乎这个世界和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别人不所理解而也不要求他人理解的生活。

整个故事描写的是莫
尔索在处理自己的母亲的丧事表现出来的冷漠与荒诞,最终由于防
卫伤人而判出死刑的故事,在小说的最后莫尔索说:“这时,长夜
将尽,汽笛叫了起来。

它宣告有些人踏上旅途,要去一个从此和我
无关痛痒的世界。

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了妈妈。

我觉得我明白
了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
新再来”的游戏。

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个生命将尽的养老院
周围,夜晚如同一段令人伤感的时刻。

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
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

任何人,任何人也没
有权利哭她。

我也是,我也是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

好象这
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

面对着充满
星星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
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
对我报之以仇恨的喊叫声。

”虽然最后的一句话仍旧表现着莫尔索
的荒诞与冷漠,但他已经解脱了这个世界,这个到处充斥着肮脏、
冷漠和无理性的世界。

《局外人》的眼光完整的还原了这个粗糙、漠然、无理性的世界,愚昧和死亡混杂的气味渗透在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里,生活中所有
令人难以忍受的细节都被语言的慢镜头放大和重现。

作者把整个故
事被安排在炎热的夏季,这个季节充斥着令人发狂的暴烈阳光,
以及众多无所事事躁动不安的灵魂和空气中充斥着的腐臭味,表现
的是一种浑浑噩噩的世界和毫无生气的生活。

迟暮的老人与他浑身长满疮痂的狗相依为命,最终失散,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动物,都是这样相互依赖又相互憎恨着,让我们看清了生命可以多盲目,存在可以多荒谬,伤害可以多么的彻底。

默尔索之所以成为对世界疏离的局外人,归根到底是对这个世界的厌倦,厌倦的姿态甚至算不上是拒绝,只是一种无数次尝试后,最终认命的惰性,这厌倦来源于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因为认识到生活不能因为人的作为而有所改变,于是就放弃了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只求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所作为的活下去,因为活着,就是生命唯一的意义。

默尔索在这样的世界里,选择做一个局外人,他不再关心生命的去向与意义,比起生命的意义来说,感官的欲望才是我们每一天无法回避的事实,与一群行将就木的老人整夜守灵带来的疲倦与困顿,足以淹没母亲的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早已经有预料的悲伤,在真实的感官面前,一切矫揉造作的感情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他不想掩饰,也无所谓掩饰,就像玛丽问他,是否爱她,是否愿意与她结婚,他说,怎么样都行,纵使他晓得她会不高兴,然而这就是他内心真实的回答,其实,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内心真实的回答。

这个世界已经充斥了太多被夸大的感情与道德,人们都统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我们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带上了浓重的戏剧化和形式化而沉浸其中不自知,我们害怕别人认为我们偏离了主流世界的价值观,害怕被隔离化被边缘化,所以强迫自己成为这个世界所认可的人,耗尽一生的心力去争夺那些所谓的荣耀和标签。

纵使有许多人标新立异嚷嚷着做出各种叛逆的举动,却不过是对这个世界另一种更为时新的媚俗,但其实,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错,加缪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 这个虚假粗糙的世界像一台绞肉机,
他不能允许任何真实独立的个体和感情的存在,他机械残忍的,日复一日将这些个体绞碎在群体中,成为面目模糊不分彼此的肉泥,最终的结局是我们一起老去死去,成为那个与狗作伴的孤独老头,那些在养老院里散发腐朽气味的老人,那些在墓地中静静躺卧消失的白骨。

我们一再的呼唤,世界固执的沉默,我们的生命与它无关,我们的痛楚与它无关,最终我们发现,世界真的只是一架荒谬的机器,于是我们渐渐变成放弃世界的局外人。

默尔索最终因为人们的指控被剥夺自由,被判死刑,他甚至不是什么斗士,也从来没有控诉和反抗过什么,但仍然被强大的粉碎机毫不留情的毁灭,说到底,谁能够真正的做一个局外人呢。

