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和神明,合脉开窍于舌,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肺主气和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合皮其华在毛,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统血,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为脾志,涎为脾液,生理特性为主生清,喜燥恶湿。

肝主疏泄和调畅情志、气机、脾胃纳化和胆汁排泄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任督二脉,藏血,合筋其华在爪,怒为肝志,开窍于目,生理特性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

肾藏先天和后天之精,主水液代谢,纳气,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生理特性为主降和喜润恶燥;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与六腑不同。

其中,脑主神志,髓主精髓,骨主生髓,脉主血液循环,胆主决断,女子胞主生殖。

黄帝内经三焦[原创]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黄帝内经三焦[原创]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黄帝内经三焦 [原创]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根据《内经》:“三焦”不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三焦”一词,首见于《内经》。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由于《内经》对心包络的具体部位论述不明确,特别是《难经》在《二十五难》中提出:“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在《三十八难》中又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

《难经》两次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就引起了后世医家之争论。

如孙思邈、滑寿、李梃、张山雷等,皆宗《难经》主无形之说。

主有形之说者,如虞抟、章潢、张介宾、唐宗海等。

其实,这种有形、无形之争无任何价值。

若无形,何以主持诸气?若无形,何以为水谷精微运行之道?有三焦之功能必有其形,这是一定的。

今之中医基础理论对三焦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如《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诸如通行元气、疏通水道等。

又由于三焦是胸腹腔的一个大府,上、中、下分布的部位包括了其它脏腑,故三焦又包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点”。

在“解剖形态”中说:“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的看法。

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三焦有‘孤腑’之称。

关于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一致认为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归属中焦,但因其在生理功能上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划归下焦。

按其部位划分的上、中、下三焦的概念,实际上已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概括。

”我们认为,按着《教材》关于三焦的论述,完全不是六腑之一的三焦。

如其谓“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以及对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显然与《内经》所论“三焦”为六腑之一的含义相去太远。

(完整版)三焦

(完整版)三焦

有趣的是,在中医学中,类似三焦的 空间概念还有“气门”、“玄府”、“腠 理”。
“玄府” 即“气门”,《内经》也称汗孔,因 其能“发泄经脉荣卫之气”。是荣、卫之气流通往 来的通道。另外,气门是皮毛的组成部分,肺与皮 毛相表里,汗孔(即气门),还有“助肺呼吸,供 气出入”的作用。此外,还是汗液外排的通道,从 而还具有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总之,是清浊气体 交换、津液代谢的场所。
(二)部位之三焦
上焦
中焦
下焦
部位
膈以上 膈以下,脐以上 脐以下
主要脏腑 心、肺 脾、胃、肝、胆、小肠 肾、膀胱、
大肠、女子胞
功能特点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用药特点 治上焦如羽 治中焦如衡
治下焦如权
非轻不举
非平不安
非重不沉
总之:三焦是一个多层面使用的复杂概念, 即脏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辨证体系之三焦。 不同层面的三焦,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教材 上的表述含混不清,逻辑混乱,眉毛、胡子一 把抓。不利于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客 观上又给我们的学术争鸣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三焦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定义为: “三 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作为 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的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 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功 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问题:既已定义“三 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其概念的 外延就难以涵盖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在内。
三焦的第二个功能是“通行元气”,指三焦为元 气升降之道路。《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 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指出三焦 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通达脏腑组织的道路。所以, 三焦正常,则气道通畅,气机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反之,三焦失常,气道壅滞,则必致气滞胀满。《灵 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 坚……留则为胀。”足见三焦乃气机运动的空间和通 道。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三焦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

有些学者认为其在脏腑中,⼜与五脏没有直接的阴阳表⾥联系,故⼜称之为“孤府”。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个特有名称,对其所在部位和具体形态,在中医学术上颇多争议,直⾄现代,亦未取得统⼀认识。

这⾥仅就具有代表性的⼏种观点,简介⼀下。

⼀是有名⽆形说。

⼆是有名有形说。

现代⽐较⼀致的看法是,⾸先认为三焦为六腑之⼀,是有形质可见的。

考试⼤站收集因为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建⽴在古代解剖学基础之上的,没有形质⽽只有其功能的说法是难以成⽴的。

关于三焦的具体部位与形态,⼀般认为包括上、中、下三部。

虽然中医对三焦的形态和部位有很多争议,但对其⽣理功能的认识却是⼀致的。

概括起来,有如下⼏⽅⾯。

1. 主持诸⽓,总司全⾝的⽓机和⽓化 所谓“诸⽓”,是指全⾝各种各样的⽓。

如脏腑经络之⽓、营卫之⽓等。

⽓机,泛指⽓的升降出⼊运动。

⽓化,是指精、⽓、⾎、津液之间的相互⽣化。

因三焦是⽓的升降出⼊运动的通路,也是⼈体各种物质相互化⽣的场所,所以能总司全⾝的⽓机和⽓化。

三焦之所以能有如此重要的作⽤,主要是本⾝通⾏⼈的元⽓。

元⽓是通过三焦才得以布达全⾝的。

故《难经·三⼗⼋难》说三焦“有原⽓之别焉,主持诸⽓”。

《难经·六⼗六难》亦说:“三焦者,原⽓之别使也,主通⾏三⽓,经历五脏六腑。

”综上所述,三焦是⼈体之⽓升降出⼊的道路,⼈体之⽓,是通过三焦⽽布散于五脏六腑,充沛于周⾝的。

2. 为⽔液运⾏的道路 三焦具有疏通⽔道、运⾏⽔液的⽣理功能,是⽔液升降出⼊的通路。

⼈体的津液代谢,是由肺、脾、肾、膀胱等脏腑的协同作⽤⽽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津液代谢才得以正常运⾏。

