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

合集下载

小学生10分钟易记3首汉魏六朝诗

小学生10分钟易记3首汉魏六朝诗

一、失意的将军李陵。

引语:中国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起起伏伏,一座座小山一样。

又将它比作一位姑娘,她一定是位经受了大场面的强悍姑娘。

是世界历史上的闪亮女王,难得的hold住了全场。

有时候她身上破破烂烂的,补满了补丁。

有时候她又穿的非常的华丽。

如果把补丁、华丽衣服和历史合为一体,就成了整个中国。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个补丁和很多件衣服,它们经历了时间的冲刷,这个就是朝代。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其中汉朝就是那个存在时间长的朝代了。

存在那么长时间的汉朝,必定在军事领域非常突出,保家卫国。

其中就有位将军名叫李陵,他的故事让人又悲伤又气愤。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

别歌李陵经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李陵是一位将军,他经过了万里的沙漠,为皇帝奋力抵抗北方民族匈奴的猛烈进攻。

我们以前学过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是李陵将军并没有“柳暗花明”。

他前进的路被堵死了,他的剑折了,刀卷了,走到了末路。

士兵伤亡惨重,他被迫投降了匈奴。

在古代,一个人最重要的除了孝,就是名声了。

他因为投降了匈奴,名声也遭到了损坏。

最重要的是,他原来的士兵,应该说是逃回了汉朝的他原来的士兵,告诉皇帝:李陵准备帮助匈奴攻打汉朝。

其实这是另一位降了匈奴的将军做的事,但是,那个逃兵选择了张冠李戴。

那个时代造谣的成本非常的低,随意就可以败坏一个人的名节。

于是李陵的父母和妻子和孩子遭到了杀害,李陵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诗。

最后一句:“虽欲报恩将安归!”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真的要报恩皇帝吗?当然不是,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自由畅言)答案: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又归于何处呢?(家都没有了)总结:一个人的气节有时候真的重要,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才不会造成像李陵这样的惨剧。

那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别歌》吧!二、机智又有才华的刘章引语:上一期我们讲了李陵的故事,并学习了他的《别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历史上特别特别特别机智的刘章。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四)汇总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四)汇总

厚的人文气息。
南北朝诗歌
03
南朝宋齐梁陈时期,谢灵运、陶渊明等诗人推动山水诗发展;
北朝民歌以《木兰诗》为代表。
汉魏六朝诗的特点与影响
情感表达
汉魏六朝诗注重情感表达,多抒发离别之苦、人生无常和壮志未 酬等情感。
艺术手法
诗人善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对后世影响
汉魏六朝诗为唐诗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汉魏六朝诗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01
02
03
曹操
《短歌行》、《观沧海》 等,抒发人生苦短和壮志 未酬的感慨。
曹植
《洛神赋》、《白马篇》 等,描写人神之恋和英雄 末路的悲壮。
陶渊明
《归园田居》、《饮酒》 等,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02
汉魏六朝诗的主题内容
抒发情感
离别之情
汉魏六朝时期,诗歌中经常抒 发离别之苦,表达对远行亲人
官场腐败
诗人关注政治腐败问题,揭示官场黑暗和贪污腐 化现象,表达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
表达哲理思考
生命意义
诗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探 索人生的真谛和归宿,表现出对 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人生智慧
诗人总结人生经验和教训,提炼 出具有启示意义的哲理,表达对 智慧和境界的崇尚。
道德伦理
诗人关注道德伦理问题,强调道 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表达对社会 道德风尚的期望和呼吁。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 诗(四)汇总
目录
• 汉魏六朝诗概述 • 汉魏六朝诗的主题内容 • 汉魏六朝诗的艺术手法 • 汉魏六朝诗的影响与评价 • 汉魏六朝诗的现代解读
01
汉魏六朝诗概述
汉魏六朝诗的发展历程

汉魏六朝诗选集卷四汉诗

汉魏六朝诗选集卷四汉诗

汉魏六朝诗选集卷四汉诗古诗·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说明】本篇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八首,《玉台新咏》收入《古诗八首》,《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

这是一首女子埋怨婚迟的诗。

古诗·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说明】本篇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玉台新咏》列为枚乘作品。

这是一首写女子怀念出门远行情人的诗。

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说明】本篇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玉台新咏》列为枚乘作品。

