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歌专题研究:第十五讲:庾信
汉魏六朝词赋专题论文

浅谈庾信的赋及骈文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
庾信是赋及骈文史上的里程碑作家,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的《春赋》作于他的早年。
《春赋》描写出春天蓬勃的生机,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扬花满路飞。
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树园。
”而“笞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两句。
描写了动植物的一动一静,再现了大自然生动活泼的场面。
有趣的是,庾信早年作《春赋》写到过“马射”:“协律都尉,射雉中郎。
停车小苑,连骑长扬。
金鞍始披,柘弓新张……”比较庾信的《三月三日马射赋》:“于是咀衔拉铁,逐日追风。
并试长楸之埒,俱下兰池之宫。
鸣鞭于汗赭,入埒则红尘。
既观贤于大射,乃颂政于司弓……”《春赋》注重描写马的名贵、马饰和服饰的华美、射场的豪华,给人的印象是:马射是融融春日中的一项活动而已。
《三月三日马射赋》则不同,来参加骑射的是各地有来头的猛士勇将,身手本来不凡,在马射场场上更是踊跃争胜。
《春赋》所写的马射者或已是经过作者美化的梁代士大夫了,至少是一些旷达之士。
《春赋》是马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游戏,而绝不是军武的检阅。
《枯树赋》是庾信入北后较早的一篇赋作,这篇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北方文人因而对他刮目相看。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化书》说:“江左齐、梁”,“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庾信此赋,若置于齐梁体物众作之中,以“枯树”为题,不免煞其绝艳的风景。
倪璠题解云:“《枯树赋》者,庾子山乡关之思所为也。
”以历尽沧桑、生意已尽的枯树为赋题,已见作者入北之后的极度伤痛和悲哀。
首段由人而树,在描写树木之枯而后,又由树而人。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倪璠注:“皆引夷齐之事以自喻。
此言奉命出使,不能为君效力,屈节魏周也。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倪璠注:“喻已思念故国,遂至衰老,犹树木之衰秋摇落枯朽时也。
”种种感叹,仍不离枯树,紧接着作者写道:“‘木叶落,长年悲。
庾信的诗词

庾信的诗词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
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就是当时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学家。
[1] 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
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
庾信的诗词集:《秋日敩庾信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重别周尚书》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庾信。
其古诗全文如下: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翻译】身居阳关万里外,不见一人往南归。
只见河边有鸿雁,秋天到来往南飞。
《寄王琳》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庾信。
其古诗全文如下: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翻译】玉门关外路遥远,故都金陵信使稀。
千行眼泪不停流,万里来信快开启。
《杨柳歌》作者为南北朝文学家庾信。
其古诗全文如下: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
河水冲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风浪吹。
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
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
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
昔日公子出南皮,何处相寻玄武陂。
骏马翩翩西北驰,左右弯弧仰月支。
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
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
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
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
百年霜露奄离披,一旦功名不可为。
定是怀王作计误,无事翻复用张仪。
不如饮酒高阳池,日暮归时倒接离。
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
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
庾信

作品
《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 赋》、《镜赋》、《鸳鸯赋》、《荡子 赋》 、《燕歌行》、《乌夜啼》、《和咏 舞》、《奉和初秋》、《舞媚娘》、《杨 柳歌 》、 《奉和山池》… …
《奉和山池》
乐宫多遐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 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 声 遍 屋 蝶 里 , 定 , 书 自 卷 非 满 庄 床 周 头 。 。 。 然 愁 忽 夜 , 中 侯 万 户 思 寻
《拟 咏 怀 》 (十 八 )
月 , 新 秋 似 旧 秋 。
简析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一、二句写“愁”之产生,起笔不凡,耐人 寻味:自己一生之中都在追求着、梦想着获得食 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 外在功业(“侯”)与内心情感(“愁”)并置, 表面看来,似乎令他忧愁的原因是诗歌中通常慨 叹的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事实并非如此,诗人 的慨叹也远非如此简单。庾信在西魏和北周先后 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望通显” (《周书•庾信传》),他的忧愁,不是仕宦不达 的失意之悲,而是不能为故国建功立业的失志之 恸。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 深刻感受着这种持续、浓重的忧愁对内心 的侵蚀与煎熬,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 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 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 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 ——
• 骈文、骈赋,可与鲍照并举,代表了南北朝骈文、 骈赋的最高成就。 • 诗歌,则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 响。 •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庾子山集》题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庾子山集》 辞: 史评庾诗“绮艳” 杜工部又称其“清新” 史评庾诗“绮艳”,杜工部又称其“清新”、 老成” 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 “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 • “穷南北之胜”,融合了南北文化,从而开拓和 穷南北之胜” 融合了南北文化, 丰富了审美意境, 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 要的准备。 要的准备。
庾信和北朝文学

