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中的抒情
叙事边抒情的含义

叙事抒情是指通过叙述事情或描绘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
在叙事中,作者将情感融入到所叙述的事件或描绘的景物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种写作手法既有叙述性,又有抒情性,通过文字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叙事中,作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抒情。
例如,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或者通过叙述事情的经过来表达情感。
在描写景物时,作者可以通过对景物的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对花朵的描绘、对山水的刻画等。
在叙述事情时,作者可以通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描述来表达情感,例如在叙述一件悲伤的事情时,作者可以通过对事情的细节描述来传达出悲伤的情感。
叙事抒情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通过叙事抒情,作者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常见叙述腔调

常见叙述腔调叙述腔调是指在文章、故事、新闻报道等文本中,根据情节、主题或场景等不同元素,对故事进行不同的语气、口吻、态度等表达,以达到更好地传递文本信息、体现作者或编辑立场、增强文章可读性等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叙述腔调及其特点:1.描述性腔调描述性腔调主要用于客观、中性、详细地描述某个事物、场景、人物等。
这种腔调的特点是语气中立,不做评判,不加修饰地描述事实,使读者能够从文中获取信息,自行判断。
例如,新闻报道、历史综述、文化描写等文本多采用此种腔调。
2.抒情性腔调抒情性腔调主要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以及引导读者情感共鸣。
这种腔调的特点是语气较弱,带有一定的感性,更注重人物、场景、情感的描绘。
例如,诗歌、散文、个人经历等文本多采用此种腔调。
3.议论性腔调议论性腔调主要用于表达作者的立场、态度,以及引导读者思考。
这种腔调的特点是语气较重,更具评价性,更注重对事实、观点的阐述。
例如,时政文章、哲学探讨、社会评论等文本多采用此种腔调。
4.恐怖性腔调恐怖性腔调主要用于描绘恐怖、惊悚的场景,往往强调事件的后果和影响,让读者感受到紧张、不安的氛围。
例如,恐怖小说、惊悚电影、恐怖传说等文本多采用此种腔调。
5.幽默性腔调幽默性腔调主要用于表达对事物、情境的幽默、调侃,往往强调事件的轻松、幽默,以缓解紧张气氛。
例如,幽默小说、段子、搞笑视频等文本多采用此种腔调。
这些叙述腔调在文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腔调可以更好地体现文本的主题、目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要根据情节、主题、场景等因素,灵活选择合适的叙述腔调,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六年级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新知讲解】一、抒情▲什么叫抒情?抒情有什么作用?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
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抒情的方法有哪些?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
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
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的要求是什么?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
二、议论▲什么叫议论?议论的作用是什么?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议论的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
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
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
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
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
③借端生议,就是由所描绘的事物联想发挥而进行议论。
这种议论必须与所描述的事物有内在联系,同时又要联想开去不拘泥于描述对象的本身。
④寓议论于篇外。
即,在文章开篇或结尾之处,加上一种既有独立性,又与篇章内容有某种联系的议论文字。
除此之外,还有引证代议,发问提议等。
▲议论有什么要求?①议论要有独到见解,要有深度、有分量、有所指。
②要精当贴切。
精当即言简意明、切中要害、鞭辟入里;贴切即恰到好处,③要因文制宜、文学作品议论要少而精。
三、说明▲什么叫说明?说明有什么作用?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作者:张飞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4期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直接抒情,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就是把感情直接宣泄出来。
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感情奔涌,不可遏制,只有直抒胸臆方能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直接,情感才显得真切,因为真切,才显动人。
比如以“思念”为题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镜框。
这段文字运用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最浓烈的情感,化虚为实,把不可捉摸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儿女的名字、儿女照片等意象,把思念的感情写得真挚而感人。
又如以“他们”为题的一篇文章结尾写道: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受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史上站成了永恒。
作者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强烈地讴歌了具有博大胸怀,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形象,情感质朴而澎湃。
很显然,直抒胸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过,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感情真挚是前提,最忌空洞抒情。
二、寓情于景,烘托渲染《文心雕龙》里说,“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很好地运用景物来渲染自己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虽然没有直接流露感情,但语句中却蕴涵着浓郁的深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一考生在写《平凡茶楼》这篇文章时,开头就极好地运用了这种写法:喜欢雨天走在古镇的小巷里。
小巷静静的,只有那巷边几棵梧桐沐浴着细雨,轻轻地响着雨打树叶的声音。
走在小巷中,心情总是不觉平静下来,忘了烦恼,忘了失败。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请读下面的诗文,你有什么发现:王安石《麻雀》: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林和靖《雪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一、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二、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读下面的文字,找出文中的议论句: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那可恶的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
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
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
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凶"的体育老师和那么"可恶"的跑道,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四、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补上一个议论句: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动情地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激情四射地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每每讲到激动处,他总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句最恰当的()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是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叙述是指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
叙述的方式可以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则是先讲述结局然后再讲述起因,插叙则是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插入另一些事件。
通过叙述,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故事或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描写是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场景、事物等进行描写,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描写的方式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通过描写,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感受到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和氛围。
抒情是指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来抒发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直接表达情感和思想,间接抒情则是通过景物或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抒情,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议论是指通过表达观点和思想来阐述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议论的方式包括直接议论和间接议论。
直接议论是指直接表达观点和思想,间接议论则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通过议论,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说明是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或概念等进行解释和说明。
说明的方式包括解释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
通过说明,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事物或概念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在这五种表达方式中,叙述和描写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抒情和议论常用于散文和议论文中,说明则常用于科普读物和说明书中。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抒情与叙述技巧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抒情与叙述技巧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抒情与叙述技巧。
