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使用性能评价
化妆品中的防晒剂性能评估

化妆品中的防晒剂性能评估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化妆品中的防晒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护肤产品,能够有效地抵御紫外线的伤害,保护皮肤健康。
然而,如何评估化妆品中防晒剂的性能,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的防晒剂性能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1. SPF值评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衡量防晒剂防护能力的指标之一。
SPF值越高,表示防晒剂的防晒效果越好。
SPF值评估通常采用人体安全性试验与仪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人体安全性试验通过在人体志愿者的背部施用防晒剂,暴露于一定强度的紫外线下,测量皮肤红斑程度来评估防晒效果。
而仪器测量则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来定量测量紫外线透过防晒剂后在皮肤上的能量。
2. UVA/UVB比值评估除了SPF值外,也有研究者提出了UVA/UVB比值作为评估防晒性能的指标。
UVA辐射是一种更长波长的紫外线,对皮肤深层的损害较大,而UVB辐射则较短波长,主要影响皮肤表层。
使用具有宽谱抗紫外线性能的防晒剂,可以有效平衡UVA和UVB的比例,对皮肤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该评估指标需要通过光度学和化学分析等方法来测定防晒剂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能力,进而计算出UVA/UVB比值。
3. 水疗评估化妆品中的防晒剂还应该具备较好的耐水性能,以保证在游泳、流汗等情况下的长效防护。
因此,水疗评估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晒剂性能评估方法。
水疗评估主要通过浸泡、冲洗和摩擦等测试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使用情况,评估防晒剂在不同水质、水温和水压条件下的持久性能。
4. 稳定性评估防晒剂的稳定性评估是判断其使用寿命和效果保持时间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日光老化试验、热稳定性测试和冻融稳定性测试等。
日光老化试验通过将防晒剂暴露于一定强度的日光下,模拟化妆品在日常使用中的光照情况,观察其颜色、稠度和pH值等指标的变化。
热稳定性测试和冻融稳定性测试则通过将防晒剂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复测试,评估其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
1.《化妆品稳定性测试评估技术指南》

附件1化妆品稳定性测试评估技术指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目录一、范围 (1)二、术语和释义 (1)三、试验要求 (1)四、试验方法 (2)五、结果评价 (3)六、说明 (4)一、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化妆品稳定性评价的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和结果评价。
二、术语和释义(一)影响因素试验影响因素试验是在较极端的条件下进行,以了解影响化妆品质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情况,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提供参考。
(二)加速试验加速试验是在不同于长期贮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考察化妆品的稳定性,初步预测化妆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的质量保持趋势。
(三)长期试验长期试验是在设定贮存条件下考察在运输、保存过程中的化妆品稳定性,为确认贮存条件及保质期等提供依据。
三、试验要求化妆品稳定性研究应结合原料的理化性质、产品形态、产品配方、工艺条件及包装材料等进行合理设计,可开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一)试验样品— 1 —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至少采用一批样品进行。
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用样品所用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直接接触包装材料等原则上应与上市后的化妆品保持一致,长期试验用样品应与上市后的化妆品保持一致。
(二)试验项目稳定性研究可根据化妆品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在保存期间易于变化、并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稳定的项目,以及依据产品形态、使用方式及贮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等增加试验项目,以便客观、全面地反映化妆品的稳定性。
稳定性研究试验项目一般可考察外观、颜色、气味、pH值、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等,结合化妆品特点可进行离心考验、粘度、气密性能试验、跌落试验等。
应根据样品的不同性状和考察目的,结合化妆品的配方、工艺、理化性质和感观等选择专属性强、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必要时需开展方法学验证,以保证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试验频率试验频率可根据试验项目确定,但需提供具体的检测频率及检测频率确定的依据。
