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糖尿病社区管理-(目录版)

糖尿病社区管理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通过全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目标1.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2.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糖尿病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心理的影响。
3.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4.提高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三、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内容1.健康教育:通过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病情监测: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用药指导: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遵循医嘱,不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
4.饮食管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5.运动指导:鼓励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素质,降低血糖。
6.心理支持: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实施策略1.建立糖尿病社区管理团队:由全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共同参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开展糖尿病筛查和风险评估:对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
3.建立糖尿病患者档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便于病情监测和跟踪管理。
4.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指导等。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体重与腰围测量
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评估患 者的肥胖程度,指导患者进行 减肥和改善生活方式。
血脂与血压监测
监测血脂和血压情况,评估患 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时干预
。
健康教育
糖尿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 对疾病的认知。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管理方式
李女士陪伴母亲参加社区糖尿病 管理项目,共同制定饮食和运动 计划,互相监督和鼓励。
效果体现
在家庭支持下,李女士的母亲血 糖控制得非常好,精神状态也明 显改善。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生 活质量得到提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降低医疗成本。
合理用药
社区管理可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避免药物浪费和滥用,降低药品费 用。
定期随访
社区可以定期随访患者,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避免病情恶化导致的昂 贵治疗费用。
促进社区健康
01
02
03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通过社区糖尿病管理,可 以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促进整体 社区健康。
建立健康档案
06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社区糖尿病管理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项目目标 主要措施 实施效果
健康生活,共享甜蜜
通过社区资源整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提供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建议、 药物治疗等综合服务。
项目实施后,患者血糖控制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 低。
糖尿病的病因和症状
总结词
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尿、多食、体重下降等,但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 状。长期高血糖可能引起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影响心脑血管、肾脏、 眼睛等器官功能。
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服务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定期评估
定期对服务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收 集患者和相关方的反馈,以便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数据监测
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体系,收集和分 析相关数据,以评估服务的效果和效 率。
服务效果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计划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针对评估结果和服 务反馈,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方法。
VS
经验总结与启示
经验总结
成功的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整合医疗、社区和患者资源, 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
经验启示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应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等手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网络,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 便捷、高效的服务。
糖尿病的病因和症状
总结词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但不同 类型和病程的糖尿病症状可能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这 些症状通常被称为“三多一少”。然而,不同类型和病程的糖尿病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 状,需要通过血糖检测来确诊。
03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概述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组织协调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等资源,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管 理服务,旨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管理和康 复支持等方面,覆盖全生命周期,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 求。
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05
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评估与改进
服务评估方法
1 2 3
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对社区健康 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 服务效果等方面。
服务流程评估
评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 高效,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周期等方 面。
服务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患者接受服务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 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效 果。
、治疗情况等。
定期随访
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指 导和支持。
健康教育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联合诊疗
与医疗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 联合诊疗服务,确保诊疗质量
和效果。
服务质量标准
有效性
服务应有效控制和改善糖尿病病情,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沟通能力
服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 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 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职业道德
服务人员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护 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权益,提供人性 化的服务。
04
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实施
服务实施流程
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随访评估
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基 本信息、病情状况、治疗情况等。
社区作为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 的主要场所,在糖尿病管理中 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 健康需求的提高,社区健康管 理服务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的和意义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 指导、运动干预等,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社区管理在糖尿病治疗和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包括其定义、特点、重要性以及实施社区管理的方法。
一、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定义及特点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教育和支持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式。
与传统医疗系统相比,社区管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整体健康管理。
社区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个性化服务:社区管理通过与糖尿病患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治疗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2. 强调预防和教育:社区管理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通过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3. 多学科合作:社区管理依赖于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如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制定和实施病人的健康管理计划。
4. 全程关注和支持:社区管理强调对患者的全程关注和支持,包括不仅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定期随访、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等。
二、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性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治疗依从性:社区管理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管理计划,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提高药物遵从性,降低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风险。
2.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社区管理注重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
