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诱发地震

合集下载

论文-汶川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

论文-汶川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

汶川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专业文献阅读》读书报告10712811 马宏达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近一年半,但是围绕这次地震所展开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争论却仍在继续。

其中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汶川地震是否和长江和岷江流域的水库有关,这次8.0级特大地震究竟是天灾还是人害?一. 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水库水位变化等原因,改变原有地震活动性,诱发库区及邻近地区出现地震的现象。

根据前人研究]9[,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和主要特征如下:1. 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1) 水体重力作用修建水库蓄水后,特别是高坝水库,水的重力对地下应力场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水的重力导致应力场变得不稳定时,有可能会增强地震活动性,反之亦有可能使得应力场变得稳定,反而会减弱地震的活动性。

(2) 孔隙水作用当地下存在孔隙、断层、破碎带、溶洞等储水带时,可能将水的压力传递到数公里以下的深部岩体,从而影响地下的应力场诱发地震。

(3) 水体物理化学作用水库蓄水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然状态下处于干燥或非饱和状态的地质体,变得湿润甚至饱和。

水对地质体产生软化、泥化、润滑、溶蚀、冻融等作用,恶化了地质体的稳定条件,导致变形破裂从而诱发水库地震。

在大多数时候,库水的各种作用是共同存在的,同一次水库诱发地震,往往是多种成因混合作用的结果。

2. 水库诱发地震的分类(1) 构造破裂型构造破裂型水库地震比例最大,所有的强震、绝大部分中强震均为该种类型。

其诱发的内因无疑是存在具有破坏趋势或临界破坏状态的较大构造带。

(2) 岩溶塌陷型常见于岩溶发育的青壮年期,特别是在碳酸岩盐分布广,具有明显岩溶管道,自然状态下己发生过大规模岩溶塌陷的地区。

而如果存在连通岩溶通道的断裂带,可能诱发构造破裂型水库地震。

(3) 其他类型如卸荷带破裂型,冻裂型,滑坡崩塌型等,相对前两者影响要小很多,一般不超过3级。

3. 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空间特征(1) 震中距离水库近,一般在库区5公里范围内。

第七章-3 水库地震

第七章-3 水库地震


7· 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工程活动可以诱发地震, 诸如修建水库,城市或油田的抽水或注水,矿山坑 道的崩塌,以及人工爆破或地下核爆炸等都能引起 当地出现异常的地震活动,这类地震活动统称为诱 发地震( induced earthquake )。 其形成一方面依赖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地应力状态 和有待释放的应变能积累程度等因素;另一方面也 与工程行为是否改变了一定范围内应力场的平衡状 态密切相关。 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在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水 库蓄水而引起的地震活动。
4.2(1971.12)4.6(1972.11) 4.3(1972.11)4.1(1975.3) 4.1(1975.12)4.1(1976.9)
地震频率与水位高度正 相关,但地震活动性明显的 滞后于高水位,一般3-6个 月。 震中集中分布于以坝为 中心的2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且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最 为密集


一般说来诱发地震的震级比较小,震源深度比 较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范围也比较小。 但是水库诱发地震也曾经多次造成破坏性后果,更 有甚者,水库诱发地震还经常威胁着水库大坝的安 全,甚至可能酿成远比地震直接破坏更为严重的次 生地质灾害,因此对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应 予以高度重视。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最早 发现于希腊的马拉松水库.伴随该水库蓄水、1931 年库区就产生了频繁的地震活动。此后,发现有相 当一部分水库蓄水过程中伴随有水库诱发地震现象。

2.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 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地震(坝高105m,总库容 115(139)亿立米,最大地震震级(烈度) 6.1(Ⅷ), 1962年3月19日发生的6.1 级地震)造成的破坏最 为严重,数百人在地震中丧生,成千人受伤,坝体 建筑和发电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电站停止运 转,以致造成区域性的工业瘫痪。

浅析水库诱发地震

浅析水库诱发地震

浅析水库诱发地震近年来,随着地壳运动的持续进行,地震发生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地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容易引发海啸,在大陆地区则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因此,国家和人民对地震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尤其是对于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库坝区、近岸范围发生的地震逐步开始重视并探讨;人们根据多次较大地震诱发的原因、地震的特征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针对水库诱发地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预测措施。

本文主要是对水库地震诱发的原因、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浅层的探索研究。

标签:水库诱发地震诱发原因特征预防措施1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1.1地层岩性的影响根据我国水库诱发地震的数据统计分析,碳酸盐岩地区的发震几率最高,占47%左右,其次为火成岩地区,发震几率约占22%,最后为碎屑岩地区,其发震几率最小。

