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与思考
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与决策

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与决策两岸关系一直是台湾社会的焦点议题。
在当代台湾,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两岸关系的认知和决策变得越发重要。
这篇文章将探讨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和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
首先,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与以往有所不同。
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经验的积累以及社会变革的推动,年轻人在形成对两岸关系认知的过程中逐渐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和观点。
与上一代相比,当代台湾青年更加开放、多元化和包容。
他们更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并且更注重自身对两岸关系问题的独立思考。
其次,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普遍受到教育和媒体的影响。
教育是塑造年轻一代观念和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
台湾的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对两岸关系的认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通常侧重于通过课程和教材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此外,媒体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年轻人可以获取各种观点和信息。
然而,媒体的偏见也可能对年轻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情感因素。
两岸关系牵涉到亲情、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对台湾民众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许多青年人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对于两岸关系的情感认同。
其次是利益因素。
台湾的经济发展与两岸关系息息相关,青年人在职业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期望也会成为他们对两岸关系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此外,政治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
台湾政治局势变幻莫测,政治立场对青年人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和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和决策是多样的。
尽管整体上可以观察到一些普遍趋势,但每个人的认知和决策都是个体化的。
由于个人经历、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青年人对两岸关系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这种多样性体现了年轻一代的独立思考和对多元性的接纳。
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和决策,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台湾问题观后感200字

台湾问题观后感200字
近日,观看了一部关于“台湾问题”的电影,这是一部让人
触目惊心的作品。
电影生动地描绘了两岸的困境,让人不得不思考两岸的历史和现状。
电影以一个普通台湾农民家庭为主线,通过他们的命运描绘了一幅台海争夺的景象。
电影的画面十分真实,让人震撼。
特别是在最后的大戏上,那一幕幕让人热泪盈眶的场面,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此外,电影中有很多台词和音乐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岸虽然在政治和经济上存在差异,
但在文化上却具有高度一致性。
”这段台词让人深思,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两岸本质上还是一家人。
而且我们是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纽带的。
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才能实现两岸的和平和发展。
除了这部电影,我也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
我认为,在了解两岸关系的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立场和观点,不要以偏概全和武断决策。
因为这样做会让两岸互相猜忌和误解,加剧两岸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台湾问题,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多种形式的互动,以共同的文化历史为基础,从而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
思想汇报台湾问题

思想汇报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
作为中国大陆人,我对于台湾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首先,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岛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中国。
然而,在国共内战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政权,至今尚未统一,但这并不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血缘关系。
因此,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历史上,中国大陆一直采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实现统一。
这是基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考虑的,也是中国大陆维护国家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该坚持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促使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通过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民间交流等方式,增加两岸人民的互信和了解,缩小双方的差距,加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友好。
最后,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互信和交流,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位台湾同胞的意愿。
如果台湾人民希望保持现状或者选择独立,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愿意与他们进行对话,争取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人可以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但在统一的前提下可以探索适合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式。
总之,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的、政治的和人文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坚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同时也要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增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互信,相信在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最终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我国周边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对策

我国周边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对策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关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
台湾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迈过去的门槛。
第一,台湾既是中国前进的基地,安全的屏障,又是美、日打击中国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制约中国雄心的最好手段。
在今天,台湾是封堵中国向东发展大门之门锁,这扇大门打不开,中国向东发展的门,是永远关闭的。
我们要向东发展,向海洋发展,向深蓝发展,就永远是个“黄梁梦”。
中国虽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但是我们被美国的第一岛链封死,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我们被压缩在一个浅近的近海大陆,非常狭小,区域很有限,发展余地、空间非常小。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具体谈一谈台湾问题:第一个方面:台湾在我国安全与发展中的战略价值其巨大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台湾与台湾海峡是我国东南沿海海上重要屏障与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
台湾历来被称为我国“东南之锁钥”和“腹地数省之屏蔽”。
台湾岛与海南岛相倚形似我们这只“雄鸡”的“两足”,与舟山群岛呼应,又构成“犄角”,以台湾为中心连接两翼形成一条天然的战略海防线。
2、台湾与台湾海峡对我国维护海洋交通与海区安全有巨大价值。
台湾位居我国中部,台湾海峡是联系黄海和东海海区同南海海区的交通要冲,也是美、日进出北太平洋与南海、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台湾海峡与台湾及其以东海区,就没有中国的海防。
3、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可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与蓝色国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我们的黄海、东海被朝鲜半岛、日本九洲岛和琉球群岛屏蔽,南海则几乎被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诸岛和马来半岛所封闭,中国很难找到理想水道进出太平洋。
惟有台湾岛直接东邻太平洋,是我国不受制于他国通向太平洋的唯一出海口。
二、关于南海问题20 世纪70 年代,随着东南亚地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占领中国南海部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南海问题出现。
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
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
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台湾问题与思考

