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合集下载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3)有1~2个正确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 特殊的认识过程B. 实践过程C. 科学认识过程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A. 教学科目B. 教学进程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4、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综合的方法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A. 化学基础理论课B. 化学复习课C. 化学实验课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A. 酸雨B. 光化学烟雾C. 臭氧空洞 D. 温室效应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 )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8、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A. 含磷洗衣粉B. 酒精C. 氟里昂D. 含汞电池10、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A. 2w1=w2B. 2w2=w1C. w2>2w1D. w1<w2<2w111、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选择题1.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的在发现过程)2.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教学效果)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教学科目、教学进程、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技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同化、顺应)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巩固知识、机能为主的课是(化学复习课)6.若以w1和w2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w2>2w1)7.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今年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有机物)8.今年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结构式: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9.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FeCl3溶液,加入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所需的NaOH物质的量最少是(1.5mol)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查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的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

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

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白磷的CS2溶液)填空题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12.构建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13.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14.化学教科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和真知转化为能力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着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分别是观擦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简答题16.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的要素的多项性(2)主导性与主体性(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第一层: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第二层: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3)第三层;新的综合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18.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和发展智能相结合(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受化学教学信息(4)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教中的基本要求(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擦与思考——整合与结论(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无污染、环保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20.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目标明确、切合实际,2)内容正确、难易适中3)方法得当、运用灵活4)语言生动、言简意赅5)结构紧凑、组织有序6)以情感人、积极性高设计题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验证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该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探究。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5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1.正确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

(1分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

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

(1分)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

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

(1分)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

最新化学教学论试题2

最新化学教学论试题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A. 教学科目B. 教学进程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综合的方法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A. 图式B. 同化C. 顺应D. 平衡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标准差B. 标准分C. 算术平均数D. 区分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A. 2w1=w2B. 2w2=w1C. w2>2w1D. w1<w2<2w1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A. 46:9B. 32:9C. 23:9D. 16:9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卷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课论试卷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A、科学性原则B、绿色化原则C、安全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2.化学教课方案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次序正确的选项是(C)A. 直感设计 --- 经验设计 --- 系统设计 --- 协助设计B经验设计 --- 协助设计 --- 系统设计 ---.直感设计C.直感设计 --- 经验设计 --- 协助设计 --- 系统设计D系统设计 --- 直感设计 --- 经验设计 --- 协助设计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课论功能(B)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课认识问题的重要门路之一C、化学实验能够创建生动开朗的化学教课情境D、实验研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门路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A、多种感官共同记忆策略B、联系—展望策略C、理论联系实质策略D、知识构造化策略5、科学研究的步骤正确次序为(C)a 提出问题b 拟订计划c 做出假定d 收集凭证e 进行实验f 解说与结论g 反省与评论h 表达与沟通A、abcdefggB、cabdefghC、acbedfghD、cabedfgh6、教课目的是指(A.预期的教课成效C.培育目标A)B.教课目的D.课程目标7、在化学教课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踊跃性的各样光景指的是(C)A 教课情境B情境C教课情形D情形8、研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课方法,它属于(D)A 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9、化学基本技术指的是(D)A 化学实验技术B 化学用于技术C 化学计算技术D 前三项都包含10、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方法的一门科学1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过程的一门科学B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现象的一门科学C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规律的一门科学D化学教课论是研究化学教课方法的一门科学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课策略分别是( B )A、教课思路和教课模式B、教课思想和教课思路C、教课模式和教课思路D、教课思路和教课风格1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研究式教课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 B )A提出问题 B 、猜想假定 C 、形成解说 D 沟通发布14、以下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D )A、多种感官共同记忆策略B、联系展望策略C、知识构造化策略D、观点同化策略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 D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B、微型化学实验C、化学实验的洁净化D、以上都有二、简答题( 25 分)1、现代教课方案的基来源则?(10 分)答:整体设计与因素设计一致原则静态设计与动向设计相联合的原则理性与可操作性、可行性一致的原则规范性与创建性相联合的原则最优化与阶段性一致的原则2.化学教课的基来源则有哪些?( 9 分)答:启示学生动机,培育感情意志因素顺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联合实验指引与启示思想相联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达与接收化学教课信息;知识构造与学生认知构造相联合,使学生形成构造化知识;教课过程最优化原则3、促使学生有效研究的基本条件?( 6 分)答:(1)一定将学生置于存心义的情境中,并指引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许向他们提出合适的研究任务;(2)一定为学生展开研究供给必需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资料、设施和指导方面供给合适的支持;(3)一定组织有效的表达与沟通,帮助学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课目的。

