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

32

1

G H F E

D C A B

一、知识回顾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幻灯片: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2)怎么画平行线?

2、多媒体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3、提出问题:两块三角板起着什么作用?

4、引出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1、引导学生刚才画平行线的两块三角板起着角度相等的作用,由此归纳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板书图形和几何语言)

∵∠1=∠2 (已知)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理解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

3、探究一:由判定方法1推导判定方法2 多媒体演示推导过程,得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板书图形和几何语言)

∵∠1=∠2(已知)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4、探究二:由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和判定方法2推导判定方法3 老师点评学生的过程,得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板书图形和几何语言) ∵ ∠1+∠2=180 °(已知)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回答问题

回忆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以及画平行线的几个步骤.

2、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以及书写它的几何语言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1、 学生先独立思考,把推导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 由一位学生上

台讲解 3、 学生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

1、学生独立思考,

把推导过程写在练

习本上

2、 组成四人小组

交流讨论

3、 由一个小组代

表板演推导过

通过复习回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电脑投影生活中平行线与相交线图片,以及演示画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欣赏感知点动成线。既能形成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的概念,又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强化学生对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的认识.

由浅入深的设计了几个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情况适时点拨。

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总结、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述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观察、思考、互相讨论、交流,施展学生的才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述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检测: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独立完成:

1.如图,如果∠3=∠7,那么_____∥

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 ;如果

∠5=∠3,那么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 ;如果∠

2+∠5= ______°,那么∥,理由是

__________ .

2.如图, 如果∠2=∠6,那么

∥,如果∠3+∠4+∠5+∠

6=180°,那么___∥_____,如果∠

7=_____ ,那么AD∥BC,如果∠

7= ,那么AB∥CD.

7

6

5

4

3

2

1

D

C

B

A

3.如图所示,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

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

∠1=∠7;③∠2+∠3=180°;④∠4=

∠7.其中能说明

a∥b的条件序号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在本节课

有何收获?

分层布置作业:

必做题:P16第7题

P17第12题

选做题:课堂作业P8第7、8题

学生回忆三种

判定方法,集体朗读

学生按课件中

的要求做题,独立思

考,独立完成,大胆

挑战,积极参与.

学生总结,发表

本节课自己的所得。

借助幻灯片,再次展

示本节知识点,体现学生

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条理

性。

出示了3个题目,均

为基础题,主要是让学生

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巩固基础.

在教学中,力求充分

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教法的灵活性,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的主

导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

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概

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

散思维。分层布置作业,

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

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