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中的抒情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细节描写

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 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
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 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
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
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 1、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 • 2、仔细地观察和大胆地想象的有机结合; • 3、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有机结合。
方法一
• 慢:
• 慢放延长。 • 将一秒钟长的物理时间(真实时间)写成
一世纪长的心理时间。
• 费舍尔跳起来接球,看了一眼计时器,只 剩下0.4秒了。费舍尔在吉诺比利的巨掌就 要砸到脸上的同时——出手,球在空中旋转 着,划出一道弧线,紧接着“唰”的一声,
如一朵雨中的野菊花绽放,点亮了我的双
眸。我忍不住正要冲下去,这时,老人已
经打开车门回来了。
• 一是对老人外貌的描写。 • 二是对雨水击打在老人身上的情景的描写。 • 三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 《开在雨夜的温暖之花》
片段写作:《感人的一幕》
• 1、“一幕”意味着什么? • 2、这一幕中的什么感动了你?深情?友善
?高贵?宽容?…… • 3、如果是上述的深情、友善、高贵或者宽
容等,如何不出现这个词,而又能充分体 现出来? • ——用你“慢”而“静”的笔法!!!
一辆破旧的老式三轮车随光驶到我前面,“嘎吱” 一声挺了下来,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敲响了车
窗,说明乘车的意图后,老人轻轻说了一声: “上来吧。”
•
进入车内,雨点在外面疯狂地击打着这辆破
【作文指导初步】学会在记叙中议论、抒情

【作文指导初步】学会在记叙中议论、抒情学会在记叙中议论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
小学生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而记叙文很少有完全不加任何议论的。
议论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以直接为中心服务。
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先议后叙。
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
采取发表议论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
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二是夹叙夹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
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文章的说理性。
如《养花》,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娓娓叙述养花的乐趣,像对朋友叙谈家常,在表达“我”与花草之间的深厚感情时,也偶尔穿插着议论。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抢救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些议论精湛而又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大大增强了文章色彩,加深了力度。
三是先叙后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
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
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先叙后议的特点及议论的作用: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业余爱好很多,爱看书、写字,更爱下象棋。
记得上小学后,我看见姥爷和爸爸下棋,觉得很好玩。
于是我便缠着姥爷教我下棋。
姥爷告诉我:“马走日,象飞田,炮打一溜烟,车四处奔驰,小卒一去不回还。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叙述事实经历的文体,通常涉及到具体的事件、人物和场景。
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文更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和描述,但在其中抒情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抒情是指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感来影响读者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抒情可以起到多重作用。
首先,抒情可以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当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时,他们会更容易地理解和体会文章中所描述的事情,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文章的情节中来。
其次,抒情可以加深人物形象。
通过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决策。
这种深度的理解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来,从而更加容易地接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最后,抒情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当文章中充满了情感和感受时,读者会更加容易地被吸引和打动,从而更加愿意继续阅读下去,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参与到故事中来。
总之,抒情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加深人物形象,以及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因此,在写作记叙文时,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抒情的作用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 1 -。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情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最基础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是通过描写情感、感受和内心体验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在记叙文中,抒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文章更加感人、生动,也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因此,记叙文中的抒情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记叙文讲述的是故事,而故事中往往涉及到人物的情感、内心矛盾等情况。
如果在故事情节中融入一些抒情元素,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例如:在描述某个人物离别时,可以适当加入他的内心独白,表达他的不舍和留恋。
这样,读者也会感受到这种情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
其次,抒情可以增加记叙文的感情深度。
有时候,故事中的事件并不一定引人注意,但是通过抒情的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感受和心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描述某个人物生活遭遇的不幸,可以通过他的痛苦和悲伤来传达出来,这样可以使读者更能理解他的处境,产生更多的同情心和共鸣。
最后,抒情还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感。
记叙文淡泊的叙事风格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情,而抒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描述某个人物的成长过程时,通过他的心路历程和内心变化来表达他的成长和成熟,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总的来说,抒情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文章更
加感人、深刻,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善于运用抒情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作者:张飞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4期抒情,简要说来,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我们若能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直接抒情,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就是把感情直接宣泄出来。
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感情奔涌,不可遏制,只有直抒胸臆方能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直接,情感才显得真切,因为真切,才显动人。
比如以“思念”为题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镜框。
这段文字运用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最浓烈的情感,化虚为实,把不可捉摸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家书、乡井土、鹊桥、空椅、儿女的名字、儿女照片等意象,把思念的感情写得真挚而感人。
又如以“他们”为题的一篇文章结尾写道: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受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史上站成了永恒。
作者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强烈地讴歌了具有博大胸怀,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形象,情感质朴而澎湃。
很显然,直抒胸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过,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感情真挚是前提,最忌空洞抒情。
二、寓情于景,烘托渲染《文心雕龙》里说,“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很好地运用景物来渲染自己的情感,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虽然没有直接流露感情,但语句中却蕴涵着浓郁的深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一考生在写《平凡茶楼》这篇文章时,开头就极好地运用了这种写法:喜欢雨天走在古镇的小巷里。
小巷静静的,只有那巷边几棵梧桐沐浴着细雨,轻轻地响着雨打树叶的声音。
走在小巷中,心情总是不觉平静下来,忘了烦恼,忘了失败。
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 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
(3)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的句子