化妆品中的保湿剂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保湿剂的性能评价与应用随着人们对美容健康意识的提高,化妆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保湿剂作为化妆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皮肤的保湿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保湿剂的定义、性能评价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保湿剂的定义和作用保湿剂是一种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湿膜,减少水分流失的物质。
它能够迅速渗入皮肤内部,增加角质层间水分的含量,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达到保湿的效果。
保湿剂还可以改善皮肤的柔软度和光滑度,增加皮肤的弹性。
二、保湿剂的性能评价在评价保湿剂的性能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 水分保持能力:一个优秀的保湿剂应具备较强的水分保持能力,可以有效增加皮肤水分含量,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保持水分。
2. 渗透性:保湿剂需要具备良好的渗透性,能够迅速渗透到皮肤的深层,达到持久保湿的效果。
3. 稳定性:保湿剂在化妆品中需要能够与其他成分兼容,不发生相互作用,保持其稳定性。
4. 皮肤刺激性:优秀的保湿剂应无刺激性,能够在不损伤皮肤的前提下实现保湿效果。
5. 生物降解性:保湿剂应具备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影响较小。
三、常见的保湿剂及其应用1. 玻尿酸:玻尿酸是一种具有极强保湿能力的保湿剂,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妆品中。
它能够迅速渗透到皮肤深层,提高皮肤水分含量,使肌肤保持充盈、饱满。
2. 甘油:甘油是一种天然且广泛使用的保湿剂,其保湿效果优异。
甘油可以形成一层保湿膜,有效锁住水分,改善肌肤干燥问题。
3. 矿泉水:矿泉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
可以直接用于皮肤的喷洒或者在化妆品中作为配方成分使用。
4. 天然植物提取物:例如芦荟、绿茶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含有丰富的保湿成分,具有温和、安全的特点,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5. 尿囊素:尿囊素是一种氨基酸类物质,具有优异的保湿效果。
它能够迅速渗透到皮肤角质层,改善皮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屏障功能。
四、保湿剂的使用建议1. 根据个人肌肤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保湿剂。
化妆品中的增稠剂种类与性能评估

化妆品中的增稠剂种类与性能评估化妆品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化妆品中的增稠剂在产品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增稠剂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粘度和黏稠度,提升产品的质感和使用体验。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常见的增稠剂种类以及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一、常见增稠剂种类1. 硅胶硅胶是一种常见的增稠剂,它具有良好的温度耐受性、透明度和稳定性。
硅胶可以增加化妆品的黏稠度,使得产品更容易吸附在皮肤上,并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常见的硅胶包括二甲基硅烷基二氧化硅和三甲基硅氧烷等。
但是硅胶增稠剂使用过多可能会导致产品过于黏稠,影响使用体验。
2. 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是一种来源于天然纤维素的增稠剂。
它具有较好的增稠效果,并且可以提高化妆品的透明度和黏附性。
羟乙基纤维素还可以提供保湿效果,使得产品更加滋润。
然而,过量的羟乙基纤维素会导致产品变得凝胶状,不易推开。
3. 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效果和渗透性。
它可以增加乳液类产品的粘稠度,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保湿效果。
聚丙烯酰胺的使用量要适度,过多可能会导致产品产生粘腻感。
二、增稠剂性能评估1. 黏度黏度是评估化妆品增稠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化妆品的黏度可以了解增稠剂对产品黏稠度的影响程度。
黏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感受和使用效果。
2. 透明度透明度是评估化妆品质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透明的化妆品更容易被皮肤吸收和吸附,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因此,增稠剂对化妆品透明度的影响需要被重视。
3. 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估化妆品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增稠剂对化妆品稳定性的影响需要被充分考虑,避免产品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分离、凝胶化或变质等问题。
4. 使用感受使用感受是评估化妆品产品的用户体验的因素之一。
增稠剂应当能够提升产品的质感,使得化妆品更容易推开、涂抹和吸收,并且不给皮肤带来不适感。
综上所述,化妆品中的增稠剂能够提升产品的黏稠度、质感和稳定性。
