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 膳食调查和评价
营养师第一章 膳食调查与评价(三、四级)

二,常见食物的份
食物的份是指单位食物或常用单 位量具中食物具体的数量份额。 如:一片土司面包是25~30克; 一袋牛奶约为250克; 一个鸡蛋约为60克。
三,常见量具和食物份的量
日常生活常见的量具中,汤 勺的容量一般为10mL;中等常 见盘的直径一般为21cm;中等 常见碗的一般直径为13cm。
单 元 二 食 物 成 分 表 的 应 用
一《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的基本内容
目前食物成分常用的工具书有《中国食物成 分表2002》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以及 《食物营养成分速查》。
以《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为例,其内容分为使 用说明、食物成分和附录3个部分。食物成分表又分为 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食物氨基酸含量表和脂肪酸含量 表。书中所列食物以原料为主,共包括1506条食物的 31项营养成分(含胆固醇)数据、657条食物的18种 氨基酸数据、441条食物的32种脂肪酸数据、171条食 物的叶酸数据、130条食物的碘数据、114条食物的大 豆异黄酮数据。另外,附录部分收录了208条食物的血 糖生成指数数据、中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关营 养法规等。
膳食调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 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 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 定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膳食调查的目的: 1)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需要满足的程度。 2)为国家制定膳食营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引导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 4)为营养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教育提供 基础的数据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食物成分表中食物的分类、编码、食物成分的表达 等方面均参照国际统一的方式,结合食物分类的规则和 方法,对食物进行编码。编码采用6位数字,前两位数 字是食物的类别编码,第3位数字是食物的亚类编码, 最后3位数字是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培训:膳食调查和评价

原料名称与质量
鸡蛋灌饼1个
早餐(25日) 牛奶1袋
桃子一个
小麦粉75g、鸡蛋60g 牛奶250g、桃175g、豆油5g
午餐(25日) 晚餐(25日)
米饭1 碗 油菜炒瘦肉1份 栗子15颗 西瓜两大片
米饭1 碗 油菜瘦肉1份 芹菜瘦肉1份 哈密瓜两片
稻米100g、油菜100g、猪瘦 肉15g、栗子75g、豆油15g、 西瓜625g
况,并能够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 知识要求:1、产能营养素的概念 2、能量、蛋白质、脂肪食物来源分布的计算方法
⑴能量的来源: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 纯能量食物和其他六大类。
⑵能量营养素的来源:根据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的能量折合系数,可分别计算出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提供的能量 及占总能量的比例。
膳食宝塔建议人们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是 对健康成人的,应用时根据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选择事 宜的食物参考量(表1-19) 程序6 建议 ①应适量摄入豆类及豆制品 ②适当降低总能量的摄入,降低油脂摄入量 ③减少猪肉的食用量,增加海产品的摄入 ④继续保持水果、蔬菜、奶类摄入量,增加薯类的摄入。 3、注意事项: ⑴在归类计算时,象奶、豆制品需要折合后相加。 ⑵膳食宝塔是各类食物的平衡值和比例,日常生活中无
膳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一定 时期内膳食摄入状况、膳食结构、 饮食习惯,依次来评定人们营养素 的满足程度。
膳食调查后结果的计算、分析、 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
主要包括:膳食结构分析、营养摄入 量分析、能量和营养素的分析等。
第一单元 膳食结构分析和评价
膳食结构是指各类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在膳食中 所占的比例。并根据这个比例衡量膳食结构的组 成是否合理,如动物性食物、谷物、蔬菜和水果 等比例是否合理。
膳食调查和评价

(3)、询问法:又称24小时回顾法 是经过询问由调查单位或对象提供的每 一个24小时内的膳食组成情况,据此进行估计 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调查方法最方便,但不 太准确,结果出入较大,但有经验的营养工作 者,仍可从中发现膳食营养的明显缺陷并估计 其概略水平。
(4)频率法: 食物频率法是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指定的一 段时间内某些食物的摄取频率或食物量进行膳 食调查的。
2膳食调查的内容 ①每人每日所吃的食物品种、数量 ②了解烹调加工方法 ③了解饮食制度、餐次分配是否合理; ④过去膳食情况、饮食习惯等,以及调查对象生 理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影响等 ⑤调查对象的基本信习
3膳食调查的的方法 (1)、称量法:又称称重法 系对某一伙食单位(集体食堂或家庭等) 所消耗的食物全部分别称重的方法。 由于每日各餐饭菜不同,经常变换,所 以称重法膳食调查一般应连续3~7天。
(5)膳食史法: 膳食史法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对平常膳 食模式的询问,食物摄入频率的询问,大于三 天的食物记录。
(6)、化学分析法: 是将调查对象的一日份全部熟食收集齐 全,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中能量 和各种营养素含量的方法。此法准确,但手续 繁琐,且需一定设备条件,一般有必要进行精 确测定时才采用,只适合于平衡研究用,不适 合于一般膳食调查。
学习内容
膳食结构分析和评价
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与评价
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 膳食结果计算与分析
某20岁女生一日食物消耗登记表(g)
餐别 食物名称 面包 早餐 火腿 牛奶 苹果 原料及用量 小麦粉 150 火腿 25 牛奶 250 苹果 100 青椒 100 青椒肉片 瘦猪肉 45 花生油 6 午餐 熏干芹菜 熏干 30 芹菜 100 花生油 5 馒头 面粉 150 番茄 125 番茄炒鸡蛋 鸡蛋 60 花生油 5 晚餐 韭菜豆腐汤 韭菜 25 南豆腐 30 花生油 3
营养师-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常用五种调查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
称重法 查账法
24h回顾法
化学分析法
频率法
优点
缺点
应用
准确
简单易行, 省时、人、物
费时、费力 家庭、个人、团体
不适用大规模
时间短不够准确, 账目清楚的机关
代表性有影响
部队学校
简单易行, 省时、人、物
主观,不太 准确,回忆偏倚
家庭、个人
准确 应答者负担轻, 应答率高, 经济、方便; 可调查长期
35 47 88.5 7.0 1.4 — 1.7 1.4 — 37 ……
