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引汉济渭工程科研项目实施方案
引汉济渭工程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引汉济渭工程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难点多,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首要问题。
本文从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通过项目法人的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工程质量管理实践。
标签:项目法人;质量体系;建设实践1、前言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内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工程主要包含2座水利枢纽、98.26km的秦岭输水隧洞以及408.7km 的输配水管线工程,工程建设周期长、分布面较广,对项目法人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一种全面的考验。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和关键,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规范质量行为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令7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部分》、(建标234号)等国家及行业法规对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出了明确定位,即项目法人是项目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
工程质量管理就是要用上述文件规范质量行为,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和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我们始终严格恪守质量红线和底线,在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上,我们结合工程特点,建立了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质量管理体系。
2.1质量方针、目标引汉济渭工程建立“质量第一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服务三秦”的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零事故、单元工程优良率80%、创建优质水利工程”目标,全面贯彻水利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建设新理念,坚持“科学决策、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制度保障”的建设原则,深入理解,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标准,推行样板引路,强化现场管理,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2.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为了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质量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引汉济渭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简介

1、工程总体情况
引汉济渭水源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组成。工程总体布局为: 在汉江干流和支流子午河分别修建黄金峡水利枢纽和三河口水利枢纽蓄水,并利用黄金峡水利枢纽坝后泵 站抽干流水通过秦岭输水隧洞黄三段输水至控制闸,大部分水量通过控制闸直接进入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 送至关中地区,少量水(黄金峡泵站抽水流量大于关中用水流量部分)经控制闸由三河口泵站抽水入三河 口水库存蓄,当黄金峡泵站抽水流量不能满足关中地区用水需要时,由三河口水库放水补充,经坝后电站 发电后进入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送至关中地区。
第三,复杂地基条件的坝肩稳定问题。从初步设计揭示的地质条件看,三河口大坝基础地质条件非 常复杂,具有构造复杂、裂隙发育的特点。需要研究的坝肩不利组合多,不易确定不利组合面的特点, 坝肩稳定问题相对复杂。
4、关键技术问题
(四)多水源联合调节调度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关中地区的骨干水源。供水范围涉及西起宝鸡,东至华阴的整个关中核 心区域,面积1.35万km2。它将和受水区内众多的地表、地下水源联合运用,来满足5个大中城市、12个 中小城市的工业用水和6个工业园区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根据规划,以引汉济渭工程为龙头,将建成覆 盖关中核心区的关中供水工程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引汉济渭工程的综合效益,保障关中城市群的供水安 全,必须实现引汉济渭和关中当地水源的统一调度和联合调节。
1、工程总体情况
• 秦岭输水隧洞:为引汉济渭工程的输水隧洞,横穿秦岭,地跨陕南、关中两区,连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秦岭输水隧洞进水口与黄金峡水利枢纽泵站出水管道相接,出口位于渭河一级支流黑河金盆水库右侧支 沟黄池沟,主要任务是将黄金峡泵站所抽的水和三河口水利枢纽调节后的汉江水自流送入渭河流域的黄池 沟。该输水洞为明流洞,洞长98.3km,马蹄形断面为6.74*6.74m,比降1/2500 ,设计流量70m3/s。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0-1号洞项目富水反坡斜井排水方案研究

– 88 –建筑工程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1 工程概况“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省内南水北调骨干工程,是缓解近期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经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送水至关中。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越岭段)0-1号洞工程地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陈家坝镇小郭家坝蒲河右岸山坡上,洞口设计高程为695.084m,支洞与主洞交汇里程为K13+900,支洞平距1513m,斜长1522.12m,断面尺寸为5.2m×6.0m(宽×高),洞底设计里高程为537.13m,综合纵坡为10.44%。
支洞正常涌水量26562m 3/d,可能出现的最大涌水量53124m 3/d。
2 排水方案2.1 施工排水方案选择原则.经济性原则:在确保洞内涌水及时排出洞外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选取维护方便、成本低的方案。
适用性原则:结合工程特点及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适用于该工程的排水方案。
2.2 排水方案。
本隧道施工排水按两个阶段考虑:第一阶段为支洞施工时,结合最终确定的主洞排水方案将支洞涌水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厂;第二阶段为主洞施工时排水。
主洞采用阶梯接力排水至水仓泵站的方式,具体方案如下:将掌子面至主洞水仓泵站间划分为多个排水区段,每区段长约200m,分级将水排至水仓泵站。
在每区段间、错车道下游方向10m范围内设置堵水平台,以抬高水头并防止水回流至下游。
在堵水平台大里程方向安装水泵通过φ150消防水带将水抽到堵水平台小里程方向,让水在排水沟内自流到下一级堵水平台大里程方向进行抽排,逐级抽排到洞内泵站。
在堵水平台处设置消防水管,水管长度根据堵水平台、错车道长度而定,水管数量根据前方涌水量而定。
水引至水仓泵站后,拟采取两种方案排出至洞外涌水处理站:方案一:根据合理经济的抽水扬程在隧道内设置4级水仓泵站,其中支洞内设置3级泵站,桩号分别为斜04+00、斜08+00、斜12+00;主洞内设置1级水仓泵站,桩号为K13+990,将水逐级抽排至洞外。