同时,区域岩体的强度往往决定了地震震级的大小,这说明岩石强度越高,当积聚了足够的能量后,应变积累接近于岩体破裂的临界值时,在有利于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的地段,其导致岩体内累积的应变能也越快释放从而产生地震,这样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

例如我国湖北省的邓家桥水库、湖南省的黄石水库,这些水库每当水库的蓄水位将库尾的岩石淹没时就要诱发不同程度的地震。

以上直接说明了地层岩性成为水库诱发地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2构造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活动诱发的地震主要是岩体中的断裂在库水作用下发生错动引起的。

张性断裂或张扭性断裂更利于库水向深部渗透,易于诱发地震。

现代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由于活动断裂常常随地应力的局部集中,有利于诱发较强的水库地震。

构造活动诱发的水库地震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其破坏性较强,多为中强震或强震。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约49例地震位于断陷盆地和褶皱带上或者直接位于活动断层附近,而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基本上均与附近的小构造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例如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6.1级水库地震。

1.3水库规模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分析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分析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分析
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水库水体的加重效应:水库的蓄水会增加地表的负荷,对于地下岩石产生压力。

如果岩石处于应力平衡状态下,水库蓄水可能会破坏平衡导致地震发生。

2. 水库水体的重力效应:水库蓄水会改变地下岩石的重力场分布,可能会导致岩石体发生应力调整,从而导致地震。

3. 水库水体的滑动效应:水库蓄水会增加地下岩石体的水压,减小岩石的摩擦力,使得地下岩石体相互之间发生滑动,引发地震。

4. 水库与断层的相互关系:水库的建设可能会改变地下断层的应力状态,使得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断层重新活跃,从而诱发地震。

需要注意的是,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可能与地质条件、水库建设方式、水库蓄水过程等因素有关,因此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工程地质学——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工程地质学——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一、空间分布特征
1、震中位置
震中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大坝附近几km,峡谷基岩裸 露区(新丰江,丹江) 。密集于水库最大水深处及其附近(卡里巴、科 因纳), 往往密集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其延伸方向大体与库区主要断裂线平行 或与 X 型共轭剪切断裂平行 常分布于库区岩溶发育部位或断裂构造与岩溶裂隙带的复合部位 有的震中初期距水库较远而随后逐渐向水库集中(丹江口、苏联的努 列克)。
4.2(1971.12)4.6(1972.11) 4.3(1972.11)4.1(1975.3) 4.1(1975.12)4.1(1976.9)
水库蓄水之后地震活动的频率 和强度立即有明显提高,在1970年 以前,地震频率特别是强度与水位 高度正相关,但比水位高峰时间滞 后2-4个月,70年后相关性减弱。 地震主震分布于水库主体中轴 线两端,以大坝附近峡谷区最密集, 呈N30°W的密集带和N70°E的密集 带,主震震中的两带交汇处,距大 坝1.1km
世界几例震级6.0以上水库地震
时 间 62.3.19


坝高(m) 库容(亿m3) 105 15亿
新丰江(中国)
震 级 6.1
6.1
6.3 6.5
62.9.23
66.2.5 67.12.10
卡里巴(津巴布韦)
科列马斯塔(希腊) 科因纳(印度)
127
165 103
160
47.5 27.1
第二节
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诱发地震——由于工程活动,对特定地质环境施加某种影响, 而导致一个无震地区发生地震或原发震区地震活动增强或减 弱的地震现象。
类型 ▼水库地震 ▼向地下深部注液或抽液引起的地震 ▼采矿诱发地震 ▼地下爆炸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简述

水库诱发地震简述

水库诱发地震简述人类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会引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是人工湖在蓄水初期出现的、与当地天然地震活动特征明显不同的地震现象,亦简称为水库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具有多种成因,其发震机理和诱震因素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为人们所认识。

水库诱发地震是涉及地震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结构抗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

本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34个国家的134座水库被报道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其中得到较普遍承认的超过90处。

有4例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他们是中国的新丰江(1962年,6.1级)、赞比亚─津巴布韦的卡里巴(Kariba,1963年,6.1级)、希腊的克瑞马斯塔(Kremasta,1966年,6.3级)、和印度的柯依纳(Koyna,1967年,6.5级)。

