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路网系统与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第2章

第2章交通设计流程与要点以往的道路建设,基本程序如图2-1所示。

道路设计虽然也考虑到视距、线形等与交通有关的因素,但更多考虑的是道路的寿命与结构问题。

对于公路而言,这种考虑可能是首要的,但对城市道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性所决定的。

不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着需求的道路设计必将导致诸多的交通问题。

交通设计正是介于交通规划与道路土木工程设计之间极其主要的环节,其目的具体如下:●均衡路网饱和度●提高交通安全与顺畅性●提高交通便捷性●寻求交通与环境和谐●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因此,合理的建设流程应为图2-2所示的过程。

图2-1 道路建设、管理过程图2-2 合理的道路建设、管理过程2.1交通设计流程交通设计视其对象可分为新建道路交通设计与改建和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

2.1.1新建道路交通设计由于新建道路的交通需求量为预测值,无法准确反应道路使用后的实际情况,故其交通设计为原则性设计,即:可预见性的设计。

使得道路在建成后即使发生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较为方便的方法和措施对其作进一步的改善。

其流程如图2-3:图2-3 新建道路交通设计流程2.1.2 改建与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建成道路的改建和治理过程比较复杂,并且是在交通管理规划已经作好路网交通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是因为在对策交通阻塞问题时,若某交叉口交通流量过大,无法通过改建和治理的措施加以解决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新的交通流组织,利用路网的资源来改善交通。

改建和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2-4所示,详细内容将在以后各章节中阐述。

2.2设计要点2.2.1基础资料搜集整理在进行平面交通设计时,作为准备工作阶段,掌握现场道路状况、交通状况、周边状况等是极其重要的。

2.2.1.1道路、交通基础资料道路、交通方面必须的资料及其用途如表2-1:表2-1道路、交通资料及其用途表2.2.1.2实地踏勘为了对交通设计对象和内容及要求有一个较全面真实的把握,需进行实地踏勘。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我国城市居民中,上班占30%,上学约占10%左右,回家约 占50%左右。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第2章 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2章  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2章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1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道路线形指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可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主要交通联系方向确定城市主要道路中心线的走向,并进一步确定城市路网;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般在上一层次已经确定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基础上进行,需要进一步详细确定用地范围内各级道路主要特征点的坐标,曲线要素等内容,便于进一步的道路方案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山体、丘陵、河流和需要保留的建筑,有时还因地质条件差而需要避开不宜建设的地方,所以无论城市道路还是公路不可避免要发生转折,就需要在平面上设置曲线,所以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如果城市道路转折角度不大,可把转折点设在交叉口,使道路线形呈折线状,这样可以减少道路上的弯道,便于道路施工和管线埋设,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的布置。

如果转折点必须设置在路段上,则需要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设置成曲线,曲线又可分为曲率半径为常数的圆曲线和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缓和曲线。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为: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要求等。

在学习本章时,尽管公式较多,但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一些常用参数,往往是可以通过查阅规范取得的,只有在旧城改造中用地条件苛刻的情况下,才需要计算道路线形要素。

所以,掌握查阅设计规范、理解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将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2.2 道路弯道平曲线规划设计2.2.1 曲线要素构成及基本作用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一般采用圆弧曲线连接直线路段,为了使线形平顺,连接方式必须是切点相连,道路圆曲线一般通过曲线要素来描述。

第二章 物流网络规划(一)

第二章 物流网络规划(一)

C:收集(Collection) 即将分散的业务对象收集起来。 E:交换(Exchange) 即将收集起来的业务对象在集中地的“物流中心”进行分类、汇总,将业务 请求目的地相同的业务通过干线运输送至目的地的“物流中心”,然后由目 的地的“物流中心”将相同业务请求目的地的业务对象送至离目的地最近的、 或者分工负责那个地区的“配送中心”。 D:发送(Delivery) 即将由“物流中心”发来的业务对象进行集中,并统一发送到目的地址。

数据资料的收集及处理
• 在提出物流网络规划的目标后,根据这一目标,收集所有有关的数据资 料,确定数据资料的类型、要求及来源,分析可得数据资料的正确性, 对得不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估计等。 例如,要新建仓库,进行企业物流销售网络规划,就要收集拟建仓库的 地理位置、建设成本、管理费用、与工厂及客户的距离、运输成本、服 务水平等资料。 收集的数据资料要求完整、准确;对于丢失的中间数据以及得不到的数 据,要进行估计。对于异常数据可以用百分数方法进行审查,经审查确 认的异常数据应该剔出,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物流网络的特征