王褒较受后人称道的诗是《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 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 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诗 中写北方的景色和旅途中的哀愁,开头 化用《楚辞 · 湘夫人》成句,但又浑成 无迹。全诗境界开阔,风格苍劲,在极 富特色的北方景物中融入浓郁的乡愁, 堪称抒情写景的佳作。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一位集大成的作家。 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 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 后期而臻于老成,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 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庾信把南方的文 学技巧带到北方,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 和,推动了北方的文学创作。庾信的作 品也为唐代作家树立了典范,受到他们 的推崇与模仿。
邢劭( 496- ?)字子才。河间(今河北雄县州 镇)人。魏收( 506-572 )字伯起。前者以诗见 长,学沈约;后者擅文,学任昉。二人曾互相贬 讥。
邢邵《思公子》: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思君君未归,归来岂 相识。
第三阶段为东魏西魏被北齐、北周取代 前后至隋灭陈,此期南方由于侯景之乱 ,萧琛、诸葛颖、颜之堆等文人至北齐。 此后,庾信、王褒至西魏,带来南方的 文学技巧,北方文人纷纷效仿,而他们 也改变文风,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创 作水平。同时,卢思道、曹道衡等隋代 著名文人也崭露头角。北朝文学此时已 融南北之风,在成就上超过北方。
南北文风之差异:
北方重儒学,尚实用理性,不像南方耽于 清谈和声色享乐,北方接近少数民族,在 北朝又由少数民族统治,养成豪迈尚武的 性格。北方自然条件与南方不同,故文风 质朴、粗犷豪放,而不似南方的清丽、细 腻、纤小。北方实用文体较发达,散文成 就突出;重实用、尚儒学,强调复古。
苏绰、魏收等都要求改革文风。斥华靡 、雕琢,宫体诗不被北方人接受与学习。 南方情歌也不被北人欣赏。据《郑文公 碑》载:郑羲刘宋末使南朝,回答孔道 均“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 其能久乎?”又《颜氏家训》载,北人 不喜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和萧绎“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 疏”认为过于婉柔小巧。
庾信

• 《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诗的体制,不但篇幅变长以便铺 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诗的体制, 叙,而且配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庾 而且配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 信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 信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明代杨慎指出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升庵诗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话》卷三)清代刘熙载也指出:“庾子山《燕歌行》开初 卷三)清代刘熙载也指出: 庾子山《燕歌行》 唐七古, 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 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排所 本者,尤不可胜举。” 本者,尤不可胜举。 • 此诗的基本题材乃是写征人思妇的,前半写边关战况以及 此诗的基本题材乃是写征人思妇的, 征人思归,后半则写思妇盼望征人归来以及她的寂寞无奈 征人思归, 。开头四句写得阔大流转,气完韵足,技艺精致。且以其 开头四句写得阔大流转,气完韵足,技艺精致。 中所包含的明显比兴作为提领自然引出以下六句, 中所包含的明显比兴作为提领自然引出以下六句,描写征 人身处敌军重围,外界隔绝,无法传递音。 人身处敌军重围,外界隔绝,无法传递音。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 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 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 乃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作者借《续晋阳秋》 世说新语》 思想感情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 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 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 乡关之思。 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 乡关之思。《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 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 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 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 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 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 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 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 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 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庾信把南朝诗歌讲究声韵长于用典