台湾问题与思考摘要:台湾,国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敏感的词语。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两岸的分裂始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伤疤,隐隐作痛。
由于美国及各种势力的介入,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如今不统不独的局面。
然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仍在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可以完成。
关键词:台湾统一经济发展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放松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内战,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台海隔绝的情况已经被改变。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邓小平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加快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谈。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由过去的“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农畜业热、求婚热,发展为现在的“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截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02万个,合同台资700.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64.9亿美元;在对台经贸方面,2003年,两岸贸易额达5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大陆自台湾进口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大陆逆差403.6亿美元,突破了400亿美元。
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
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
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授课学期2012 学年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学号201012501055姓名邓思靖任课教师苏明交稿日期2013年2月27日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关键字台湾大陆两岸经济关系合作发展闽台经济和平统一统一的方式和方法摘要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却永远是一个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
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
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
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
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
过去多次出现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机会,但在对时局把握与形势判断的失误,两岸错过了多次难得的历史机会。
两岸应吸取教训,把握历史机遇,共创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正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台海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
1949年至今,台海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那么新时期台海两岸形势如何?未来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本文试图从两岸现状出发,对未来发展提几点设想。
近两年台海现状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有摩擦,有互动,基本平稳,偶有波澜。
近年,台海更是出现了许多良性互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旅游交通等进展显著。
自2005年连宋大陆行的破冰之旅后,两岸高层也进行了多次友好访问。
民间交流更是不曾间断。
从开放水果市场到团团圆圆的赠送,从两岸开设旅游项目到寻根之旅盛行,早就证明台湾和大陆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问题与思考摘要:台湾,国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敏感的词语。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两岸的分裂始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伤疤,隐隐作痛。
由于美国及各种势力的介入,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如今不统不独的局面。
然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仍在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可以完成。
关键词:台湾统一经济发展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放松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内战,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台海隔绝的情况已经被改变。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邓小平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加快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谈。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由过去的“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农畜业热、求婚热,发展为现在的“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截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02万个,合同台资700.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64.9亿美元;在对台经贸方面,2003年,两岸贸易额达5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大陆自台湾进口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大陆逆差403.6亿美元,突破了400亿美元。
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
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出口已占台湾出口总额的34%。
显然,近年来大陆承受年均4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占两岸经贸往来总额的80%,没有对台湾当局限制进口大陆产品以牙还牙。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台湾的林洋港指出,“从经济方面来讲,台湾现在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一年比一年提高,目前岛内对大陆有二百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顺差,而在大陆以外,包括美、日其他国家却是一百亿美元左右的逆差,……没有对大陆的顺差,那我们的国际贸易收支就赤字了。
所以,我们对大陆的依存度是很高的。
”[1]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推动了由“小三通”到“大三通”的跨越式发展,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在逐渐融化,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态势。