物流网络的服务性:物流网络运作的目标是将物品以最低成本在有效时间 内完好地从供给方送达需求方,逐步实现“按需送达、零库存、短在途时 间”的理想的物流业务运作状态。 物流网络信息的先导性:信息流在物流网络运作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 ,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引导并整合整 个物流过程。 物流网络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物流网络面向许多个分散的结点,将其连 接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功能分散到多个结点处理,各结点间交叉联系, 形成网状结构。大规模联合作业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 效率,也降低了系统对单个结点的依赖性,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道路勘测1-4章简答题答案

道路勘测1-4章简答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方式哪些,优缺点P1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优缺点;❶铁路优点运程远,运量大,连续性强,成本较低,速度较高缺点建设周期长,投资大❷水运优点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少缺点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❸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运距短缺点运量小成本高❹管道运输优点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限制少缺点仅限于油,气,水等货物❺道路运输优点运输机动灵活,中转少,受固定交通设施限制少,批量不限,货物送达速度快,覆盖面广2、道路运输的特点,优缺点各是什么?优点:❶机动灵活❷直达,减少货损❸投资较灵活,社会效益高❹适用性强缺点:❶运输成本偏高❷环境较大污染,治理相对困难❸事故多,损失大3、我国公路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差距体现在:❶公路数量少,网络化程度低❷质量差,等级低❸公路测设与施工技术水平落后❹交通及运输经营管理技术落后❺社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7918公路网,什么意思?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高速公路线,18条东西横向告诉公路线第2章道路技术标准与设计依据1、公路分级依据是什么?满足经济发展,规划交通量,路网建设及功能2、城市道路分为哪四类?❶快速路❷主干路❸次干路❹支路3、道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三个阶段是什么?规划与研究阶段,设计及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4、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的研究论证报告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❶初步设计目的:确定设计方案❷技术设计目的: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❸施工图设计目的:对批准的推荐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要求6、影响道路设计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自然因素分别对道路设计有什么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植被地形影响道路技术标准和指标气候影响地面水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状况,及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期路面使用质量水文影响排水结构物数量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含水层厚度,位置,地基边坡稳定性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和附近岩层稳定性,有无坍塌,碎落崩塌可能,施工难易程度,筑路材料质量土壤影响地基尺寸形状,路面类型结构确定植被影响暴雨径流,水土流失程度,路线布设7、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分为哪三类?❶小客车❷载重汽车❸鞍式列车8、什么是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影响哪些道路设计指标的确定?设计速度定义: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影响指标:道路曲线半径,超高,视距,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9、什么是道路通行能力,什么是设计通行能力?P15道路通行能力:某一路段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量,也称道路容量,单位(辆/小时)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某一设计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最大车辆数10、什么是公路网,公路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公路网:按一定要求或规律连接区域内诸点间公路连线的集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公路系统主要功能:满足区域内外交通需求,承担城市间运输联系;维持区域内交通的通畅,保证交通运输的快速和高效益;确保交通安全和提供优质运输服务;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注意环境保护,方便人民生活第3章平面设计1、什么是路线,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分为哪几个方面?P23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要求:❶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❷尽可能提高汽车速度❸保证道路上行车连续❹尽量满足行车舒适2、*平面线形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平面设计要引入“缓和曲线”?P25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引入缓和曲线原因:❶线形曲率连续❷符合行驶轨迹特性和高速行驶要求❸视觉上显性平顺,诱导驾驶员视线,路线更容易识别3、*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内容是什么?P28合理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是直线和曲线合理搭配,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4、采用直线设计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P28优点:❶两点间直线最短,造价低❷笔直道路给人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❸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❹方便测定方向距离缺点:❶地形较大起伏地区,直线线形难以与地形相协调❷过长直线易使驾驶员单调疲倦,目测汽车距离困难,产生急躁情绪,时间感速度感钝化,易引发事故5、直线最大长度怎么确定?P29❶长直线最大长度:日德:20V(V设计车速单位KM/H),前苏联8KM,美国3MILE,我国:城镇附近大于20V可接受,景色单调地点控制在20V以内❷短直线最大长度:L≤(A1+A2)/40(M),两圆曲线半径只比不宜过大R1/R2=1-1/3(R1,R2大小圆半径,A1,A2大小圆缓和曲线参数)6、*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直线的最小长度,关于直线最小长度,规范是如何规定的?P29,30❶同向曲线中间直线较短时,易引起反弯错觉,形成断背曲线;❷反向曲线考虑转弯方向相反,超高和加宽缓和需要,驾驶人员操作方便;规范中:❶同向曲线设计速度大于60KM/H时,L≥6V,低速路放宽条件,条件受限时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曲线或C形曲线,卵形曲线,复曲线❷反向曲线V≥60KM/H时,L≥2V,不满足条件时,直接连接S形曲线7、运用直线线形有哪些注意事项?P30,P31❶平坦地区,宽阔河谷地带;城镇及近郊道路;长大桥梁隧道路段;路线交叉点附近;双车道公路超车地段用直线❷考虑地形,地貌,地物,驾驶人员心理感受❸避免长直线,不得已时变化纵断面,改变路测环境避免疲劳❹长直线尽头不应布设小半径平曲线,条件限制时进行理论验算❺将直线视为圆曲线缓和曲线同等线元❻高速公路对长直线宜有意设置曲线代替,双车道公路维持直线设计❼不得已采用长直线时,对应纵坡不宜过大,改善两侧风景;设置标志,增大路面抗滑力确保行车安全8、圆曲线特点P31❶任一点曲率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❷任一点在不断改变方向❸有利于司机集中精力驾驶,不易疲劳❹汽车受离心力作用❺视距条件较差,易发生事故9、*横向力过大对于行车的不利影响P32❶危及行车安全❷增加驾驶操作困难❸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❹旅行不舒适10、*公式(3-7)、(3-10)计算R=V*V/(127(μ±ih))(3-7)R-圆曲线半径V-行车速度μ-横向力系数ih-超高横坡度R=V*V/(127(φh±ih))(3-10)R-圆曲线半径V-行车速度φh-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ih-超高横坡度11、什么是极限最小半径?P3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原因是什么?P34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原因:当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就较小,路面摩阻力就可以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不设超高12、设计圆曲线时,确定圆曲线半径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PPT课件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PPT课件
计等。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绘 制施工图纸,明确各项
施工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商业街改造项目,重点考虑 人行交通和景观设计,提升商业
氛围。
案例二
某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强调交通疏 导和土地开发,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案例三
某市地铁接驳道路项目,结合地铁 建设,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统,提高 交通可达性。
近代城市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 路设计开始注重交通效率 和舒适性。
现代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更加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 行道的规划等方面,强调 绿色出行和人性化设计。
0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
直线段设计
直线段是道路的基本组成 部分,设计时应考虑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性。
舒适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行车的舒 适性,合理控制车速、减少噪 音和振动,提高道路使用的舒 适度。
绿色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 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城市道路
古代城市的道路设计主要 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如 罗马帝国的道路网和中国 的驿道。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流,提高交叉 口的安全性。
道路排水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防止路面积水。
污水排放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应考虑污水的收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提供 清晰明确的交通信息,指导驾驶者安 全行驶。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城市道路设计123