常见的增稠剂种类包括硅胶、羟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标准重点分析

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标准重点分析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对于卫生安全问题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卫生性以及可靠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而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规标准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合规性。
这一标准要求化妆品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化妆品必须经过相应的认证和审批,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以确保化妆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对产品的配方、成分以及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化妆品不含有禁用成分,并可以正常使用而不对人体产生伤害。
二、卫生质量标准卫生质量标准是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标准要求化妆品必须符合卫生质量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卫生性能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化妆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必须保持卫生,确保产品在交付给消费者之前不会被污染或受到其他有害物质的感染。
此外,还需要对化妆品的包装和存储条件进行合理规定,以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期限内保持质量和安全。
三、不良反应评价标准不良反应评价标准是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一标准要求化妆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能产生任何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刺激等。
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产品对绝大多数人群使用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此外,还需要对产品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识进行规定,以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妆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安全性评估标准安全性评估标准是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中的关键环节。
这一标准要求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对成分的毒理学、过敏学以及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估。
此外,还需要对化妆品的使用剂量和频率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以确定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性。
五、持续监管标准化妆品卫生安全评价的最后一个重点是持续监管标准。
化妆品中的稳定性评估与调整

化妆品中的稳定性评估与调整化妆品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我们带来美丽与自信。
然而,化妆品中的稳定性问题却时常困扰着生产商和消费者。
一个稳定的化妆品不仅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使用寿命,还能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质量问题,因此对于化妆品的稳定性评估与调整尤为重要。
一、化妆品稳定性评估的重要性稳定性评估是确定化妆品产品是否能够在预期寿命内保持其所承诺的性能和品质的过程。
化妆品产品由于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如温度、光照、氧气和微生物感染等,容易发生质量变化。
通过稳定性评估,可以判断化妆品产品是否能够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稳定状态,并有效控制产品的变质程度。
二、化妆品稳定性评估的方法1. 理化指标测试稳定性评估的第一步是进行基本的理化指标测试。
通过测定产品的pH值、粘度、颜色、气味等物理化学指标,可以初步了解产品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检验产品的剂型、成分保持的均匀度和分层情况,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
2. 加速试验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化妆品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通过模拟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受到的外界环境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辐射等,以加快产品的变质速度。
通过加速试验,可以观察化妆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从而预测在正常条件下的稳定性。
