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路网规划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 录前言 (1)一、规划基础 (2)(一)发展形势 (2)(二)发展要求 (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规划方案 (6)(一)普通国道网 (6)(二)国家高速公路网 (8)四、规划实施 (9)(一)实施方案 (9)(二)实施效果 (10)(三)保障措施 (10)附图 (12)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第二章 路网规划与线路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第二节 路网规划
一、轨道交通线网特点
投资大; 客运量可以满足大运量的要求; 线路一般采用地下或高架结构,一般具有独立路 权,和其他交通手段互不干扰;
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涉及多专业、多系统的集 成化过程,关键在于探索一条技术路线,将各子 系统的研究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4、客流预测的难度
(一)城市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客流预测必须以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据。 (二)预测技术尚需改进完善 时间跨度大:30年 由于这项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研究之中,积累资料不足,数学模型 和预测技术尚未定型,还需不断改进完善,对预测数据的把握以及评 价标准上,都有很大的难度。 (三)票价的竞争性和敏感性对客流量的波动性 票价对客流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同时也说明票价对客流具有可调节 性和可控性 (四)线网规划不完整,线路总体规模不明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形态和规模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对于 城市远景发展规模也是相对稳定的,这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 了基本条件。
2.有环放射结构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3.网格结构型态 网格结构形态有时又称为“棋盘式”结构形态。这种 形式的线网线路分布比较均匀,客流吸引范围比例较高; 线路按纵横两个走向,多为相互平行或垂直的线路。乘客 容易辨识方向;换乘站较多。纵横线路问的换乘方便,线 路连通性好。
缺点是没有通达市中心的径向放射线,郊区到市中心 的出行常需换乘,且平行线路之问换乘比较麻烦,一般要 换乘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线网规模下,吸引范围小。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实例:上海地铁规划
上海市轨道交通路网由中心城线网和郊区线网两部分组成。 中心城线网又分骨架线和加密线两个层次。根据预测客流 把线路分为高运量、大运量、中运量三种。上海市城市轨 道交通系统规划考虑整个市域范围和居民出行需求,对城 市公共交通作了等级划分:
《道路网规划》

国内外长期的经验表明,从快速干道到支路,各级 道路里程的比例关系应为“金字塔”型,即各级道 路里程(密度)从快速干道到支路逐渐增加。
编辑ppt
远近分离的原则-不同距离出行者的需求。国内外长期的经 验表明,从快速干道到支路,各级道路里程的比例关系应为 “金字塔”型,即各级道路里程(密度)从快速干道到支路 逐渐增加。
DPi i
式中,D—城市道路面积需求总量(m2); Pi—第i种交通方式高峰小时出行量(人次); αi—第i种交通方式常速时平均每位乘客占用道路空间(m2)
相应的,
a=D/S
式中,a—人均道路面积(m2); S—城市总人口(人)。
编辑ppt
在得到的人均道路面积指 标基础上,考虑到相应的 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用地面 积,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容量控制的原则-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低等级道路进入高 等级道路的交通需求应小于或等于高等级路网的最大容量, 低等级道路的进口通行能力应大于或等于高等级道路的流出 量。要满足金字塔形路网密度级配。
道路功能划分原则-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通功能冲突。城 市各类用地都需要出入口与街道连接,来解决交通的问题。 支路要提供足够的长度,供城市活动出入,再通过支路与干 路连接。
德国在交通干线上采用“绿波”控制,交叉口间距为7001000m;
前苏联规定,改建区道路交叉口间距为600—800m,新建区 道路交叉口间距为800—1000m;
美国早期的道路网多采用方格式,纽约的曼哈顿岛和华盛顿市 区道路交叉口间距很小,有的是60—70m,有的是100— 200m;
英国根据较密的道路网条件多采用区域自动化控制,道路交叉
路网规划简述

2、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 3、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
体线形,平曲线半径大,纵断面上坡度 平缓,以低路堤为主。
2021/1/8
28
三、平原区布线要点
1、以平面设计为主导 大控制点: 中间控制点:
2、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 3、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 4、与城镇居民的联系 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处理 6、路与桥的关系
2021/1/8
21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工
土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
涵洞
挡墙
隧道
材
钢材
料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选结果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