2)计算花蛤提供的能量
• 250克花蛤的能量 =(250 × 46%/100)×45=51.75( kcal)
计算花蛤的视黄醇当量
• 膳食中总视黄醇当量( μg RE) =维生素A(μg)+β-胡萝卜素(μg) ×1/6+其它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μg) ×1/12
营养调查方法
• 膳食调查
✓ 通过了解一定时期内的每日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 与标准进行比较,衡量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态
• 体格检查
✓ 通过检查生长发育情况,评价营养状态
• 临床检查
✓ 应用临床手段,检查营养缺乏的体征和症状,作出 临床判断
• 实验室检测
✓ 通过血液、排泄物或身体其他成分中化学成分的变 化,评定机体的营养状态
40%) ✓ 脂肪20-30%,儿童25-35%,比例适宜 ✓ 三餐分配3-4-3
三、营养素计算
• 查食物成分表计算 • 营养软件计算
食物成分表应用
例1:
请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250克花蛤市品所提 供的能量和视黄醇当量。
1)查食物成分表
花蛤的食部为46% 花蛤的能量为45 kcal /100克食部
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第一章 膳食调查和评价-第2节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

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第2节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单选题]1.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的(江南博哥)计算公式是()。
A.∑[食物量(g)×可食部×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100gB.∑[食物量(g)×可食部×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C.∑[食物量(g)×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100g]D.以上公式都不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2.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热系数分别为()。
A.4kcal/g、9kcal/g,9kcal/gB.4kcal/g、9kcal/g、4kcal/gC.9kcal/g、4kcal/g、4kcal/gD.4kcal/g、4kcal/g、4kcal/g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AI可能明显高于RNIB.AI的准确性高于RNI,AI可能明显高于RNIC.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AI明显低于RNID.AI的准确性高于RNI,AI明显低于RNI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高于RNI。
[单选题]4.UL的主要用途是()。
A.作为群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B.作为健康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C.评估人群中摄入不足的比例D.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5.在进行膳食营养素评价时,()作为主要参考值用以分析判断。
A.ULB.RNI/AIC.EARD.以上都可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包括()。
A.EARB.RNIC.RDAD.UL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项内容。
[单选题]7.平均需要量是指满足特定年龄、生理状况群体()的个体需要量水平。
二级营养师考试膳食调查、评价

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我国在1959年、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分别开展过四次大型的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称重法、记账法、化学分析法、询问法和食物频率法等。
24h回顾法是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资料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24h回顾调查法一般要求在15-40min完成,对于回忆不清楚的老人和儿童,可以询问其看护人。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与膳食史结合的方法,或者采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
24h一般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h。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P5 托儿所例子要懂得理解)一个人日:一个人吃24h内所有的餐次回顾调查法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膳食摄入量的漏报或低估(2)、对食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3)、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10、11查。
12、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调味品的摄入量。
13、称重记账法是称重法和记账法相结合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
在我国开展的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均采用了该种方法。
15、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16、标准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
17、称重记账法的工作准备:①调查表②食物成分表③食物秤和称量用具④计算器或计算软件⑤人员培训与确定调查家庭18、P33若规定餐次比是早餐占20%,午餐、晚餐各占40%,如果某一家庭成员仅记录到早餐、午餐,其当日人日数为1*20%+1*40%=0.6人日。
调查期间总人日数为每天家庭总人日数之和。
19、称重记账法一般每年进行4次,至少应在春冬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
20、不能将鲜奶于奶粉的消费量直接相加,应按蛋白质含量将奶粉量折算成鲜奶量后相加。
各种豆制品也同样需要折算成黄豆的量,然后才能相加。
(利用蛋白质相等的原则) 豆腐50g 50*8.1%=x*35.1% 18%的奶粉50g相当于鲜奶?ml 50*18%=x*3% 黄豆量=豆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21、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2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23、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24、P42计算能量摄入量计算能量总和25、根据DRIs推荐的膳食能量来源比例,来自蛋白质的能量应占10%-15%,来自脂肪的能量占20%-30%,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例占55%-65%。
全国公共营养师《三级》膳食调查和评价题库