引汉济渭项目简介

引汉济渭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1.1 总体概况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针对关中地区缺水问题提出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骨干调水线路,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引八库”重点水源工程之一。
是解决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有效遏制渭河水生态环境恶化,减轻关中地区环境地质灾害的重点支撑工程,是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影响长远的永久性措施,是影响全局改变缺水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同时也是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大型水利工程。
规划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整个调水工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黄三段和越岭段)。
调水工程首部黄金峡水库位于汉江上游陕西省洋县黄金峡,尾部秦岭隧洞出口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东侧2km处的黄池沟内,规划向关中地区多年平均调水15.0亿m3。
秦岭隧洞进水口位于三河口水库坝后汇流池,出口位于渭河一级支流黑河金盆水库右侧支沟黄池沟内,任务是将汉江流域调出水量自流送入渭河流域关中地区,隧洞为明流洞,全长81.779km,设计流量70m3/s,多年平均输水量15.0亿m3,隧洞平均坡降约1/2500,采用钻爆法+2台TBM法施工,工期6.5年。
1.2 TBM施工段(岭北)工程概况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TBM施工段岭北工程由TBM后配套安装洞(73.4m )、 TBM 主机安装洞(50m )、TBM 步进洞(186.6m )、TBM 始发洞(25m )、TBM 检修洞(30m )、TBM 拆卸洞(50m )和TBM 掘进施工段(7272.517+8855m )组成。
其中TBM 后配套安装洞、TBM 主机安装洞、TBM 步进洞、TBM 始发洞、TBM 检修洞、TBM 拆卸洞采用钻爆法施工,现浇混凝土衬砌。
5号支洞长4595m (平距),斜长4619.97m 。
5号支洞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主要解决中间TBM 长段落施工通风、出渣、检修等问题。
岭北TBM 施工段采用一台Φ8.02m 敞开式 硬岩掘进机施工,支洞固定皮带机+主洞连续皮带机出渣,连续皮带机出渣,模筑衬砌段采用全圆穿行式模板台车TBM 同步衬砌技术。
引江入汉三管殿总体规划

引江入汉三管殿总体规划1 前言至2017年12月12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运行3年,累计向北方供水108.6亿m3,对缓解北方用水紧张局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等,使得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给中线一期工程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作为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汉江近些年连续遭遇枯水年,在中线一期工程达产后,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超过阈值,汉江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还担负着远期向北方供水的任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实现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近期、远期的调水目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保障雄安新区用水需求,改善汉江中下游供水条件,实施引江补汉工程从长江引水补充汉江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 保障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工程已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
北调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城市的日常生活主要水源,北京市用水量已接近或达到中线一期工程分配的设计规模。
2017年,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目前考虑主要利用北调水。
2017年11月2日,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张高丽强调,南水北调工程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保障好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用水需求,要深入研究论证,有序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准备工作。
因此,在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对象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且日益成为沿线一些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时,对供水的水量和供水保证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丹江口水库年际年内来水不均导致北调水供水不均匀,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2年)规划受水区北调水主要作为补充水源进行配置,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m3,是丰水多调、少水少调的均值,原规划枯水年份仅60亿m3左右,95亿m3调水量无保证率的要求。
引汉济渭的6个方案。

引汉济渭的6个方案。
1. 引汉济渭北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陕西省宝鸡市、渭南市、咸阳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2. 引汉济渭中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河南省,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3. 引汉济渭南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十堰市、陕西省汉中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4. 引汉济渭西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荆州市、陕西省榆林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5. 引汉济渭东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商丘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6. 引汉济渭综合方案:对以上几个方案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引水线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渭河的水量。