单位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处 m/处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3 t 万工日 万元
目前,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都 已采用了总体设计的方法,如沪宁高速公路、沂-淮高速公路的勘察 设计中都采用了总体设计的方法,尽管公路建设里程长、参加设计 单位多、地质地形复杂、技术处理难度大,但由于进行了总体设 计,对各个专业、各个环节加以协调,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1/1/8
29 1360 133 1227 567 793 1525 382 123 5303 1542/16 1084/57 977 73530 300/1 1539 18237 30609 1617 5401 推荐
路网交通流二层规划模型及其极大熵解

切合 实际的模型和有效 的求 解算法 。 响路 网交通 影
解 决交 通系 统规 划达 到 动态 平衡 设计 的关 键 就 是 :在 安全 可靠 且 不超过 最 大 网络 容量 的前 提 下 ,使得 网络 用户 的路 径选 择行 为达 到动 态 的最 优 ,通 过交通路 径 的选 定和使用 容量 的优化 配置 , 使整个交 通 网络系统交通 流达到最优配 置的 目的。 路 网交通流量配 置 问题一 般为连 续平衡设计 问题 , 本文根据 路 网交通流 的特 征 , 在充分考虑 路 网安全 性 能及容 量 的基础上 , 出一种表述交通 网络流量 提
第 3 卷 第 2期 5 2 1 年 3月 01
燕 山 大学 学 报
J r l ns n Uni riy ou na Ya ha of ve st
V 1 5 No b .3 .2
M a. 2 1 r 0l
文章编号:1 0 —9 X (0 1 20 7 —6 0 77 1 2 1 )0 - 1 80
在交通系统 的策 划过程 中, 管理者 ( 政府部 门, 企业等)和 出行者 ( 交通用 户)是两个主体 ,对于 出行者来说 , 出行 的基 本要求就是 能安 全到达 目的
的基本 思想及其数 学表 达式 , 进一步考虑 交通 网络
的服 务能力和系统使用 效率等 因素 ,根据管 、需双 方相 互作用及其影 响的经济价值 , 构造 一种二层规 划模 型来解决这种 交通 网络流 的动态 设计 问题 。
流优化 设计的关键 因素是路 网容量和 安全 度 。 网 路
容量 反映 了路径 网络对 交通 使用 的处理能力 , 网 路 安全 性是设计路 网的基础 。目前 ,在现有路 网交通 流 的研 究文献 中考 虑路 网动 态容 量和 安全 度 指标 的还 不 多 [] 主要 原因是现 有路 网配流模型 的解 7 - g 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本文针对 该 问题 ,设计一种 含有 路 网动态 容量和 安全度指标 的二层规划 模型 , 并给 出相应 的极大熵 求解算法 。
区公路网建设规划方案

区公路网建设规划方案一、引言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我们制定了本区公路网建设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公路网建设,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区域间的互联互通,缩短出行时间,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 原则:(1)综合规划:根据区域的发展需求和交通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科学规划公路网络。
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建立多元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2)科学布局:根据交通需求、地形地貌和资源分布,合理布局公路线网。
注重道路交通的通达性,避免“瓶颈”和“断头路”。
(3)安全保障:高度重视安全性,确保公路建设和运营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指标。
三、重点项目规划1. 高速公路建设(1)规划建设一条连接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的高速公路。
(2)优先建设高速公路与与区域周边城市的连接路段。
2. 快速路网建设(1)规划建设快速路网,连接区域内的主要城镇和交通枢纽。
(2)优先建设进出城市的快速出入口和主要干道。
3. 城市环线建设(1)规划建设城市环线,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优先建设环绕城市的快速环线和主要出入口。
4. 支线公路建设(1)规划建设支线公路,连接区域内的乡镇和村庄。
(2)优先建设交通薄弱地区的支线公路,提升农村交通条件。
四、建设进程安排1. 规划编制与评估(1)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编制公路网建设规划方案。
(2)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建设实施(1)按照规划方案,分阶段进行公路建设。
(2)重点项目优先推进,力争早日建成。
3. 设施完善与维护(1)公路建设完成后,加强设施的完善和维护工作。
(2)定期进行设施检修和维护,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五、投资保障措施1. 资金筹措(1)依托政府拨款,筹集公路建设所需资金。
校园规划设计

校园规划设计|CAMPUS PLAN AND DESIGN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校园平面图
9
校园|CAMPUS 2
校园规划设计方法 1 校园的空间结构
线性式 整体校园由一条清晰明确的径向轴线 所控制,用校园中央干道将这些设施 串联起来,向两端延伸。
校园规划设计|CAMPUS PLAN AND DESIGN
校园|CAMPUS 2
校园规划设计方法 2 路网结构模式
步行道规划要求 ⚫与机动车尽量分离,减少干扰 ⚫步行环境舒适,绿化及花木萦绕 ⚫串联重要的开敞交往空间 ⚫串联重要的校园景点和生活节点 ⚫路面宽度适宜。不小于2.5M
校园规划设计|CAMPUS PLAN AND DESIGN 19
校园|CAMPUS 2
教工生活区
教师公寓
生态景观区 分区要求
景观轴线、核心景观区、主入口景观区
动静分离原则、教学楼中心原则、体育设施可开放原则、
生活配套就近原则、建筑南北向原则
8
校园|CAMPUS 2
