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3运动的快慢(2)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不同的运动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快慢也有不同的体验。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运动的快慢,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和理解,是本文教案的重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运动的快慢,体会运动的节奏和感受。

2.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身体素质。

3.让学生在快慢运动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二、教学内容:
1.认识运动的快慢,包括快跑、慢跑、跳绳、游泳等。

2.体验快慢运动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快跑可以让心情愉悦,慢跑可以让身体放松。

3.学习快慢运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播放快慢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运动的节奏和感受。

2.学习:教师示范快慢运动的动作和技巧,让学生跟着一起练习。

3.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不同快慢运动带来的感受,比如在操场上进行快跑比赛、慢跑放松训练等。

4.总结:带领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好处和体会,鼓励他们多参与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体验快慢运动时的表现,包括动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理解快慢运动的概念等。

2.听取学生对于快慢运动的感受和体会,了解他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和放松。

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快慢运动的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不同运动的快慢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愿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坚持锻炼,保持健康!。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的计算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的计算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的计算
知识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_直__线___ 运动和_曲__线___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匀__速___ 运动和_变__速___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的运 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的 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其路程与时间的 比值是不变的。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2022·普宁期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
程的速度是6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9 m/s,则全程
的平均速度是
( B)
A.7.3 m/s
B.7.2 m/s
C.7.5 m/s
D.7.4 m/s
5.(2021·深圳期末)小宇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
都比小丽领先10 m到达终点。若小宇退后10 m再同小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
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
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 D)
A.
B.
C.
D.
[方法指导] ]由题意和位置图可知,甲、乙两人都在做匀 速直线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图象是两 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且乙的倾斜程度更大。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 B)
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3运动快慢的描述2详细推理

3运动快慢的描述2详细推理

3.一物体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 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 度v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 为 (v1+v2)/2 ;另一物体也做同向直线 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匀速运动, 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该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2v1v2/( v1+v2) .
4、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 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 ,下山 的平均速率为v2 ,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和平均速率是 .
1
2
3
4
5
6
7 cm 3、0.167 m/s
答案:2、24 m/s;
2:下边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 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 准点开出,准点到达. 自北京西 北京西↑ 北京西↓ 站名 深圳 起公里 深圳 22:18 0 北京西 6:35 23:30 22 92 霸州 32 5:20 0:08 39 147 任丘 11 4:36 1:39 10 274 衡水 45 3:04 … … … …
以上两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用来比 较运动的快慢,总结如下:
相同位移——比较时间
两种方式
相同时间——比较位移
问题:
以上是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不同 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共同的标准 来同时衡量这两种方式? 我们在初中学过电功率,若做功为w,时间为 t,则表示用电器做工的快慢的电功率p为 p=w/t 单位时间内做工越多,说明做功越快。
我们现在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求单位时间内 物体的位移,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说 明运动的越快. 例:甲乙运动员沿直线向前跑,甲4秒跑了32米,乙 3秒跑了30米,问谁跑的快?
解: 甲每秒跑 32÷4=8米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7《运动的快慢》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7《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7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了解速度的快慢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运动员赛跑的图片,想一想:赛跑时为什么要设置起点与终点。

教师总结:起点与终点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二、课堂探究,完善认识。

活动一:认识速度。

过渡:运动的快慢在科学上可以用“速度”来表示,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认识速度。

(板书:速度)1.出示活动一单活动一,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一。

3.学生展示交流。

4.小组讨论问题二5.小组展示交流。

6.教师总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表示。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活动二:测量走路的速度。

过渡:知道了速度是什么,那你们知道你们平时走路的速度是多少吗?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活动二来探究一下吧。

1.出示活动二,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

(板书: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2.学生领取材料,小组完成活动,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展示。

4.教师追问:通过这个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呢?5.学生思考并交流。

6.教师追问:你们能按从快到慢的顺序给各种运动速度排序吗?7.学生排序。

8.学生展示交流。

活动三:速度的影响过渡:运动员在赛场上都要用尽全力,争取跑出最快的速度,但是在生活中速度过快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走进活动三,认识速度的影响。

1.出示活动三,学生阅读活动三要求。

2.学生观看图片,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

4.师总结追问:你还知道哪些速度过快的影响吗?是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速度过快并不是好事,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同学们要慢走路不奔跑的原因。

(板书:不能速度过快)三、课堂总结,拓展交流。

1.教师:自然界中,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快,适合用米/ 秒作为单位。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作为⼀名⼈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说课准备的⽂稿,有着⾄关重要的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对物理有了⼀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对运动和静⽌有了⼀定的认识后进⼀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是学习⽜顿第⼀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进⾏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

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理解并建⽴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活中的例⼦,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让学⽣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法。

本届九年级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因此在教育教学⼯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的⽣活实际进⾏教学活动。

速度是⼀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的知识⽔平和理解能⼒,不可能很全⾯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实物演⽰、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熟悉的⽣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激发学⽣学习物理的兴趣。

1.3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精细梳理 (新版)新人教版

1.3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精细梳理 (新版)新人教版

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1.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速度的单位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 (2)速度单位的换算如72km/h=?m/s,如下计算:72km/h=72km1h=721000m20m/s13600s⨯=⨯又如5m/s=?km/min,如下计算:35m510km5m/s0.3km/min11smin60-⨯===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所以1m/s是大于3.6km/h的。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像,v-t图像)及定义。

知识点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为v=st.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和时间t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必须是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必须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svt=,其中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

求平均速度,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主要结构: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载物片、反光镜等。

1.3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限时作业

1.3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限时作业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限时作业姓名:班别:学号:成绩: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打一个呵欠C.人做深呼吸一次D.人心脏跳动一次2.如图所示,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能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丁D.乙和丙3.图线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如图所示中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甲和丁4.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当时间相同时,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6.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的路程---时间的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在10s内运动10mC.乙物体在10s内运动10mD.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8.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一定是()A、2.5m/sB、5m/sC、25m/sD、50m/s9.甲、乙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判断()。

1.3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

1.3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
第I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
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
4m,则C( ) A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 s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I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例1: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 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 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对速度公式 v=s/t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s与t成正比
B、v随s、t变化而改变
C、v不等于s/t的比值 D、当s一定时,v与t成反比例关系
四、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这种运 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可以根据 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 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 的平均快慢程度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复习
一、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2.计算: v s
t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 动和曲线运动
[想想议议]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0
10s
20s
30s
40s
0300mFra bibliotek600m
900m
0
10s
20s
前50m平均速度:
v1

s1 t1

50m 6s

8.3m/s
后50m平均速度:
v2

s2 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