{时间管理}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

{时间管理}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

(时间管理)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时间120分钟)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于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俩项的,选壹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壹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均包括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A.特殊的认识过程B.实践过程C.科学认识过程D.知识的再发现过程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壹般性指标是()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和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俩种机能的协调,这俩种机能是指()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5、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第壹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6、8、已知Q和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于反应X+2Y=2Q+R中,当1.6gX 和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A.46:9B.32:9C.23:9D.16:9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于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8、10gMg、Zn、Fe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0.2molB.0.3molC.0.225molD.0.4mol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壹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

上级要求小分队于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

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A.TNTB.KMO4和H2SO4C.黑火药和炸药D.白磷的CS2溶液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于。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与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与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化学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化学教学的哪些方面?A. 化学知识的传授B. 化学教学方法C. 化学教学过程D. 化学教学理论答案:C2. 化学教学论的核心是什么?A. 化学实验B. 化学理论C. 化学教学实践D. 化学教学评价答案:C3.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通过讲解化学方程式B. 通过展示化学实验C. 通过讨论化学历史D. 通过分析化学应用答案:B4. 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答案:B5. 化学教学论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提高教学质量C. 促进学生发展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化学教学论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学效果?A. 教师的教学方法B. 学生的学习态度C. 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D. 教学环境的舒适度答案:ABCD2. 化学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哪些角色?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学生的评价者D. 课堂的管理者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化学教学论中的教学设计原则。

答案:化学教学论中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以实践为基础,强化学生操作能力;以评价为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描述化学教学论中的教学评价方法。

答案:化学教学论中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同伴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四、论述题1. 论述化学教学论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答案:化学教学论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测试(含答案)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测试(含答案)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测试一、填空1.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在充分汲取化学、()、教育学、()、科学方法论乃至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同时,形成学科内涵的特色发展。

2.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

3.()是课程计划规定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必须开设的课程,()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学习的一类课程。

它们共同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化学教育的任务。

4.()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的互助性学习。

5. 讲解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兴趣、所处环境等情况,尽量使讲解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身边和教师自己的例子。

6. 随着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进行,纸笔测验的功能、()、命题的内容等,均有较大的变化,越来越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7. 化学教案是以()为单位设计的化学教学具体方案,是化学教师课时()工作的成果。

8.化学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和组成部分。

9.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

10. 教育是艺术,教育是(),教育更是事业,中学化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简答题1. 学科课程的优点2.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特点3. 什么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三、论述题1. 化学课程学习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价值2.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3.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测试答案一、填空1.哲学;心理学2. 组成;创造物质3. 必修课程;选修课4. 合作学习;责任分工5. 知识能力水平;学生6. 命题的原则;以学生为本7. 课时;教学设计8. 化学课堂;形式9. 图像;信息传输手段10. 科学;化学教师二、简答题1.学科课程的优点(1)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完成人类知识传递的任务;(2)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3)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CD)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
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A)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C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w2<2w1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 )
A. 46:9
B. 32:9
C. 23:9
D. 16:9
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

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C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 比4He多一个中子
C. 是4He的同位素
D. 比4He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的一门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学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
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必修课
1. {
2. {拓展型课程
3.{
4.{
综合课程研究型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
――3分(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
(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

(3分)(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

(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整合应用。

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

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5分钟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

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1分
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

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

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

――2分
实验验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

① Fe+S ② Fe+ Cl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

(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

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

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

――1分
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
(1分)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五、论述题。

(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要求不少于300字)必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智力因素;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

――2分A、智力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能力
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成。

――3分
B、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

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

――3分
(1)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

(2)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偏爱优生。

2. 实施方略:
(1)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STSE教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
(2)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

(3)改进教学方法。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