这诗是借天上织女忆牵牛的故事,写人间男女相思之情。

此诗写的是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篇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

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

“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六朝诗歌,经历了由质朴到华丽、由自然到雕琢的转变。这一时期的诗歌, 既有清新明快之作,也不乏雕琢藻饰之篇,它们共同构成了六朝诗歌的丰富多样 性。”叶教授对六朝诗歌的多元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陶渊明,以其田园诗独树一帜,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他的诗歌,不仅代表了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 对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这段话高度评价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和 社会意义。
在分期介绍之后,叶教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诗歌进行深度剖析。这 些诗人和诗歌不仅代表了各自时期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汉魏六朝诗歌的多样性 和创新性。通过对这些诗人和诗歌的深入解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魏六 朝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叶教授还在目录中设置了专题讨论部分。这些专题讨论围绕汉魏六朝诗歌的 某些重要问题展开,如诗歌的意象、情感、风格等。这些专题讨论的设置,不仅 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探讨的空间。
精彩摘录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教授的一部力作,书 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艺术,不仅展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丰富 多样,更揭示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以下是书中一些精彩的摘录, 它们或许能引领我们走进那个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诗歌时代。
“汉魏六朝诗,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活水,其风格之多变、情感之丰富,实乃 后世诗歌难以企及。”叶教授以这样一句开场白,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诗歌的宝 库。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这本书的摘录,不仅展现了叶嘉莹教授深厚的学术 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也为我们理解汉魏六朝诗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些摘录 不仅是对诗歌本身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和精神的深刻揭示。通过阅读这 些摘录,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汉魏六朝诗歌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 代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汉魏六朝时代的边塞诗

汉魏六朝时代的边塞诗

汉魏六朝时代的边塞诗
汉魏六朝时期的边塞诗以反映战争、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为主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边塞诗:
曹操《步出夏门行·土不同》:这首诗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艰苦,展现了士兵们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和战争的残酷。

曹丕《燕歌行》:这是一首思妇诗,描写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边塞士兵的苦闷。

蔡琰《悲愤诗》: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描述了边塞士兵的艰辛生活和思乡之情。

刘细君《悲愁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些诗歌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诗选

①《凤歌行》——卓文君
却忆旧时汉宫柳,依稀闻琴处月明中。

无奈楚天愁云暗,犹记垂杨别处空。

夜霜凛凛枕帘冷,夜风吹拂衣衫秋。

衰草金陵步正哀,满目凤影沧洲愁。

②《夜思》——权德舆
把酒问青天,何处望神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汉江怀古》——孙士骐
风烟四起断崦岭,穷边渔阳看晴景。

汉江水流归故乡,丹心怀古拒新情。

④《玉楼春》——苏轼
玉楼春色锁汉宫,望湖楼上燕子飞。

满堂来客今古夜,欢声笑语昏暮里。

⑤《行路难·其三》——贾岛
汉月平地放,壮士困穷路深。

挥金夺寒山,空傲明月心。

⑥《五律·念奴娇》——毛泽东
蒹葭苍苍,叶沉香销,素雪纷纷,霜零乱。

思君令我独恨,聊发少年狂。

⑦《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⑧《远上寒山石径斜》——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晏几道
独行行行行行行行行,砧杵声碎碎锵锵。

夜久天寒犹不觉,更漏还似水汪汪。

⑩《过故人庄》——李商隐
穿花蛱蝶深深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夜风吹今何在?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汉魏六朝诗

汉魏六朝诗

在文学的“桑林”中产生完全不同故事中最有名的 便是秋胡戏妻。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 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 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 是“力桑不如逢国卿” ,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 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其妻 鄙夷丈夫的为人,投河而死。乐府中有《秋胡行》 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古辞佚,今 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 相同。可以看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 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男子的引诱。 秋胡也就由情郎变成了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 《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样 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 《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 始压倒了爱情主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从陌上桑林间采撷的动人歌谣
汉乐府诗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从陌上桑林间采撷的动人歌谣
汉乐府诗
三、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 哀乐,缘事而发”,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感情。 1.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汉代社会贫富 差距悬殊,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 传达出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东门行》等。 2.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歌。如 《战城南》、《饮马长城窟》、《古歌》等。 3.反映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如《上 邪》、《白头吟》、《孔雀东南飞》等。 4.此外,还有一些用于郊庙祭祀的诗歌。如刘邦 妃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司马相如等人 所作的《郊祀歌》等。