发生在坝址附近的强震和中强震,有可能对大坝和其它水工建筑物造成直接损害。

已知挡水建筑物遭受损害的有两个震例(表1),尚未发生过大坝因水库地震而溃垮或严重破坏的情况。

水库诱发地震对库区及邻近地区居民点的影响则更为常见,强震和中强震会给库区造成人员伤亡,带来重大物质损失。

即使一般的弱震微震,也会对震中区造成一定危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是库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我国迄今已报道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有25例,其中得到公认的有17例(见表2),是世界上水库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高坝大库中出现诱发地震的比例明显偏高。

我国(含香港和台湾)已建成的百米以上大坝32座,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0座,发震比例超过31%;其中1979年以后蓄水的17座百米以上大坝中有8座发生水库地震,发震比例高达4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水库诱发地震的强度来看,全球发生6.0级以上强烈地震的仅占3%,5.9—4.5级中等强度的占27%,发生4.4—3.0级弱震和3.0级以下微震的占到70%(分别为32%和38%)。

在我国这一比例相应为4%、16%和80%。

水库到底能诱发多大地震

水库到底能诱发多大地震

水库到底能诱发多大地震?2008年汶川5.12地震后,社会上有些人将地震的发生归咎于西南地区的水电建设。

到底什么是水库诱发地震?水库到底能诱发多大的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水库蓄水而引起水库区以及库水影响所及的邻近地区新出现的地震现象。

世界上首次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报道是美国的胡佛大坝。

1939年春,胡佛水库水位上升至运行水位后不久,出现地震高潮,最大震级达到5级。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坝高大于15米的水库大约有3万座,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比例不足0.3%且分布在29个国家;全世界大于6.0级的水库诱发地震有4起,分别是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地震(1962年3月19日,6.1级),赞比亚—津巴布韦边界的卡里巴(Kariba)水库地震(1963年9月23日,6.1级),希腊的克里马斯塔(Kremasta)水库地震(1965年2月5日,6.2级),印度的柯依那(Koyna)水库地震(1967年12月10日,6.3级)。

我国坝高大于15米的水库约有1.9万多座,而坝高30米以上的水库约5700座,自从新丰江水库发生6.1级水库诱发地震至今,比较公认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例有33个,除新丰江以外,震级均在5级以下。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诱发地震震例最多的国家,也是对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最深入的国家。

我国学者根据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把水库诱发地震分为塌陷型、卸荷型和构造型三种类型。

前两者是水库诱发地震中最常见的类型,震例较多,但震级一般不超过3级;而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概率极低,但其震级较高,有的可达中强震水平。

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特征是:在时间上,诱发地震的产生和活动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开始发震时间70%发生在蓄水至正常蓄水位期间;在空间上,水库地震的震中大多分布在水库及其周围5公里范围内,且相对集中在一特定范围;水库诱发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很浅,震源深度小于5公里。

由于震源浅,水库地震的震中烈度一般均较同震级天然地震高,但影响范围较天然地震小很多。

水库诱发地震资料

水库诱发地震资料

过去,世界各国建设水库大坝工程,都是尽量避免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建设,更不会建造在会发生强烈地震的断裂带上。

许多断裂带都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发现的。

过去的经验总结是:在弱震地区或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大型水库大坝会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强度可以超过历史上所记录的最大地震强度。

下面介绍世界上几个著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案例:1.印度科依纳水库诱发地震印度科依纳(KOYNA)水库位于印度孟买城以南二百三十公里的地方,库容量27.8亿立方米,水库面积116平方公里.科依纳水库于1954年开工建造,1963年完工。

科依纳水库大坝高103米,大坝体积130万立方米,大坝为粗石混凝土重力坝。

印度科依纳水库不但大坝底下的地基十分理想,而且水库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完整,从地质板块学的观点来看米,这座水库是建造在印度板块上,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一部份。

于几百年万前就已经形成。

人们认为这种地质结构是最稳定的,即所谓的无震区,而且在水库建造之前,也没有地震的记载。

大坝位于前寒武纪地质带上,地质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就在这里发生了至今为止记录在案的强度最大的地震。

1963年科依纳水库竣工并当即蓄水启用。

在这之后,附近地区就小震不断,在1964年和1965年之间,最高一周地震次数达四十多次。

水库在1965年蓄满水,之后地震次数增多,强度加大,到1967年,一周地震次数竟高达320次地震。

在1967年9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级 5.5级的地震,1967年12月11日在大坝附近发生了为震级6.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