3. 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社区管理开展各类糖尿病知识普及活动,提供患者所需的健康教育和支持,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疾病意识。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社区管理,患者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护理和支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三、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方法实施糖尿病的社区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支持。
糖尿病社区管理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
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控制,而社区管理在提供全面照护和支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培训、患者参与、健康促进、药物管理和病情监测。
正文内容:一、教育培训1.举办糖尿病教育课程,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
2.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3.提供营养指导,教患者合理饮食和控制饮食中的糖分。
4.展开运动训练,帮助患者通过适度运动来降低血糖。
二、患者参与1.组织糖尿病患者座谈会,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
2.设立患者倡导组织,通过代言和宣传来提高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
3.鼓励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以促进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进展。
4.推动患者参与政策制定,让病人的声音被充分听取和尊重。
三、健康促进1.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2.组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促进早期干预和治疗。
3.建立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风险水平。
4.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困扰。
四、药物管理1.制定规范用药指南,明确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2.加强药物管理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正确使用的认识。
3.建立患者药物记录,帮助患者及时记录和跟踪用药情况。
4.提供定期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监测血糖变化。
五、病情监测1.推广家庭血糖监测仪器,让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
2.建立远程监测系统,医护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
3.开展定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评估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4.设立患者复诊提醒系统,确保患者按时复诊并进行病情评估。
总结:糖尿病社区管理对于提供全面照护和支持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培训、患者参与、健康促进、药物管理和病情监测是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方案

指导食物选择
教会患者如何选择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
食品的摄入。
教授餐食搭配技巧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餐食搭配, 如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等,以
确保营养均衡。
餐食搭配与调整
1 2
调整餐食结构
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适时调整餐食中主食、 蛋白质、脂肪的比例,以维持血糖稳定。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将糖尿病患者纳入社区管理,可以优 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 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可以减少患者 的并发症和急诊就诊次数,从而降低 医疗成本。
糖尿病患者现状及挑战
患病率逐年上升
并发症风险高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 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 题。
结果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比较。
持续改进策略制定
问题识别
通过分析效果评价指标,识别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原因分析
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 析,找出根本原因。
改进措施制定
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 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患者教育、改进服务质 量等。
实施与跟踪
饮食计划。
运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锻炼,提供运动方案 和建议,促进血糖控制
。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包 括药物的种类、剂量、 用法等,确保治疗效果
。
自我监测与管理
教育患者进行自我血糖 监测和病情管理,提高 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
能力。
03
药物治疗管理
合理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 建议,制定个性化的 药物治疗方案。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病等慢性病的管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病等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慢性病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在社区中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如何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开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慢性病的危害、预防和管理知识,并传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 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档案。
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检结果、用药情况等内容,便于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面、个体化的管理和指导。
3. 定期随访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根据慢性病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工作。
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形式,旨在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用药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解答疑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习惯。
4. 药物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配合医生的指导,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药物管理。
包括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监测用药效果、预防和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等。
同时,工作者应该关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5. 健康体检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评估。
通过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发现慢性病的风险和问题。
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工作者应该与患者进行健康咨询,提供个体化的健康建议和管理方案。
6. 多学科合作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合作,形成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806
24255
19849
12647
10902
5566
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 P238-41
糖尿病分型
•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 自身免疫性(急发型、缓发型) – 特发性
• 2型糖尿病(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 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教育 自我监测 控制饮食 体育运动 药物治疗
患者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单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降低IGTT2DM的危险
− 中国大庆:577例,IGT者仅通过饮食、运动,6年发生DM 的相对危险40%,绝对危险22-26% − 芬兰DPS :522例,生活方式干预T2DM 58%
死亡的危险率 (95%可信度区间)
* 0.93(0.81-1.06) 1.065(0.801-1.416) 1.22(1.01-1.46)
P=0.04
如何解读四大试验?
越早强化
基线特征 年龄 病程
初诊 8年 大血管病变32%
获益越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化降糖结果
既往CV事件
降低大血管及微血管事 件发生率 减少微血管事件,但未 减少大血管事件 未减少心血管事件 未减少心血管事件
廖二元等.《内分泌学》,2004,1438-1446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异常
T2DM患者:1相(早相)分泌异常 ——分泌不足或缺乏(餐后高血糖) 2相(晚相)分泌异常 ——高峰延迟(引发下餐前低血糖)
瘦 正常
200 40 30 20 10 50 0 –10 0 60 120
肥胖
2型糖尿病
胰岛素反应 (mU/L)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4版
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血糖 控制效果的比较*
0.00% 1
HbA1c Reduction
-0.50%
-0.60% -0.70%
-1.00%
-1.10%
-0.90% -1.30%
-1.50% -2.00%
-1.90%
Intervention Type Sulfonylurea Thiazolidinediones Insulin Metformin Acarbose Education/Lifestyle Modification
ACCORD
非致命性心梗 非致命性中风 冠心病死亡
ADVANCE
非致命性心梗 非致命性中风 冠心病死亡
非致命性心梗 非致命性中风 冠心病死亡
因慢性充血性心衰入院
血管重建
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 率 (95%可信度区间)
0.87(0.730-1.04)
0.90(0.78-1.04)
0.94(0. 84-1.06)
ACCORD、VADT、ADVANCE 三大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均很长
ACCORD
n
ADVANCE 11140
VADT 1791
10251
平均年龄(岁) 糖尿病病史(年)
性别(%男性/女性)
62 10 39/61 35 32 8.1
66 8 42/58 32 28 7.2
60 11.5 97/3 40 31 9.4
10年的后续追踪试验显示,尽管早期血糖控制的差别 已经消失,但微血管病变风险、新发心梗的风险、 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仍然持续降低
―…从诊断开始就应该进行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 理想范围并且持之以恒,从而显著减少心梗、全因 死亡、微血管病变…‖ ——UKPDS后续随访研究
Rury R Holman et al.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2008;359:1-
糖尿病的并发症医疗费用耗费巨大
• 在医院治疗的病友中约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伴有并发症!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住院次数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74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医疗费用上万元,是无并发症的
倍!