我们都在这片生之荒漠上艰难跋涉,暴烈日光劈头盖脸的炙烤着这具肉身,清凉的美好终有一天还是像所有的水滴般蒸发,消失无踪,但我们不能停止,我们仍将继续,哪怕只是为了这些荒谬的意义,为了这些残忍的温柔。

在基督教文化传统中,上帝在人和世界之上起着统和作用,起着终极根据的作用,如果相信上帝的存在,那么人从哪里来,人为什么活着而得到答案,然而对于不相信上帝的人来说,人活着,为什么而活着,世界存在的目的都注定找不到答案,这个世界本身就无法解释,荒诞的。

莫尔索对母亲的去世似乎想起是不是昨天的事,一句妈妈说出口是多么自然的事,不流泪,是因为真正的爱在心里,那些矫饰的眼泪里到底涵盖了多少的亲情和爱,泪水是多么表演性的道具,在心底的那份爱深沉的像块石头卡在喉咙吐露不出来,虚伪的修饰能否掩盖内心的自我真实的想法。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爱是最真实的东西,莫尔索选择做一位局外人,将对母亲的爱也放在了局外人
中,是不想让这纯洁的爱沾上这个世界的污秽,那晶莹的泪滴不应
该在这个混杂的世界里流淌,流在心灵里最真实的地方。

在爱情面前,莫尔索总是说“无所谓,怎样都行”看似是对世
界厌恶毫不关心的话,其实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这种真实的回答
是自然的流露,内心的表达,世俗的眼里,他是多么的荒谬,什么
都是很无所谓,可是其实最无所得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表达。

在现代浮躁,追求名利的社会中,默尔索一直是一个异类,是
这个社会中的局外人。

他没有追求,一切都顺其自然,对待事物的
态度冷漠,随意,却又真实,不虚伪。

这样的性格特点与争名夺利
的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默尔索并非没有情感,他的情感是深藏
于心中的,他之所以难以显露出他内心中的情感是因为他所处的这
个荒诞,冷酷,机械的社会对他心理造成的压抑,这种压抑使得他
的内心情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释放出来。

默尔索的这种对生活的
态度,其实是他对社会的一种悄无声息的反抗。

他对一切看似冷漠,但是社会对他则更加冷漠,残酷。

默尔索从不虚伪,从不造作,他
想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寻求真实。

默尔索最后对社会的抗争,是他
死前拒绝皈依宗教,拒绝向神父忏悔,并且坦然赴死。

默尔索面对
宗教机器,毫不屈从。

对待宗教的态度,也是他对所处的这个荒诞
是社会机器的态度的缩影,他在临死前的爆发终于释放出了他一直
压抑着的心声,是作为这个社会的局外人的心声。

而他的坦然赴死,令人想起了同样坦然赴死的于连-索雷尔,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有声有
息的抗争。

默尔索最后的愿望是希望他被处死时有更多人来围观,
表明要用死来向人们宣告他的抗争。

至此,经过了被判死刑的命运
波折和他最后面对神甫的精神爆发,默尔索对社会的反抗由无声的
态度转变为有声的行动。

这个冷漠的世界,这个荒诞不经的社会,谁都是一个局外人,
不只是一个莫尔索,而谁会在这个社会里能像莫尔索一样坚持不追
随大流,保持自我,尊重自己的人格。

无理性的世界里谁会有莫尔
索一样为自己活着的灵魂,保持理性。

其实有时候人就应该做一个
局外人,走出这个世界,跳出来看看,在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我们的灵魂还是和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的高洁和纯真吗?我们的
那些远大抱负还会想刚开始那样坚定吗?尊重莫尔索,他的身上不
是荒诞,而是对自己灵魂的尊重和负责,活得真实,是一个为自己
而活的人,看淡了这个世界里太多的趋炎附势,这个世界与他无关,只求为自己而活!这个世界与他无关,它与他无关。

何尝,谁不想成为一个局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