校园规划设计方法 1 校园的空间结构
集中式 集中式校园空间模式一般有一个明确 的核心,由此向外扩张,空间结构体 系十分清晰,校园规模可大可小
中国校园规划设计演进
3
校园|CAMPUS 1
概述
3 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高效理念 ⚫策略 对学校用地和功能结构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 ⚫适用特点 1.用地规模有限 2.从大规模建设转向整体环境的优化与改善的 情况 ⚫案例 香港科技大学
校园规划设计|CAMPUS PLAN AND DESIGN 4
校园|CAMPUS 1
概述
3 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多元理念 ⚫策略 大学综合化功能要求适用不同人群的校园空间 ⚫适用特点 1. 多元化的人居环境 2.多元化的专业设置 ⚫案例 华东政法学院松江校区
小区二网工程施工方案

小区二网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小区二网工程是指小区内的污水处理及供水管网工程,其施工范围包括污水管道及处理设施的建设,供水管道的铺设及相关设备的安装。
本方案旨在对小区二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规划,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质量可控。
二、工程准备1. 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期,施工方应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图纸编制以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
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了解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以及周边设施等情况,为后续施工工作做好准备。
2. 人员配备施工队伍应当按照工程规模和施工周期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备。
包括施工经理、项目总监、工程管理员、技术骨干、施工人员等。
同时,施工方应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装备和安全防护用品。
3. 施工设备根据施工方案的需求,施工方应做好必要的施工设备采购和租赁工作。
包括挖掘机、压路机、吊车等施工机械设备,以及焊接机、切割机等作业工具。
4. 施工材料施工方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提前采购和储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
包括钢管、管件、阀门、管道连接件、焊条、涂料等各类材料。
5. 安全生产施工方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
三、施工流程1. 污水管道施工(1)地面开挖: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管道敷设的位置和线路,进行地面开挖工作。
(2)管道敷设:将预制的污水管道逐段敷设到开挖好的沟槽中,并进行连接。
(3)管道连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连接和焊接工作,确保管道的连接牢固。
(4)管道测试:完成管道敷设后,进行管道测试,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承压性。
(5)管道覆土:完成管道测试合格后,将沟槽再行覆土,完成污水管道的地面施工。
2. 污水处理设施对小区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布置和安装工作,包括生化池、曝气池、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3. 供水管道施工(1)管道敷设: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小区内进行供水管道的敷设工作。
(2)管道连接:进行管道的连接和焊接工作,确保管道的连接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环形路网布局注意问题: 放射环形路网布局注意问题:
环路:主要减少直冲交通的汇集;穿越截流、 环路:主要减少直冲交通的汇集;穿越截流、进
出截流、内部疏解。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出截流、内部疏解。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环路的设计车速必须高于环内路, ①环路的设计车速必须高于环内路,等级不宜低于主 干路; 干路;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 ②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 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 2km处 ③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大 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环路不要机械追求几何图形。 ④环路不要机械追求几何图形。
二、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1.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例如:巴黎、莫斯科、 1.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例如:巴黎、莫斯科、 适用于 柏林、北京、成都等。 柏林、北京、成都等。 2.优点: 2.优点: 优点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 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3.缺点: 3.缺点: 缺点 ①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 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 通过于集中; 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 通过于集中;②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 活性不如方格网路网; 小范围内易形成不规整街坊。 活性不如方格网路网;③小范围内易形成不规整街坊。