汉魏六朝诗选集(二)

汉魏六朝诗选集(二)

汉魏六朝诗选集(二)〔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说明蔡琰,字文姬,陈留固(今河南杞县)人。

生卒年代不详。

其父蔡邕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闻名。

蔡琰博学多才,精通音律。

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蔡琰归国后,嫁与董祀为妻。

后来应曹操之命,忆写蔡邕旧日所藏之书四百余篇,“文无遗误”。

后来又“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首。

”可知这两首《悲愤诗》的写作年代较晚,是两首痛定思痛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朝乐府民歌



《企喻歌辭》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 《隔谷歌》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無弦,箭無栝。食糧乏盡若為活?救 我來!救我來! 《琅琊王歌辭》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劇於十五女。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裾逐馬如巻蓬。左射右射必疊双。婦 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折杨柳枝歌》 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窻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
从古朴走向繁复与修饰
汉魏六朝诗
汉魏六朝诗




第一节 诗体的演变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与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三节 文人诗的发展 一、诗歌创作几个渊明
诗体的演变
西汉
四言体
东汉
魏晋南北朝

晋 宋 齐
梁 陈
楚歌体
乐府 → → → 七言诗滥觞 五言诗成熟 五言诗流行、律化(永明体) 七言诗成熟 五、七言歌行体出现
汉乐府民歌与南北朝乐府民歌




1、产生年代及采集目的: 汉乐府产生于两汉,朝廷采诗以观风俗察时政为目的 南朝乐府多产生于晋、宋,朝廷采诗用于娱乐消遣 北朝乐府多产生于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在南北交 流中传到齐梁,由梁乐府保存 2、主要内容: 汉乐府多刺美地方郡守,反映家庭问题以及孤儿、病 妇、鳏夫、弃妇、流民、士卒的痛苦生活,还有相当一部 分探索人生问题的诗歌,情诗很少 南朝乐府几乎是清一色的情歌 北朝乐府多反映战争的旷日持久、残酷激烈以及北方 民族好勇尚武的风俗,也有表现贫富对立、男女婚恋等方 面内容。
诗体的演变



1、乐府,本是_______的名称,后来指___________,就 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魏晋到唐代,凡是能入乐的诗歌以 及文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都可称为乐府。宋、元以后, 词和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但已不是乐府的本义 2、汉乐府诗大多采自____,其中也有一些出自宫廷文人 之手。从形式上看,西汉多杂言、三言和四言,到东汉句 式逐渐整齐,形成____体诗歌 3、五(七)言诗的基本特点: 第一,每句五(七)字,不加衬字 第二,篇幅可长可短 第三,押韵自由,可以句句押韵,韵字可以重复,可以换 韵,平仄通押,邻韵通押。
阮籍《咏怀》其二十




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 揖讓長離別,飄颻難與期。 豈徒燕婉情,存亡誠有之。 蕭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辭。 趙女媚中山,謙柔愈見欺。 嗟嗟塗上士,何用自保持?
阮籍《咏怀》其二十

《列子· 杨朱》: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 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 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荀子· 王霸》:楊朱哭衢塗,曰:“此夫過舉蹞 歩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 《墨子· 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歎曰:染 於蒼則蒼,染於黄則黄,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 入而已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建安:三曹七子



(4)艺术技巧: 语言上趋向华丽,韵律、对偶、修辞等都有明显提高,显 示出有意锤炼的痕迹 如:曹植《白马篇》 (5)诗歌体裁: 使已经僵化的四言体一度复活,使五言诗更加成熟,并出 现了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4、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所体现的强烈的现实性、慷慨悲凉的感情、简练 刚健的语言表达以及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十九首》其二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栁。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窓牖。 娥娥紅粉粧,纎纎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
——王国维《人间词话》: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 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 贫贱,轗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 词、鄙词者,以其真也。……可知淫词与鄙词之 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
《上山采蘼芜》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顔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将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南朝乐府民歌