3.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污染是导致化妆品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进行稳定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
通过对产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并对产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良。
三、化妆品稳定性调整的要点1. 成分选择在化妆品制备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成分,并避免使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成分。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成分,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质。
2. 配方设计合理的配方设计是确保化妆品稳定性的关键。
合理的配方可以降低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产品的变质速度。
根据化妆品的特性和需求,结合成分的相容性和稳定性,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化妆品质量等级标准

化妆品质量等级标准一、引言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用品之一,其质量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和保障化妆品的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等级标准。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化妆品质量等级标准,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化妆品。
二、国际质量等级标准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对化妆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包括对生产工艺、原料选择、产品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规范。
2. 欧洲联盟(EU):欧盟化妆品法规针对化妆品进行了严格的监管,通过颁布了一系列指令和法规,对化妆品的原料、配方和标签等进行规范。
3.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FDA是美国对化妆品进行监管的机构,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对化妆品成分、质量控制、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三、国内质量等级标准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NMPA颁布了《化妆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对化妆品的注册和备案进行规范,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
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SAC发布了《化妆品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化妆品在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化妆品质量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妆品的质量等级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高档品质:这类化妆品通常选用高质量的原料,生产工艺精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极高,适合广大消费者使用。
2. 中档品质:这类化妆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属于中等水平,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较高,价格适中,适合各个消费层次的人群。
3. 低档品质:这类化妆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较低,价格较为便宜,适合低收入人群使用。
五、如何选择合格的化妆品1. 查看产品标签:购买化妆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关注成分、使用方法、保质期等信息,确保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和肤质。
2. 选择知名品牌:选择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其生产过程更加规范,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并且常常会有相关检测报告公开。
化妆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化妆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化妆品是指用于修饰和保护人体皮肤、毛发、口腔、牙齿等部位的制品。
由于化妆品直接接触人体,因此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妆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化妆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化妆品应符合人体皮肤、毛发、口腔、牙齿等部位的健康和安全要求,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应符合相关标准,如不含重金属铅、砷等有毒物质,并且不能超过一定的浓度限制。
2. 色彩和均匀度:化妆品应具有良好的色彩和均匀度,不应出现色差或斑点等缺陷。