这次地震的震源就在水库大坝附近离地面9-23公里的地方。

这次地震影响的范围很大,整个印度半岛的西半部份都能感觉到该次地震。

由于水库诱发地震而直接死亡人数约为177人,受伤人数超过1700人。

该地区大批房屋倒塌或是受到严重损坏,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科依纳水库的大坝虽然没有因地震而倒塌,但受到严重损坏,水泥大坝两面出现了多处裂缝,有几处水都从裂缝处渗透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汶川地震的序列特征与水库诱发地震的规律不符合 2.汶川地震震源深度过深,与水库诱发地震的规律不符合 3.汶川地震和紫坪铺水库的水位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4.目前还并没有充分有力的定量计算结果可以证明汶川地震是由紫坪铺水库蓄水诱发的
谢谢
3.1.2震源深度问题 按照过去归纳总结出的水库诱发地震震源深度规律,水库诱 发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不大于10km。而汶川8.0级地震微观 震中深度为19km,已超过了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典型深度指 标。
03 汶川地震的特点
3.2汶川地震与库水位及水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
2005年10月1日,紫坪铺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当年冬春库水位限制在830m以下。2006年夏秋汛期似有几次洪 水过境,水位控制在850m以下,且持续了四个月。
03 汶川地震的特点
3.1汶川地震活动与水库的空间联系
3.1.1微观震中距水库最高淹没线仅4km 汶川8.0级地震的微观震中位于北纬31.0°、东经103.4°。所
谓微观震中是地震仪器测定的震中位置,对于破裂长度超过 300km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微观震中即是该地震的起始破裂 点(震源)对应的震中位置。由图可见,汶川地震的微观震 中位置距紫坪铺水库蓄满水的淹没边沿仅4km。 按照过去归纳总结出的水库诱发地震空间震中空间分布规律, 水库诱发地震多发生于水库边岸几千米到十几千米范围内。 但是宏观观震中位于汶川县漩口镇何家山的一个叫“莲花芯” 的山顶。地震时,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中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 岩在强烈地逆冲挤压和剪切作用下,瞬间发生无数脆性破裂, 约400万m³的白色岩石干碎屑流在短短的不到两分钟时间内 将两千多米长的山谷填平。。碎屑流是干的,说明宏观震中 断裂带岩石破裂与水或其它流体无关。
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
(2)诱发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及水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
一般是水库蓄水几个月之后为地震活动及有明显增强,随后地震频度也随水位或库容而明显变化,但地震活动峰值在时间上
均较水位或库容峰值有所滞后。
地震活动的频度与强度大多数与高水位或大的库容增量正相关。地震频度或强度滞后于水位或库容峰值可能与震源体深度及
04 紫坪铺水库对地震的影响 和作用机理
04 紫坪铺水库对地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汶川地震后,紫坪铺水库蓄水是否触发了汶川地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除定性讨论外, 许多学者也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
在张贝,石耀霖《紫坪铺水库对附近断层稳定性影响的探讨》一文中,考虑水库的实际形状和蓄水深 度,使用半无限空间的解释解,分析讨论了水库蓄水和放水过程对周围区域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对于倾角较小的断层面,水库放水使库区下方近地表的库仑应力有明显增加,增量达到0.2MPa, 远离水库区域的库仑应力呈现象限性特征,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减小.汶川地震震源落在蓄水时库仑 应力减小、放水时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内,但由于距离水库较远的原因,汶川地震前放水时库仑应力的增 量只有0.005MPa左右,但是由于库伦应力的增加量很小。有文献认为库伦应力增量达到0.01Mpa量 级即可触发地震,更小量级的库伦应力变化,虽然与地震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缺乏足 够的统计数据,难以分析对地震是否有触发作用。
滑动型和正断型两种,而且前者多于后者。属于逆冲型机制者少见。
01 水库诱发地震概述
1.3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
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因现在尚未完全查明,但已有震例已经以充分的的资料证明,这类地震不是由水库荷载直接造成的, 而是水库的某种作用间接诱发的。亦即水库的某种作用叠加于已有的的天然应力场上,使水库蓄水前由于自然作用积累 起来的应变能较早的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水的物理化学效应 水库的荷载效应 空隙(间隙)水压力效应
库盘岩石的渗透性有关。
水位的急剧上升或急剧下降,特别是急剧下降,往往有较强地震出现。
(3)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特点
①前震丰富
②低速衰减
③频度震级关系式中b值高和最大余震与主震震级比值高,主震震级不高。
(4)水库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①由震源机制解得出的应力场,与天然地震应力场或根据当地地质特征判定的应力场相同②水库诱发地震震源机制主要为走向
01 水库诱发地震概述
1.1水库诱发地震的定义
根据多成因理论给出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定义是:水库蓄水而引起库区以及库水影响所及的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或减弱的 现象。
1.2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
(1)地震活动与水库的空间联系
击输入标题
①震中密集于库坝附近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②震源极浅、震源体小