这些技巧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还带给读者深入思考与感受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抒情与叙述技巧,并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一、抒情的力量抒情是文学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们感同身受。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抒情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例,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言行和内心的挣扎,作者成功地抒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愤怒和对人性的深思。
这种抒情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也引起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叙述的多样性叙述是文学中表达故事情节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叙述的多样性展现得尤为突出。
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作者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手法,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矛盾和挣扎。
三、抒情与叙述的融合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抒情与叙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增强的。
以余华的《活着》为例,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抒情,将主人公的一生展现得深入人心。
通过对主人公的亲身经历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也能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四、抒情与叙述的边界抒情与叙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边界。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些作品将抒情和叙述进行了巧妙的分割,使得作品更加精彩。
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例,作者通过冷静客观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成长和追求自由的过程。
抒情并没有直接出现在文字中,而是通过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来体现。
这种巧妙的分割使得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抒情与叙述技巧丰富多样,既有力量激发的抒情,又有多样性的叙述。
抒情与叙述的融合与边界的探索,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每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文章的内容事物;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景、写人、记事;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发表作者对某事、对某物的看法、态度等;诗歌散文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一篇文章里常常同时用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每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效果。
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述中的抒情》指导学案教学目标:理解直接抒情的作用。
学会在叙事中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抒情,畅快淋漓地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在叙事中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教学难点: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
教学过程:一.感悟名篇朗读文章,看谁读得好,并画出抒情的句子。
凡卡(俄罗斯)契诃夫例1.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白杨礼赞茅盾例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二.叙事中抒情的分类1.直接抒情:是作者直接坦露内心的情感,不加掩饰地表现思想感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如例一。
2.间接抒情:是依附于景、依附于事、依附于理的抒情,也就是描写、叙述、议论的方式进行抒情,如例二。
三.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判断下面句子用了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例3..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巴金《怀念萧姗》例4..短暂的初次会晤大约有半小时。
屋里有一个小火炉,阳光照在窗户纸上,使小屋和暖如春。
这是北方旧式房屋冬天里所特有的一种气氛。
——梁实秋槐园梦忆》例5..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例6..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到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老舍《猫》四.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特点:1、真情实感。
首先要自己感动,才能打动读者。
2、情理交融。
也就是我们说的合情合理。
符合正常的伦理和逻辑。
例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朱自清例8.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清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哎!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
——《背影》朱自清方法:1.直抒胸臆,如上例7、8。
2.情理交融,如例9例9. 我想,是啊,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
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3.借助其他表现手法,灵活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恰当使用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你的文章不仅情真意切,而且富有文采。
例10. 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反呢?是有人偷了它吧.那是谁,又藏在那里了呢?是他们自己逃跑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了呢?我不知道它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却乎是渐渐空虚了.默默的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从我手中溜过.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有徘徊之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例11花之笔记张晓风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
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栀子花和木本株兰的香总是在日暖风和的时候才香得出来,所以也特别让人着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横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江边一树垂垂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
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萝、茶靡、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浑洒。
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没有其章法的--无论是开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复活了似的……它们都各有其风格,真的,丝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牵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辞。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称之为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
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拆展的过程。
文学批评如果用花来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刺刺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当然,好的仙人掌花还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颜色天生的好,是极鲜润的泼墨画,水生花总是使人惊讶,仿佛好得有点不合常理。
大地上有花已经够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经够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来,简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着了邪似的在那里。
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莲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脚无措的马蹄莲也好,还有一种紫簌簌的涨成满满一串子的似乎叫做布袋莲的也好,都有一种奇怪的特色:它们不管开它几里地,看起来每朵却都是清寂落寞的,那种伶伶然的仿佛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的悠远,水生花大概是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连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芦苇,都美得令人发愁,一部诗经是从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不能想了,那样干干净净的河,那样干干净净的水,那样干干净净的草,那样干干净净的古典的爱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让人有一种身为旧王族被放逐后的悲恸。
我们好像真的就要失去水了--干净的水--以及水中的花。
五.间接抒情。
形式:1.寓情于景自然景物描写无不涂上作者或人物浓烈的感情色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2.寓情于事即通过叙事来抒情。
这种叙事与一般的叙述不同。
一般的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对事件的全过程加以具体完整的叙述,而以叙述来抒情,不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只是片段式的介绍,但必须是生活真实。
3.寓情于理即通过议论来抒情。
这种议论也区别于一般议论。
一般议论需要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而用来抒情的议论,只是作者用饱蘸感情的文字写出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以达到抒发主观感情之目的。
六、读下列短文,说说是哪一种间接抒情的哪种形式并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抒情中的()的形式,通过写()(或事或景或理),表达了()(情)。
1.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这半死不活才叫是受罪,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3.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作用:使抽象的情感融化在情景理中,具体化形象化,抒情效果含蓄婉转,深蕴隽永,感染力强。
七、说说作者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答题格式通过描写(内容),抒发了(情)。
荷西与我离了车站,往一条羊肠小径走下去,两边的山崖长满了蕨类植物,走着走着好似没有了路,突然,就在一个转弯的时间,一片小小的平原在几个山谷里,那么清丽地向我们呈现出来,漫山遍野的白色杏花,像迷雾似的笼罩着这寂静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