庾信把南朝诗歌讲究声韵长于用典“用典”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在庾信的代表作《拟咏怀》组诗中,“用典”这一手法十分突出。
在《拟咏怀》中,庾信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引用典故同时模糊了古今时空界限和抒情主体;“用典”手法的运用,让诗歌产生了独特的美感,使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自然而深沉。
“用典”即“引用典故”,指在创作中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词句以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用典”这一手法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中十分盛行,而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用典”这一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出现得极为频繁,其后期作品《拟咏怀》二十七首便是他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拟咏怀》是庾信诗赋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一作品是庾信羁旅北朝时所创作的,在组诗中,庾信主要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悲,风格苍凉悲苦,情感深沉厚重;诗歌所隐含的意蕴极为丰富,这与庾信在诗歌中大量用典息息相关。
一、《拟咏怀》中“用典”的特点《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内敛;综合来看,诗人在《拟咏怀》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诗歌中引用的典故数量极多;二是引用典故时诗人模糊了时空界限和抒情主体。
下面作详细论述。
(一)《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诗歌引用典故的数量极多《拟咏怀》二十七首诗歌中,几乎每首诗歌都引用了历史典故;此外,典故在诗句中密集出现,一首诗可能会出现三四个典故,甚至出现一句一典的情况。
以《拟咏怀》其八为例: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
纵观全诗,作者几乎每一句都引用了一个典故,详情如表1。
由表1可以直观看出,庾信在《拟咏怀》中的诗文创作引用了大量的典故,除了《拟咏怀》(其八)以外,其四、其十五等都几乎是一句一典的情况。
经统计,《拟咏怀》二十七首共计二百七十四句诗,其中用典的诗句就达到了一百三十句,几乎接近了一半。
庾信

轶事典故
文才惊人
断袖之欢
据《朝野佥载》记载,庾信自南朝初至北方时,北方文士大多轻视他,庾信将自己的作品《枯树赋》给他们 看,自此之后无人再敢轻言庾信。
庾信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他的《哀江南赋》中描述为“五十年中,江表 无事”。他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十九岁至三十 六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 物的范围。如《和咏舞》《奉和初秋》《鸳鸯赋》等题,属于萧纲率领周围文人同题共作的篇章。这种富于游艺 气氛的创作活动,要求作者适应宫廷的趣味,在应酬捷对中显露个人的学养与文才。
令狐德棻: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是时, 世宗雅词云委,滕、赵二王雕章间发。咸筑宫虚馆,有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闾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 眩精于末光。犹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宋末,盛行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本, 其词以轻险为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若以庾氏方之,斯又词赋之罪人也。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亦提及庾信与萧韶的关系:“至若娈童,本非女质,抱衾荐枕,不过以色为市耳。 当其傅粉熏香,含娇流盼,缠头万锦,买笑千金,非不似碧玉多情,回身就抱;迨富者赀尽,贵者权移,或掉臂 长辞,或倒戈反噬,翻去覆雨,自古皆然。萧韶之于庾信,慕容冲之于苻坚,载在史册,其尤著者也。”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参考资料

《汉魏六朝诗歌欣赏》复习参考资料1.《大风歌》的作者是()。
(刘邦)2.《安世房中歌》的作者是()。
(房山夫人)3.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歌颂项羽诗的作者是()。
(李清照)4. “虞兮虞兮奈若何”诗句中的“虞”的意思是()。
(虞姬)5.张衡的(《》)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形成的七言诗。
(《四愁诗》)6.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赠妇诗》)7.张衡的(《》)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
(《同声歌》)8.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咏史》,其内容是汉时缇萦救父的事。
(班固)9.东汉郑玄的(《》)追述诗歌的起源,从政治的角度对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
(《诗谱序》)10.乐府诗(《》)叙述八十高龄的退役老兵返回荒芜家园的情景,其中有中途和乡人的对话,回家后烧饭作羹,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三个场面。
(《十五从军征》)11.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诗。
(五言)12.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郭茂倩)13.鲍照的代表作为(《》)十八首。
(拟行路难)14.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的是(),他与颜延之并称为“颜谢”。
(谢灵运)15.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二十七首,直承阮籍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拟咏怀》)16.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生名较著者有温子升,邢邵,()号称北地三才。
(魏收)17.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
(永明体)18.蔡琰的(《》)重点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
(《悲愤诗》)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