返回
第四节 城道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1. 道路网密度 δ):即城市道路中心线长度与城市用地 道路网密度(δ : 总面积之比。 总面积之比。
δ=
δ网=L网/F =L网 km/k m2 δ干 δ路
∑l ∑F
(公里/平方公里)
建议值 大城市 3-5 6-8 中小城市 2.5-4 备注:街坊内部 道路一般不列入 计算;主要按照 是否参加城市交 通分配决定
规范值 大城市 2.4-3 5-7 中等城市 2.2-2.6 5-6.6
2.道路面积密度(γ):
是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 面积之比值,其表达式为: 面积之比值,其表达式为:
( 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 ∑ Li × Bi) 道路面积密度(γ) = = (%) 城市用地总面积 ∑F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规 定γ宜为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 大城市,γ宜为15%-20%.
一、方格网式(棋盘式)道路网 方格网式(棋盘式)
改善: 4、改善: 为解决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为解决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 增加对角线道路; 增加对角线道路;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 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方格加环式; 方格加环式;
一、方格网式(棋盘式)道路网 方格网式(棋盘式)
1、适用于: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适用于: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例如:北京、西安、洛阳、太原、郑州、开封、 例如:北京、西安、洛阳、太原、郑州、开封、福州等 优点: 2、优点: 没有明显的交通枢纽, ① 没有明显的交通枢纽,不会形成市中心交通过大 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② 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规划街坊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 ③ 规划街坊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 交通组织方便。 ④ 交通组织方便。 缺点: 3、缺点: 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的交通不便。 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的交通不便。
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 城市快速路 6060-100 城市主干路 4040-70 城市次干路 支路 3020-30 30-50 20-
红线宽 度 m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红线宽度的实现: 红线宽度的实现: 1)新区道路: )新区道路: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2)旧区道路: )旧区道路: 两侧建筑物按照红线逐渐改建,逐步形成; 两侧建筑物按照红线逐渐改建,逐步形成; 近期一次拓宽到红线宽度(目前少用)。 近期一次拓宽到红线宽度(目前少用)。
返回
第二节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一、道路红线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1、定义: 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宽度(规划路幅):即道路用地范围。 ):即道路用地范围 红线宽度(规划路幅):即道路用地范围。 作用: 2、作用: 控制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不允许侵入红线 规划的道路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规划的道路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二、红线规划内容
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 、 考虑因素: 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 考虑因素:①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绿化所需宽
通风、日照所需宽度④防震⑤ 度③通风、日照所需宽度④防震⑤市政设施所需宽 度⑥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2 =1 原则:远近结合、 原则: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红线定位的方法: 红线定位的方法: 1)尽量与原有道路平行 规划红线根据少拆迁原则, 2)规划红线根据少拆迁原则,以一侧拓宽为 宜 原有的道路中线不动, 3)原有的道路中线不动,两侧拓宽 红线宽度较大,分期两侧拓宽; 红线宽度较大,分期两侧拓宽; 两侧都有永久性建筑物,做骑楼式人行道 两侧都有永久性建筑物,
4.非直线系数( 4.非直线系数(ρ): 非直线系数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是道路起、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是道路起、终 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道路起 ⋅ 终点间的实际路线长度 非直线系数ρ = 道路起 ⋅ 终点间的实际空间直线距离
