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共41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一、化学武器的特点(1)杀伤途径多。

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

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杀伤范围广。

染毒空气无孔不人,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作用时间长。

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

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制约因素多。

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

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1)神经性毒剂。

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

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元味。

其中毒症状有:瞳孑L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2)糜烂性毒剂。

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

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3)全身中毒性毒剂。

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

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4)窒息性毒剂。

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

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

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5)刺激性毒剂。

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

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气、苯氯乙酮。

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

亚当气无色无味。

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

其中毒症状有: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6)失能性毒剂。

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

其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

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

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

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

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

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

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化学武器防护-PPT文档资料

化学武器防护-PPT文档资料

什么是毒剂?

战争中以毒害 作用杀伤人员、 牲畜,或毁坏 植物的有毒物 质叫做毒剂。
各类毒剂杀伤途径:
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素有 “无声杀手”之 称,它是主要以 化学毒剂侵入人 体,引发一系列 中毒症状,从而 杀伤、疲惫敌有 生力量及迟滞敌 军事行动的各种 武器器材的总称。
化 学 武 器 标 识



突发性强 扩散速度快 受害面广 持续时间长 后果复杂等特点
回顾历史 警示今天

1984年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 部博帕尔市北郊的农药厂,突 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 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 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 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 来。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 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 故。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 多拉的魔盒。有30吨毒气化作 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 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 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 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 几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这 就是震惊世界的博帕尔化学泄 漏事件,它直接致使3150人死 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 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 15万人接受治疗。
回顾历史,警示今天

1993年8月5日,深圳 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 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 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 事故。爆炸引起大火, 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 生第二次强烈爆炸, 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 和火灾。到8月6日5 时,终于扑灭了这场 大火。这起事故造成 15人死亡,200多人 受伤,其中重伤25人,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 亿元。
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给许多中国人带来伤害, 我国遭受化学武器直接伤害者已达2000余人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对化学事故的个人防护
• 首先要了解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地周围的地 形、地貌、工厂和单位,注意附近可能存在的 毒物和危险品的种类,了解他们泄漏、爆炸、 污染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有针对性的准备好防 护器材、药物 了解和学会毒物和危险品泄漏、污染的判定方 法。随时根据“听、嗅、看、侦”做出判断 一旦发现毒物和危险品泄漏和污染,先自救, 采取对呼吸道、眼和皮肤的全面防护措施,尽 快撤离危险区,并进行消毒
化学事故的形成原因
• 1、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很多城市的工厂与居 民区混杂,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工厂、运输单位设 立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 • 2、有些化工厂生产条件差、设施陈旧,为化学 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3、随着化学工业自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化工产 品数量猛增,有70%是是有毒有害的。因此在储 存和运输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燃烧、泄漏 等化学事故
★ 持续时间长
★ 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化学武器的局限性
★ 气象因素
风向:顺风利于使用毒剂;逆风/不定等使用不利。 风速:小于1m/s 或 大于6m/s时,不宜使用。 气温:温度高加速蒸发,严冬时某些毒剂凝结。 湿度:湿度大,稀释作用,毒剂浓度降低。 雨雪:冲刷、水解、覆盖等。
★ 建筑、地形、地貌
现代化学战之父
化学家弗里茨•哈伯 发明了合成氨技术,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合成氨技术生产出了化肥,解决了德国的饥荒问 题 利用氨的氧化,生产了硝氨和黄色炸药,解决了 德国的军火问题; 利用化工原料氯气和光气,进行一次次化学战。 战后有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德国如果失去哈伯, 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哈伯成了制造这场人类血腥 大屠杀的罪恶元凶之一。
二战以来局部冲突中的化学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美国军队违犯战争法规,多次对中国人民志 愿军和朝鲜军民实施毒气袭击。 1952年2月~1953年6月,美军采取炮击和空 投的方法,对志愿军防御地区进行毒气袭击101起, 施放化学毒剂有17种(其中糜烂性6种,窒息性2种, 血液与神经中毒性 3 种,喷嚏性 3 种,催泪性 3 种 ) , 志愿军部队1095人中毒,其中死亡145人。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化学武器及其防护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