5月12日发生汶川8.0级地震时正值岷江枯水季节的末期,紫坪铺水位几乎降到了最低。从这次地震发生的 时间与紫坪库水位的关系分析,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紫坪铺下闸蓄水后两年半,距离最近一次蓄水时间大 概为1年,相比于一般的水库诱发滞后几个月来说较长。
03 汶川地震的特点
3.3汶川地震序列的特点
(1)汶川地震前震状况 水库诱发地震以前震丰富为特点,属于前震余震型,汶川地震的序列虽属于主震-余震型, (2)汶川地震序列的衰减状况基本正常 (3)汶川地震频度震级关系式中b值和最大余震与主震震级比值,主震震级。 ①汶川地震最大余震6.4级,主震8级,最大余震与主震比值0.8,而水库诱发的地震的最大余震与主震震级比值大多在0.8 以上,接近于1.0。 ②已有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实例主震震级≤6.5,而汶川地震主震震级为8.0级,远大于6.5级。
探讨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 工程地质分析
以紫坪铺水库与汶川8.0级地震为例
目 录
Contents
01 水库诱发地震概述 02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质条件
03 汶川地震的特点
04 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和 作用机理
01
水库诱发地震概述
1.1水库诱发地震的定义 1.2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 1.3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 1.4产生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
04 紫坪铺水库对地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汶川地震后,紫坪铺水库蓄水是否触发了汶川地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除定性讨论外,许多学者也采用定量分 的方法进行了计算,但因计算结果不同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在程惠红等的《关于紫坪铺蓄水是否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一文从中提到:目前紫坪铺水库蓄水不同 研究组定量计算中出现的争议为出发点,通过对水库蓄水定量计算基本原理和可能引起计算结果差异可能因素的分析,找出定 量计算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目前水库蓄水定量计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所在.初步结果显示:计算方法、模型维数、扩散 模型、震源参数和扩散系数等的取值不同是造成计算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裂隙岩体的扩散系数.在紫坪铺水库定量计 算中模型维数的差别使得汶川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相差约3倍;仅考虑断层渗透率(把岩体渗透率视为无穷大 或仅考虑均匀各向同性的岩体渗透率(忽视断层渗透率),均具有片面性;震源机制解断层走向倾角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库仑应力 大小计算结果,可到达2~7倍;不同扩散系数下,孔隙压力相差可达几百倍."紫坪铺水库蓄水是否能够触发汶川大地震的发生?",
整个紫坪铺水库库区处在北川-映秀断裂带 (中滩铺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所夹持的 地块,而北川-映秀断裂带(中滩铺断裂) 和江油-灌县断裂是活动较频繁的活断层。
02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质条件
所以,紫坪铺水库库区所在位置具有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汶川地震的特点
3.1汶川地震活动与水库的空间联系 3.2汶川地震与库水位及水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 3.3汶川地震序列的特点
鉴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库仑应力变化在kPa量级,尚不能排除触发的可能性,但得出的蓄水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变化太低,在背 景构造应力场不明确的情况下,也不能确定一定有联系. .
目前还并没有充分有力的定量计算结果可以证明汶川地震是由紫坪铺水库蓄水诱发的
05
结论
汶川地震不是水库诱发地震
05 结论
综上所述,汶川地震不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理由:
1.4产生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
(1)判定地应力状态和应变能积累速度的大地构造条件 (2)判定近期构造活动性、介质储能条件及空隙水压力起作用条件的区域地质条件
02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条件 2.2大地构造条件
02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条件
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的天然地震 活动较多。1970年-2005年共 发生Ml≥2.0级地震2066次, 其中2.0-2.9级地震650次, 3.0-3.9级地震79次,4.0-4.6 级地震8次。最大地震是1970 年2月24日大邑县和芦山县交 界处的Ms61/4级地震,次大 地震是1990年1月15日大邑县 Ms4.6级地震。
02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条件
02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质条件
2.2大地构造条件
紫坪铺水库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北川-映秀 断裂(中央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前山断裂) 之间。江油-灌县断裂位于坝址的下游,距 坝址最近距离约5km。北川-映秀断裂位于 库尾,库坝区处于该断裂的下盘。
将整个库区划分为四个具有不同诱震环境 的库段,即坝址区库段(Ⅰ区)、龙溪沟库 段(Ⅱ段)、漩口库段(Ⅲ区)和库尾段 (Ⅳ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