全国公共营养师《三级》膳食调查和评价题库1[单选题](江南博哥)膳食结构是指各类食物的()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A.品种B.数量C.重量D.品种和数量正确答案:D2[单选题]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不包括()。
A.高蛋白B.高碳水化合物C.低动物脂肪D.高膳食纤维正确答案:A3[单选题]膳食模式评价的依据是()。
A.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B.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地中海膳食模式D.健康人群的膳食模式正确答案:A4[单选题]在进行膳食结构评价计算豆类摄入量时,应按蛋白质的含量将______折算成______的量进行计算()。
A.黄豆;豆腐B.黄豆;豆浆C.黄豆;豆芽D.豆芽;黄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计算豆类摄入量时,应按蛋白质含量将各种豆制品的量折算成黄豆的量,然后才能相加。
5[单选题]每百克某品牌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为22g,则500g该奶粉折合成鲜奶的量是()g(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g)。
A.6550B.3667C.5120D.421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鲜奶的量(g)=奶粉摄入量×奶粉蛋白质含量÷3=500×22÷3=3667g。
6[单选题]膳食中三大热能营养素的来源比例为()较适宜。
A.蛋白质10%~14%,脂肪25%~35%,碳水化合物55%~60%B.蛋白质10%~13%,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60%~70%C.蛋白质10%~15%,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55%~60%D.蛋白质10%~12%,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60%~70%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DRIs推荐的膳食能量来源比例,来自蛋白质的能量应占10%~15%,来自脂肪的能量占20%~25%,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例占55%~60%。
7[单选题]《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编码有6位,前2位是()。
A.食物的类别编码B.食物的亚类编码C.营养素种类码D.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食物成分表2002》中采用的是6位数字编码的方法,前2位数字是食物的类别编码,第3位数字是食物的亚类编码,最后3位数字是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
膳食调查和评价

记账法
根据账目的记录得到调查对象的膳食情况进行营养与 膳食评价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它是最早、最经常使 用的方法。是其他膳食调查方法的发展基础,常和称 重法一起用。方法是由调查对象或研究者称重记录一 定时间内食物消耗总量,研究者通过这些记录并根据 统一时间进餐人数,计算除每人每天各种食物的平均 摄入量。 在机体就餐的单位(幼儿园、学校和部队),如果不 需要个人数据,只要平均值,则可以不称重每人每天 摄入的熟量,只称重总的熟食量,然后减去剩余量, 在被进餐人数平均,即可以得到平均每人每天的食物 摄取量。
食物频率调查可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 定性调查表 某种食物特定时间内(过去1年或一个月)所 食用食物的次数资料。不收集食物量和份数。 调查表格内容有:食物名称和食物频率。 定量调查,某种食物在特定时间内所食用食物 的平均估计量。调查表格设计包括:食物名称、 食物频率;按食物频率估计每日摄入量、每周 摄入量、每月摄入量。
膳食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P36 进餐情况调查1-16 分类归纳 谷类 小麦粉 75g 稻米200g 蔬菜 油菜100g 油菜200g芹菜160g 水果 桃175g 西瓜625g 哈密瓜250g 动物性蛋白质 鸡蛋60g 瘦猪肉15g 瘦猪肉90g 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及其制品 牛奶250个 油脂 豆油40g(晚餐20g未纳入)
膳食史通常注重总膳食中的食物,但有时也对专门调查膳 食的某些组成。最原始的方法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 记录某人通常所吃的食品;第二部分,详细的食物清单来 核对膳食模式,通过了解饮食习惯列出一张详细的食物清 单,提醒调查对象修正膳食模式;第三部分,要求调查对 象保存当前三天的食物记录,从而估计常吃食物的数量。 24小时和膳食史调查都是入户调查的方式,因此与被调查 的对象很好的沟通,取得配合是保证调查的准确保证,调 查员要了解熟悉当地主副食的种类,定量情况,市场供应 情况(价格、品种、加工方法,熟重情况等,运用技巧帮 助调查对象回忆所吃过的食物,使回忆法的局限性最小化。 使被调查者对大限度地回忆起其进食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膳食调查和评价一、回顾法和记账法表格设计要点1、24h膳食回顾调查表主要包括()、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等。
A、食物类别B、食物名称C、食物性状D、食物色泽2、为了修正24h膳食回顾法仅调查一日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常常结合()。
A、膳食调查史方法B、称重法C、记账法D、询问法3、24h膳食回顾是指()A、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B、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前推24hC、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D、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后推24h4、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不包括()A.用餐人数 B.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D.进餐地点5、24h膳食回顾调查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与年龄较大的老人(F)6、在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时,被调查者的住址和联系电话不能忽略(T)7、设计相应合理的调查表示关系到膳食调查质量的关键因素(T)二、食物消耗量记录要点1、如果食物消耗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应在不同季节内开展()次短期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
A、1B、2C、3D、多次2、当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时,应以()作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水平。
A、人数的平均值B、标准人C、人日数D、混合人日数3、一条带鱼重500g,把带鱼的不可使用部分去掉称量为125g,则废弃率为()A、10%B、15%C、20%D、25%4、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的摄入量。
