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语言要求共72页

合集下载

公文语言的要求

公文语言的要求

公文语言的要求一、公文语言的概念和意义公文语言是指用于书写和交流公文的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严谨性、规范性、精确性和简洁性等特点。

公文语言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机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手段。

二、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公文语言应当准确无误地表达信息,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在使用专业术语时应当准确使用,并注明出处。

2.规范性公文语言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遵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

例如,在书写公文时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3.严谨性公文语言应当严谨、正式,不应当出现口头化或随意化的表达方式。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也应当注意掌握度,避免过于夸张或华丽。

4.简洁性公文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或废话。

在表达信息时应当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5.礼貌性公文语言应当尊重对方,使用得体的称呼和措辞。

在书写公文时应当注意尊重对方的权益和利益,并避免使用侮辱、歧视或不敬的语言。

三、公文语言的写作技巧1.注意格式在写作公文时应当注意统一格式,包括页眉、页脚、字体大小和行距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信纸和信封。

2.突出重点在表达信息时应当突出重点,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要点,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主要内容。

3.掌握修辞手法适度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但需要注意掌握度,避免过于夸张或华丽。

4.审慎选择词汇在选择词汇时应当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并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不规范的词汇。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使用歧义、模棱两可或过于生僻的词汇。

5.注意语气公文语言应当体现出严谨、正式的特点,因此在使用语气时应当避免过于口头化或随意化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傲慢的语气,以免影响沟通效果。

四、公文语言的常见错误1.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是常见的公文语言错误,容易影响文章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公文文字语言要求

公文文字语言要求

公文文字语言要求篇一公文文字语言要求咱们来说说这公文文字语言要求,为啥要专门讲这个呢?你想啊,公文那可是传递重要信息、指导工作的关键载体,它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和水平,要是文字语言不规范、不准确,那不是闹笑话嘛!首先,在准确性方面,这可是重中之重!每个字、每个词都得用得精准无误,不能有丝毫含糊。

比如说,“大概”“可能”“也许”这类模棱两可的词,能不用就不用!咱得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数据要准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时间要精确到分秒,这可不能马虎!其次,简洁明了也很关键。

别啰嗦,别绕弯子,有啥说啥。

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就别整成一段话。

举个例子,“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就不如“我们采取系列措施加强管理、提效率”来得干脆!还有啊,公文语言得正式、规范。

网络用语、流行语啥的,能少用就少用。

像“yyds”“绝绝子”这种,可别出现在公文里!**另外,语法和标点也得注意!** 句子要通顺,主谓宾得清楚,别搞出病句来。

标点符号要用对,逗号、句号、分号,各有各的用处,可别乱用。

要是不遵守这些要求会咋样?那可麻烦啦!领导批评是小事,影响工作那就是大事啦!说不定还会耽误重要项目的推进,那责任可就大了去了!所以啊,大家都得把公文文字语言要求放在心上,认真对待,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篇二公文文字语言要求咱们今儿个就好好唠唠公文文字语言要求这档子事儿。

为啥要这么重视这个?你琢磨琢磨,公文那是单位内部和外部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就像我们的代言人,要是话说得不清不楚、乱七八糟,那不是丢面子、坏事儿嘛!先说说规范性。

用词得符合公文的风格,那些个太随意、太口语化的词儿,比如说“俺们”“咋整”,就别往上招呼了。

得用“我们”“如何处理”这类正式点儿的表达。

然后是逻辑性。

公文得有条有理,先说啥后说啥,得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汇报工作,得先总体概括,再分点详述,让人一看就明白。

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谁能看懂啊?**再强调一下严谨性!** 公文里的数据、案例都得经得起推敲,不能想当然。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
一、准确
(一)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

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

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

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

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

“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

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二)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

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辅
第1 页。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基本写作的语言要求一、准确(一)认真辨析词义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

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

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

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

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

“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

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二)讲究语法和逻辑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

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份。

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份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

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

”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

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

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

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

”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

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

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

”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八篇)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八篇)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

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

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

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

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

“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

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二)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

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份。

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份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

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

”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

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

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

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

”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

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

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

”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

公务文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

公务文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

公务文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说到公务文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啊,我这心里头就琢磨开了,这事儿可真不简单,就跟咱们平日里说话一样,得讲究个分寸,还得让人听着舒坦,心里头不别扭。

你想啊,公文那是啥?那可是正式场合用的,代表着单位的脸面,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首先啊,得准确,这是最基本的。

就像你跟人打招呼,不能张三李四地乱叫,得知道人家姓啥叫啥,对吧?公文里头也是一样的,你说个事儿,得说清楚了,不能含糊其辞,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要写个报告,说的是啥来着?哦,对了,是关于项目进展的。