如果三焦⽓化功能失常,⽔道不畅,必然会引起津液代谢失常,出现尿少、痰饮、⽔肿等病理变化。

三焦的以上两个⽅⾯的⽣理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这是因为⽔液的运化要依赖于⽓的升降出⼊运动;⽽⼈体的⽓也只能依附于津液与⾎才得以正常运⾏。

⽓⾎津液的运⾏、代谢,⼜均以三焦作为通路的,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道出焉。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1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

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

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

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

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

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

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

三十一难》)。

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

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

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

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运化水谷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对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中医三基知识考试题+参考答案

中医三基知识考试题+参考答案

中医三基知识考试题+参考答案1、新起恶寒重,发热轻,最常见于( )A、里寒证B、伤风证C、表热证D、表寒证 E半表半里证答案:D2、先阴虚内热绁而畏寒肢冷便溏属于( )A、重阴必阳B、热极生寒C、阳损及阴D、重阳必阴E、阴损及阳答案:E3、下列哪种说法欠妥( )A、高温作业受热而病者,属六淫为病B、六淫为外感病的主要病因C、六淫为病,县犯肌表D、六淫致病与居住环境有关E、六淫可单独或兼夹致病答案:C4、项痹的功能锻炼方法包括( )A、飞燕式B、交叉蹬腿C、五点支撑D、回头望月E、直腿抬高答案:D5、正虚邪恋型肛瘘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B、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C、肛周有溃口,漏口时溃时愈D、舌淡,苔黄,脉濡E、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答案:E6、输卵管妊娠发生的原因与哪一项关系最大( )A、孕卵外游B、输卵管发育不良C、输卵管术后疤痕形成D、盆腔内肿瘤牵引E、慢性输卵管炎答案:E7、哮喘的内因责之于何脏功能不足( )A、.肺肝脾B、.肺脾心C、.肺脾肾D、.肺肝肾E、.肺心肝答案:C8、患儿,1岁。

发热半天,测体温40℃,神昏、抽搐1次,伴鼻塞、流涕、咳嗽,苔薄黄脉浮数。

其治法是( )A、.疏肝清热,熄风定惊B、.清新开窍,平肝熄风C、.镇静安神,平肝熄风D、.清热化湿,解毒熄风E、.清气凉营,熄风开窍答案:A9、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 )A、《金匮要略》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E、《神农本草经》答案:B10、脾胃虚弱恶阻的首选方是( )A、左金丸B、加味温胆汤C、橘皮竹茹汤D、生脉散合增液汤E、香砂六君子汤11、皮肤与何脏关系最为密切( )A、肾B、肺C、心D、肝E、脾答案:B12、蕴毒腐溃型压疮患者宜食用哪类食物( )A、宜多食理气活血类食物B、多食益气养阴类食物C、多食补血益气类食物D、宜食清热化湿之品E、多食滋阴生津之品答案:B13、患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属( )A、既往史B、生活史C、现在症D、现痫史E、主诉答案:E14、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阴邪致病B、阴寒内盛C、阳气亏虚D、阴液不足E、阴气偏盛答案:D15、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现在症状的内容( )A、诊治经过B、现在症状C、接种疫苗情况D、病变过程E、发病情况16、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病较轻病程短D、恶寒发热并见E、必发展成里证答案:E17、具有“善行”特点的病邪是( )A、暑B、风C、燥D、寒E、湿答案:B18、“后天之气”来源于( )A、肾精B、肺吸入清气C、肾阴D、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E、脾胃运化的营气答案:D19、水痘总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凉血解毒B、.清热解毒利湿C、.清热疏风止痒D、.健脾祛湿养肺E、.清热养阴生津答案:B20、周某,女,43岁,上腹胃脘疼痛绵绵,空腹痛甚,进食后疼痛减轻,喜食热饮,食欲缺乏,泛吐清水,遇冷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要点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要点

绪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一、精气学说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2.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反映了阴阳的制约关系。

又如“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制约、消长失调。

(2)阴阳的互根互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4)阴阳的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a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d阴阳转化: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4)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5)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a阴阳偏胜的治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b阴阳偏衰的治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c阴虚:“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即所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d阳虚:“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即所谓“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e归纳药物性能:指药物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

《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三焦,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一、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通行元气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和肠、肾和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助作用而完成的,伹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

所以,又把水掖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二、上焦、中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
(一)上焦
上焦的部位,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以“开发”、“宜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

(二)中焦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

(三)下焦
下焦的部位,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于下焦。

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