《子夜歌》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今夕已歡别,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自從别郎來,何日不咨嗟。黄蘖鬱成林,當奈苦心多。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虚應空中諾。 《拔蒲》 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懊侬歌》 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浮云· 游子”对比阅读




曹丕《杂诗》其二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曹植《吁嗟篇》





吁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 長去本根逝,宿夜無休閒。 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風起,吹我入雲間。 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沈泉。 驚飈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 宕宕當何依,忽亡而復存。 飄颻周八澤,連翩歴五山。 流轉無恒處,誰知吾苦艱? 願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 糜滅豈不痛,願與株荄連。
正始:嵇、阮




1、曹魏后期,从齐王曹芳登基改年号为正始,到魏元帝 曹奂禅位、司马炎以晋代魏,文学史上称为正始时期 2、正始文学的特点: 内容上:多忧生之嗟 艺术上: 阮籍使五言诗进一步文人化。具体表现: (1)善于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将建安诗以赋寓 比的表现方式发展成化典为喻、寓理于喻 (2)“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 (3)首创五言咏怀组诗的体例,哲理与诗情结合,集中 反映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想。
诗体的演变





4、五言诗的律化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对偶;第二,平仄的协调 5、最早的五言诗:西汉时采入乐府的无名作者的五言诗 6、最早的完整而成熟的七言诗:________ 7、第一个开始大量写七言诗的诗人:南朝宋代的______ 8、五、七言歌行体: 出自汉乐府中以“行”为题的诗 行:一种可以多遍歌唱或演奏的乐曲 “行”诗体的基本艺术特征:语意复沓,节奏分明。全 篇排偶,铺陈华丽,词意繁复。
汉乐府民歌与南北朝乐府民歌




3、艺术表现: 汉乐府偏重叙事,往往选取生活中某一场景、事件发 展中某一情节或片段加以集中描述 南朝乐府形式短小,多为五言四句,常常利用汉字谐 音的特点,以双关隐语取喻起兴,抒情更细腻,描写心理 活动更深入 北朝乐府刚健质朴,直率爽朗,不假修饰。
诗歌创作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旧题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其一
良時不再至,離别在須臾。 屛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蹰。 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踰。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别,且復立斯湏。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浮云· 游子”对比阅读

旧题苏武《诗四首》其四
燭燭晨眀月,馥馥秋蘭芳。 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征夫懷逺路,遊子戀故鄉。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 良友逺别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 嘉会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願君崇令徳,隨時愛景光。
建安:三曹七子






1、建安是____的年号,建安年间到魏明帝统治时期五十 多年的文学创作,文学史上称为“建安文学” 2、建安时代文人普遍承认文章具有独立不朽的价值,这 一观念的确立标志着“________”的来临。 3、建安文学的特点: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上: (1)表现自我,个性鲜明 (2)抒情风格:慷慨多气、刚健苍凉 (3)艺术表现:发展了传统比兴手法,用比象与兴象构 成完整的意境,创造出以赋寓比、化比为赋的构思方式。

《古诗十九首》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古诗十九首》其七



眀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歴歴。 白露霑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汉乐府民歌




《东门行》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劒東門去,舎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爲遲!白髪時下難久居。”
汉乐府民歌



阮籍《咏怀》其二十


《韩非子· 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 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 《三国志· 魏书》:帝升坛礼毕,顾谓群臣曰:“舜、禹 之事,吾知之矣。” 《诗经· 鸱鸮》:“风雨所飘摇。”《序》:《鸱鴞》, 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未知周公安王室之志), 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鸱鴞》焉。 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 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自信之故。




(一)古诗十九首 (二)建安诗歌 (三)正始诗歌 (四)太康诗歌 (五)元嘉诗歌 (六)永明诗歌
古诗十九首






1、是指《______》所录的一组无名氏古诗,不是一人一 时之作,产生时代大约在_______,内容可分两大类,一 类抒写______之情,一类抒发______之叹;人生观偏于 ____,情调______ 2、作品选读: 3、艺术特点: 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言情务尽而自有余韵: (1)保留乐府民歌质朴平易的口语和直截了当、真率自 然的抒情风格 (2)吸取《诗经》的复沓、叠字的表现手法 (3)多用比兴,兼取《诗经》、楚辞二者之长 (4)有些作品受乐府民歌影响,往往通过某一情节或生 活场景抒情,因而带有叙事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