浅议引汉济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浅议引汉济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蒋建军;刘家宏;严伏朝;张克强;刘扬;胡剑【摘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在21世纪初叶重点推动建设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难度大,影响因素多.工程建设必将面临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现从控制测量、深埋超长隧洞、水库枢纽、泵站与电站、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度、移民及经济风险七个方面对该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0(008)005【总页数】4页(P133-136)【关键词】深埋超长隧洞;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引汉济渭工程【作者】蒋建军;刘家宏;严伏朝;张克强;刘扬;胡剑【作者单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71003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710032;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71003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3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地带,其资源型缺水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引汉济渭是近期解决关中缺水问题的关键性工程,是支撑关中乃至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工程投入运行后可以有效缓解该地区的缺水问题,保护和修复已严重退化的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
引汉济渭工程属陕西省内跨流域调水的骨干工程。
该工程以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规划)及其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库(规划)为水源,由黄金峡泵站自黄金峡水库提水,通过无压引水隧洞(分为“黄三段”和“越岭段”两段)、自流输水至黑河金盆水库下游黄池沟,连接关中供水网络,实现向关中地区供水。
汛期自黄金峡水库引来的部分多余水量通过设置在三河口水库坝址的地下泵站抽送到三河口水库调蓄,在枯水期经秦岭隧洞(越岭段)自流到黄池沟,接通关中供水网。
引汉济渭工程总体布局

引汉济渭工程总体布局刘斌【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5(000)014【摘要】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省三大区域,联通汉江、渭河南北两大水系,构建关中地区大水网的关键性调水工程.在项目前期论证规划中,拟定黄金峡线路方案、串支方案、旬阳线路方案、双线越岭方案等4种线路比选方案,推荐黄金峡线路为调水规划线路;对全抽水、全自流和混合等3种不同输水方式进行比选,推荐黄金峡线路的混合输水方式为工程总体布局规划方案.基于规划方案,对调水工程总体布局作进一步的优化,组合成3种可供比选的总体布局方案.总体布局方案统筹考虑了国家、省地、流域的经济社会宏观发展规划,引入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新理念,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推荐“低线一洞穿越调水进黄池沟方案”为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方案.该方案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大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各部分工程规模、布置及调度运行方式.【总页数】4页(P76-79)【作者】刘斌【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710001,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8【相关文献】1.从\"两手论\"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40年历史演进 [J], 许光建2.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岭北工区抽排水方案研究与设计 [J], 刘旭3.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库多目标调度模拟研究 [J], 肖瑜;罗军刚;燕军乐4.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金弈;徐国鑫;乔海娟;董磊华;谭奇林5.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汉济渭工程科研试验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必要性
引汉济渭工程难度大、技术复杂,多项参数突破世界工程记录,也超越了现有设计规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均面临诸多风险。
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工程实施中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难题,急需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解决。
结合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提出的优先资助领域及前沿领域中的目标要求,为确保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顺利,同时引导带动我国在深埋超长隧洞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的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研究工作十分迫切。
二、课题设置的依据
1、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
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根据引汉济渭工程的实际,对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研究,编制了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报告,内容包括了7个课题,35个专题研究。
其中有2个课题与陕西省水利厅申报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内容相关,分别是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和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两项课题与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结合实施,水利部如安排经费,将全额用于研究工作,不足由引汉济渭办按科技项目配套经费。
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和进度,其中3个专题不实施,分别是超长深埋斜井测量方法研究、超深竖井测量方法研究和引汉济渭工程总体测量控制网方案设计。
2、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科研需求
引汉济渭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计划在2015年基本建成秦岭隧洞和三河口水库,2017年实现先期通水。
今年秦岭隧洞工程全面开工,但在设计和施工中遇到了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提出的主要有隧洞外水压力与隧洞衬砌结构尺寸和断面形式研究、黄金峡建设方案及建设时间研究、隧洞施工风险评估、引汉济渭工程总体及区段关键路线研究、引汉济渭工程调蓄基础研究、黄池沟整体开发利用及工程布置方案研究、国内大型调水工程相关参数研究、面向主洞的长期管理及需预埋设施类别和预埋方案研究、超长隧洞安全及应急措施研究、移民安置及补偿方式与移民管理长效机制研究、秦岭输水隧洞TBM同步衬砌施工技术研究、秦岭输水隧洞岩爆发生规律、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洪水预警预报方案研究、三河口水库枢纽水工模型试验、三河口水库碾压混凝土拱坝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引汉济渭工程计划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安置方式多样性探讨研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探讨研究、引汉济渭工程立法研究、引汉济渭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引汉济渭工程节能评估等21项。