城市道路设计123

A 级B 级第四节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C级D级E级F级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城市道路规划流程图第2章城市道路网规划第六节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评价三、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步骤评价指标1.能描述规划方案的所有方面2.侧重于使用者效益及社会效益3.各指标尽可能相互独立4.指标数尽可能少5.所选用的指标应能够定量交通质量评价体系1.单幅路单幅路示意图2.双幅路双幅路示意图3.三幅路三幅路改成四幅路示意图4.四幅路四幅路示意图交通性道路横断面布置实例生活性道路横断面布置实例3.商业性道路商业性道路横断面布置实例景观性道路横断面布置实例4.景观性道路景观性道路横断面布置实例近期只修车行道远期三幅路二、横断面性质对横断面布置的影响中期双幅路二、横断面性质对横断面布置的影响近期双幅路远期四幅路第3章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第一节横断面设计三、各组成部分宽度中间分隔带宽度: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的护栏、防眩网、相交道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

中间分隔带的最小宽度为2.0-3.0m,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25m或0.5m。

宽度应保持等宽,变宽时,应在宽度变化的地点设置过渡段。

】为便于养护作用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驶向对向车道中间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置断口。

开口形状有半圆形和弹头形两种。

与直线段相比具有同样的侧向安全净空。

普通汽车加宽半挂车加宽第3章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四、平曲线车道加宽及其过渡2.加宽值的过渡方式①直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加宽值大小与加宽桩位到加宽段起点的距离成正比关系,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为:-加宽缓和段长。

的距离;-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L L bL L b x x x ×=)/(加宽直线过渡后,缓和段的长度有所增加,路容有所改进。

加宽的改进直线过渡第一节横断面设计分离式路基,较好的适应了地形条件,避免产生路基高边坡超高设计纵横断面示意图圆曲线的几何要素第3章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第三节纵断面设计6.避险车道应设置在车辆可能失控的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一般情况下,当平均纵坡大于4%,连续长度大于3公里,交通组成中大、中型车辆比例较高时,应考虑设置避险车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一)城市道路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城市交通运输通畅、经济、合理
城 市
要考虑城市环境保护

要充分结合地形和考虑地质条件


适当考虑城市道路的建筑艺术要求
统 布
其他功能要求的满足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1.城市交通运输通畅、经济、合理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一、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概念