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

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

成为历史上着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

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

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

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word版)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word版)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化学毒物主要是以气体、液体、固体等形式存在, 而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伤口等, 所以化学毒物自我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好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的防护, 防止化学毒物经这些途径进入人体。

一、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1、对化学毒物存在的初步判断(1)闻味:大部分化学毒物都有一定气味, 如芥子气有大蒜味, 光气、双光气有烂苹果味、硫化氢有臭鸡蛋味等。

但不能有意去闻味而致吸入更多的毒物。

神经性毒剂几乎闻不到气味。

(2)看植物染毒的特征:许多植物被化学毒物污染后, 染毒局部都会发生颜色改变, 如被芥子气染毒的树及地面等呈黑褐色;有的甚至枯萎, 或留有油状液滴及毒剂斑点。

(3)专业人员和医务工作者, 可运用比色法、试纸法、侦检管法、生化法和快速检测仪器等多种侦检方法, 对化学毒物的种类进行快速检定。

2、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1)呼吸道防护:在未知现场存在何种有毒有害气体或未知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 原则上应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或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当你所处的场所没有上述防护用品时, 在紧急情况下, 你可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如果你手边也没有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 你只能选择一些简易的呼吸防护方法, 如:①戴防毒面罩和防毒口罩等, 如防氯气、光气用碱石灰、活性碳作吸附剂的防毒口罩, 防氨用硫酸铜或硫酸锌的防毒口罩。

防毒口罩应定期进行检查, 以防失效。

②用毛巾、纱布、衣襟等做成厚口罩(8-30层), 然后浸以下列的液体, 如浸过碳酸钠饱和溶液及10%甘油可用来防二氧化硫、氯化氢、酸雾等;浸过10%碳酸氢钠溶液、草木灰水、石灰水可防沙林和氰化氢;浸过碳酸钙或乳酸钙的可防氟化氢。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精品文档]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精品文档]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

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

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

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

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

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

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的防护

中毒症状
防护急救要 提前穿戴防季 防毒面 具 。 磷 针或 阿扦
救。
沙林 神经性毒剂 梭曼 维埃 克斯
沙林为 无色 或淡 黄 色水样液体, 略带苹 果味。 维埃克斯有臭 鸡蛋味。 梭曼无味。
氢 唆 无 逢水样液 体, 有苦杏仁味。 氯
瞳孔缩小, 流泪出 汗, 呼吸 困难 , 头 痛肌 颤 , 全 身 痉 挛, 严重者死亡。
瞳孑 L 散大 , 行动不 娥 防毒面具 肉注 射 加 兰 等。 重者精神失常。
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应 采取的行动

迅 速进入人防1 事, 不要随意进出或 止动。

来 及进入 _ _ 】 _ 的人员, 要 即采取个人防护措 施, 并迅 速撤离染毒 区 人防专业队耍迅速对 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芥子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身中毒性毒剂
路易氏气
提前 穿戴防差 无色或黄、 褐色油状 皮 肤 红 肿 , 起 泡 防毒 面 具 。 芏 液体, 有大蒜味。 溃烂 , 胸闷, 眼结 温 水冲 洗 全 膜发炎。 沾毒 部位 。
全身中毒性毒 剂
毕兹
淡黄色无特殊气味的 稳, 产生幻觉 , 严 固体结晶。

氢氰 酸 全 身中毒性毒 剂
氯化氢
化氢有豪 慨} 嚆 嘛。
口 舌麻木, 头痛, 呼 提前佩 戴 防 皮 , 具。 吸入 亚石 i 睹瞅 , 严鳓 戊 酯急救 。 烈抽筋直至死亡。

全身中毒性毒剂
光 气
咳嗽气喘, 呼吸困 佩戴防 毒面 无色气体 , 有烂干草 难, 咳 , 氧、 保 暖并 俩 或烂苹果味。 皮肤发紫, 窒息。 静。
,.
【 生命与灾害》 2 0 1 4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