A、主食B、副食C、小吃D、调味品5、记账法调查期间,如果使用了糖果,可不进行登记(F)6、如调查的某种食物为市品重,计算食物营养成分应按市品计算(T)三、回顾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1、24h回顾法是()A.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者回顾和描述在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24h回顾法 B.询问法 C.记帐法 D.称重法3、下列不属于24h膳食回顾法的要求的是()A.面对面进行调查 B.一年中只进行一次C.一般在15~40min内完成 D.对老人、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4、在实际的工作中24h回顾法一般选用()天连续的调查方法A.3天 B.4天 C.5天 D.7天5、24h回顾调查法可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适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包括一些散居的特殊人群调查(T)6、24h回顾法属于封闭式调查法(F)四、24h 回顾法的优缺点与意义1、下列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低 C.时间长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2、下列不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3、不可作为长时期膳食调查的方法有()A.24h膳食回顾法 B.记帐法 C.食物频率法 D.膳食史回顾法4、属于24h回顾法的缺点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D.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5、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不适宜用24 h回顾法(T)6、24h回顾法是一种粗略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称重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T)五、人日数概念和计算主要问题1、人日数表示()A.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B.调查者用餐的天数C.被调查者单位重食物消耗完所需天数 D.每人每日消耗食物量2、1个人日指()A.一个人一天吃饭量 B.一个人一天进餐数C.一个人一天吃中餐 D.一个人一天吃早、中、晚三餐3、总人日数指()A.一天中进餐的总人数 B.全体人数C.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 D.一天中一个人进餐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人日数适合单个人的膳食调查 B.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用C.总人日数适合食堂的膳食调查 D.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相同时用5、个人人日数等于()A.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早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总数C.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比D.以上都不是6、规定餐次比为早餐占20%,午餐和晚餐各占40%,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仅询问到早午两餐,则其人日数为()A.0.6 B.1 C.0.8 D.0.47、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均为1/3,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25 B.20 C.30 D.268、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30%,40%,3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25 B.20 C.30 D.269、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20%,40%,4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25 B.20 C.30 D.2610、全家总人日数等于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T)11、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使用总人日数(T)六、膳食史回顾法和24h回顾法的结合1、膳食史回顾法属于()的调查。
A.半封闭式 B.封闭式 C.半开放式 D.开放式2、膳食史法的创始人是()A.Bruke B.David C.Thomas D.James3、膳食史法调查的年限以不超过()年为佳。
A.1 B.3 C.5 D.104、膳食史法和24h膳食回顾法的主要区别是()A.询问的人群不同 B.询问的时间信息不同 C.询问者不同D.询问的地点不同5、下列有关膳食史法说法错误的是()A.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不大的个体 B.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较大的个体C.膳食史法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D.膳食史法要求被调查者理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6、需要有营养专家指导的膳食调查是()A.24h回顾法 B.膳食史法 C.称重法 D.食物频率法7、膳食史法()A、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居民膳食的摄入情况B、可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群组人们的相对平均摄入量,或组内摄入量的分布情况D、以上都是8、不属于膳食史法调查的优点是()A.样本量大 B.费用高 C.人力少 D.可以进行代表性膳食模式调查9、回顾法调查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A、膳食摄入量的漏报和低估B、对事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C、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D、以上都是10、膳食史法是调查被调查者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习惯性膳食模式和摄入量(T)11、常将24h膳食回顾法和膳食史回顾法结合使用(T )12、24h膳食回顾调查中记录了调味品的摄入量(F)七、记账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1、记帐法的基础是()A.食物结存 B.调查者的文化程度 C.调查员的培训 D.膳食帐目2、在使用记账调查法时,由于家庭成员年龄、性别等相差加大,因此人数也需要按()计算其营养摄入量。