节 由城市范围内所有道路组成,是城市交通的主
概 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
述 行人以及地面与地下轨道交通的运行。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一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有的是历史上形成 的,如巴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
系 统
条件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决不可生搬硬套。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二)、城市道路系统结构形式的类型
节 方格网式
城 市
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 混合式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三 节
方格网式又称棋盘 式,是最常见的一种
第 二
如a b , 450 时, =2.6。可见放射式干道
节 网对某些地区的交通是不方便的,故在放射式干
城 道网中一般都加设环路(图2-3),这样交通就便捷
市 道 路
了 。此时A、B两点的非直线性系数降为1.1~1.2 之间。

规 对城市干道网,评价其是否合理、便捷,一般
划 的
要求其非直线性系数小于1.41就可以了,即不出
局 如伦敦、莫斯科、巴黎
规 等城市的干道网都属于
划 这种结构形式。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节
伦 敦
城 市 道 路
环 形 放 射




布 局 规
路 网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成都市的城市道路网规划采用了环形放射
三 式,由十条放射路和四条环路组成。为减轻对 节 市中心的交通压力,环路均修建成快速路或高
城 速干道。
市 道 路
优点:
有利于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
系 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
统 非直线性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0左右;
布 局 规
容易引起城市沿环道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 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缺点:
节 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中心地区而造成

前者主要决定于高峰小时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并与
市 选用的交通工具类型有关。
道 路 系 统 布
在发生地震时为疏散市中心和大人流点的客、货运
交通,应考虑布置有绕行道路,并与城市的对外交通干 线联接成网,使与城市出入口道路、区域公路网有顺畅 的联系和良好的配合。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只考虑长度,而不考虑道
节 路宽度的影响,所以它还不足以衡量城市道路网
城 是否适应交通需要,通常用道路面积密度来反映。



网 规
式中:
LB m2 / km2
F
划 的 技
—道路面积密度(m2/km2) ;
L—道路长度(m);

B—道路宽度(m);






方格对角线式道路网(底特律市城市规划)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
城 市 道 路 系
统,一般均是由旧城中 心区向外发展而逐渐形 成的放射式道路网,再 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道 路,构成了环形放射式
统 道路系统。

国外许多大城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链式道路网:
三 节
是由一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联系着各类
城 市
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的。常见于组合城市或 带状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如兰州等
道兰
路 系
州 市 道
统 布
路 规 划
局系
规 划
统 分 析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市 止于二环或三环(图b),这样可以减轻市中心的
道 路
负担。
系 统

局 规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节
3、自由式道路系统
自由式道路常是
城 市 道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 大,道路结合自然地 形呈不大规则状布置
路 而形成的。我国的山
系 区和丘陵地区的一些
统 布 局
城市常采用自由式的 道路系统,道路沿山


对于全市性重要干道、文化商业街、火车
节 站附近,特别迎宾路线,最好有平行道路。此外,
指 和城市次干路的总长度。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二
2.城市道路网密度
节 城

城市道路总长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 / km2


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
路 网
在单纯考虑机动车交通时可忽略步行、自行车专
规 用路。

的 技
三、道路面积密度
术 指
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面积率或道路用地率。
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 压力过重;
道路定线比较方便。
系 缺点:
统 布 局
直线性系数较大,一般为1.27~1.41; 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
规 限制主次干道的明确分工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三
适用条件:
节 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城 市
为了解决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的问题,
系 运输费用最省。同时,还要考虑不使繁重的货
统 流和主要的客流混杂在一起。一般要求主要路
布 局 规
线的非直线系数尽量接近1,而次要路线的非直 线性系数也不超过1.4。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2)通向城市各组成部分要有必要的干道数,还 三 要注意城市对外的交通联系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留 节 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第 二、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
城 但要考虑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和交通运输的要求 市 外,还要很好地结合自然条件,考虑城市环境
道 保护,建筑艺术布局,城市地面排水,管网的
路 布置以及与铁路、河流 和其他各种人工构造
系 统 布
物的关系等。并且需要对城市出入口道路、现 有道路网和建筑物等状况予以足够的重视。
道 路 网
非直线性系数()
道路起终点实际距离 道路起终点的空间直线距离


的 1、方格式(棋盘式)干道网

术 指 标
ab
a2 b2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二
2.放射式干道网
节 ABC可以近似看作为三角形,由此得:
城 市
ab
道 路
a2 b2 2abcos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需求,合理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组织
概 好组团内的交通、跨组团的交通、生活交通和
交通性交通,形成道路系统与规划结构的合理
述 配合系统。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3、需要考虑各层次交通之间的有机配合与连接


考虑市际交通与市区交通的衔接,中
节 心城市与对周围经济有影响地区的连接
城 道路结构形式。

我国许多城市,
道 如西安、郑州、太原、
路 石家庄、福州等,其
系 道路网属方格网式。
统 北京、洛阳、开封等
布 局 规
城市的旧城区道路网 也属方格网式。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 优点:
三 节
布局整齐,便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 交通组织简单方便,机动灵活;
城 市 道 路
城 市
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

路 系
适用条件:

一般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比较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