结果呢,写来写去,那项目到底进展到哪儿了,愣是没说明白,看得我是一头雾水。

最后还是老赵,人家那笔杆子硬,三两下就给捋顺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叫准确呢。

再一个,得简洁明了。

你看现在有些人写公文,啰啰嗦嗦,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

你说这有必要吗?没必要嘛!咱得想着读者,人家时间宝贵,谁愿意看你那长篇大论啊?我就见过一份通知,明明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事儿,愣是写了好几页,看得我是直犯困。

所以说啊,简洁明了,这是王道。

还有啊,得规范。

这规范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

你得知道啥词儿能用,啥词儿不能用,啥句式合适,啥句式不合适。

就像咱们平时说话,你不能老说些方言土语,得让人家听得懂。

公文里头更是这样,你得用那些大家都公认的、标准的词儿和句式,不能随心所欲,想咋写咋写。

不然的话,人家一看,哟呵,这是哪儿来的野路子?这印象可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了,还得注意语气。

公文嘛,虽然正式,但也不能板着个脸,跟人家欠你钱似的。

你得想着,你这是在跟人家沟通,不是在训人。

所以说,语气得温和,得让人家愿意听,愿意配合。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要发个通知,说是要调整工作时间。

结果呢,那语气硬邦邦的,跟下命令似的。

我一看,这哪行啊?赶紧改了改,加了点“敬请理解”、“感谢配合”之类的话,这才像话嘛。

最后啊,还得注意逻辑。

你得让人家看了你的公文,能明白你是咋想的,为啥这么想,想干啥。

公文语言的写作要求

公文语言的写作要求

公文语言的写作要求公文语言的写作要求公文语言应符合公文语体的要求,重实际、戒漂浮,讲实用、戒形式,求简明、戒繁冗。

具体来说,公文语言在写作运用上应达到如下要求,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公文语言的写作要求吧!1.准确严谨。

公文的政策性、指导性、实践性都很强,一句话不准确严谨,甚至有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用得不当,不仅使公文的质量大打折扣,还可能使工作造成重大失误、损失和不良的影响。

因此,规范地使用词语,准确严谨地表达意图,是公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公文语言要做到准确严谨,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遣词造句要遵循语法规则,避免因语法毛病造成的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严谨。

例文: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

(述宾搭配不当。

修改为: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或: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

)(2)要讲究修辞,避免因修辞不当造成的不准确、不严谨。

例文:此问题在性质上和违法犯罪决然不同,应慎重处理。

(此问题在性质上和违法犯罪截然不同,应慎重处理。

)(3)要讲究逻辑规律,避免因逻辑错误造成的不准确、不严谨。

例文:思想和品德修养好坏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生有所作为的重要条件。

(肢判断中存有虚假。

改正:思想和品德修养好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生有所作为的重要条件。

或: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品德修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生有所作为的重要条件。

)(4)不要生造缩略语和简称。

生造缩略语和简称的几种情况:一是,不管语言习惯,随意苟简。

二是,随意凑合,令人费解。

三是,指向不定,产生歧义。

要注意避免出现这几方面的问题。

(5)要正确运用模糊语言。

我们强调公文语言要准确,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正确运用。

所谓模糊语言,是指语意不够明确,不够具体的词语。

根据公文写作的需要,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能够起到确切词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有时,甚至使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要比使用“精确语言”来表达更为准确,更为得体。

模糊语言通常在以下几方面应用:一是表对象。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一)准确。

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准确贴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严谨,要让人一看就懂,不能产生误解。

具体要求如下:1.概念清楚,不能产生歧义,不能模棱两可。

在公文撰写中,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或是短语都要限制使用,而且在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斟酌;要慎用多义词或“大约”“也许”“大致”“尚可”等这样模棱两可的词语。

2.讲究语言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方面就是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第一,句子成分一定要完整。

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这六种句子成分,其中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成分,而定状补则是句子的辅助成分。

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虽说主干成分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也有省略的规则,不能够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

比如说:“局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体职工的热烈欢迎。

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予以很高的评价。

”后边的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分。

是谁给予评价?缺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就不明白了。

第二,造句要讲究逻辑性。

有些句子在语法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比如说:“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

”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相互并列的。

再比如说:“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纳入了计划轨道。

”这一句也是有问题的,“所有”表示全部,但“基本”却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阅读者不知道究竟哪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这样就会无所适从。

第三,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

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会不通。

比如说:“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

”精神是无形的,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是很勉强了,然后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将其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是通顺。

3.禁止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或是句子,尤其是近义词。

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在引用成语、俗语、歇后语以及名言警句时必须要透彻理解词句的含义,严禁望文生义,出现错误使用俗语之类的瑕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