三、实施内容及年度计划
引汉济渭工程研究项目主要根据引汉济渭办公室2011年目标
任务书、陕西省“十二五”规划对引汉济渭工程进度的要求、技术研究的复杂性和工程的实际需求计划分期实施。
具体安排如下。
(一)、2011年计划启动项目
1、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中需开展的课题研究。
主要包括引汉济渭工程控制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深埋长隧洞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三河口水库枢纽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三河口水库泵站与电站设计及运行关键技术、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及相关风险研究、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研究、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七个方面27个课题。
2、引汉济渭办公室2011年目标任务书和工程建设提出的课题与专题21项。
(二)、2012年计划启动项目
根据远期工程建设的需求,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安排启动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中的黄金峡水库相关课题研究,包括黄金峡水库枢纽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黄金峡水库泵站与电站设计及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两项3个课题。
四、单位选择
根据引汉济渭工程实际,充分考虑管理、设计、施工、研究单位情况,结合专业性要求,拟在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㈠科学研究项目程序如下:
1、邀请2家以上项目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单位参与;
2、参与单位提交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书;
3、通过对科技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确定承担单位;
4、承担单位编写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签订合同。
㈡试验项目程序如下:
1、拟定试验任务书;
2、邀请2家以上参与单位提交试验方案;
3、审查试验方案,确定试验单位;
4、签订合同。
㈢专题研究/报告程序如下:
1、拟定专题研究报告任务书;
2、邀请参与单位编制工作大纲及报价;
3、审定工作大纲;
4、签订合同。
五、组织实施
各处室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需要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包括推荐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组织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落实承担单位、审定承担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签订并执行合同。
课题及初拟实施时间、参与单位见附表。
初拟参与单位不限于所列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列课题可以合并或拆分,具体在拟定任务书时明确,避免研究内容重复;一个项目必须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多个单位合作的必须明确分工;
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附表:1、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各课题实施初步意见
2、2011年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需研究项目初步实施意见
3、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书
4、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3
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书(字体黑体一号黑,居中,段落行距2倍,段前0.5行,段后0.5行)
项目名称:
建议单位:(公章)申报日期:年月日
(字体宋体四号,段落间距2倍,段前0.5行)
基本信息表
填写格式及说明
一、格式
纸张规格:A4;
页边距:左右3.2㎝,上下2.8㎝;
字体:宋体四号字
段落间距:1.5倍行距,段前0.5行
二、主要填写内容及要求
1、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研究目的);
2、项目前期科研及工作基础(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3、项目实施内容、地点、期限;
4、项目依托工程情况及其他必要支撑条件(包括依托工程的概况,投资来源,工程进度与项目科研进度的配合);
5、项目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包括项目总经费和年度经费预算,经费构成及构成比例,经费使用范围);
6、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
7、建议单位或个人意见及签章;
8、办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及签章。
附件4
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字体黑体一号黑,居中,段落行距2倍,段前0.5行,段后0.5行)
项目名称:
编制单位名称:(公章)编报日期:年月日
(字体宋体四号,段落间距2倍,段前0.5行)
填写说明
一、填写格式
纸张规格:A4;
页边距:左右3.2㎝,上下2.8㎝;
字体:宋体四号字
段落间距:1.5倍行距,段前0.5行
二、主要内容
1、项目概要;
2、项目前期研究及工作基础(包括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3、项目研究、开发的背景、必要性(包括项目研究目的,工程建设需求前景或推广应用领域,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等);
4、项目研究、开发实施方案(包括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施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等);
5、考核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包括项目的具体考核目标,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6、项目研究开发进度(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项目完成期限);
7、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概括(包括单位概况,投资来源,单位研究开发基础及能力,项目主要负责人情况等);
8、研究经费预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包括项目总经费和年度预算经费,经费构成及构成比例<包括办公室拨经费、项目法人配套经费、
自筹经费>,经费使用范围及使用明细等);
9、效益评估(包括提供主要分析指标,形成的生产能力,节约工程造价,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
10、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1、编写人员名单(见附表1);
12、承担单位签章(包括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见附表2)。
附表1 编写人员名单
2
附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