颜色应符合所标注的色号,品质应与成分和用途相一致。
3. 化学成分:化妆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并标明具体含量。
同时,化妆品应防止对人体造成过敏或刺激,并且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 贮存期限:化妆品应有明确的贮存期限,以确保产品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性能。
贮存期限可以通过稳定性测试等方式来确定。
5. 包装和标志:化妆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确保产品在搬运、储存和销售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
产品标志应清晰可辨,标注有关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化妆品的质量检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原材料检验和成品检验。
原材料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按照相关要求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纯度、异物等。
2. 成分检验:对原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成分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3. 含量检验:对原材料中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成品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检查成品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外观性状,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2. 物理性能检验:对成品的粘度、PH值、含水量等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3. 安全性检验:对成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4. 稳定性检验:对成品进行稳定性测试,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的使用性能评价
好的化妆品应该使消费者能够长期安全地连续使用,并有好的感观质量。
当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在质量缺乏必要的检验手段和知识时,感官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外观新颖美观的包装和香气迷人的化妆品,消费者便乐于购买。
外观好的化妆品,如果内在质量较差,消费者只能购买一次,而内在质量非常好的化妆品,虽然外包装差些,但消费者仍然乐于长期使用。
化妆品的内在质量主要指产品的稳定性、使用性和有效性。
质量是化妆品稳定性最可信赖的依据,它包括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
设计质量在研制时可通过对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如耐热、耐寒试验或日光贮存,观察其颜色、香气、形体的变化和强化试验)来确定产品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微生物污染。
制造质量是实际的商品质量,也是设计质量的验证。
稳定性评价
从热力学的角度,膏霜类化妆品和乳液类化妆品均是不稳定的体系,产品的稳定性和货架寿命是产品的质量标志。
使用性评价
化妆品直接涂敷于皮肤、头发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种感官的使用效果只能靠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测试。
使用感的评价对消费者来说是对产品使用时的直接感受。
不同类型产品的使用性能评价将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具体阐述。
洁肤产品
(1)洁面乳、洗面奶等乳液型产品
①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瓶装产品应易于倒出。
且倒出的(或挤出的)乳液表面光滑、乳化均匀。
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拈取一些产品反复揉搓,应感觉细腻。
②在手背皮肤上预先涂上一些彩妆化妆品,如粉底、粉饼或胭脂等,将乳液倒少许在手背上,按摩一会儿,用纸巾擦去乳液,应能有效卸妆。
亦可水洗后观察。
③质量好的洁肤乳液使用后不应有紧绷感,且有一定的护肤作用。
(2)洁面膏
①多为珠光的透明的凝胶产品。
应易于从管中挤出,胶体均匀。
②使用时可先用水湿润皮肤,然后将胶体涂抹在皮肤上按摩一会儿。
用水洗,应能有效地洁肤卸妆。
③由于此类产品的去污力较乳液型要强,故使用后多少有紧绷感,质量好的产品不应有明显的紧绷感,且皮肤的洗后感觉滑爽。
(3)磨面膏、磨面霜此类产品内多含固体微粒,其颗粒不能有明显棱角感。
使用时先将皮肤湿润后,取适量产品轻轻按摩,时间不宜太长,然后用水洗,使用后皮肤应比用前柔软、光滑、细腻,质量好的产品使用后不应有明显紧绷感。
(4)面膜(多数为管装产品)
①黏土型面膜
a.先从管中挤出一点于纸巾上,膏体外观应光洁,料体应细腻均匀。
b,再取适量膏体涂布于手背上,料体要易于涂抹,在手背上形成一层敷层,敷2~3min,皮肤应有收敛感,也可有凉爽感。
然后用纸巾抹去敷层,再用水洗,皮肤应光洁,有弹性,有滑爽感和清洁感。
②剥离型面膜
a.先挤出少量产品于纸巾上,料体应均匀一致。
b,取适量产品涂于手背上,形成一敷层,让其自然晾干,皮肤有明显的紧绷收敛感待干燥成膜后,剥去膜,皮肤有明显的滑爽、弹性、清洁膜应有一定的撕片韧性。
(5)眼部卸妆露无香精,清晰透明,能有效去除眼部的彩妆,同时应对眼部无刺激性。
护肤产品
(1)乳、蜜、奶液膏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较易被皮肤吸收,有滋润保湿作用,使用后无油腻感,皮肤滋润。