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 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最 1.4之内 好在1.1 1.2之间 1.1~ 之间. 好在1.1~1.2之间.但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城 市对此项指标可不必强求。 市对此项指标可不必强求。
3、确定交叉口形式 、
定出交叉口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和尺寸、 定出交叉口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和尺寸、定 出路缘石半径以及安全视距等。 出路缘石半径以及安全视距等。
城市道路交叉口间距推荐值(小城市取低值)
城市快速路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km/h 设计车速km/h 交叉口间距 m ≥80 15001500-2500 4040-60 700700-1200 40 350350-500 ≤30 150150-250 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支路
第二章
§2.1 概述
城市道路网与红线规划
§2.2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2.3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2.4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2.5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2.5 §2.6 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2.6 §2.7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评价 2.7
第一节
概述
城市道路网由各类各级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网由各类各级城市道路(不包括居住小区内 的道路)所组成. 的道路)所组成. 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 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应确定城市道路网结构 形式;确定干道性质,走向及红线宽度, 形式;确定干道性质,走向及红线宽度,确定道路横 断面形式,交叉口位置和形式, 断面形式,交叉口位置和形式,确定停车场布置以及 绘制路网图和编写规划说明书等。 绘制路网图和编写规划说明书等。 城市道路网规划应以城市交通规划中对城市客货运 输的预测分析为依据,以国家有关规范、 输的预测分析为依据,以国家有关规范、编制办法为 准绳,满足所要求的各项规划技术指标. 准绳,满足所要求的各项规划技术指标.
4、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
返回
第三节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1.定义:是指城市道路网的平面投影几何图形。 1.定义:是指城市道路网的平面投影几何图形。城 定义 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满足城 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 市规模、形态、用地布局、 市规模、形态、用地布局、城市交通及其它要求而 形成的。根据各城市具体条件的不同, 形成的。根据各城市具体条件的不同,城市道路网 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我国现有城市道路网的形成, 我国现有城市道路网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 史条件下,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史条件下,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应当时的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交通运输需要遂步演变过 来的。 来的。目前现有的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四种主要 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四、混合式道路网
定义:混合式也称综合式, 1、定义:混合式也称综合式,有多种路网形 式组合而成,即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存在几种 式组合而成, 类型的道路网 特点:扬长避短, 2、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 的优点;。 的优点;。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城市采用方格和环形放射 式的混合式,如北京、上海、南京、 式的混合式,如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 多数城市保留原有旧城的方格网式, 多数城市保留原有旧城的方格网式,为减少 市中心的交通压力而设置了环路及放射路。
放射路: 放射路:
①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间的联系,减少绕 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间的联系, 放射式干道止于城市的二环或三环。 行距离 ; ②放射式干道止于城市的二环或三环。
三、自由式道路网:以结合地形为主 自由式道路网:
适用:山城、游览、疗养城市。如重庆、 1、适用:山城、游览、疗养城市。如重庆、青 南宁、九江、芜湖、武汉等城市。 岛、南宁、九江、芜湖、武汉等城市。 优点: 2、优点: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对环 境和景观破坏少,降低造价。 境和景观破坏少,降低造价。 3、缺点: 缺点: 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用地分散。 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用地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