A.混合系数 B.人日数 C.总人日数 D.总人数3、记账法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A、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B、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 + 剩余总量D、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4、记账法的工作程序包括()A、了解食物结存和进餐人数B、了解食物购进数量和食物消耗量C、计算总人日数D、以上都是5、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包括()A.用餐人数 B.被调查者联系方式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6、使用记账法调查时,对进餐人数应统计准确并要求按年龄、性别和工种、生理状态等分别登记(T)7、使用记账法进行儿童膳食调查时,因食物供给量不分性别、劳动强度,进餐人数登记表设计时可用简化(T)八、记账法的优缺点1、记帐法是()A.通过询问的方法,回顾和描述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记帐调查法的优点是()A.费用低、人力少 B.调查者文化程度要求低 C.适合小样本调D.需要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等3、记帐法调查的优点是()A.可以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D.以上都是4、记账法调查的缺点是()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5、记账法与其他方法比较,不但可以调查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可以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T)6、记账调查法多用于建有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T)九、称重记账法的优缺点1、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优点的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高 C.时间长 D.适合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2、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缺点的是()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3、和记账法相比,称重记账法()A.人力更少 B.操作更简单 C.费用更低 D.更精确4、称重记账法较少依赖记账人员的记忆,食物遗漏少(T)5、称重记账法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T)6、称重记账法兼具了称重法的简便和记账法的准确T)7、称重记账法涉及调味品的调查,而24h回顾法不涉及(T )十、进餐人数登记要点和标准人系数计算1、在家庭调查时,记录进餐人数是记录()进餐人数A.每日每餐 B.每日 C.每餐 D.以上都不是2、以下属于劳动强度描述的是()A.轻体力劳动 B.中等体力劳动 C.重体力劳动 D.以上都是3、下列属于中等体力劳动者的是()A.学生 B.运动员 C.农民 D.教师4、下列属于轻体力劳动者的是()A.学生 B.教师 C.运动员 D.司机5、家庭调查时要记录进餐人的生理状态如孕妇等(T)6、舞蹈演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F)7、实验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T)十一、标准人系数计算1、折合系数等于()A.能量推荐量(kcal)/2400(kcal) B.能量推荐量(kcal)/2100(kcal)C.能量推荐量(kcal)/2700(kcal) D.能量推荐量(kcal)/3200(kcal)2、一个重体力男劳动者的能量推荐量为3200kcal,他的折合系数等于()A.1.33 B.1 C.1.13 D.1.23、混合系数即标准人系数等于()A.∑(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总人日数B.∑(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人日数C.∑(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人日数) /总人日数 D.∑(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日数) /人日数4、某调查人群由3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供给为2000kcal的有12人,2400kcal的有8人,2600kcal的有6人,每类人群均进行了3天的膳食调查,则该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为()A.0.94 B.1 C.0.97 D.1.25、标准人日的计算公式是标准人系数×人日数(T)6、通常标准人是指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者的成年男子(T)十二、食物的实际消耗量1、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A.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B.食物结存量-剩余总量C.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D.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废弃食物总量2、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F)十三、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1、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A.实际消耗量/ 总人日数 B.实际消耗量/人日数 C.实际消耗量/人数 D.实际消耗量/ 总人数2、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A.食物量(g)×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B.[食物量(g)-可食部分重量]×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C.食物量(g)×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D.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3、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等于()A.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家庭总人日数 B.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日数C.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数 D.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总人数4、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A.一个人某营养素摄入量/总天数 B.一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总人数C.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D.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标准人日5、标准人的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A.人均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 B.人均食物摄入量/标准人日C.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日数 D.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数6、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T)7、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实际消耗量/ 总人日数(T)8、称重记账法开始调查前必须称量家庭结存的食物包括库存、厨房、冰箱内所有的食物(T)9、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是根据食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的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