(2)冷霜膏体均匀细腻,能被皮肤吸收,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使用后有油腻感。
(3)防皱霜膏体均匀细腻,使用时不起白条,应易被皮肤吸收,有较好的渗透性,使用后稍有油腻感。
(4)营养霜膏体应均匀细腻,使用时不起白条,应较易被皮肤吸收,有较好的渗透性,使用后皮肤应无明显的油腻感。
(5)精华素料体均匀细腻,极易被皮肤吸收,对皮肤应有较明显
的功效作用。
(6)化妆水是由油分、香料、药剂、水和乙醇等经加溶后制成的,包括营养水、滋润露、柔肤露、护肤露、收敛水或紧肤水及均衡保湿露等。
此类产品外观多为清晰透明液体,也有不透明的,但不可有分层现象。
从热力学看,化妆水属较稳定的体系,是一种微乳液。
这类多组分体系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温度、日光、微生物、金属离子、外界异物和容器材料等因素可破坏其相平衡,常会产生混浊、变色、变味和沉淀等现象。
品种优良的化妆水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①必须经过临床和实际使用评价,证实其安全性(如对皮肤刺激作用等毒理学评价)。
②对化妆水保湿性、柔软性和收敛作用进行各式各样的体内测试或体外评价试验,证实其使用效果,同时也需进行实际使用评价。
③在各种温度条件下,(—10~50℃)的稳定性必须得到确认,包括冷冻—加热循环试验、透明性、浊度、pH值、相对密度、黏度、色调和气味的稳定性。
④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舒适爽快的肤感。
多层化妆水应较容易摇匀。
洁肤后取少量化妆水倒于掌心,双手拍打至面部或手背(含酒精的即有凉爽感),待稍干后用纸巾吸去多余部分,用指肚接触皮肤,营养柔肤护肤类应使皮肤变得柔软细腻有弹性。
收敛类应使皮肤紧密滑爽,毛孔有所收缩。
发用产品
(1)香波(包括洗发膏、各类香波)使用香波前先将头发用温水淋湿,以便用香波洗发时减少对头发的局部损伤。
①涂布性正确的洗发应采用二次清洗法。
a,取洗发产品约3~5g于手心,用双手匀开并移至头上各部位并伴以按摩涂敷来清洗,手应明显感到涂布时产品容易均匀分散,无产品结团现象。
b,第二次清洗是在上述操作后进行,用量为1~2 g。
因已完成清洗,此次涂布极易,泡沫明显增多,手指清洗操作应由原来抓洗调整为搽抹按摩。
②漂洗性配方以表面活性组成,故而清洗可完全保证。
好的产品不但易清洗干净,更要求容易漂洗干净,过水漂洗2~3次应基本
无泡,手感不黏。
③湿梳性洗好的头发擦干后,用梳子进行梳理,手感应适顺,不应有明显打结、难梳通的感觉。
④干梳性头发干燥状态时梳理,手感应顺利,无不易梳通的感觉。
⑤洗后发质感觉洗后头发有光泽、飘逸,但不可太蓬松,手感滑爽、柔软,无枯燥感。
(3)护发素作用是使头发柔软、抗静电、易于梳理。
评价产品的使用效果原则是手感需柔软,干、湿梳理性好,发质柔软但决不可影响发质的成型效果。
产品可有免洗型和可洗型之分。
防晒产品
防晒产品除具有同类产品的使用效果外,还可用标出的SPF值(见下表)与使用后在皮肤上的情况来进行效果考察。
SPF(S un pro tec tio n f act or),也称为防晒因子或日光保护因子。
主要是用于评估防晒制品防护紫外线UVB的效率,其定义为:SPF=未被保护皮肤的最少红斑剂量/未被保护皮肤的最少红
斑剂量
即SP F=MED(P S)/ M ED(US)
式中MED(PS):已被保护皮肤引起红斑所需的最低的紫外线剂量;
MED(U S):未被保护皮肤引起红斑所需的最低的紫外线剂量。
防晒制品的SPF值越大,其保护作用越强。
防晒化妆品等级SPF适用皮肤类型作用(防护晒伤/晒
黑)Ⅵ(深色不过敏)
轻微(防晒)2-4 V(深棕,不过敏)最低防晒伤,允许晒黑
中等4-8 Ⅳ(棕色.中性皮肤)中等防晒伤,允许部分晒黑
高级8-12II I(中性皮肤)高级防晒伤,有限制晒黑
特高12-20 Ⅱ(敏感皮肤)高级防晒伤,极少或无晒黑超
高20-30 工(敏感皮肤)最大防晒伤,无晒黑
SPF与防晒效果的关系在美国S PF测定标准中有明确说明,如S PF 为6~8,为中等防晒效果;SPF为8~12,为高度防晒效果;SPF在12~20或20~30时,为高强或超强防晒效果。
从以上标准看到,SPF是对UVB引起皮肤的反应(红斑)情况进行评价,所以SPF只是表示防晒制品对U VB的防御效果。
对于UVA的防御效果的评价,目前尚无公认的评定标准。
目前不少科学家都在寻求和制定防晒制品对UVA的保护效果的评价方法。
如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于1996年制定了U VA评价系统标准,标准采用PF A(UVA防护因子,欧洲采用UV A L PF)来评价皮肤免受UVA损伤程度的定量指标,PFA定义为:
PFA(或UVA LPF)=有保护的皮肤的MPP D /未受保护的皮肤的MPPD
其中MPP D(Min imu m Pe rsi sit ent P igm ent Dar ken ing),欧洲是MPD(M ini mum Pi gme nt D ark eni ng),指产生色斑的最小剂量。
指标规定:当PFA值为2—4,对U 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对UVA有防护作用;
当PFA值为4~8,对U 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对UVA有良好防护作用;当P FA值为8以上,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 A ,表示对U VA 有最大防护作用。
标准中对如何进行试验测定最小色斑剂量MPPD也有具体规定(其方法与M ED的测定类似)。
目前对U VA的防护及其效果评价,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UVA对皮肤的伤害较轻微。
专家指出,U VA对人体皮肤的损伤是累积性的,必须充分认识UVA对皮肤伤害的严重性。
对于防晒化妆品,虽然SPF和PFA值越大,防晒效果越好,但各国依据人体皮肤类型的不同,适宜的制品SPF值有所不同。
我国防晒化妆品的SPF在8~15为宜;欧洲、美国及日本也有SPF为50甚至为65的产品,但现在的趋势是倾向于最大S P F为300为了配制高S PF 的防晒制品,必须用多种防晒剂复配(单一防晒剂的S PF一般不超过6~8),这些高含量的防晒剂势必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且油腻感重,因此超高SPF的防晒制品并不是很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