10倍!
外周神 经病变 无 并发症者 3726
并发症
肾脏病变
眼病
心血管病 神经病变 骨骼病变
每年人均 直接医疗 费用 (元)
早期强化血糖达标能够带来长期获益
UKPDS10年随访
• 1997年研究结束时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A1c分别为7.0%和7.9% • 随访10年后,SU/Ins强化组和常规组A1c分别为7.9%和8.5% 降低9% 降低24%
降低15%
降低13%
N Engl J Med 2008;359.
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强化控制血糖达标
中国糖尿病诊断率、达标率低
• 中国糖尿病患者以每年120万 的速度剧增1 • 仅24%的患者被确诊 • 被确诊的患者中仅半数接受治 疗2
总糖尿病人群中 约6% 达标
总糖尿病人群 确诊人群
治疗人群 治疗达标人群
• 仅有一半接受治疗的患者达标3 ——占总糖尿病人群的6%
1 People’s Daily Online. /200011/14/eng20001114_55162.html 2 Gu D, et al. Diabetologia, 2003,46:1190. 3 Pan C, et al. Diabetologia, 2007, 50(suppl1): s422.
• 日本Kumamoto研究: 选取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为期6年的 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将HbA1c控制目标定为在7.0%和9.0%。 下降 75.9% 下降 56.3% 下降 72.5%
P=0.03
50 40 30 20 10 0
P=0.039
P=0.049
P=0.044
下降 64%
HbA1c≤7.0%组 HbA1c≤9.0%组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 –S102.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 –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 –S79.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l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3;329:977-86 Nathan DM et al. NEngl J Med 2005;353(25):2643-53
控制血糖达标可以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8%
2.6%
1%
糖尿病患病率
2007年
2002年
80年代初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网站/page.jsp?id=15
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工作年龄成人致盲 的第一位原因1 • 中风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增加2到4倍3
UKPDS ADVANCE VADT ACCORD
53 66
60 62
11.5年 10年
高血压72%,大 血管病变 40% 大血管病变 35%
循证医学证实控制血糖达标是减轻并发症的方法
然而,糖尿病患者实际的达标状况如何?
目前 糖尿病的达标状况不容乐观
血糖控制不达标是各国 糖尿病治疗的普遍现象
North America, Percent Europe,Percent
81.8 156.1 91%
10.4 19.7 88%
World 2003 = 189 million 2025 = 324 million 增加 72%
Zimmet P et al. Diabet Med. 2003;20:693-702.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 全国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12.0%、9.5% 和10.5% • 男性和女性总人口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患 病率为14.1% 、14.7%和14.4% 目前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
内分泌科 王青青
目
1 2 3
录
糖尿病概述 早强化,早达标,早获益 综合治疗—以病人为中心
全球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趋势
2003-2025
(millions)
38.2 44.2 16% 25.0 39.7 59% 13.6 26.9 98% 18.2 35.9 97% 1.1 1.7 59%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254
发病年龄
起病体重 起病情况
急性代谢紊乱 酮症倾向大,易发生酮症 酸中毒 并发症
胰岛素/C肽
治疗
低下或缺乏
依赖胰岛素治疗
目
1 2 3
录
糖尿病概述 早强化,早达标,早获益 综合治疗—以病人为中心
控制血糖达标可以明显降低 1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患者比例(%)
治疗糖尿病应尽量使血糖达标
视网膜病变 发生率
视网膜病变 恶化率
肾病发生率
肾病加重率
Ohkubo Y,et al.Diabetes Res ClinPract 1995,28:1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