记叙文中抒情的句子1、直到今天,城市的喧嚣和恬燥让我越发地想念乡村的颜色,离乡村越远就越烧燎。
当我激动地再次走进那个山区小镇的时候,小镇边的村庄不再是大片的荷兰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黄色的油菜花,村庄里的农人都住进了小镇。
据说,今天的油菜花是旅游产业,还可以榨出金黄的菜籽油,可以殷实农人的生活。
2、流到江里,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红得妖异的,可是你的血,抑或,眼角渗出的泪花你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我倾尽余生亦不能窥见一丝天机。
是了,你布置的九曲连环,解锁的只需一缕青丝,可笑我佩戴经年,竟是空山而返。
3、为远方而生活、而努力奋斗,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方式的选择。
4、别处,只能是一场别人的美丽风景;别处,仅仅是一种你不能察觉到的身边生活;别处,以坚硬的态度错误而远远地对峙着我们的现实。
5、每当到了荷兰豆采摘的季节,绿色的田野里,农人们穿梭在菜土箱里,在原本斑斓的写意画面上又增添了一首流动的小曲。
采摘下来的荷兰豆,绿色、扁平、中间鼓起饱满的豆子。
随着贩卖荷兰豆的小车驶出田埂边的小道,农人笑了、村庄笑了,笑得夕阳羞红了脸蛋,笑得月牙探出一条细缝来。
6、夏日的黄昏,牧童骑着耕牛,唱着歌回村了,在村的深处又见那袅袅炊烟。
7、一枕清霜伴我,今夜且做良宵。
纵使望穿秋水,也只是日日重复思念。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当知有来日方长,浮生便不会再寂寥。
8、清晨与夕阳一样美丽,却永远不会带给人相同的感受,清晨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而夕阳带给人的是惆怅与感伤。
在夕阳之前,我们迈出健步去追逐金灿灿的阳光,当晚霞隐去她在天空中的最后风景时,我们又要披起皎洁的月光,奔向自己的下一个终点,迎接清晨。
9、坐在山岗,遥望炊烟,躁动的心跟着炊烟在空中舞动,一切计较、势利都在炊烟的扩散下逃的无影无踪,灵魂里不再有市侩与虚伪,慢慢归于平静。
10、暴雨就像是个深夜闯入豪门香闺中的浪子,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11、独自一人的时候,也总会怀念过去;如果相爱不是曾经,我是否还能在你坚硬的城堡里,与你共享喜怒哀愁?打开尘封的记忆,每当画面重现,那一段曾共同走过的以前,心底便凭添一道苦涩的叹息,在于一首敲打的旋律中缅怀一段忧郁的结局。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曹保顺(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25期)文以情动人。
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人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产生动人的魅力效应。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呢?借叙事来抒情。
借助叙事来抒情,就是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这就需要下一番剪裁功夫,在传情之处肯下重笔。
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里,记述了当年他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时的情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时的情景,集中体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行将远离的儿子的关照,使儿子目睹老父亲的一举一动后流露出伤感激动之情。
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眷恋的真挚感情也就特别动人地从这件小事上反映出来了。
读者仿佛也像当事人一样,亲历目睹了这动人的一幕,心情再也不能平静,甚至由此还能联系起自己的经历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借说理来抒情。
借说理来抒情,就是在说理时采用抒情的笔调,使文章情理交融。
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在《与妻书》里,就运用了这种借说理来抒情的方法。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作者在向妻子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时,告诉妻子,正因为“吾至爱汝”,所以“勇就死也”“不顾汝也”,并恳求妻子“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作文(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
重点难点: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
教学方法:
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
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的日常写作中看,大家基本上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和抒情。
二、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
1.常见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三、写作指导。
【精彩链接一】姥姥家在农村,那里的新鲜事可多了。
就说看电影吧,那里放电影不在电影院,而是在晚上找个大空场,支个大白幕就开演了。
我很想去看,可姥姥、姥爷总说我还小,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让我去。
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
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
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
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背影》
——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甚至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精彩链接三】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安慰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鼓励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记叙中的议论抒情,突出了老师的形象和文章主题。
【精彩链接四】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
那个在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
母亲吃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
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美丽至极。
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光般呵护我的母亲,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在特定的背景下,在叙事描写后用议论、抒情突出事件的意义,与中心联系起来。
所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恰当运用能突出中心。
读下列片段,思考:下列抒情句的表达有何毛病,并修改。
妈妈非常地疼我。
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
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
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
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
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精力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
修改:————————————————————————————————————————————————————————————。
毛病:片段结尾的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参考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
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抒情需注意:1.抒情要具体、贴切。
2.抒情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
抒情,应是真情
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总结】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抒情是文章的思想、“灵魂”。
精彩的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精彩的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突出文章的主题。
在记叙文中将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四、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