但是,不能因为一片树叶而不见泰山,在为我们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时,也必须看到台湾问题还面临着诸多的难点,需要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一,美国,在两岸关系中,无论过去,现在,包括未来走向中,都始终是一种无法回避、举足轻重的力量。
美国历届总统在对华政策上,前期与后期往往存在明显差别。
其前期,都是反华,骂中国,对华政策向台湾倾斜;其中、后期,通过摸索实践逐步趋于务实。
小布什前的六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没有一届不是如此。
“从整个30年前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到今日布什(小)的北京之行,…白宫,条条弯路通中国’”2在中美两国的国际交道中,精明的美国人手里经常打出两张牌:一张明牌为针对中国大陆的“台湾牌”,即在台面上,美国人双手高擎着台湾这只光亮馨香的“金苹果”作诱饵,向中国大陆招呼道:“小朋友,瞧一瞧看一看嘞,好大好香的金苹果呦!”台下的两腿却不时搅浑台湾海峡的海水,使大陆人只能闻到果味而浑然不知苹果所在,心里话:“哼,想吃苹果,没门!” 另一张牌,因为被袖在衣褶中时隐时现,而经常被人忽略,可称暗牌,这就是美国人针对中国台湾的“大陆牌”,即利用和强化台湾当局对大陆统一政策的畏惧和排斥心理,甚至在台湾人夜深入梦时,突然怪叫一声:“狼来啦!” 等到台湾人惊醒后茫然四顾时,又安抚道:“乖,听话!有我山姆大叔巡夜,你尽管放下心去睡!”从而使心存余悸六神无主的台湾人在极度惶恐下,懵懵然俯首甘做受其摆布的棋子,用以牵制中国大陆。
这两张牌,一个精神:以华制华,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上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
“不统”是其战略目标,“不独”是策略手段,“不战”是牵制中国,“不和”是维持现状,其根本目的都是是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眼下我们也很难动摇美国的领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在既成事实面前无能为力,和只能无所事事。
大陆与美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中国大陆应该积极参加到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中去,将中美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设法利用这一格局为我所用,努力寻求和美国进行多方位的合作,眼下就可以从反恐和朝鲜半岛问题上开始,并争取有利条件,韬光养晦,实在而迅速地发展自己。
第二,由于两岸长期隔离,50多年,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台湾人民很难有直接的感受和认知,他们接受的更多的是负面宣传。
如果说上一代人还是因为在大陆生活过,对大陆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那么没有到过大陆的下一代人处于这样不真实的言论的包围之下,又会对大陆产生多大的好感,回归的欲望又有多强呢?在这种情势下,显然还需要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
但是,两岸传统文化的通融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质,如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宗法伦理观念,以道德与政治一元论为基础的德治主义,建立在“家国共构”基础上的家与国的观念,尚调和、主平衡的中庸之道与中和思想,法古思想和恒久意识,建立在家长制基础之上的大众政治文化等等,这“种种传统政治文化的具体表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当前两岸的政治文化之中”,[3]并且这表现为两岸民众共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共同的文化审美对象等。
这种文化的通融是两岸得以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公开揭露不真实的言论外,还要大力宣传祖国传统文化,以及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代表的优秀的近代文化,让台湾同胞牢记祖国的历史,弘扬近代以来革命志士为争取国家民主、祖国统一而前赴后继的优秀历史传统。
只有在心理上有了理性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才会在行动上支持祖国统。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操之过急,任何急躁的言行都有可能被“台独”势力用来指责中国政府和谈是虚、“武统”是实的宣传,使深受“妖魔化”宣传的台湾人民加重对我国对台政策的怀疑。
第三,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还不属于一流国家的水平,使许多大国敢于忽视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因此亟待提高。
历来世界霸主的话语权都是通过其超群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将通货膨胀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内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近来,美国公布了一份由其中国问题专家、军事将领和政府官员编撰的分析报告,又称中国大陆军事力量落后美国数十年,两岸军事力量的对比仍然对台湾有利[4] 。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杰拉德·西格尔最近也在9 ~10 月的美国《外交》双月刊上撰文说,“中国顶多是个二流国家”,“在军事上也是个二流国家”。
上述情况在美国政界和学术界有相当影响,对台湾当局自然也有刺激作用。
这表明,大陆如不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就不足以威慑台独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
一方面继续坚持扩大两岸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做好争取台湾民众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陆也要看到,没有真正“硬”的一手,这些领域的进展对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是有限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短时间内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
但遏制“台独”、确保中国领土完整的条件是成熟的。
我们需要在现行体制下发现一些新的思路。
有学者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的框架下改“主从模型”为“平衡统一模型”(5),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李家泉先生提出了“以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来统一中国”的口号,认为:“有…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体现在《香港基本法》中,有…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体现在《澳门基本法》中,未来…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也必然体现在两岸共同制定的《台湾基本法》中。
”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考。
笔者认为,一国两制既然可以合理的解决港澳问题,那么结合实际作出调整后,也一定可以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12月14日,蒋介石在台北对中外记者说,“…两个中国‟的说法,真是荒谬绝伦。
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
”【6】事实证明,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
原来一直困扰台湾的各种问题,都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下得到合理解决。
台湾同胞将与祖国其他地区人民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相信,在维护自己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祖国统一的夙愿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1]林洋港.我为什么主张统一[J].统一论坛,2001,(5).2美国《华盛顿邮报》2002年1月17日[3]台湾民众对统一的心态[J].台湾研究集刊,1994,(4).[4] 1999 年9 月7 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
5《凤凰周刊》2004年第32期,朱智勇《两岸统一新思维,“平衡统一”化解台海危机》【6】台北《中央日报》,195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