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共19页文档
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教材整理1 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探究点一 李贽的思想主张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朝思想家李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 依据材料中“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顾炎武
(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
【答案】 (1)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利。
(2)都肯定人的私欲。
(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习目标]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主张(1)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和《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
1.明末清初为何会出现众多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家?提示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强化和明清易代的激烈的阶级和民族矛盾的冲突;思想上程朱理学的僵化和八股取士的禁锢;外部环境,西学东渐,西风渐入。
2.(教材第19页学习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提示李贽的这一认识是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否定,是对“私欲”和个性的客观肯定,表现了他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的精神。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三大进步思想家2.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张①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著有《潜书》。
②政治上,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评价①他的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他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思维点拨]明清之际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他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仍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3.比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提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思想侧重点的不同4.提示(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5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地位、 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 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 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 长”。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 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 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中国共产党:
5.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
提倡它吗?为什么?
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提示: 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四个 方面进行分析。
政治方面: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仁、 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经济方面: (1)儒家强调” “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 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 现实体现: 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5.评价: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 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了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构成中国启蒙思想的 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小结:
①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阶段 (孔孟之说,孔创孟荀大宗) ②秦朝时期: 受到沉重打击 (重创) ③西汉武帝时期: 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
用。 道德修养方面: 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 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专题三一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

代表作《焚书》《续焚书》 《藏书》《续藏书》
Page 4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 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焚书》 之中,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
Page 5
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反对“存天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 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 理,灭人欲”的理论,强调维护个人利益 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 的合理性,主张个性发展,而不应该被强 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肯定了思想 的独立性。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 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思想 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Page 23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 政治腐败;社会 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 拜金风气盛行 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 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 政治腐朽,社会矛盾 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尖锐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 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 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 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 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 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黄宗羲
Page 10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 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经济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本也。” 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Page 11
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活各个领域 7、发展: 宋明时期,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
成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的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典例剖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 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课
列举李贽、黄宗羲、
程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标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准 发展。
阅读与 归纳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 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几个方面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 潮兴起的背景。
一、背景
1、政 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2、经 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
君臣平等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黄宗羲
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倡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导子言之论所自非由, 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建而立公监其督非机构 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

①“循天下之公”,揭露历 代帝王的暴政
②尊重物质运动自然规律的 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孟子
――《焚书·答耿中丞》
对孔子权威否定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
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 人欲”的理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 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 欺诈。
4、主张男女平等
二、黄宗羲的政治和经济思想
①参加抗清斗争 ②失败后,隐居著述 ③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Ⅲ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 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区“亡亡分严国天“以:下亡改:国治朝民”吏换族、,代、“②,文宽亡天化统天以治的下下其 结养者沦”兴特合民政亡的亡点,权,内”,是解的关涵;变系匹以释“更到夫史古明。整有为代个主责民鉴典治族,籍吏的学为命,术 手运不。研 段治究 ,民和 从”现 中实 发 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1)材料反映顾炎武主张?
①主张:
正确区分“亡国”与“亡天下”,人人都有“保天下”的责 任
(1613_1682)
亭林先生
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 知录》
(2)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结合中国的 历史,列举几个能体现这种美德的人物或事迹
爱国主义
影响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 动作用
著作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 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 古音,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 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 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他强调做学 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汇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业说明: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高考说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思想
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 ⑵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 ⑶哲学思想: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 ②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影响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 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著作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